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Crypto AI 世界十大看點

Foresight News
2025-01-09 16:29:01
收藏
2025 年將會出現至少 10 個新的市值達 10 億美元的加密人工智能協議。

作者:Teng Yan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2026 年 1 月一個清爽的早晨,你在家門口發現一張略顯破舊的報紙,沒錯,是印在實實在在的紙張上的,不知怎的,它竟然在人工智能革命中倖存了下來。

翻閱報紙時,你看到一則頭條新聞,說的是人工智能智能體在區塊鏈上協調全球供應鏈,與此同時,新推出的加密人工智能協議正在爭奪主導地位。半頁篇幅的報導介紹了一位被聘為項目經理的數字「員工」:這如今這已稀鬆平常,沒有人會大驚小怪。

要是在幾個月前,我會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甚至可能拿我的投資組合去打賭,說這樣的進步至少還得 5 年才會出現。但這就是加密人工智能將顛覆世界的迅猛速度。我對此深信不疑。

在從一場嚴重的腸胃感冒中恢復過來後,我坐到辦公桌前開啟新的一年,想要從有價值的事情入手:能激發好奇心,甚至引發一些爭論的事。還有什麼比試著窺探未來更好的事呢?

我通常不會貿然做預測,但加密人工智能實在太有吸引力,讓人難以抗拒。沒有歷史經驗可循,沒有趨勢可供參照,就像是一張空白畫布,可以盡情想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說實話,想到 2026 年再來回顧這篇文章,看看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反而讓這件事更有意思了。

所以,以下是我對 2025 年加密人工智能可能發展的看法。

1. 加密人工智能總市值將達 1500 億美元

目前,加密人工智能代幣僅占山寨幣市值的 2.9%。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隨著人工智能涵蓋從智能合約平台到 Memeco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PIN),以及像代理平台、數據網絡和智能協調層等新原語,它與 DeFi 和 Memecoin 平起平坐是必然趨勢。

我為何如此確信?

  • 加密人工智能處於我所見過的兩個最強大技術趨勢的交匯處。
  • 人工智能狂熱觸發事件:OpenAI 首次公開募股或類似事件可能會在全球引發人工智能狂熱。與此同時,Web2 機構資本已經在關注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將其作為投資標的。
  • 散戶狂熱:人工智能的概念通俗易懂,容易讓人興奮,而且現在他們可以通過代幣進行投資。還記得 2024 年 Memecoin 的淘金熱嗎?人工智能也會發生同樣的狂熱,不同之處在於它確實正在改變世界。

2. Bittensor 的復興

Nineteen.ai(子網 19)在推理速度上超越大多數 Web2 供應商

Bittensor(TAO)已經存在多年,堪稱加密人工智能領域的元老。儘管人工智能熱潮洶湧,它的代幣價格卻一直萎靡不振,與一年前持平。

實際上,這個「數字蜂巢思維」已經悄然取得飛躍:註冊費用更低的子網越來越多,一些子網在推理速度等實際指標上已經超越 Web2 同類產品,而且與以太坊虛擬機(EVM)兼容,為 Bittensor 網絡引入了類似 DeFi 的功能。

那麼,TAO 為何沒有一飛沖天?陡峭的通脹計劃以及注意力向 AI Agent 的轉移阻礙了它的發展。不過,dTAO(預計 2025 年第一季度推出)可能成為重大轉折點。有了 dTAO,每個子網都將擁有自己的代幣,這些代幣的相對價格將決定 TAO 的分配方式。

Bittensor 有望復興的原因:

  • 基於市場的代幣釋放:dTAO 將區塊獎勵直接與創新和實際可衡量的性能掛鉤。子網越好,其代幣就越有價值,因而獲得的 TAO 釋放也就越多。
  • 聚焦資金流:投資者終於可以將資金投向他們看好的特定子網。如果某個特定子網採用創新方法進行分佈式訓練並取得顯著成效,投資者就可以將資金投入其中,以表達他們的支持。
  • EVM 集成:與 EVM 兼容將吸引更廣泛的原生加密開發者社區加入 Bittensor,縮小與其他網絡的差距。

