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項目的估值?

道說區塊鏈
2025-04-11 15:57:02
收藏
項目估值核心在於未來現金流折現,短期虧損可容忍,但需看到持續進步與商業模式驗證。加密項目同樣適用此原則,無實質進展的高估值終將破滅。

在4月3日文章的末尾,一位讀者留言了很長一段話:

"要是'公司/項目'未來創造現金流的價值來評估加密項目,DeFi在上輪被透支預期太嚴重了","除了DeFi一些項目有賺錢能力,鏈遊NFT幾乎都沒有賺錢的","就算給估值恐怕也要給遠超納斯達克科技股英偉達特斯拉高得多的估值了"。

這段留言談及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嘗試一一分享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首先,我們一定要注意,我也想再強調一遍的是:

企業的內在價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的折現。

這個未來是指多久?

它是指這個公司未來的續存期

既然是未來的續存期,那麼對這個公司未來還能生存多久的判斷就很有學問了。它純粹是見仁見智的看法。無法用定量分析,而只能用定性分析。這種定性分析就特別考驗一個投資人對這個公司的理解。

對一個好公司/項目而言,不理解它的人可能認為它未來的潛力有限,於是得出價值很低的結論或者因為市場的風吹草動,早早地就把它的股票/代幣給賣掉了。

對一個壞公司/項目而言,不理解它的人可能認為它未來的潛力無窮,於是得出價值很高的結論,死死地拿住它的股票/代幣,哪怕它的股價/幣價歸零了都還在幻想它能東山再起。

所以巴菲特和段永平強調那麼多"護城河"、"差異化"、"企業文化"、"未來現金流",所有這些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判斷這個公司未來還能生存多久,在它未來生存的那些時間裡它還能產生多少現金流。

如果一個公司有很強的企業文化,有很強的護城河、有很本質的差異化,有眼光的投資人可以容忍一段比較長的未來------我相信你未來四年都不賺錢;但到了第五年、第六年你會賺錢;到了第十年,你甚至能賺其它公司需要花20年才能賺到的錢。

美股中有一個典型的案例:亞馬遜。

亞馬遜在上市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不賺錢,不僅不賺,反而在持續虧損。

但是貝索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要投資人相信:亞馬遜必須堅持下去,因為很快它就會成為電商的龍頭,會成為行業的壟斷者。到了那個轉折點,它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光說是不夠的,他還用實際行動向投資人展現了亞馬遜取得的進展,儘管這個過程非常的艱難。

亞馬遜在1997年上市,直到19年後的2015年才實現首次季度盈利,直到20年後的2016年才正式告別20年的虧損,到今天成為了美股7巨頭之一。

股價的維系和上漲絕對不是單靠美麗的故事和宏大的敘事支撐的,它一定需要有真實業績的改善和進步。哪怕不是一步到位,但也要見到真實的增長。

貝索斯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亞馬遜的投資者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但這個過程經歷了整整20年的建設和探索。這既是對創業者的考驗,更是對投資者的考驗。

但與此同時,更多這樣的公司卻是以失敗和退市告終。

所以投資者在面對這個狀況時該怎麼選擇就十分考驗自己對公司的理解了。

回到上面留言中提到的DeFi和鏈遊項目。

我可以容忍它現在高估、可以容忍它今天盈利微薄,但這個容忍需要見到進步和成績。哪怕是接下來幾年繼續虧損,但你是不是還在堅持初心,還在持續建設,還在探索商業模式?

總不能說估值高,盈利無,然後在這種情況下還不思進取,不堅持改進技術、不繼續向曾經的目標努力,不發展出切實可行的商業模式,然後還和我說項目的宏大敘事,還說價值分析不適用於加密項目?

除此以外,另一種同樣值得警惕的事情是:為了短期討好"市場",短期討好投機者,不顧一切地拉股價/幣價,犧牲掉長期利益,忘記初心、偏離方向。

至於留言中提到的NFT,那要看項目的具體定位。

比如對加密朋克這種項目,它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數字時代的鏈上收藏品,它不需要發展也不需要變化,我不關心它能不能產生現金流。

但對於無聊猿而言,它把自己定位於收藏品,我相信絕大部分投資者是不會買帳的,因為絕大部分投資者更希望它是一個成長型的項目。既然是成長型,那最終也一定要拿現金流說事,要拿盈利見人。

上面舉了這些例子,我想表達的觀點簡單說來就是一個:

短期的泡沫、虛高甚至虧損都是可以理解和容忍的,甚至對我認為好的項目而言,我還可以忍受相對長的等待期。

但這種等待最終一定要見到進展和誠意,而進展和誠意最終落實到根本就是產生強大的護城河、可行的商業模式,帶來豐厚的盈利和現金流---不談這些,就是在談投機、在談賭博。

這是常識。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