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創作者經濟的範式轉移
作者: Typto, DAOSquare
對於所有創作者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
2003 年,我作為一名音樂人進入了創作者群體,並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先後在音樂和電影領域工作了10 余年。這段經歷給了我兩個寶貴財富:1) 對行業的理解;2) 作為一個創作者,如何生存並過得更好。
我進入 Crypto 空間是因為 DAO,因為我認為 DAO 可以幫助那些和我一樣在傳統體制下無法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實現自我價值。但那時候是 2018 年,一切尚為時過早,於是我開始參與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學習,同時等待時機成熟的那一天。
今天,它已經站在我們面前。
新的技術、新的思想、新的社會共識正在共同推動一次新的浪潮,一個被稱之為 Web3 的浪潮。它正在改變很多行業和群體,包括創作者群體。
這種改變是什麼?我們如何參與其中?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創作者經濟。
什麼是創作者經濟
很多人會誤認為它是一個新概念,其實它一直在我們身邊,Youtuber、播客主、作家、自媒體、音樂人、畫家等等均在其中,但絕非全貌,如何界定它的範圍呢?我總結了幾點特徵:
自由的
以創作者為中心的
創意型工作 (通常是數字產品或虛擬服務)
通過貨幣化工具實現盈利
自由意味著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創作內容而不用向任何人交差。以創作者為中心意味著該經濟行為是圍繞創作者運行的而非同質化產品。以下是我整理的創意型工作類別:
音樂
繪畫
照片、插圖
漫畫/卡通
設計
Meme
時事通訊
博客文章
文學作品
電子書
播客
有聲書
視頻/視頻博客
直播視頻
指南
金融建議
課程
網絡研討會
應用程序
遊戲
工具
百科
以及一些貨幣化途徑:
銷售數字內容
廣告收入
贊助內容
植入性營銷
訂閱
小費
一次性銷售或捐贈
接受粉絲俱樂部的捐贈
參與聯盟營銷
粉絲捐款
課程收費
粉絲變現
現場或虛擬活動
Social Token
注:感謝 Werner Geyser 的文章 《State of the creator economy》 為我們提供了創意工作類別和貨幣化途徑的諸多用例。
我們可以將創作者經濟概括為一句話:創作者經濟是一個基於自由個體的創意型經濟行為。換一個角度也可以這樣描述:做自己熱愛的事,並從中獲利。如果你不熱愛它,即使你是一位自由職業者,你依然只是勞作而已,談不上創造。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Passion Economy。
現在,我相信你已經對創作者經濟有了初步印象,我們繼續深入,看看 Web2 時代的創作者經濟。
Web2 時代的創作者經濟
Web2 的發展是令人驚奇的。計算機性能和網絡帶寬的提升,4G、WiFi、線上支付、雲服務等網絡技術的成熟,硬件設備 (尤其是專業設備) 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以 IOS 為代表的新用户交互方式的出現,讓每一個人都有條件創作和分享數字產品或虛擬服務。這是創作者經濟之所以能發生的 "時代" 前提。
而在此前提之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基本結構,一個由基礎設施和平台所構成的結構。它被應用於幾乎所有 Web2 時代的應用場景,同樣也包括創作者經濟。
Web2 創作者經濟的結構
文件儲存、數據、支付是創作者經濟的三類重要基礎設施。
文件儲存讓你創作的內容進入數字世界,它是一切的基礎
數據記錄了你在創作者經濟行為中的所有數據,它是你的賬本
支付為你提供了收益結算系統
平台則利用這些基礎設施為你搭建舞台。它們將文件儲存、數據服務、支付整合到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中,從而為創作者提供創作和發行工具,並通過內容發現機制和流量策略幫助創作者找到受眾,以及通過貨幣化工具幫助創作者獲取收益。
這些平台造就了 Web2 時代創作者經濟的繁榮,它讓那些有創造力的個體完全可以和運營了幾十年的集團 (甚至壟斷集團) 站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相表演。今天,你看到的大量新聞來自於個體,你學習的大部分課程來自於個體,為你帶來快樂的大部分節目來自於個體。
聽上去很完美嗎?很多人會說 NO!
