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內戰:又一首“鄉下人的悲歌”
除了驚心動魄的洛杉磯山火,近期美國新聞的絕對頭條無疑是MAGA陣營的分裂和內部大論戰。以鄉村白人為代表的傳統MAGA陣營,和以馬斯克和DOGE為代表的新轉向共和黨的矽谷技術派精英,在獲得了對民主黨史無前例的選戰大勝並徹底清除民主黨外部威脅之後,很快就意識到二者的利益實際上相差甚遠。雙方的結盟僅僅建立在"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這一脆弱的基礎上,而共同敵人式微後,裂痕就以比任何預期都更快的方式呈現在了全世界觀察者面前。
MAGA內戰的起源與走向
如上文所說,2024年大選團結在特朗普旗下反對DEI和deep state的MAGA群體和矽谷科技精英,實際上在政治光譜上位於兩個極端,正如馬斯克點讚的那條著名的爭議推特,在美國人的智商正態分佈中,右側智商最高的矽谷精英和左側智商最低的redneck都支持共和黨,而智商在中間均值附近的的支持民主黨。這清晰的說明,馬斯克清楚的知道矽谷精英和redneck共事特朗普,終究只是權宜之計,只是極右MAGA和矽谷精英的折中點,恰好落在了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傳統共和党建制派和溫和MAGA的交匯點而已,這種充滿妥協和臨時性的結盟是非常脆弱的。
在矽谷精英企業家的視角中,通過H1B進入的低成本印度裔和華裔STEM技術勞動力,對於科技企業維持競爭力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眾所周知,極右MAGA口頭上反的是非法移民,實際上反的是法律、醫療、金融、IT、半導體行業的高薪合法移民,然而由於美國公立教育體系的systematic failure,普遍功能性文盲、文字閱讀障礙的底層白人也根本無法替代這些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因此,在H1B簽證移民的問題上,矽谷派和白人MAGA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更何況矽谷派的話事人目前就已經有大量的印度裔高管和馬斯克一道進入了美國聯邦權力最高中樞。
這次的MAGA大論戰,起因就是由於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二把手、印度裔Vivek Ramaswamy發布的一條推文:
"頂尖科技公司經常雇用外國出生和第一代移民工程師而非 '本土' 美國人,原因不是因為美國本土人天生智商有缺陷(這是一種懶惰且錯誤的解釋)。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歸結於那個以 'c' 開頭的詞:文化。棘手的問題需要強硬的答案,如果我們真的認真對待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直面真相:我們的美國文化長期以來(至少從 90 年代開始,可能更早)推崇平庸而非卓越。這種情況不是從大學開始的,而是從小就開始了。一種推崇舞會皇后勝過數學奧林匹克冠軍,或者推崇體育健將勝過致告別辭的優秀畢業生的文化,是培養不出最優秀的工程師的。一種推崇《男孩成長記》裡的科里Cory、《救命下課鈴》裡的Zach和斯萊特Slater而非Screech、《住家外星人》裡的Stefan而非Steve Urkel的文化,是培養不出最優秀的工程師的。
(事實:我知道 90 年代有多對移民父母積極限制他們的孩子觀看那些電視節目的時間,正是因為這些節目提倡平庸、嘲諷理工科"書呆子"……而他們的孩子後來成為非常成功的 STEM 畢業生)。
多看一些像《爆裂鼓手》這樣的電影,少看《老友記》的重播。多看數學輔導,少看過夜聚會。多看週末科學競賽,少看週六早上的動畫片。多看書,少看電視。多看創作,少看"放鬆"。多看課外活動,少逛商場。大多數正常的美國父母都對"這種父母"持懷疑態度。更正常的美國孩子則對"這種孩子"嗤之以鼻。如果你長大後立志成為正常人,你最終就會成為正常人。
現在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在 90 年代(甚至現在)認識的哪些家庭按照一種模式撫養孩子,而另一種模式則按照另一種模式撫養孩子。請直言不諱。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全球技術人才市場中,"常態"並不適用。如果我們假裝如此,我們就會遭到中國的痛擊。
