融資 7500 萬美元後,我給 Web3 早期項目的五個建議
作者:Teng Yan,Delphi Digital研究員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我沒有過多談論自己 Web3 之前的生活。但在 2015 年,我曾與他人共同創立了一家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我為這家公司籌集了 3000 萬美元),其願景是利用數據改善數百萬人的健康狀況。
六年來,我領導了專注於移動消費者醫療保健的關鍵業務線。我的團隊從零開始,將我的想法轉化為面向真實用戶的產品:
- 一款移動健康教練應用程序,用戶可以直接與真正的教練交談
- 一種食物評分算法,可以根據您拍攝食物照片時判斷您的膳食是否健康,它使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我們將這款工具的 API 開放給了其他移動應用程序。
- 一款移動工作場所心理健康應用程序,可跟蹤員工的心理健康風險並對其進行分層,幫助人們在工作中保持快樂和健康。應用程序內為那些心理倦怠和存在精神問題的人提供指導和治療。
但..
儘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但這些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都沒有成功,它們最終都失敗了。
這段經歷為我提供了對科技初創公司的豐富見解,以及創始人面臨的困境的第一手經驗。
讓我分享一些簡短的教訓:
建議一:分銷勝過商業化
我們最初的業務模式是基於訂閱的,考慮到我們的應用程序(包括人類健康教練)的巨大運營成本,這是有必要的。
我們利用技術和人工智能將教練的效率提高了 20 倍,但固定成本仍然存在。我認為,如果我們的產品定價比教練諮詢的市場價格便宜 50%,新用戶自然會來。
然而,我們很快發現,在擁擠的健康應用市場中,要想脫穎而出,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款出色的產品,而是一條清晰的用戶路徑。
用戶渠道的 AARRR 框架,資料來源:neliosoftware.com
換句話說,分銷優先於商業化。
我們從一開始就開始對我們的產品收費,沒有理清我們的分銷渠道和漏斗頂部的方法。我們的成長起步緩慢。
即使用戶沒有付費,擁有更多用戶的另一個好處是:數據通常是科技領域的護城河。您發展得越快,收集的數據越多,就有可能實現網絡效應並更快地找到合適的產品功能集。
建議二:B2C 業務的高成本
我們瞄準的是 B2C 市場,但我們嚴重低估了所需的資源。
除非您足夠幸運能夠走紅,否則 B2C 企業需要大量營銷支出才能發展並達到逃逸速度。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是合理的:
您擁有大量資金,並且不惜一切代價優先考慮增長(在當今的融資環境中更加困難)
單位經濟學從根本上講是有意義的。
儘管我們的增長團隊嘗試了各種積極的策略,但我們獲取客戶的成本仍然很高。
了解客戶獲取成本 (CAC) 和生命周期價值 (LTV) 對於發現機會和確保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CAC 投資回收期(收回獲客成本所需的月數)是一項重要指標。
CAC 與 LTV,來源:paddle.com
我們曾經在 Facebook 上開展過一項活動,每個新付費用戶的成本超過 150 美元。然而,我們的普通用戶消費額通常只在 60 - 90 美元。
- 新用戶幫助我們更快地改進我們的產品
- 一旦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規模經濟
但負的單位經濟效益是不可持續的,這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戰略。
建議三:B2B2C 業務是一把雙刃劍
在 B2C 領域的吸引力有限並且沒有更多資源用於營銷之後,我們改變了方向。
我們分銷的目標轉向擁有大量潛在用戶的成熟企業:大型製藥公司、大型保險公司、醫院。
B2B2C 的概念很誘人:構建一款消費者應用程序,但與擁有成熟分銷渠道的大型企業合作。這能顯著降低用戶獲取成本,贏得一個合作夥伴可能意味著同時擁有數百萬用戶。
但實際上,B2B2C 方法很難順利執行:
- 您需要為企業客戶和最終用戶分別構建功能,從而劃分產品團隊的優先級。
- 除了優秀的產品團隊之外,您還需要一支高績效的企業銷售團隊,銷售周期長且不確定。
但也這並非不可能。一些公司,例如 Omada Health ,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就我們而言,我們與亞太地區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合作,將我們的人工智能工具集成到他們的會員應用程序中。這是雙贏的,他們向用戶提供了新功能,而我們能夠在沒有自己的用戶群的情況下實現商業化。
但很快他們就想要為後端提供更多自定義功能。這需要大量的開發資源,占用了我們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開發的資源。
結果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
建議四:了解構建應用程序的實際成本
構建應用程序並不是一項廉價的工程。
根據我的經驗:一個簡單但質量不錯的原生 iOS 應用程序至少要花費 50 萬美元。
這不僅包括開發成本,還包括更新、錯誤修復、維護和用戶支持的持續成本。我對早期初創公司的宣傳材料非常懷疑,這些公司承諾用不到 30 萬美元的資金來構建他們的應用程序。
我們擁有一支出色的工程和設計團隊(約 20 人,包括產品經理、開發人員、設計師),能夠打造出色的產品。
但最重要的是產品願景:最終,產品應該做什麼?
我們經常糾結於優先考慮哪些功能,因為總是有太多的功能需求,而工程帶寬卻不夠。
業務決策不斷阻礙我們:為了增加收入,我經常優先考慮有助於我們獲取特定合作夥伴的功能,而不是對用戶活躍度和留存率產生直接影響的功能。
這最終導致用戶滿意度和留存率下降。
建議五:打造一些很酷的東西,市場就會到來嗎?不
創業界最大的神話之一是,如果你開發出一款非常酷的產品,用戶就會來。
我們的經驗表明情況並非如此。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很酷的產品,它需要你對市場有清晰的了解、可靠的分銷策略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這不是結局
後來,我們的初創公司轉向於專注心理健康 B2B 企業軟件業務。今年,它又籌集了 4500 萬美元。儘管我離開它去追求我的 Web3 興趣,我仍然是股東,只是不再參與運營。
我會再做一次嗎?是的。創業之旅就像過山車一樣,所吸取的教訓也值得 Web3 項目的重視。它教會了我成功所需的一切,我將在下一次冒險中牢牢抓住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