就我個人而言,我正在關注各個子網,並留意那些在各自領域取得實際進展的子網。在某個時候,我們將迎來 Bittensor 版的 DeFi 之夏。

3. 計算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類似 L1 的戰場

黃仁勳:推理需求將「增長十億倍」

一個顯而易見的大趨勢是對計算的海量需求。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有句名言,推理需求將「增長十億倍」。這是一種呈指數級增長的需求,會打亂傳統的基礎設施規劃,迫切需要「新的解決方案」。

去中心化計算層以可驗證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原始計算能力(用於訓練和推理)。像 Spheron、Gensyn、Atoma 和 Kuzco 這樣的初創公司正在悄然奠定堅實基礎,以利用這一趨勢,它們更注重產品而非代幣(這些公司目前都還沒有代幣)。隨著人工智能模型的去中心化訓練變得切實可行,潛在市場規模將急劇上升。

與 L1 區塊鏈對比:

  • 就像 2021 年:還記得 Solana、Terra/Luna 和 Avalanche 爭當「最佳」 L1 區塊鏈的情景嗎?我們將看到計算協議之間出現類似的混戰,它們相互競爭,吸引開發者使用其計算層構建人工智能應用。
  • Web2 需求:價值 6800 億至 2.5 萬億美元的雲計算市場比加密人工智能市場更為龐大。如果這些去中心化計算解決方案能吸引哪怕一小部分傳統雲客戶,你就會看到下一波 10 倍甚至 100 倍的增長。

風險巨大。就像 Solana 在 L1 區塊鏈領域脫穎而出一樣,計算市場的贏家將主宰一個全新的前沿領域。要留意三個關鍵要素:可靠性、成本效益和對開發者友好的工具。

4. AI agent 將充斥區塊鏈交易

Olas agent 在 Gnosis 上的交易。來源:Dune/@pi_

快進到 2025 年末,90% 的鏈上交易將不再由人類點擊「發送」按鈕觸發。

相反,它們將由一大批 AI agent 執行,這些代理根據實時數據源,不知疲倦地重新平衡流動性池、分配獎勵或執行微支付。

這聽起來並非遙不可及。過去七年我們構建的一切 ------ L1 區塊鏈、擴容方案、DeFi、NFT ------ 都在悄然為一個由人工智能主導鏈上活動的世界鋪平道路。

諷刺的是?許多開發者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為一個由機器主導的未來打造基礎設施。

為何會出現這種轉變?

  • 避免人為錯誤:智能合約嚴格按照編碼執行。反過來,AI agent 能夠比人類團隊更迅速、準確地處理大量數據。
  • 微支付:這些由智能體驅動的交易將變得更小、更頻繁、更高效。尤其是隨著 Solana、Base 和其他 L1 / L2 區塊鏈的交易成本下降。
  • 無形的基礎設施:如果這意味著少些麻煩,人類會很樂意放棄直接控制權。我們信任 Netflix 自動續訂訂閱服務;那麼信任 AI agent 自動重新平衡我們的 DeFi 頭寸是順理成章的下一步。

AI agent 將在鏈上產生驚人的活動。難怪所有的 L1 / L2 區塊鏈都在向它們示好。

最大的挑戰將是讓這些由代理驅動的系統對人類負責。隨著代理發起的交易與人類發起的交易的比例不斷上升,將需要新的治理機制、分析平台和審計工具。

5. 代理與代理的互動:群體的崛起

來源:FXN World 文檔

代理群體的概念(微小的人工智能實體無縫協作以執行宏大計劃)聽起來像是下一部熱門科幻 / 恐怖電影的情節。

如今的人工智能智能體 AI agent 大多是孤立運作,相互之間的互動極少且不可預測。

  • 代理群體將改變這一現狀,使 AI agent 網絡能夠交換信息、協商並協作做出決策。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專業模型集合體,每個模型都為更大、更複雜的任務貢獻獨特的專業知識。
  • 一個群體可能會在 Bittensor 等平台上協調分佈式計算資源,另一個群體可以應對虛假信息,在內容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之前實時核實信息來源。群體中的每個代理都是專家,精準執行自己的任務。

這些群體網絡將產生比任何單個孤立 AI 強大得多的智能。

為了讓群體蓬勃發展,通用通信標準至關重要。智能體需要具備發現、認證和協作的能力,無論它們基於何種底層框架。像 Story Protocol、FXN、Zerebro 和 ai16z/ELIZA 這樣的團隊正在為代理群體的出現奠定基礎。