問題
之所以會說 NO,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都經歷過一些不愉快的遭遇,例如賬戶或作品莫名其妙被平台凍結,條款被平台單方面更新,數據被平台悄然無息地刪改或者利用,收益被平台不可辯駁地扣掉等等。
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平台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體驗來運行創作者經濟,甚至是免費的。但是代價是我們交出了對於創作者而言尤為重要的東西:所有權。
所有權是我們對某件事物所擁有的至高無上且排他性的權力。當我們將作品上傳至平台的那一刻,它就不再是著作權那麼簡單,它涉及到:
賬戶所有權
內容所有權
數據所有權
著作權
用戶關係所有權
貨幣化所有權
上面介紹過,在 Web2 創作者經濟的結構中,文件儲存、數據、支付是直接整合在平台的。換句話說,平台是這些所有權的實際掌控者。這會導致什麼後果呢?讓我們稍作分析:
結論很清晰,所有權的問題不僅僅是由誰掌控這麼簡單,它關乎創作者的核心利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創作者經濟的本質是所有權經濟。
然而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 Web2 時代創作者經濟的基本邏輯是創作者向平台交出所有權來置換獲利機會,而平台則利用這些所有權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我們不能宣判這種模式是錯誤的,因為這取決於作為一名創作者你是否在乎。你是否在乎平台掌控你的一切,你是否在乎平台利用你的所有權生產更大的利益卻從不將利益分配於你。
如果你不在乎,那麼 Web2 對於你來說就是完美的。我一直秉持一個觀點,Web3 和 DAO 一樣,它並不是站在問題的對立面解決問題,它只是在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但是,如果你在乎,那就讓我們去一個新世界看看!
Web3 時代的創作者經濟
是時候說說 Web3 了。
Web3 代表了一種範式的轉移。範式轉移意味著底層邏輯、思想甚至世界觀的改變。
Twitter 上流行一種描述:
Web1: Read
Web2: Read, Write
Web3: Read, Write, Own
我們已經了解到在 Web2 時代,創作者的所有權是掌控在平台手裡的。那么 Web3 天然地將所有權交還於你了嗎?
並沒有。
雖然目前已經有大量優秀的 Web3 基礎設施,但並不代表構建於它們之上的應用就理所當然地屬於 Web3 (MetaMask 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一事實)。很多應用依然在使用各種壁壘來限制用戶脫離自己,這是南轅北轍。
你所看到的 Web3 並不如你想象中完美。
我覺得問題的本質在於基礎設施和應用之間缺失了一個開放的協議層。
協議
我相信你對 HTTP、TCP、IP 這些名詞並不陌生,它們是常見的互聯網協議。協議的意義在於通過制定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來實現端與端之間的數據傳輸和通信。
在 Web3 的語境中,協議通常是一個智能合約,它同樣提供了一些標準和約定來實現端與端在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執行約定的事務,尤其是交易。由於它只是一套標準,因此它不會被任何人強制擁有和控制,由於它是一個智能合約,因此它可執行且必須執行。
對於創作者經濟而言,一個開放的協議層可以讓圍繞所有權的一切事務可主權化和可流動。
不可主權化導致我們無法真正擁有我們所創造的一切價值。
不可流動導致我們無法真正脫離平台壁壘讓我們的創作在不同的平台自由流動並生產價值。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在基礎設施+平台的 Web2 創作者經濟結構下,你在 Substack 創作了很多內容,擁有很多訂閱用戶,但現在你發現了一個使用體驗和服務更好的地方,我們暫且將它假想為 X。你無法用你的 Substack 賬戶登錄 X 來管理你在 Substack 上的內容,並讓你的 Substack 訂閱用戶繼續享有你在 X 後續創作的訂閱權,同時在 X 上直接獲取來自 Substack 訂閱用戶的收入。
同樣,你也無法在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之間做同樣的事情。
協議層能扭轉這一局面嗎?我們來看看 IDX 協議的例子:
IDX 是一個基於 Web3 基礎設施 Ceramic 的身份協議,任何應用都可以通過 IDX 協議構建其賬戶系統,就像 DAOhaus 已經實現的那樣。你在 DAOhaus 註冊的賬戶 (包括錢包地址、暱稱、頭像、介紹、社交鏈接、聯繫方式等) 並非儲存在 DAOhaus 的伺服器。
而是通過 IDX 協議記錄在 Ceramic 網絡和去中心化儲存上,並由你完全控制。當你訪問任何支持 IDX 協議的應用時,你只需要連接你的錢包,你的賬戶就會自動同步到新的應用。這就好比你在 Amazon 註冊了一個賬戶,然後你就可以用這個賬戶直接登錄 Google。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這是一個基礎設施 (Ceramic) + 協議 (IDX) + 應用 (DAOhaus) 的真實用例。通過這樣的結構,我們實現了賬戶所有權的可主權化和可流動。如果將賬戶、內容、數據、著作權、用戶關係、貨幣化等圍繞所有權的一切事務協議化,或許可以將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想象空間:
作為一名創作者,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平台連接你的錢包地址創建一個賬戶,然後開始創作。當你創作完成,你的創作會 "存入" 你的錢包地址,就像 ERC20 Token 一樣,你擁有絕對主權。
當你希望擴大受眾範圍時,你只需要在其他平台連接你的錢包,你在所有平台創作的內容都將被識別,並且可被執行 (包括分享、分發權益、獲取收益等)。
你可以選擇來自不同協議提供的貨幣化樂高,例如訂閱、銷售、植入性營銷等等來啟動你的經濟行為。來自不同作品、不同平台、不同協議的貨幣化樂高將組成一個可流動的結算網絡,就像輸油管道一樣鏈接各個平台並將收入流向你的錢包地址。
它同樣和你錢包裡的資產一樣完全屬於你,任何平台都無法干涉這一切,更無法剝奪或扣除你的收益 (不過我建議協議寫入一個利益分配參數,例如一個由協議、創作者、平台三方構成的利益分配比例,當創作者確認,它將在現金流產生的那一刻起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分配)。
同樣,你的用戶關係也是如此,它將被記錄在協議層,從而真正被你擁有。無論你遷移到任何一個平台,你的用戶訂閱、粉絲關係、社交記錄等所有用戶交互數據都將始終伴隨與你。
這僅僅是創作者的角度,這種改變還會為所有參與者帶來新的想象空間和新的機會。因此它的意義不僅僅是解放創作者,它或許可以重新定義所有權經濟,以及流量和數據經濟。這是一個擁有千萬規模創作者的市場。
那麼,我們準備好了迎接他們了麼?