這可能是我們的斯普特尼克時刻。我們以前曾從沉睡中醒來,我們可以再次醒來。希望特朗普的當選標誌著美國新黃金時代的開始,但前提是我們的文化完全蘇醒。這種文化再次將成就置於常態之上;將卓越置於平庸之上;將書呆子氣置於順從之上;將勤奮置於懶惰之上。這就是我們為自己設定的任務,而不是沉溺於受害者的心態,只是希望(或立法)出現替代性的招聘做法。我相信我們能做到。"
稍微解釋一下:
《男孩成長記》(Boy Meets World)內容簡介:這是一部美國青少年情景喜劇,講述了科里・馬修斯(Cory Matthews)從童年到成年的成長經歷;《救命下課鈴》(Saved by the Bell)主要圍繞貝賽德高中的一群學生展開,扎克・莫里斯(Zach Morris)是其中的核心角色之一,他聰明、調皮,經常惹出一些麻煩但又總能巧妙解決;斯萊特(Slater)是學校裡的體育明星,性格直率;《住家外星人》(Family Matters)Steve Urkel是該劇中一個極具特色的角色,他是一個書呆子形象,戴著大眼鏡,穿著古怪,行為舉止笨拙但心地善良且聰明。文章提到的《爆裂鼓手》,講述一名胸懷壯志的鼓手在嚴師的嚴厲教導下,不斷精進及努力的故事;"斯普特尼克時刻"指的是1957年10月4日蘇聯搶先美國成功發射Sputnik 1號人造衛星,令西方世界陷入一段恐懼和焦慮的時期。此後美國警覺起來,進行培育新一代工程師的教育計劃。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Ramaswamy是索羅斯門徒,JD Vance妻子的表哥,多家創新藥公司的創立人和CEO,曾經競選美國總統並在特朗普參選後放棄,屬於婆羅門移民二代中最成功的一部分,他這番話引起了軒然大波。MAGA支持者一方面認為印度人沒有資格對美式文化和教育指手畫腳,沒有資格說美國鄉村白人有智商文化上的劣根性;另一方面,在馬斯克背叛MAGA已成定局的背景下,Ramaswamy這個指手畫腳的印度人和南非移民馬斯克"直達天聽""從龍入關"成了"一字並肩鐵帽子王",且JD Vance等MAGA代表人物還要與其家族聯姻才能站穩腳跟的事實,也深深的刺痛了MAGA群體的自尊。
客觀來說,美國redneck祖上確實為美國的南征北戰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美國傳統白人沉迷毒品、濫交,普遍閱讀功能障礙、記不住乘法口诀,和美國公立教育系統的崩潰、高等教育成本過於高昂,以及廉價娛樂引導過於普及也有很大關係,不能單純的歸因為redneck劣根性,但現在的事實是MAGA群體和鐵鏽帶工人已經被美國社會拋棄了,除了手中的選票,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統戰價值",所以MAGA替特朗普和馬斯克搖旗吶喊後,就成了特朗普和馬斯克陣營隨意丟棄的棄子,"非法移民"馬斯克直接在推特發了這種露骨的內容:
"我之所以能來到美國,和許多關鍵任務一起建立Spacex和特斯拉以及數百個讓美國變得強大的公司,都是因為H1B簽證"等於赤裸裸的否定了redneck對於美國的任何意義,把美國科技競爭優勢的功勞全部算到H1B簽證STEM人才的頭上,更令MAGA無法忍受的是MAGA的poster child特朗普還點讚了這條推特。
這種露骨的挑釁和蔑視激起了巨大的反對聲浪。在美國前總統幕僚班農等精英警告馬斯克參與政治過深、不要插手H1B取消的進程同時,MAGA普通人在互聯網輿論場上也毫不留情的進行了反擊,比如以下質問:
"為什麼中國不引進印度移民""為什麼H1B人才引進門檻如此低""為什麼卡車司機也要通過H1B簽證引進"確實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得不到合理解釋的MAGA群體直接在全美範圍內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印度移民運動,甚至連班農和桑德斯這樣分屬不同陣營的知名政治人物都持有了一致立場,跳出來反對H1B。但在H1B簽證審核都已經被印度裔把持,H1B簽證已經成為一個產業的當下,想要逆轉印度裔移民進入美國的趨勢,無論從現狀角度、科技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角度還是去通脹角度,抑或是美國成本高昂的公立教育體系能否培養出數量足夠的工程師替代印度裔的角度,都已經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何況,MAGA紅脖子喜歡標榜自己願意為祖國戰死,但紅州的參軍率卻普遍比藍州更低,他們的承諾就顯得更不可信。
可以說,MAGA內部論戰,代表著真正的"hillybilly elegy":MAGA們以為投票給特朗普、Vance和馬斯克就可以重新在自己的國家裡翻身做主,卻沒想到特朗普還沒就職,轉投共和黨的資本精英們就又一次卸磨殺驢,過河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