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检察机关穿透式破解虚拟货币混币路径,追回赃款 8900 余万元

ChainCatcher 消息,据工人日报报道,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北京检察机关“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在一起职务侵占案件中,被告人骗取公司 1.4 亿余元,检察机关追踪虚拟货币追赃挽损。 2020 年至 2021 年间,冯某利用在某科技公司服务商与区域运营成长部工作的职务便利,与唐某某、杨某某等共谋,骗取公司服务商奖励金共计人民币 1.4 亿余元。随后冯某指挥唐某某、杨某某分别利用 8 个境外虚拟币交易平台,将涉案钱款从人民币转化为虚拟币,通过境外“混币”平台混淆资金来源、性质,以虚拟币形式经多个层级转移,部分涉案钱款以人民币形式流入冯某等人控制的账户,部分涉案钱款以虚拟币形式被冯某等人隐匿。 检察机关针对被告人用虚拟币分赃并通过境外“混币”平台混淆资金流向的情况,对虚拟币和法定货币逐笔比对、双向审查,准确查明资金流向,最终促使冯某退缴比特币 92 枚,共计追回赃款 8900 余万元,最大限度挽回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 2024 年 9 月 14 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冯某等 7 人犯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14 年 6 个月至有期徒刑 3 年不等,并处相应罚金。判决已生效。

北京高院:张某借职务之便“获取”106.15 个 ETH,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ChainCatcher 消息,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众号,某网络公司区块链工程师张某在参与公司开发某项目期间得知项目账户内存有大量以太坊,动起了歪心思,想攻击公司账户来获取以太坊,凭借工作之便以“代码学习”为由,向同事索要超出其工作权限范围的程序代码和私钥。 据张某称,他曾加入某“技术交流群”,群内成员能够通过破解代码来获取虚拟货币进行套利,于是他将代码和私钥分享至该群,邀请群成员 Jack 破解代码并攻击公司账户,获取 106.15 个以太坊。张某表示,自己将获得的以太坊进行“洗币”操作,打算后期上涨后再进行分配。他将以太坊换算成其他形式货币后,通过妻子等多个账户转移,再转回其本人账户。公司发现账户虚拟货币被盗后迅速报案,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昌平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该案。 昌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在案证据,如涉案以太坊的流转情况、张某本人电脑中提取出以太坊代码地址及对应私钥的信息、张某与妻子聊天中含有“洗币”及相关证人证言等,足以认定被告人张某违反规定,向他人索要程序代码和私钥,非法获取公司计算机系统中以太坊信息,并将部分以太坊交易获利的事实。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张某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同时,追缴被告人张某违法所得 38329.76 元,依法予以没收。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张某提起上诉。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件现已生效。

北京警方打掉一个以投资虚拟藏品为名的传销团伙,涉案金额 280 余万美元

ChainCatcher 消息,据《法治日报》报道,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对外通报,近日,警方打掉一个以投资虚拟藏品为名实施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团伙,案件共涉及传销参与人百余人,涉案金额 280 余万美元。警方提示,任何以投资为名,要求交纳“入门费”、鼓励拉人头并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的活动,都是传销的伪装,广大群众应识破传销本质,提高防范意识。 据警方查证,上述案件的传销组织通过现场授课、微信群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游戏规则”,以投资虚拟藏品为名,吸引不特定对象充值购买,从中赚取收益,造成多人财产损失。通过对全市警情串并、分析,警方认为该投资项目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 经查证,该组织具有完整的会员注册规则,其分红模式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参与者充值后,使用虚拟币进行结算,获取“静态分红”。除此之外,会员还可通过发展下线的形式,即“拉人头”形式获取“动态分红”。 警方提示,一些不法分子将“数字藏品”“虚拟货币”变成自己的“财富密码”,以数字经济概念和技术为掩饰,从事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通过吹嘘、夸大其价值或者创造毫无价值的“伪币”吸引投资并骗取钱财,广大群众在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