Web3 創作者經濟的藍圖
我根據基礎設施->協議->應用這一結構整理了一些 Web3 創作者經濟的生態項目。首先說明一下,這份藍圖中的項目只限定在基礎設施->協議->應用這一結構之內,因此它是狹義的,沒有涵蓋此結構之外的大量項目。另外,我希望更聚焦於創作本身,所以沒有將周邊服務納入其中,例如 NFT 交易市場。
為了方便對比,我繪製了一張與 Web2 創作者經濟結構類似的圖。底部是 Web3 時代創作者經濟之所以可以發生的時代前提。
基礎設施
儲存、數據和支付依然是 Web3 時代創作者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Arweave、Ethereum、Livepeer、IPFS 已經廣為人知,我簡單介紹一下 Ceramic。
Ceramic 是一個開放的數據網絡。正如你所知道的,數據記錄了我們在網絡中的所有交互行為,是我們的重要資產。在 Web2,這些由用戶創造的資產並不被用戶擁有,而被平台擁有。Ceramic 的目標是將數據主權交還給用戶。用戶可以完全擁有和掌控自己的數據,並授權平台或其他人使用。
這使得 Ceramic 可以在賬戶所有權、內容所有權、數據所有權、用戶關係所有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認為 Ceramic 是創作者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是 Web3 的基石。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Ceramic 生態會誕生很多偉大的 Web3 應用。不過,Ceramic 也需要扶持更多團隊進行協議開發和組件封裝來提高 Ceramic 的易用性。
協議
IDX 是一個身份協議,就像上面介紹的,通過它所創建的賬戶可以完全被用戶擁有,而且賬戶數據可以在多應用之間自由流動。
Lens Protocol 是一個組合性很強的社交協議。這意味著你可以實現 "Discord" 與 "Telegram" 的信息傳遞和交互 (當然這只是類比)。不過 Lens 協議同樣可以在創作者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用戶關係,它可以讓你的用戶完全屬於你,且跟隨你流動,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樣。
Unlock 可以為創作者經濟提供貨幣化樂高,Unlock 協議提供了便捷的貨幣化途徑,例如訂閱、購買等。
IQ Protocol 是一個租賃協議。它通過有期限的 FT 或者 NFT 來實現 DeFi、遊戲資產等場景的租賃服務。而對於創作者經濟而言,它是一種很有趣的貨幣化樂高,可用於訂閱等場景。
Lit Protocol 是一個加密訪問協議。它可以對 ZOOM 會議、Google 文件、Gather 等應用的訪問鏈接進行加密從而形成訪問限制,用戶則可以通過 Token 解密並訪問。它適用於直播授課、內容等場景。
meTokens 是一個社交代幣協議。創作者可以通過它將自己的未來價值貨幣化。而作為投資者,你可以像投資一家公司一樣投資個人的未來。
XMTP 是一個開放的加密通信協議,用於加密社區和應用程序的通信場景。XMTP 可以為創作者提供加密原生的社區和內容分享解決方案。
Drips 是一個利潤分配協議。通過訂閱、一次性支付等方式購買內容和服務的訪問權。同時,Drips 可以對利潤進行自動分配,包括利潤拆分。
MuseX 是一個專門致力於創作者經濟的協議。其目標是為創作者提供涵蓋內容創作、發布、貨幣化等樂高的協議套件,從而幫助創作者更好地運行創作者經濟。MuseX 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方向:
允許為作品設置所有權和享有權。它可以實現擁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價值流動。
DAO。MuseX 為創作者集體提供了協作、利益分配和治理的方案。你可以創建一個由多人擁有並控制的賬戶 (DAO),同時 MuseX 也提供了很靈活的成員角色方案。
除此之外它還有更多創新的實驗。MuseX 將於近期上線,如果你有興趣,歡迎屆時體驗。
應用
目前已經上線或即將上線的有:
Self.ID 是一個賬戶應用。它可以幫助你基於 IDX 構建你的賬戶。上文 IDX 的例子中介紹了這種解決方案的優勢。