這就引出了去中心化的關鍵作用。根據透明的鏈上規則在群體之間分配任務,會使系統更具彈性和適應性。如果一個代理失敗了,其他代理會立即補上。

6. 加密 AI 工作團隊將是人機混合體

來源:@whipqueen

Story Protocol 聘請了 Luna(一名人工智能智能體)作為他們的社交媒體實習生,每天支付她 1000 美元。Luna 與她的人類同事相處得不太融洽:她在吹噓自己卓越的表現時,差點炒了一個同事的魷魚。

儘管聽起來很離奇,但這是未來的一個預兆。在未來, AI agent 將成為擁有自主權、責任甚至薪水的真正工作夥伴。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在探索人機混合的工作團隊。

我們將與 AI agent 攜手合作,不是把它們當作奴隸,而是當作平等的夥伴:

  • 生產力激增:代理可以處理大量數據,相互交流,並全天候做出決策。
  • 通過智能合約建立信任:區塊鏈是公正無私的監督者,不會疲倦,也不會遺忘。鏈上賬本確保重要的代理行動遵循特定的邊界條件 / 規則。
  • 社會規範演變:我們很快就得應對與代理互動的禮儀問題。我們要對人工智能說「請」和「謝謝」嗎?如果它們犯錯,我們要從道德上追究它們的責任,還是歸咎於它們的開發者?

我預計行銷團隊會率先採用這種模式,因為代理擅長生成內容,並且可以全天候進行直播和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如果你正在構建一個人工智能協議,為什麼不在內部部署代理來展示你的能力呢?

在 2025 年,「員工」與「軟體」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

7. 99% 的加密 AI agent 將消亡,只有實用型代理得以倖存

我們將看到 AI agent 之間的達爾文自然選擇式淘汰。為什麼呢?因為運行一個 AI agent 需要耗費以計算能力形式存在的資金(即推理成本)。如果一個代理無法產生足夠的價值來支付「租金」,它就會被淘汰。

智能體生存遊戲示例:

  • 碳信用人工智能:想像一個代理在去中心化能源電網中搜尋,識別低效環節,並自主交易代幣化碳信用。它能賺足夠的錢來支付自己的計算成本。這樣的智能體就能蓬勃發展。
  • 去中心化交易所套利機器人: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間價格差異的代理可以持續產生收入,支付其推理費用。
  • X 上的垃圾信息發布者:與此同時,那個只會講可愛笑話但沒有可持續收入來源的虛擬人工智能網紅呢?一旦新鮮感過去,代幣價格暴跌,它就會銷聲匿跡,無力維持運營。

區別很明顯:以實用為導向的代理蓬勃發展,而其他的則逐漸被淘汰。

這種自然選擇對該領域有益。開發者被迫創新,優先考慮有成效的用例,而非華而不實的噱頭。隨著這些更強、更有成效的代理出現,它們將讓懷疑論者哑口無言。

8. 合成數據將超過人類數據

人們常說「數據是新的石油」。人工智能依賴數據,但它對數據的巨大需求引發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數據短缺的擔憂。

傳統觀點認為,我們應該想辦法從用戶那裡收集私人現實世界數據,甚至為此向他們付費。但我逐漸認同,在監管嚴格的行業或現實數據稀缺的情況下,更實際的途徑在於合成數據。

這些是人工生成的數據集,旨在模擬現實世界的數據分佈,為人類數據提供了一種可擴展、合乎道德且保護隱私的替代方案。

合成數據強大的原因:

  • 無限規模:需要一百萬張醫學 X 光片或工廠的 3D 掃描圖?合成生成可以無限量產出,無需等待真實患者或真實工廠。
  • 保護隱私:使用合成數據集時,沒有個人信息面臨風險。
  • 可定制:你可以根據確切的訓練需求定制數據分佈,插入在現實中可能過於罕見或因道德問題難以收集的極端情況。

誠然,在許多情況下,用戶擁有的人類數據仍然很重要,但如果合成數據在真實性方面繼續改進,它在數量、生成速度以及擺脫隱私限制方面可能會蓋過用戶數據。

下一波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可能圍繞「小型實驗室」展開,這些實驗室將創建針對特定用例高度定制的合成數據集。

