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以太坊的費用,為什麼這麼高?
本文來源於新浪微博《硅谷王川》,作者為王川。
1/ 以太坊 (Ethereum) 是比特幣之後,市值第二大的公鏈。以太坊網絡上每天產生一百多萬筆交易,過去七天鏈上日均交易費用超過三千萬美元(比特幣相應的數據是八百萬),過去三十天鏈上日均清算金額超過九十億美元。
2/ 以太坊網絡上的不同操作,傳輸數據大小不一樣,消耗費用也不一樣。以太坊的交易費用計算,主要由兩個概念相乘而得,一個是燃氣價格( gas price),一個是燃氣限額 (gas limit)。二者相乘,就得出用"以太幣"(Ether)為單位的交易費用。
3/ 燃氣價格單位為gwei,相當於十億分之一個以太幣(十的負九次方)。燃氣限額,最簡單的發送以太幣的操作也要 21000,更複雜的操作,尤其是涉及到智能合約,又要高幾倍。每一個塊,所有交易的燃氣限額的總和也有上限,目前不能超過一千兩百五十萬(所以以太坊上每個區塊,理論上最多只能有 595 筆交易),類似於比特幣的區塊大小的限制。
4/ Gas price 隨著網絡擁堵的程度而動態變化,2020年之前大部分時候都在20 gwei 以下,2020年上半年在 DeFi 火熱之前,大部分時候都在 50 gwei 以下。進入 2021年以後,隨著更多人的加入參與,每天最擠的時候價格可以超過400 gwei。
5/ 最便宜的,發送以太幣 (eth) 的操作,按照etherscan.io 二月二十四號的數據,目前費用大概在 0.00294eth ( 140 gwei 乘以 21000 ) 左右,按照以太幣 1600 美元的價格也就大概不到五美元。
6/ 如果要傳送 erc20 token,因為涉及到更多的數據的讀寫和計算,費用一般至少三倍以上,目前大約十五美元左右。
7/ 如果要用uniswap 這樣的智能合約做交易,換成別的 token,那就更複雜了,目前一筆交易的以太 gas 費用是基本操作的十倍以上,在 40-70美元之間。
8/ uniswap,1inchexhcange,sushiswap,balancer 等等撮合token交易的智能合約,消耗了網絡上超過20%的流量,是目前以太網絡擁堵,費用高企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9/ 可以把uniswap 這些智能合約看成一個完全開放的國際倒爺做買賣的貿易自由港。但區別是不用像過去那樣,拎著大包小包,風餐露宿,過關斬將的做買賣。沒有四海奔波的皮肉之苦,沒有存貨和資金周轉的挑戰,基本就是在家裡點擊一下鼠標,就可完成操作,幾分鐘內獲得清算的確認。
10/ 從這個角度看,70美元的gas 費用其實不貴。如果嫌貴,那是因為你做的生意太小。如果大家都嫌貴,上一次當後也就不會再去了。但為什麼還有其他很多人每天前赴後繼進行各種操作,承受上百美元的單筆交易費用,他們是在做慈善,是在賠本賺吆喝,還是在悶聲大发財呢?
可以參見筆者的老文章
王川: 出錢最多者的視角,才是上帝視角
11/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gas 費用不是固定,而是動態變化的,如果費用暫時上漲,這是市場給所有人發布的一個信號:我們這裡需求太旺盛了,快來人滿足我們的需求呀!
12/ 遇到價格上漲時,通常大戶是無感的。畢竟,真正推動價格上漲的,是這些人狠話不多的大戶。抱怨聲音最大的,往往是小散,"以太坊太擠了,擠得都沒人用了! 這裡房價太貴了,貴得都沒人住了!" 然後他們會去尋找阻力最小的減少痛苦的方案。
13/ 這時候,如果某個中心化的交易所也做區塊鏈,以犧牲去中心化的代價,提供極低的交易費用,同時幾乎零成本的照抄以太坊上所有新生的應用代碼和工具,把自己包裝為以太殺手,對於想省錢的小散,非常有誘惑力。因為短期內,挖礦確實似乎可以賺些錢。最後能否盈利先不管,至少不用像以太坊上面,上來就支付幾十美元,上百美元的讓人肉疼的交易費了。
14/ 雖然有以太溢出的流量和中心化交易所的扶持,這類只有二十多個全節點的中心化備胎鏈,在生態複雜度和流動性深度上,仍然和以太有實質差別。而如果像瑞波幣 (xrp) 一樣,被證監會找茬,則可能面臨流量突然下跌的風險。
15/ 真正去中心化平台上的的智能合約,如uniswap,是無法被封的。Uniswap 的創始人 Hayden Adams 同學曾表示,即使哪一天,監管機構叫他關掉 uniswap,他對所有用戶振臂高呼,"你們都不要用 uniswap 了!" 也無濟於事。因為,部署在
0x7a250d5630B4cF539739dF2C5dAcb4c659F2488D 地址上的 Uniswap V2: Router 2本質上已經是一排不能被包括原作者在內的任何人篡改的代碼。
