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力面前,以太坊是妥協還是堅持
春节後在一次和朋友的聚會聊天中,我在談到以太坊時,曾經和朋友表示:
我現在特別擔心Vitalik會不會因為受到來自社區一部分觀念的影響,屈服於當下幣價的走勢、扛不住某種壓力,為了短期內把以太坊的價格"拉"上去,而採取一些措施放棄去中心化的理想和追求。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憂,主要有下面兩個原因:
一是現在來自社區的壓力非常大。還有一些OG持有者因為幣價原因還把以太坊全部換倉成了其它的智能合約鏈代幣。對此,社區提出了不少對以太坊的改革建議。其中一些我認為有價值,但另一些在我看來則會把以太坊引向中心化,是不能接受的建議;
二是以太坊基金會最近改變了一些做法,這種改變讓我明顯地产生了一種不安。
我們先看第一點。
台灣天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新書《買進獨角獸》中反覆強調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段話的大意是:
一個顛覆式創新的項目是屬於未來的,它屬於未來的社會和未來的人類。因此它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場景必定和當下的普遍環境以及人們的習慣思維存在極大的差異。
對這種差異,絕大多數現在的人是不習慣、排斥甚至拒絕的。
因此,作為一個顛覆式創新項目的創始人在面對投資者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
這些投資者會很不習慣並且看不懂項目中一些看來"匪夷所思"的另類做法,然後自覺不自覺地提出一些意見讓創始人妥協、折衷、把創始人拉回到當下,拉回到人們習慣的生活環境和場景中。
因為這些投資者看不到創業者眼中的未來,理解不了創業者腦海中的願景,當然就無法理解創業者這些"匪夷所思"的另類做法。
這很正常,絕大多數人就是如此。
但是,越是在這個時候,創始人越應該有勇氣拒絕這樣的投資者。
這非常難。
然而,對於一位有志於顛覆現狀的創業者,這個勇氣是必須具備的。否則,當他按照這些投資者的建議修改他的產品後,或許短期內他能迎合更多人的看法,甚至立刻取得一些肉眼可見的進展,但長期看他的產品將失去偉大,淪落為這個市場上眾多平庸產品中的一個新競品。
用這段話形容Vitalik現在面臨的壓力和社區中那些明顯中心化的建議是太應景不過了。
實際上相對傳統的互聯網項目創始人,加密項目的創始人會面對更多、更大這樣的壓力。
因為在傳統的互聯網行業,項目創始人面對的投資者只是數量非常有限的風投,面對有限的投資者,創始人可以耐心地解釋、平靜地處理。
但在加密社區,項目創始人面對的是極為廣大的散戶投資者/持幣者,並且在這些散戶投資者/持幣者中,投機者佔據了絕大多數。
在這樣的環境中,聲音更大、喧囂更甚的往往是來自投機者短期、短視的意見。它給創始人帶來的壓力會更大、更挑戰。
Vitalik有勇氣拒絕這樣的建議,拒絕這些因為支持中心化建議而離開的投資者嗎?
我們再看第二點。
這段時間,以太坊基金會有個頻繁操作的動作引發了社區極大的不滿:屢次拋售數額並不算少的以太坊。
這種不滿是顯而易見的:
在幣價這麼萎靡的情況下,還拋售?還這麼頻繁?這不是加劇了幣價的壓力?這是要幹什麼?
為什麼不把基金會持有的以太坊放到DeFi進行質押或者借貸,單憑利息就足夠基金會的開銷了。為什麼不這麼做?
我一開始看到這個DeFi建議,也覺得有道理,也對基金會的這個行為不太理解。但我對這件事更關注的不是該不該拋幣,而是以太坊基金會使用的這些資金是否做到了高效?是否有不必要的浪費?是否應該精簡冗餘人員?
對此,Vitalik進行了解釋,大意是:
以太坊基金會之所以只能靠拋售以太坊解決資金問題,而沒有把它們放到DeFi協議中進行抵押,是為了避免利益關聯。
一旦基金會的資金放在了某個DeFi協議,那未來以太坊在考慮升級的時候必然會自覺不自覺地因為自己資金的利益而作出偏向這些DeFi協議的考慮。
這個解釋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我從來沒有在這方面考慮過利益關聯的問題。
在我們生活的國度、我們生活的環境,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Vitalik想到了這一點。
看到這個解釋後的好幾天,我都在密切關注他的相關推特和回覆。但十分可惜的是,這樣一個解釋完全被淹沒在了無數的口水中,幾乎沒有人在意。
無論是社區還是Vitalik本人都再也沒有提過了。
我覺得十分的遺憾。
更讓我擔憂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幾天後,以太坊基金會將以太坊存進了AAVE、Compound等協議。
其實,無論以太坊基金會賣ETH還是把ETH存進DeFi,我都能理解。因為這是個兩難的抉擇,無論怎麼做都會損害某種價值觀和某些利益。這就像當年的THE DAO事件一樣,根本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案。
所以在我看來,怎麼做不重要,怎麼做我都能理解,但我心中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疑問:
以太坊基金會的這個改變到底是因為社區的壓力而在價值觀上進行了妥協作出的這個舉動,還是因為資金的壓力被迫作出的暫時妥協。
如果是後者,我認為問題不大,未來還有補救的機會;但如果是前者,那就非常危險了。
所以我很期待Vitalik能對這些問題有個正面的回覆。
當我看完區塊律動最近發表的一篇對Vitalik的專訪(鏈接附在文後),我的擔憂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