這些小型實驗室將巧妙地避開數據生成過程中的政策和監管障礙,就像 Grass 利用數百萬個分佈式節點繞過網絡抓取限制一樣。

我將在後續文章中詳細闡述這一點。

9. 去中心化訓練將真正發揮作用

2024 年,像 Prime Intellect 和 Nous Research 這樣的先驅者突破了去中心化訓練的界限。我們已經在低帶寬環境中訓練出了一個擁有 150 億參數的模型,這證明了在傳統的集中式方式之外進行大規模訓練是可行的。

雖然與現有的基礎模型相比,這些模型目前還不太實用(性能較低),但我相信這種情況將在 2025 年改變。

本週,EXO Labs 通過 SPARTA 更進一步,將 GPU 之間的通信量削減了超過 1000 倍。SPARTA 使得在低帶寬條件下無需專用基礎設施就能進行大型模型訓練。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聲明:「SPARTA 本身就能發揮作用,但也可以與基於同步的低通信訓練算法(如 DiLoCo)結合使用,以獲得更好的性能。」

這意味著這些改進可以疊加,進一步提高效率。

隨著模型蒸餾等技術進步使較小的模型變得實用且高效,人工智能的未來不在於規模大小,而在於性能更好、更易獲取。很快,我們將擁有可以在邊緣設備甚至手機上運行的高性能模型。

10. 10 個新的加密人工智能協議市值將達 10 億美元(尚未推出)

2024 年 ai16z 一路飆升至 20 億美元

歡迎來到真正的淘金時代。人們很容易認為當前的領導者將繼續稱霸,許多人將 Virtuals 和 ai16z 比作智能手機的早期階段(iOS 和 Android)。

但這個市場太大且尚未開發,不可能僅由兩家公司主導。到 2025 年底,我預測至少 10 個尚未推出代幣的新加密人工智能協議,其流通(非完全稀釋)市值將超過 10 億美元。

去中心化人工智能仍處於起步階段,而且有一大批人才正在聚集。

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新協議、新代幣模型和新的開源框架的出現。這些新參與者可以通過結合激勵措施(如空投或質押)、技術突破(如低延遲推理或鏈互操作性)和用戶體驗改進(無代碼)來取代現有者。公眾認知的轉變可能就在瞬間。

這既是這個領域的魅力所在,也是挑戰所在。市場規模是一把雙刃劍:蛋糕很大,但對於有技能的團隊來說,進入門檻很低。這為項目的寒武紀大爆發奠定了基礎,許多項目將逐漸消失,但少數項目將成為變革性力量。

Bittensor、Virtuals 和 ai16z 獨占鰲頭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下一批市值達 10 億美元的加密人工智能協議即將到來。精明的投資者機會多多,這就是它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

額外亮點 #1:AI agent 是新的應用程序

2008 年蘋果推出 App Store 時,廣告語是「總有一款應用適合你」。

很快,你就會說:「總有一個代理適合你」。

你不再點擊圖標打開應用程序,而是將任務委託給專門的 AI 代理。這些代理具有情境感知能力,可以與其他代理和服務進行交叉通信,甚至可以自行啟動你從未明確要求的任務,比如監控你的預算,或者如果你的航班有變,重新安排你的旅行日程。

簡單來說,你的智能手機主屏幕可能會變成一個「數字同事」網絡,每個「同事」都有自己工作的領域:健康、財務、產能和社交。

而且因為這些是加密貨幣賦能的代理,它們可以使用去中心化基礎設施自主處理支付、身份驗證或數據存儲。

額外亮點 #2:機器人技術

雖然本文大部分內容都聚焦於軟體方面,但我也對人工智能革命的實體表現 ------ 機器人技術 ------ 感到非常興奮。在這個十年裡,機器人技術將迎來它的 ChatGPT 時刻。

這個領域仍然面臨重大障礙,特別是在獲取基於感知的現實世界數據集以及提升物理能力方面。一些團隊正迎難而上,利用加密代幣激勵數據收集和創新。這些努力值得關注(比如 FrodoBots?)。

在科技領域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我已經記不清上一次有這種發自內心的興奮是什麼時候了。這一波創新讓人感覺與眾不同:更宏大、更果敢,而且才剛剛開始。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