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盡風頭的 Friend.tech 到底是什麼?

坐標Snow
2024-09-02 14:53:03
收藏
近來SocialFi一度被人討論,屬於其概念下的Friend.tech更是出盡了風頭,那麼Friend.tech 是什麼?本文將為你全方位解讀Friend.tech ,並告知其中風險。

Web3 社交時代開啟

目前市場進入了一段持續相當久的熊市,鏈遊和 NFT 等領域的熱度也有所減退,過往項目的龐氏經濟模型在缺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迅速崩潰,這對 Web3 用戶的增長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一方面,Web3 的發展需要不斷開拓新的應用場景和創新方式,以吸引新用戶的加入。另一方面,社交領域在傳統互聯網領域已經證明了其巨大潛力。從 Facebook、Instagram 以及 Tiktok 等社交平台,到 Cyber Connect、Debank 和 Lens Protocol 等 WEB3 社交 DAPP 的成熟,整個社交領域的生態系統變得日益壯大。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數 Web3 社交項目都是複製現有成功的社交網絡產品,只是增加了加密功能。這一趨勢表明,社交領域在 Web3 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隨著生態系統的持續壯大和不斷創新,社交有望成為下一個引爆 Web3 用戶增長的領域。

Friend.tech 在 2023 年 8 月 10 日正式上線,其在低調發展一周後,於 8 月 18 日開始迎來用戶增長爆發期。

Friend.tech 簡介

Friend.tech 是一個建立在二層網絡 Base 鏈上的 SocialFi 應用,它的核心概念是將用戶在 Twitter 上的影響力變成可交易的代幣,這讓用戶有機會通過社交影響力獲得收益。ETH 是應用內主要支付貨幣,用於購買其他用戶的 KEY,用戶需要在使用前預存 0.01 個 ETH。KEY 的作用類似於傳統互聯網產品中的付費訂閱,購買它們的好處是可以獲得被購買者的好友位,從而可以訪問創作者的內容,並直接進行互動。

當用戶進入應用後,在首頁可以看到當前最受歡迎的用戶,也可以通過探索按鈕搜索自己關注的用戶,購買他們的 KEY。每個用戶 KEY 的初始價格是根據推特數據設定的,KEY 供應沒有上限。它將用戶的 KEY 價格與市場供需關係聯繫起來,這意味著越受歡迎的用戶,其 KEY 價格會更高,這樣就創造了一個動態的市場生態系統。

Friend.tech 的產品功能

Friend.tech 的核心功能是用戶購買了 KOL 的 KEY 之後便可以與之對話以及獲得 KOL 所賦予的權益,其功能目前比較單調,只有擁有好友和加入群聊,不能接受發送圖片、視頻等。用戶可以在首頁看到當前最受歡迎的用戶,也可以手動搜索你想要關注的用戶,購買他們的 KEY。持有別人的 KEY,就可以進入該用戶的聊天室,如果賣出了 KEY 就會自動被移除。

Friend.tech 的定價曲線

除了持有 KEY 與 KOL 互動外,Friend.Tech 的特點是允許用戶交易 KEY。由於每個 KOL 的 KEY 都沒有自動做市商,其 KEY 沒有供應上限。因此 KEY 的定價是使用以下的綁定曲線(bonding curve)公式來計算的:

y = x\^2 / 16000

其中:- y 代表以 ETH 計算的價格。

  • x 代表當前時刻的總 KEY 供應量。

價格隨著 key 變化的曲線如下:

Source:https://onedrive.live.com/view.aspx?resid=C078415A103A3F40!1094\&ithint=file%2cxlsx\&authkey=!ANE0-sqb5hAftiI

Friend.Tech 上的交易都會被抽 10% 的手續費,其中 5% 給到購買對象(KOL),5% 會給到平台作為平台收益。

結合定價曲線和抽水機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Friend.Tech 採用了一个拋物線形狀的定價曲線,這種設計使得在一開始時 KEY 的價格相對便宜,但隨著購買 KEY 的用戶增加,價格迅速上升。這種強烈的價格波動會引發 FOMO 情緒,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