Orbis 是一個基於 Ceramic 的社交應用。社交是創作者經濟的重要場景,通過 Token 限制訪問等貨幣化途徑,Orbis 可以幫助創作者構建社區,並在社區進行授課、直播、知識分享等。作為 Orbis 的支持者,我也在幫助 Orbis 迭代產品,很多新的功能即將上線。
MuseX。MuseX 團隊開發了一個應用來幫助開發者和用戶理解 MuseX 協議。它將涵蓋所有 MuseX 協議提供的功能。
正如你在圖中看到的,應用層我只列出了 Self.ID、Orbis、MuseX,這是因為這些協議本身還很新 (大部分在 2021 年推出),我們還需要留給應用層的開發者一些時間。不過,大量的應用實踐已經在路上:
Write Together 是一個專為多人協作服務的故事創作應用,基於 Lens Protocol 和 Lit Protocol 構建。
b.trax 是一個專注於音樂的應用,基於 Lens Protocol 構建。
Detok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 TikTok,基於 Lens Protocol 構建。不過就像開發者所言,Detok 是他 24 小時做出來的 Demo,因此只展示了很基礎的概念。
Mad.finance 是一個為創作者提供貨幣化樂高和途徑的應用。
LensBook 是一個閱讀俱樂部,基於 Lens Protocol 和 Lit Protocol 構建。它可以實現隱私訪問,例如只有購買了該書籍的人才能進入俱樂部。
The Manago Jelly 是一個視頻的創作和發現平台,基於 Lens Protocol 和 Lit Protocol 構建。
你可以在這一期的 ETHGlobal 獲獎名單以及 Lit Protocol 分享的生態清單中看到更多有趣的項目。
回顧互聯網發展史,我們也是先有了基礎設施,然後開始出現各種協議,最後,催生了應用層的繁榮,以及整個互聯網的繁榮。今天,我們再次站在協議的構建階段,如果我們將今天和互聯網協議的構建階段做一個類比,不難看出我們今天所處的時期蘊藏著大量的機會。而且,Web3 的發展速度一定會遠超於 Web2,應用層的綻放很快就會到來。
寫在最後
我是一名 2018 年年底才進入 Crypto 空間的新人,2019 年年底我看到 Pet3r_Pan 的 The Web 3 Manifesto 時大受震撼,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 DAO,什麼是 Web3。於是我開始思考通過 Web3 解決現實問題。為了解決創業者的問題我發起了 DAOSquare,同時,作為一名創作者,我也希望 Web3 可以幫助更多創作者過得更好。
在創作者群體中,只有 1% 的創作者過得很好,大部分創作者的收入並不理想。但我並不認為中間商是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我之前舉過一個例子,我們要做的不是殺死唱片公司,而是構建一個屬於 Web3 的唱片公司。
有些角色的存在是有價值且必要的,需要改變的是不合理的邏輯和結構,這和 DAO 是一個道理。雖然我們很難改變 1% 定律,雖然我們無法立刻讓 99% 的創作者變得和 1% 群體一樣富有,至少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獲得自由。
非常感謝 3Box (Ceramic 的母公司) 以及 Oed 和其他 3Box 的創造者們。他們讓我在 2019 年便接觸到了全新的理念,並幫助我找到了有關創作者經濟的思考方向。2021 年,我開始與一些開發者討論我的思考,希望有團隊可以實現它。今天,在 MuseX 團隊的努力下這些思考變得更加完善,並很快可以呈現在大家面前,這令我興奮。
不過我必須承認,這篇文章所提到的觀點和思考一定有缺陷,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如果你對創作者經濟感興趣,如果你有任何建議或者不同的觀點,我非常樂意與你討論!
另外,我也會繼續分享有關創作者經濟的思考,下一篇,或許我們可以聊聊技術結構之外的話題,例如著作權、Web3 時代的唱片公司等等。總之,Web3 時代的創作者經濟還處於極早期,還會面臨大量挑戰,同時也蘊藏著大量機會,讓我們一起推動它的發展,享受它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