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效應嚴重流失,以太坊能否撐過“中年危機”?

Foresight News
2025-01-22 21:51:08
收藏
ETH 究竟怎麼了?為何淪落人人唾骂的這般地步?

作者: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近期,Vitalik 再次被社區推到批鬥台的中央。這不是以太坊第一次遭遇此種危機,從 2018 年至今,以太坊被飽受質疑的風風雨雨已經不下四五次。本次事件主因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川普選擇在 Solana 鏈上發行自己的模因幣 TRUMP,該模因幣的誇張漲幅,一度讓不少牢牢抓住機遇的人一戰成名,功成退休。

誇張的財富效應,引得不少遺憾錯過的投資者扼腕歎息,Solana 與模因幣再度成為輿論焦點。FOMO 情緒甚至一度使得 SOL 供不應求,導致幣安暫停提幣。TRUMP 高歌猛進的同時,SOL 幣價飆升至 295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市場躁動,比特幣與 SOL 都在高歌猛進,唯獨市值排在第二名的以太坊「萬年不漲」,ETH 究竟怎麼了?為何淪落人人唾罵的這般地步?

新老錢不再偏愛以太坊

曾幾何時,以太坊全球計算層的宏大願景吸引無數的科技新貴、金融巨頭,行業大佬們的青睞,而如今似乎已風光不再。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地位穩固如山,現貨 ETF 獲批、微策略瘋狂購入以及政府機構的接納程度越來越高,即便其市值已越來越大,但其漲幅若從底部 1.5 萬美元算起,也已獲得超 6 倍回報。BTC 仍是家族財富等老錢們的最愛。

反觀以太坊,雖然與比特幣錯位競爭,但自去年 3 月至今,始終維持在 3000 美元附近,在眾所期盼的山寨幣季節中,表現實在讓人失望。

截止 1 月 16 日,以太坊現貨 ETF 總淨流入達到 26.6 億美元,但該淨流入似乎對於幣價的支撐與上揚效果甚微。幣價是金融市場中反應共識的結果呈現形式,長期性的徘徊震盪消磨了大量信仰情緒,市場信心被消耗殆盡。

反觀 Solana 憑藉其低 Gas 費以及模因造富浪潮,吸引到不少慕名而來的新用戶衝土狗。據 Circle 官網最新數據顯示,其以太坊主網上的 USDC 發行量已達 315.3 億美元,公鏈新貴 Solana 則已猛增至 77.2 億美元。

L2 割裂流動性,質疑之聲此起彼伏

早在上個周期,圍繞 L2 與 L1 之爭就已開始,而本周期隨著「四大天王」L2 陸續登台亮相,圍繞 L2 與 L1 到底孰優孰劣的爭論一直無休無止。不過目前看,傾向 L1 的聲音已經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同。

作為主打擴容的 L2 鏈,資金的橋接跨鏈方面不僅安全性和時效性面臨不小問題,其用戶體驗也大打折扣。鏈與鏈雖然技術上各有千秋,但殊途同歸,用戶對其差異並未有非常明顯的感知。

甚至部分項目方,在 L2 各鏈之間反復搖擺遷移,進一步割裂了流動性和用戶體驗。除此之外,各個 L2 的都推出自己的代幣體系,並未真正反哺以太坊,這也削弱了 ETH 吸引力。以 Base 為例,去年網絡費用大部分變成了 Coinbase 的利潤,其中給以太坊主網的資金非常少,大部分還是被 Coinbase 留作己用。如果按年化計算,Coinbase 從 Base 獲得的收益接近一億美元。

Synthetix 與 Infinex 創始人 Kain 就表示,如果讓我來運營 EF(以太坊基金會),我絕對會向 L2 施加壓力,要求他們使用排序器收入來銷毀 ETH。

各 L2 自推出後,其代幣表現平平,雖然其總 TVL 已經超 540 億美元,但自去年 3 月以來,並無特別顯著增長。

如今 L2 技術上也開始再遇瓶頸。L2 鏈不斷增長,多個 L2 競爭有限的 Blob 存儲,導致費用飆升,用戶成本增加。即使通過 Pectra 升級將 Blob 數增至 6 個,問題也只能暫時緩解,無法根本解決。解決方案包括短期的 Pectra 升級、中期的 PeerDAS 實現和長期的 DA 擴展。

對此,Cruve 創始人 Michael Egorov 表示,應該是放棄以 L2 為中心的路線圖,轉而全力擴展 L1。此外,他更是直言 L2 不是護城河,而是創可貼。

以太坊主網 TPS 如今最高可以達到約每秒 90 筆,但這遠遠不夠。作為金融結算層,如今以太坊要滿足海量高頻的數據處理亟需擴容。不過挑戰巨大,首先以太坊要保證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要對協議層進行複雜的技術調整和改進,比如分片以及權益證明等等。此外,社區共識問題也值得關注,主網升級擴容方案也需要得到社區的廣泛支持和認可,若貿然從 L2 轉向 L1,各 L2 的位置將變得相當尷尬,極易發生社區割裂與紛爭。

