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 崔晨:解讀以太坊關聯公鏈發展現狀與趨勢
本文來自HashKey Research,作者:崔晨,審核:鄒傳偉,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
公鏈作為承載用戶和應用的平台,價值也體現在用戶和應用。類似於互聯網的電商平台,為商家和用戶提供溝通和交易平台,並以此體現出商業價值。隨著應用和用戶增多,公鏈平台的價值也會上漲。由於應用要附屬於公鏈之上,公鏈在區塊鏈行業發揮了底層基礎設施的作用,同時也是行業中競爭最激烈的方向之一。以太坊作為公鏈的領跑者,應用創新和市值都遠勝於其他公鏈,以太坊也是其他公鏈的競爭目標。
人們對公鏈的競爭格局做過多次預判,包括公鏈間的同質競爭與錯位競爭等。在過去的判斷中,在功能上模仿以太坊是無法在行業內有所突破的,因為以太坊在開發者和用戶上已經形成了與其他公鏈的生態壁壘。如果定位與以太坊相同,在競爭上很難撬動以太坊中的應用。但現狀與設想不同,以太坊的關聯公鏈,也就是在功能和定位上與以太坊相似的公鏈,突然間獲得了大量流量和用戶,也因此再次帶動了公鏈領域的繁榮。本文主要針對以太坊關聯公鏈,分析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公鏈的發展歷程與以太坊關聯公鏈的崛起
公鏈發展歷程與競爭力
公鏈是存在網絡效應的,也就是使用者越多,網絡的價值就越高,進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更多的使用者會給網絡帶來更高的價值。公鏈可以同時吸引應用開發者和用戶,應用與用戶之間還會形成雙邊網絡效應。用戶會被應用吸引而加入公鏈,應用也會因為用戶數量而部署到公鏈中,最終公鏈會受到應用和用戶帶來的雙重價值。
圖 1:公鏈的網絡效應
如果將公鏈視為底層分佈式系統,比特幣也是一種公鏈,只是沒有智能合約的功能。區塊鏈中的公鏈完全開源,模仿與抄襲非常容易,因此從比特幣誕生起就存在許多模仿者和競爭幣,但實際上只有萊特幣和狗狗幣還活躍在人們視線,同期的競爭者 Ixcoin、Tenebrix、Fairbrix 和 Peercoin 等都已經消失了。這源於他們在定位和社區建設中的獨特之處,萊特幣定位成比特幣的低價替代,狗狗幣定位成打賞消費,而非將目標設為取代比特幣也不是毫無創新的項目。
之後的比特幣競爭者以太坊之所以能大獲成功,離不開在技術上的革命。首次將智能合約引入區塊鏈系統,擴展了區塊鏈的可編程性。以太坊的出現開啟了智能合約型公鏈的競爭,而以太坊所具有的先發優勢率先吸引了很多應用開發者和用戶,在開發者習慣的培養上以太坊佔據了優勢。對於其他公鏈,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想要與以太坊同台競爭,僅僅依靠模仿是不足夠的,需要全方位的創新。
人們習慣了公鏈以創新作為市場宣傳的亮點,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用戶的目光,開發者也希望能創造出下一代偉大的公鏈。例如曾經人們看好 EOS,認為這足以成為以太坊最強競爭者,尤其是它社區聲勢強大,而且和以太坊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路。但事實並不理想,社區節點太過中心化,而且資源租賃給用戶造成了門檻。賭博類應用的同質化也造成了 EOS 的低口碑,EOS 最終還是沒有和以太坊站在同一高度上。除此之外,其他與以太坊有較大改動的公鏈幾乎都沒能在市場上激起較大水花,更不用說那些只做出微小改變的公鏈了。
以太坊關聯公鏈的崛起
