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什麼時候到頂?如何設計屬於自己的逃頂指標?

話李話外
2025-01-14 09:45:37
收藏

來源文章:話李話外

這兩天市場行情沒什麼太多可聊的,大家似乎更多還是在關注宏觀因素方面的變化,諸如美聯儲政策方向、美股財報季等。當然,也有一些加密領域的相關動態,比如:

  • 據說 Coinbase 收到了美國 CFTC 的傳票,要求提供與 Polymarket 相關的客戶數據。

  • Grayscale 宣布正在考慮用於未來投資產品的一些數字資產,包括 KAS、APT、ARB、TIA、HBAR 等(不要隨便抄作業)。

  • Messari 計劃裁員約 15%。

  • 美國司法部要起訴加密貨幣混合服務 Blender 和 Sinbad 的運營商。

  • Pendle 將向 vePENDLE 持有者發起 610 萬美元的空投。

  •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將成立首個致力於加密貨幣的小組委員會。

  • Circle 向特朗普就職委員會捐贈 100 萬美元 USDC,並指出該委員會願意接受穩定幣的捐贈。

  • 渣打銀行將在歐盟提供加密貨幣托管服務。

  • 俄羅斯財政部將出售從 Infraud 黑客組織繳獲的比特幣資產(不多,也就1,032 枚)。

  • Nvidia 黃仁勳的講話導致所有量子計算股票暴跌(量子計算在未來 20 年內不會實現)。

  • Animecoin 發布 ANIME 代幣經濟學,HYPE 質押者可以獲得空投。

  • 自從 Binance 宣布上線 ZEREBRO(Solana 上的一個 AI Meme)perps 後,該幣已經連續十多天只跌不漲(還能說什麼,韭菜看了都流淚哈哈)。

……感覺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消息,如何從海量的消息裡面快速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是一個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是不建議每天把太多的時間都用在刷新聞上面的,我個人更喜歡去讀那些比較有深度的長篇文章或者資料性質的文檔。當然,如果你沒有那麼多時間進行閱讀,也可以考慮直接利用 ChatGPT 或 GroK2 去快速提取文檔的核心內容。

說完了這幾天關注到的一些信息,接下來我們繼續再簡單聊一聊牛市逃頂、學習效果這兩個話題吧。

1.關於牛市逃頂的問題

前幾天(1月10日)群裡的恆老闆給大家做了一期關於牛市逃頂和熊市抄底的主題分享會,分享結束後還在群裡發了一份7000多字的總結文檔、並用 Excel 匯總了40多個常用的逃頂/抄底指標,可以看出,恆老闆在這個事情上的研究還是很深入和用心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如下圖所示。

這裡我簡單挑選幾個恆老闆的觀點給大家(隱掉了部分隱私數字):

  • 市場不可能多數人都賺錢,其實每一輪都是尋找新韭菜接盤的,主力資金大多數只會在最底部建倉,頂峰區域派發給有緣人。

  • 最大的利好,最瘋狂的時候,就是最瘋狂的派發時刻。

  • 賺大錢的機遇,只存在於流動性枯竭的熊市。虧大錢的時候,就在於人聲鼎沸貪婪的牛市。

  • 我的成本在2萬以下,我已經按計劃 **萬就開始分批賣出了,這是熊市買入完成後,就制定的離場計劃。

  • 目前距離首次可能(理論上)的頂峰只有最多不到 ** 天時間了,也就是說,隨時可能面臨接近腰斬級別的大回調。

  • 牛市最不想離開的時候,最應該離開。

  • 大家都沒有信心時,你應該相信希望。大家都信心滿滿時,你應該懷疑風險。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牛市逃頂的話題,但社交媒體上面我發現不少人的做法或思路還是只看價格。比如,有些 KOL 告訴你不應該賣,應該等漲到15萬美元以上的時候再賣,甚至有些 KOL 還會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今年比特幣肯定能漲到100萬美元,然後你也乖乖聽話,直接在比特幣10萬美元的時候梭哈進去,並決定死拿不動坐等發財,但你了解那些 KOL 本身真的有幣嗎?或者說他們的平均持倉成本能和你一樣嗎?

任何的交易都應該是基於自己的倉位管理而定的,而倉位管理相關的話題我們之前已經梳理和討論過很多次,對此感興趣的夥伴可以直接通過話李話外的電子書《區塊鏈方法論》(上冊+下冊)進行搜索回顧。如下圖所示。

在合理的倉位管理(適合自己的風險偏好)基礎之上,我們再結合一些鏈上指標、K線指標、宏觀因素、消息面、抑或是一些 KOL 的個人觀點等維度來進行輔助性判斷,這才是一種相對比較理性的投資操作思路。當然,如果你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下文我們會針對方法論的問題進行一些討論),那麼也可以直接無視其中的一些影響因素。

否則,如果你只是人云亦云、或者僅憑個人的所謂感覺進行交易操作,那麼大概率就是進來給市場送人頭(資金)的。

這裡我們可以再來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隨便拿一個 Long-term Holders 的鏈上指標來看,如下圖所示。

你通過上面的這個單一指標能夠發現什麼呢?