短期來看,以太坊擴容究竟走 L2 還是主網升級之路,仍懸而未決。

DeFi 與 NFT 雙渦輪動力衰竭

眾所周期,上輪牛市周期,加密行業因 DeFi 與 NFT 雙輪驅動疊加宏觀大放水,市場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瘋狂大牛市。以太坊作為 DeFi 上的基礎貨幣,在 DeFi 迎來爆發式增長後,對 ETH 的需求以及知名度有著相當正向的影響,飛輪效應下不斷拉升其幣價。

值得一提的是,NFT 也在上輪牛市為以太坊立下汗馬功勞。在 NFT 小圖片狂潮期間,眾多平台以及品牌 NFT 價格都是以 ETH 計價,因此購買 NFT 則需要先購買 ETH。NFT 的火熱對於 ETH 的擴圈影響力有不小的加持,它與 DeFi 共同為加密牛市以及以太坊的輝煌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正因如此,上輪牛市周期中,若從底部算起,ETH 的回報超 50 倍。

時間快進到本輪周期,新 DeFi 協議中的借貸、衍生品並未有太多亮點吸引到資金狂潮,反而紛紛選擇自己選擇做鏈,價值捕獲也並未流向以太坊。部分 DeFi 協議代幣,重複造輪子,上線即巔峰,也拖累了市場本就岌岌可危的情緒面。自 2023 年以來,DeFi 的高光時刻僅僅出現在去年 Q4 的高潮階段,隨即再度淹沒於模因與 AI 浪潮之中。數據顯示,目前 DeFi 總 TVL 仍不及上輪周期創下的 1800 億美元巔峰。

上輪周期 NFT 的爆發,往往在於市場在炒幣中賺到不少錢後的消費,而如今,市場的資金流轉卻僅僅限於三條主線,比特幣、鏈上模因與 AI 幣,前者普通小散戶因價格因素已不再購買,後兩者又極其考驗 PvP 水平和研究能力,曾經的輕鬆撿錢周期已不復存在。

市場普漲不再,尤其是賺錢難度提升等級之後,市場賺錢機會變小。部分山寨幣持有者,沒有等來山寨牛市,反而迎來了錢包的「範式轉移」。跑得快,賺的多虧得少。跑得慢,反而被嚴重套牢。

市場對 DeFi 與 NFT 的態度始終難提興趣,以太坊的得力渦輪增壓熄火,ETH 幣價可想而知。

以太坊財富效應不再,Solana 接棒

本週市場周期不同以往,AI 與模因幣浪潮成了財富浪潮主導。過往周期中,ETH 憑藉早期的 ICO 以及後續不斷湧現的 DeFi 協議,使得財富效應相當強。

十年前,Vitalik 在矽谷做了一個充斥著代碼的演講,PPT 的演示過程全部都是代碼,做完演講後,下面的投資人個個激動不安,說這就是未來,隨後以太坊通過 ICO 完成 2000 萬美元融資,創下了當時新高記錄,而當時,一枚 ETH 的價格在 0.3 美元附近。

如今以太坊現價 3000 美元上方,當時若參與公募並拿到現在,則回報超過 1 萬倍。ICO 使得 2017 年的周期充斥著不少百倍甚至千倍回報,而當時募資的方式都是以 ETH 為主。當一些歸於沉寂之後,2021 年周期中,湧現的 AAVE、COMP、SNX、UNI 等不少 DeFi 協議回報讓市場投資者賺得盆滿钵滿。

不要小看財富效應,不論是項目方還是交易所、打新平台等,都在為財富效應絞盡腦汁。市場雖然沒辦法讓大多數人賺到錢,但至少曾經讓一部分人賺到大錢,這點太重要了,因為財富效應會被模仿,被瘋狂傳播,吸引無數的後來者。

本輪周期,最有財富效應的不再是所謂的 VC 幣,而是 AI 概念幣以及 MEME 幣。以 MEME 舉例,除 DOGE/SHIB/PEPE 等老三樣之外,以太坊主網上並未有多大的模因浪潮。甚至連 L2 也僅僅只有 Base 鏈上的 BRETT 以及 DEGEN 曾風光一時。AIXBT 以及 VIRTUAL 也成了 Base 為數不多的 Base 亮點之一。

Solana 上的模因以及 AI 項目,則宛如雨後春筍,競相迸發。僅以最近的 TRUMP 為例,自發行以來,Circle 在 4 天內已累計於 Solana 鏈上增發 25 億枚 USDC。中文社區部分鏈上高階玩家,甚至創下 4 小時盈利數千萬美元的輝煌戰績,引得推特社區羨慕不已。

除此之外,過往的 BONK/BOME/WIF/PENGU 等模因的起勢,皆為 Solana 生態注入不小活力,一眾「模因超級周期」理論宣傳家也為其搖旗吶喊,吸引更多用戶湧入 Solana 生態。