在市場等待一個更有創新性又更符合用戶和開發者需求的公鏈時,以太坊關聯公鏈突然崛起了。這些公鏈指的是無論在執行環境還是應用設計上,都與以太坊極為相似的公鏈。這些公鏈只有些微創新,甚至以太坊上的應用都可以直接將代碼遷移到新公鏈上使用。他們雖然很像是對以太坊的擴容,尤其是最近流行的 Layer 2,但他們在本質上完全不同。這些公鏈有自己獨立的生態應用,有獨立的驗證者保證安全。從以太坊轉移到上面的資產不能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完全保證順利地轉移回去,這是與 Layer 2 最大的不同。這些公鏈還與以太坊競爭為目標,要發展他們鏈上自己的原生資產。在過去,這種公鏈是無法進入大眾視線的,但如今以太坊 DeFi 生態繁榮和以太坊擁堵的矛盾催生了以太坊關聯公鏈的興起。
這源於幾點鋪墊。首先,DeFi 的商業模式已經在以太坊上被驗證過了,人們可以在鏈上實現點對點的金融應用,例如 DEX、借貸和穩定幣等。而且與這些應用相關的流動性挖礦和其他挖礦方式被視為福利,用戶可以通過參與 DeFi 獲利。其次,用戶已經在以太坊中受到了教育,關於如何質押挖礦、如何鑄幣等問題,所以其他公鏈的 DeFi 應用節約了用戶教育成本。用戶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鏈,也沒有學習成本。最後也是更重要的,以太坊上高昂的手續費讓普通用戶難以使用。這時突然出現了手續費極低和同樣功能的 DeFi 應用,於是成功引起了用戶關注。
同樣原因發展起來的還有 Tron 上的 USDT,本來 USDT 發行在以太坊和比特幣上,但由於手續費過高,在 Tron 的無手續費版本 USDT 推出後,迅速搶占了 USDT 的市場份額。以太坊關聯公鏈受到市場歡迎,源於解決了以太坊目前的痛點,加之 DeFi 的熱度和社區用戶支持。在這種趨勢下,很多公鏈在應用上佈局 DeFi,並開發兼容以太坊 EVM 的虛擬機。短期來看這種方式會吸引到用戶關注,但這些以太坊關聯公鏈的是否會一直存在以及未來發展值得討論。
以太坊關聯公鏈的用戶來源
以太坊關聯公鏈上的用戶從何而來,是從以太坊生態中爭奪的還是吸引的新用戶?這個問題關係到公鏈的發展。鏈上數據可以輔助分析這個問題,下圖是從 2020 年下半年開始,以太坊與最著名的關聯公鏈 BSC 在活躍地址數和日轉賬數上的區別。
圖 2:以太坊的活躍地址數與日轉賬數
圖 3:BSC 的活躍地址數與日轉賬數
可以看到,無論是活躍地址數還是日轉賬數,在以太坊 4 月 22 日上調區塊 Gas Limit 之前的波動幅度不大,這是由於以太坊的區塊利用率已經幾乎接近全滿。相對來說 BSC 在近半年多來一直是迅速上漲的,尤其是在近兩個多月開始指數型上漲。近期 BSC 在活躍地址數和日轉賬數的指標上都已經追趕或者超越了以太坊,日轉賬數甚至是以太坊的 5 倍。因此 BSC 這種以太坊關聯公鏈不是在與以太坊爭奪用戶,而是以太坊的性能限制讓其無法滿足大部分用戶對 DeFi 的需求,因此留給了以太坊關聯公鏈機會來實現這些需求,最終促進了以太坊關聯公鏈崛起。
以太坊關聯公鏈的現狀
公鏈同質化的原因
上文討論了以太坊關聯公鏈崛起的過程及原因,但為什麼過去的判斷失效了,錯位競爭的公鏈為什麼沒有得到如今同質化公鏈如此多的熱度,為什麼作為競爭對手的公鏈最終會走向一致?這個問題的答案源於公鏈在前期的探索。目前區塊鏈行業中最受歡迎的兩類應用,DeFi 和 NFT 都源於以太坊。尤其是 DeFi 這種去中心化且具有金融屬性的應用,非常適合在公鏈上部署,且符合 C 端用戶的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其他領域區塊鏈應用,例如社交社區、工業農業和消費場景等,很難受到市場中 C 端用戶的認可。DeFi 中的挖礦激勵也非常吸引用戶,因此獲得了所有公鏈青睞,而且項目方可以在 DeFi 中進行 IDO,使用 DEX 平台發行代幣,讓 DeFi 收到了更多歡迎。