16/ 以太坊的抄襲者,生態複雜度相對於以太永遠有欠缺。這裡生態複雜度的內涵包括:鏈上的各種代幣資產,wrapped btc,各類智能合約,各類軟件開發工具,流動性深度,開發者社區,等等,缺一不可。交易費用再低,如果生態複雜度低,有些事情是根本無法辦成的。這就像鄉下空氣再好,物價再便宜,生病要做大手術時,還得回到市中心大醫院。而當以太坊主鏈交易費用周期性下跌,新的機會復現時,唯利是圖的流量,還是會隨時回歸以太主鏈的。
17/ 當年比特幣網絡費用下降的解決方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交易所之間轉幣改為批處理(batch processing),相當於幾十個人同坐一輛公交車。但以太坊做批處理就沒有那麼簡單,多個不同 token 送到不同地址,必須用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比普通交易更複雜耗費gas多好幾倍,很多時候無法真正節約費用。涉及到自動做市商交易的智能合約,要做批處理,就更複雜了。
18/ Rollup,本質上就是以太坊上一種新的批處理技術,是在以太坊 2.0 分片技術真正部署之前,最有期望有效擴容的二層解決方案(以太主網相當於第一層),理論上可以把單筆交易消耗的gas費用降到原來的百分之一以下。Rollup 又分兩種風格,optimistic rollup,技術實現更簡單,因為是先上車後查票,但需要等待一周才能提幣到主鏈上;zk rollup,技術實現更複雜,但無需等待可以馬上提幣。
19/ 各種 rollup 的項目過去兩年不斷浮現,究竟誰最終能對以太主網的擴展性產生實質性影響,各類錢包軟件是否可以迅速把新項目的新功能整合進去,各種白皮書裡的文宣究竟能兌現多少,現在還難下定論。下面列出幾個在業內比較高調的項目。
- Optimism: 有知名風投公司 a16z 去年投資兩千五百萬美元,一月中旬已經在以太主網開始所謂軟啟動,並有做合成資產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Synthetix 合作參與。
- Uniswap v3: 有猜測會在今年三季度甚至更早推出,據說採用 optimistic rollup 方案。因為 uniswap 交易所流動性最深,如果推出,這可能是最有希望迅速降低以太主網費用的項目。
- Polygon:原名叫 Matic.network,號稱要做各種二層解決方案的聚合器,具體上線時間不詳。
- Loopring (路印協議): 2020 年三月上線的支持 zk-rollup 技術的交易所,但迄今為止日均交易量不超過兩千萬美元(原始數據來自 coingecko.com)
20/ 可以把 rollup 這類項目,看成是在擁擠的都市內修建地鐵。每一個 rollup的二層解決方案,就好像居民自發籌資修建的地鐵線。但一條線路不可能馬上緩解整個都市的交通擁堵,rollup項目被市場的接受度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不同的二層解決方案之間,還需要搭建不經過主網的快速連接的橋樑(cross-rollup transaction),正如不同地鐵線路之間,要修建地下通道方便旅客換乘不同的線路。以上海地鐵系統為例,從1993年到現在28年,累計開通了19條線路。可以想像,以太網絡上各種提高擴展性的項目,將會是個長期的努力。
21/ 如果以史為鑑,以太坊上費用高的挑戰,不可能有靈丹妙藥一下子全部徹底解決,在以太坊 2.0 成功部署之前,一個可能發展路徑是:
-- 不斷自發湧現的某個二層 rollup 解決方案,降低了某個局部環節的交易費用,吸引更多流量進入以太坊,促進生態的複雜化。
-- 因為這些新流量湧入,以太坊上某個應用成為新的瓶頸,網絡費用重新暴漲,流量又溢出部分,到其它中心化的備胎公鏈。
-- 大戶悶聲發財,小散大聲抱怨,輿論重新開始悲觀,備胎公鏈市值上漲 (類似郊區房價漲幅在某個時期超過市中心的房價漲幅),並把自己包裝為以太殺手來吸引流量。
-- 新的二層解決方案又在以太網上湧現,以太費用回落,流量重新回歸以太,其生態進一步複雜化,和備胎公鏈的實質生態複雜度的差別繼續拉大。
22/ 以太坊網絡上的費用,相對於其它備胎公鏈而言,將會長期保持費用偏高的格局。就像上海市中心的房價,永遠比郊區如嘉定或奉賢的價格要高而世間,永遠有隱約的耳語,散布著"房價太貴沒人住"的傳說。
作者簡介: 王川,投資人,現居加州矽谷。 微信號9935070, 推特號"Svwang1", 新浪微博 "矽谷王川". 所有文章表達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資產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