AI 浪潮方面,Solana 也完勝以太坊,AI16Z/FARTCOIN/GOAT 等熱點幣引領 AI 風潮。

Solana 在 AI 概念幣以及模因幣上牢牢占據市場主動權。Dune 數據顯示,其發行啟動平台 Pump.fun 累計收入截止目前已經超 4 億美元。

作為模因流動性基礎設施的 Raydium 年化收入為 3.63 億美元,年化費用超過 30 億美元。過去 3 個月,費用增長超過 370%,收入增長超過 260%。市值費用比為 1.1 倍,市值收入比為 9.6 倍。

眾多模因以及 AI 概念幣選擇在 Solana 而非以太坊及其 L2,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主網 Gas 費高,交易緩慢,L2 則流動性割裂造成的惡性循環。最終,Solana 憑藉不斷地飛輪效應開始擴張其財富效應。

目前,據 Solscam 數據顯示,其活躍錢包數維持在 600 萬個的高位,比 2024 年 5 月,增長近 6 倍。

其每日新增賬戶數(以單賬戶有多個代幣計算),也維持在 2000 萬個的歷史高位。

Solana 數據瘋狂增長的背後,或許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以太坊基金會賣幣、團隊臃腫

L2 不受市場投資者待見,DeFi 與 NFT 雙渦輪熄火,財富效應萎靡,諸多矛盾導致 ETH 幣價徘徊震盪,社區開始將矛盾指向 Vitalik,曾經的 Vitalik 被眾人拉下神壇,眾多指責唾骂之聲不絕於耳,Vitalik 領導下的以太坊基金會也成了眾矢之的。

早在上輪周期中,以太坊基金會以逃頂指標聞名,而本輪周期中,EF 的頻頻賣幣動作,每每被鏈上監控發現並報導之後,社區怒罵之聲頓起。幣價上漲之時,社區或許選擇忽略此種賣幣行為,而一旦 ETH 幣價停滯不前,賣幣行為則成了「敏感的拋壓」。Vitalik 對此的解釋是為了維持員工的薪水以及社區生態的捐贈行為,不過社區並不買帳。

Aave 創始人也在此時發表了自己見解,Stani Kulechov 閱讀了以太坊基金會年度預算報告之後,就表示 EFEF 面臨支出和財務問題,應該立即將燒錢速度從 1.3 億美元削減至 3000 萬美元,精簡員工數量,組建新領導團隊等一系列具體建議。

如果說賣幣行為只是散戶投資者泄憤緣由之一,那麼還有一部分人不滿 EF 的緣由則聚焦在了其本身毫無方向感以及領導力。

作為 SOL 早期投資者,Multicoin Capital 聯合創始人 Kyle Samani 今日就發文表示,最早因以太坊進入加密領域,並因此興奮不已。不過在 2017 年 11 月的 Devcon 3 之後,失去對以太坊的信心。「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以太坊基金會竟然如此毫無頭緒。以太坊基金會內部沒有人有足夠的意識去推動一個具體的擴展性計劃。」

此外,Kyle 還補刀表示,「在過去的 7 年裡,我覺得以太坊基金會沒有什麼改變。依然缺乏緊迫感,領導層與核心用戶的需求脫節,仍然沒有明確的方向。」

推特知名 KOL Eric Conner 甚至近期在社交平台宣布退出了以太坊社區,他曾直言問題是如今的基金會不向利益相關者報告,正在逐漸陷入泥潭並且抵制變革。基金會目前呈現出「反勝利和競爭心態」,這導致許多社區成員質疑是否要繼續留下。

社區一片質疑聲壓力下,Vitalik 也不得不站出來回應道,正就其領導結構進行重大變革,且已經持續了大概 1 年時間。其中一些改革措施已經執行並公開,還有一些仍在進行中。也非常支持與基金、機構和國家接觸,也支持願意以資產的角度討論 ETH。

針對鋪天蓋地的謾罵言論,Vitalik 則表示「如果你們持續施壓,那麼你們實際上是在創造一種對頂尖人才極其有害的環境。最近,以太坊的一些最優秀的開發者私信我,表達了他們對社交媒體環境的不滿,而這種環境正是像你們這樣的人製造的。你們正在讓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同時,這也讓我更不可能對按照你們的意願行事產生任何興趣。」

總結

以太坊正面臨嚴重的中年危機,Vitalik 將會採取何種行動應對危機暫時還不得而知。好在以太坊聯合創始人、Consensys 創始人 Joseph Lubin 站出來發聲:Vitalik 最令人欽佩的特質之一是他做決策的方式。當問題出現時,他會傾聽各方意見,收集信息,權衡利弊,並在認為自己已經考慮了大部分必要數據後做出決策。他已經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事情正在推進中。

此外,Joseph Lubin 還稱:「根據我所看到的情況,很快就會有許多高價值的計劃被公開,這將讓你眼花繚亂。現在最好保持冷靜,不要在熱潮開始之前就失去理智。」

以太坊這艘巨輪,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是否仍有機會翻盤,不妨拭目以待。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