  2. Friend.Tech 的價格具有高度敏感性,隨著買賣活動的變化而劇烈波動。這會吸引那些試圖從價格波動中獲利的投機者。同樣的,因為價格機制相同,在賣出時也會導致價格快速下跌,從而導致損失。

  3. KOL 在 Friend.Tech 平台上獲得收益的方式與平台的利益一致。因此,KOL 可能更關心平台上的交易量,而非對其 EKY 的賦能。

  4. Friend.Tech 的抽水機制對用戶的投機行為產生了影響。即使用戶進行短期買賣,也必須支付 10% 的交易手續費,這會影響他們的投機策略。

為什麼 Friend.tech 一度火熱?

1.空投預期

在傳統的代幣經濟設計中,粉絲代幣的交易動力主要源自用戶對創作者的喜愛,用戶對代幣價格的漲跌並不是主要的吸引點。然而,Friend.Tech 引入了一種全新的用戶邀請機制和粉絲代幣經濟學,這與原有的代幣經濟模型完全不同。Friend.Tech 表示將在六個月內分發 1 億積分,這一積分被普遍認為與代幣空投有關,這種機制與用戶邀請機制相結合,增強了用戶積極邀請新用戶加入平台的動力。同時,它也鼓勵用戶購買不同 KOL 的 KEY,以刷取交易費用和數據。這個策略與 Blur 等項目的空投策略相似,通過長期的積分激勵和預期的代幣空投,吸引用戶使用產品。

2.BASE 鏈上線初期的紅利

Friend.Tech 構建在 Base 鏈上,在當下的 L2 中,Base 具有最大的新增用戶流入潛力,而且在 Base 上的交易體驗非常舒適,同時還背靠 Coinbase 這一上市交易所。Friend.Tech 選擇在 Base 上線發行,巧妙地抓住了市場的熱點和時間紅利。

3.Paradigm 頂級 VC 背景背書

對於 Friend.Tech 這個項目來說,得到了幣圈頂級投資基金 Paradigm 的青睞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即使在項目尚未完全開發好以及缺乏詳細的項目白皮書時,市場仍然對該項目充滿信心。這一信任和投入很大程度上與 Paradigm 的支持和背書有關。

此外,從 Friend.Tech 項目的積分機制中可以看出,它採用了類似於 Blur 項目的激勵設計,這可能是在 Paradigm 的影響下而進行的。這種設計為了激勵用戶積極參與平台並提供一種長期激勵的方式,與 Paradigm 對於項目的整體戰略方向相契合。

4.用戶群體

Friend.Tech 通過其激勵規則的巧妙設計,從根本上消除了低質量的用戶賬號。其首批使用者以及目前的推廣者都是某一領域的意見領袖,這些 KOL 有著龐大且黏性很高的粉絲群體。在社交產品領域,像 Deso 以及 Lens 這樣市場上備受期待的項目,通常會面臨一個問題,即容易出現單個用戶擁有多個賬號的情況,這種現象不可避免地加速了產品的泡沫化進程。

Friend.tech 的數據表現

Friend.Tech 自 8 月 10 日上線以來,在中文區引起了廣泛地討論和興趣。首先,它採用了邀請機制作為其營銷推廣策略,通過邀請規則,用戶可以在其他人之前優先體驗 Friend.Tech 的 Alpha 版。此外,早期參與項目的用戶也會獲得價格優勢,因為在初始階段,KEY 價格通常較低。Friend.Tech 初始上線時便在 Twitter 的 KOL 群體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其饑餓營銷的手法更是助長了這種討論的趨勢。當大家都在談論 Friend.Tech 的邀請碼時,這本身就成為了最佳的廣告手段。

1. 用戶數據

依據 dune 數據面板顯示,Friend.tech 當前累計交易筆數達到約 1028.4 萬,買方約 34.7 萬,賣方約 18.5 萬個。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從交易筆數可以更明顯地看出,8 月 18 日之後鏈上交易更加活躍。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2. 交易量

如下圖所示為買方 / 賣方交易數據:買方交易量達 136,186.5 ETH,價值約 2.23 億美元,賣方交易量為 108,706 ETH,價值約 1.78 億美元。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從標的的買賣數據來看,目前交易的標的約 34.3 萬個。

Source: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參與 friendtech 具有哪些潛在風險?