除此之外,以太坊的先發優勢讓其建立了龐大的開發者社區,這是無人能及的。優秀的開發者會聚集到以太坊中,並嘗試不同想法,誕生了創新型應用。其他公鏈為了與以太坊競爭並爭奪人才,開發環境與以太坊的同質化也是不得不選擇的方式。
目前以太坊關聯公鏈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為原本就存在的老牌公鏈,本在探索鏈上 DApp 應用,在最近的熱潮中轉為以 DeFi 為主的應用場景。第二為近期出現的以太坊模仿者,直接以 DeFi 或 NFT 作為主要功能。
轉移定位的老牌公鏈
在早期,或者是在 2019 年 DeFi 概念火熱之前,市面上的公鏈並不是以 DeFi 為主要目標。但在與以太坊的長期競爭中不得不進行同質化改變,且將應用重點轉移到 DeFi。這種例子有 Cardano、Tron、Neo 和 Near 等,下表是他們在生態中進行的 DeFi 嘗試以及目前現狀。
表 1:將重點轉移到 DeFi 的老牌公鏈
對於這些公鏈,目前的狀態是雖然有部分 DeFi 在運行,但大部分用戶對公鏈和項目的忠誠度不高。這就導致了用戶參與 DeFi 挖礦會「挖提賣」,最終不會對生態擴展有很大幫助。如果 DeFi 中流動性挖礦的補貼不能對項目宣傳和發展起到幫助,用戶不斷地挖提賣會導致項目失衡。
新生的以太坊關聯公鏈
目前出現了一些新生的公鏈,他們的設計和定位都與 DeFi 有關,並以其為主要生態應用。例如 BSC、Solana 和 Heco 等,在 DeFi 的大繁榮之下,他們原生公鏈代幣的價格十分搶眼。相對於那些老牌轉型的 DeFi 公鏈,這些新生公鏈更能受到人們關注,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相對於以太坊,這公鏈能夠在手續費低廉的情況下快速達成交易。第二,這些公鏈通過各種途徑自帶大量用戶入場。例如 Solana 受到 FTX 創始人 Sam 的熱捧,Sam 同時也是參與以太坊 DeFi 的巨鯨,DeFi 老玩家推薦的公鏈自然受到很多關注。BSC 是幣安交易所推出的公鏈,交易所用戶也受到吸引。尤其是 BSC 上流通的 BNB 本身就自帶功能和價值,BSC 的公鏈生態更是為其錦上添花。
Solana 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不過已經吸引了很多開發團隊入駐。BSC 是發展最領先的以太坊關聯公鏈,而且其中的 DeFi 應用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生態系統,吸引了大量用戶又在 DeFi 開發者中形成了聚集效應。BSC 生態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粉絲群體,他們大多是 BNB 的堅定持有者和幣安平台的擁護者。
側鏈與以太坊關聯公鏈
側鏈和以太坊關聯公鏈的特徵很相似,他們都有獨立的驗證者,鏈上應用和用戶群體也與以太坊趨同。他們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定位。側鏈主要用於為以太坊擴容,代表有 Polygon 和 xDai,尤其是 xDai 未來還將計劃並入以太坊 2.0 作為一條分片鏈。公鏈的目標則是為了與以太坊競爭,爭奪以太坊的用戶。實際上側鏈和公鏈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側鏈可以發展成獨立的公鏈,公鏈也可以發展成側鏈,這卻取決於團隊的定位。
側鏈和公鏈都面臨跨鏈問題,他們的跨鏈機制非常相似。一般對於側鏈來說,會在創建之初就設計好機制,由驗證者或者其他角色來保證跨鏈資產的安全。對於公鏈平台來說,會交由第三方項目例如 Polkadot 等實現跨鏈。但現狀是以太坊中的資產受歡迎度更高,公鏈都希望以太坊能在自己鏈上流通,因此公鏈的運營商們會主動進行跨鏈轉移。