這裡我們給出一些簡單的參考:通過上圖的指標數據來看,似乎現階段一些長期持有者(包括Smart Money)正在退出,讓後面進來的短期持有者接盤,紅色的區域也剛剛觸及了下方的虛線位置,僅從該指標上來看,這像是一種危險提示信號,似乎標誌著相對周期的一個新的頂部區間。

那麼請問,一邊是個別 KOL 告訴你今年 BTC 會漲到100萬美元、一邊是個別指標正在提示你進入相對危險區間,你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個問題我們無法提供你具體答案,因為每個人的倉位情況、風險偏好等都是不同的,你需要自己去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有人可以在最危險的牛市頂部區間找到更大的賺錢機會,也有人在最有機會賺錢的牛市頂部期間被套在階段性山頂甚至虧錢,這個市場裡面就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所謂標準統一答案。

且不同的人看待牛頂的問題也是不同的。

有些 KOL 認為現在的市場只是牛市的開始和起點,甚至我還看到個別 KOL 說現在牛市還沒開始,我不知道這些 KOL 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如果他們的視野已經放到了20年以後,那麼說現在只是牛市的起點或牛市還沒開始我是可以贊同的,否則就是在誤導廣大散戶和小白。若我們只是基於小周期性的視角來看,那麼本輪周期比特幣從1.5萬美元的相對底部區間漲到現在,其實這輪牛市已經走了挺久了,怎麼能認為牛市還沒開始呢!

當然,如果你也能夠把視野放長到10年、20年以後,那麼還是之前話李話外文章中的那句老話:對於未來而言,現在的 BTC 什麼時候買都不貴,你可以始終保持幣本位思路。

但如果你的視野只能放在幾個月、幾周內、甚至一天內都要進行 N 次交易,那麼你就要基於自己的倉位管理去定制嚴格的交易策略,並思考一下,在這麼高風險的市場裡面,在各種機構/團隊/專業交易員的深度(包括內幕)參與下,你憑什麼能夠戰勝這些交易對手,或者說你有什麼技能(比如你精通K線指標、你能夠拿到一手信息源…)、特長(比如你比大部分人都有耐心、你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做學習研究…)可以確保自己能夠跑贏市場中的大部分韭菜。

簡而言之,至於牛市什麼時候到頂,這種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不管是話李話外之前分享的文章也好、恆老闆前幾天的直播分享也好,抑或是群內其他夥伴分享的逃頂看法及執行策略,這些對你而言都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其實這個問題你最需要問的恰恰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或者你自己的倉位。

至於我們自己,在話李話外之前的文章其實也有過分享,我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已經成功執行了 PlanA,並且也已經成功出掉了1成的大餅倉位,接下來只要繼續按原計劃嚴格執行就好了,要不是為了學習記錄和寫文章,我甚至都不會去看任何的 K 線。

2.關於學習效果的問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去年(2024)的一整年,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基本都在梳理"方法",因此也把上一年度的電子書合集命名為《區塊鏈方法論》(本來是想叫《加密方法論》的,不過還是感覺區塊鏈這個詞更酷一些)。如下圖所示。

但我最近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不少人似乎在看電子書的時候僅局限在了"閱讀"的層面,而無法進行舉一反三,比如,進一步完成接下去的"記錄"、"歸類"、"應用"。

其實,就我個人的學習經驗而言,任何的方法也好、策略也罷,我們在瀏覽他人內容的時候其實只是完成了最初級的"知道或了解",這個離變成自己的"方法論"並為己所用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這裡繼續舉個例子,比如在電子書中,我們已經介紹和分享過很多的比特幣、山寨幣等相關指標,就拿比特幣指標來講,你也許已經看到過20個指標,但如果你想讓這20個指標為己所用,那麼就應該額外去完成下面這些新的步驟:

記錄:即通過做筆記的方式,將你看到的、且認為會對自己有幫助的指標記錄到表格裡面。且在記錄之前,你需要同時按自己的個人需求規劃好表格的分類,假如你習慣使用 Excel,那麼你可以劃分成諸如指標名稱、指標地址、當前數值、使用說明……等這樣的分類。

歸類:隨著記錄量的增加,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不同的指標其實是可以做進一步的歸類的,比如鏈上指標、情緒指標、K線指標……等諸如此類的劃分。

應用:在上面的記錄和歸類不斷完善的同時,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去結合實際(實操)去嘗試應用這些指標,然後不斷去結合自己的倉位管理進行優化,甚至還可以試著進一步在此基礎上形成屬於自己的"特色指標",然後通過數學歸納或計算的方式將你的特色指標進行"可視化"或"數據化"。

上面這些是文字理論,接下來我就以個人的角度來基於上面的理論做個實際的演示表格草稿吧,希望能夠給到大家一點思路。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我基於個人的需求,額外增加了數據延遲、是否觸發、賣出區間三個列,然後基於這些列的數字結果,我可以簡單去做個數學公式,比如用百分比的方式進行定位,不同的指標再設置不同的權重,不同的權重占不同的百分比,最後呢,比如綜合結果顯示到了0--30%區間就表示可以抄底、30%-80%區間表示可以定投或者不操作、80%-100%區間表示可以分批賣出。

這樣一套從"閱讀 --- 記錄 --- 歸類 --- 應用"的步驟下來,我就可以慢慢在這個事情上面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並為己所用,而後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前面4個步驟的不斷重複循環和完善,讓自己的這套"方法論"更有效、更符合自己的倉位管理、更能夠適應市場周期的變化。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我的簡單舉例,上面的表格也僅是為了做演示製作的一個臨時草稿,這裡我們更多提供的其實還是一種方法或思路,如果你也認同這種學習思路,那麼建議你按照自己的個人需求去親自動手整理(即不要留言找我要現成的表格、或者乾脆要求我替你做任何表格),這樣對你而言才會有更好的學習和落地效果。或者,如果你有更好的學習方法或建議,也歡迎留言給大家分享。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