1.高抽水,近期 + 遠期交易抽水 20%

KEY 持有的人越多,下個進入的人購買 Keys 所要支付的價格就越高,但持有者的數量也隨著買入或者賣出而增加或減少。這意味著在後續買入不足的情況下,買入 KEY 的那一刻起,不考慮賣出稅費的情況下已經虧損 10%。

2.Bot 套利,低價區間被 Bot 占據

Friend.Tech 社區中存在一個問題,即社區成員普遍期望具有更多流量和影響力的 KOL 的 KEY 價值更高。這種期望使得一些 Bot 找到了機會,它們通過分析數據來提前購買 KEY 代幣,然後在達到一定程度的盈利後將其拋售。即使一些用戶採取了一些措施,如開通推特的隱私模式來防止 Bot 分析他們的數據,仍然存在一些 Bot 通過鏈上的二級交易情況進行 MEV(最大可提取價值)攻擊。

這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正常用戶進入 Friend.Tech 平台的門檻,因為他們必須與 Bot 進行競爭交易。

3.定價模型呈指數曲線增長

Friend.Tech 的用戶 KEY 價格遵循一種特定的曲線:價格(以 ETH 計算)=(KEY 代幣量\^2)/ 16,000。這個曲線設計使得早期購買者幾乎沒有成本,但隨著購買的 KEY 代幣數量超過 20 個,用戶之間的價格差異急劇擴大。

這種價格曲線所帶來的影響就是當多個 KEY 被購買後,短期內價格可能成倍增長,此外,高倍數的價格吸引了更多用戶參與,但一旦新用戶的增長達到頂峰,早期用戶開始賣出獲利,價格就會急劇下跌,引發恐慌性的賣出,最終導致市場陷入死亡螺旋。後期購入的用戶不僅要承受 20% 的摩擦性成本,還要面對 KEY 代幣價格下跌,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虧損。

這一連串的影響帶來了嚴重的流動性問題。一旦價格下跌,市場的流動性急劇減少,根據幣圈用戶的典型行為,社交互動也將減少,原本活躍的社區可能會進一步萎縮。這對於一度繁榮的社區來說,可能導致停滯不前,或者退化為原來的不活躍狀態。目前這一問題正在逐漸暴露出來。

~總結~

Friend.tech 是一個熱度拉滿同時又爭議不斷的社交交易協議。從其代幣的定價模型上可以看到,其機制設計比較 FOMO。基於良好的空投預期,加上不時的暴利效應,該項目短期內一定會有很亮眼的用戶數據。目前 Friend.Tech 的熱度正在持續走高,活躍地址數在快速增長,鏈上鎖定資產價值也處在快速增長狀態。

回歸到產品本身,KOL 給用戶的價值能否讓用戶數量保持一定的留存率?如果是為了利潤而來的用戶在價格下跌時會不會大幅流失等等?若無法將粉絲與 KOL 真正的聯繫起來,Friend.Tech 的後續便會有點難以預測。

總的來說,Friend.Tech 在產品機制方面相對保守,但在代幣經濟設計、用戶獲取策略和市場營銷方面有著大膽的創新。短期內,Friend.Tech 可能會複製 Blur 項目的用戶增長路徑,但考慮到社交產品的特性,實現長期的社交屬性需要進行觀察,並需要時間來驗證其創新策略的有效性。

作者: Snow

譯者: Sonia

文章審校: Edward、Wayne Zhang、Elisa、Ashley He、Joyce

版權歸 Gate.io 所有。

關聯標籤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