以太坊關聯公鏈的未來發展
從功能角度
關於以太坊關聯公鏈的發展未來,可以從其功能角度進行判斷。目前的公鏈應用以 DeFi 為主,其應用分布及創新能力關係到公鏈的未來。如果一條公鏈上的應用都是模仿以太坊 DeFi 項目,那麼公鏈上很難形成自己的生態社區,承接的是那些沒能在以太坊上滿足需求的用戶。如果以太坊 Layer 2 或者以太坊 2.0 上線,或者關聯公鏈中的 DeFi 項目難以維持「薅羊毛」式的挖礦獎勵,吸引來的用戶就會迅速流失。
DeFi 中的創新源自於 DeFi 項方及開發者,擁有越多開發者的公鏈意味著越多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因此以太坊關聯公鏈不得不在運行環境上與以太坊靠近,以節約開發者的學習成本和門檻。當然,如果公鏈在開發環境上進行創新會形成自身的護城河效應,有利於形成競爭優勢。吸引和培養開發者需要時間和資金成本,例如 Polkadot 經常舉行 Substrate 訓練營,確實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開發者社區,但未來在鏈上應用的創新實踐上還需要時間檢驗。
從用戶角度
以太坊關聯公鏈的用戶來源比例可以判斷出公鏈的發展前景,如果用戶完全是由於以太坊擁堵,或者鏈上的經濟獎勵吸引而來,那麼他們在擁堵解決或者獎勵減少之後也會離開。這種用戶是不穩定的,甚至不斷地薅羊毛還會損傷公鏈發展。如果是公鏈自帶的原生用戶,那會更有利於生態發展。
相對於以太坊來說,以太坊關聯公鏈的中心化問題深受詬病,例如節點數量少且不開放,鏈上 DeFi 項目團隊與公鏈聯繫很深等。而且安全性相較於以太坊 Layer 2 要弱一些。但只要用戶需求存在,也就是用戶沒有對以太坊那樣的完全去中心化需求,這種以太坊關聯公鏈就可以一直存在。換句話說,如果以太坊關聯公鏈能夠在某一方面足夠吸引用戶,那無論是創新不足還是中心化都不會成為阻礙公鏈發展的問題。
思考與總結
在過去公鏈的發展中,新生公鏈總是經歷了升級。例如比特幣到萊特幣和狗狗幣,它們在定位上與比特幣產生差距,以及比特幣到以太坊,後者在智能合約上有所創新。對於區塊鏈的下一次升級,大家都寄希望於更有創新的技術性革命,能夠保證目前去中心化程度的情況下實現效率和安全的提升。然而現實與想象中不同,一些和以太坊無論是執行環境還是鏈上應用都相似的公鏈出現了,而且還受到了市場歡迎,他們所具有的微創新不能代表公鏈的進步。
背後的原因在於以太坊在 DeFi 以及 NFT 應用的火熱吸引了很多用戶,以太坊的區塊利用率接近爆滿,高昂的交易手續費把普通用戶拒之門外。因此在用戶需求溢出的情況下,出現一個手續費低廉的解決方案是符合用戶期待的。以太坊的性能限制了以太坊交易數量,也抑制了用戶增長,因此這部分本屬於以太坊的用戶就被以太坊關聯公鏈納了過去。
自帶流量的以太坊關聯公鏈更會受到市場歡迎,因為用戶存在需求且恰好得到了滿足,創新以及中心化問題也就不會成為問題了。除了新興的以太坊關聯公鏈,其他老牌公鏈轉為「以太坊關聯公鏈」定位在市場上受歡迎程度並不高,因為過去的發展沒能為其生態積攢下原生的用戶,而且 DeFi 應用也是公鏈團隊控制的,挖礦用戶在上面的薅羊毛活動反而損傷了公鏈的價值。
側鏈作為以太坊上的一種擴容方案,本質上也是以太坊關聯公鏈,但安全的側鏈可以與主鏈視為一體的,不會爭奪主鏈的用戶。其他公鏈最終的目的還是與以太坊主鏈進行競爭,不過側鏈和公鏈之間是可以轉換的。對於以太坊關聯公鏈的未來發展,如果在 DeFi 項目中有所創新,組建屬於生態的開發團隊,或者形成開發者的護城河效應,那將是良性發展。或者在獨特的方面吸引用戶,例如自帶流量的交易所公鏈,那麼中心化問題以及創新方面可能就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