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Plus宏觀分析特別版:Intermission
儘管上週市場經歷了一個動盪的開局,不過美國股指期貨在上週五仍回到了前一週的收盤價,也就是週一暴跌前的水平,美債收益率實際上略有上升,不過仍遠低於 7 月份的水平。這一切動盪是否只是虛驚一場?
往下探究,可以看到更明顯的再平衡趨勢,高價格的股票表現不佳,等權重的 SPW 指數已經連續第五週跑贏市值加權的 SPX 指數。本週市場將聚焦在企業財報,尤其是消費板塊,以確認消費支出放緩的趨勢是否能從企業財報數據中得到證實。
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幅超乎預期,對於提振市場情緒有所幫助,本週除 PPI/CPI 之外沒有太多重要的經濟數據,不過美聯儲目前對就業市場的情況特別重視,可能會暫時削弱市場對通脹數據的關注。關稅、能源價格和移民限制帶來的負面供應衝擊可能會推動價格數據意外上行,不過這些上行動能很可能會被工資疲軟和住房價格大幅放緩所抵消,從而使通脹回到美聯儲的長期目標(經濟學家預測核心 CPI 環比增長 0.18%)。此外,美聯儲官員 Goolsbee 和 Daly 也試圖淡化近期的恐慌情緒,表示市場對 7 月就業報告"反應過度",這一觀點也在過去一週得到了證實。
話雖如此,考慮到上週初的強制平倉和虧損情況嚴重,預計市場將處於防禦狀態,逆勢反彈將受到限制,至少要持續到 Jackson Hole 會議。此外,隨著經常被提起的"Sahm 規則"接近觸發,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多硬經濟數據來確認經濟是否會馬上進入硬著陸,而該衰退指標儘管數據有限,卻對資產價格表現有著強勁的預測紀錄。
再來看看市場結構,內部流動性的減弱也成為短期內風險情緒的阻力。儘管中國人民銀行最近放寬了政策,但全球央行的流動性實際上處於抽回的狀態,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和逆回購餘額在最近幾週持續減少。此外,隨著交易商風險偏好回落,美國市場的次級流動性已降至年內最低水平,且至少在第四季度之前都不太可能有很大程度的復甦。JPM 估計,全球四分之三的套利交易已經平倉,風險資金可能需要一段較長的冷卻期並且重新進行評估,才能再次開始較大規模的風險交易。
說到套利交易,日本的情況似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美元兌日圓走低可能會提前終結日本央行的鷹派立場。 日本央行被指責引發了上週的去風險連鎖反應,因此對於進一步加息,他們的委員會將被迫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特別是在匯率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壓低通脹的情況下。實際上,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最近做了以下幾點澄清:
"考慮到國內外金融和資本市場發展極度動盪的情況,日本央行需要暫時在當前政策利率下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當金融和資本市場不穩定時,央行不會提高政策利率"
"由於日圓貶值得到修正,進口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上行風險已經相應減少"
這些都強烈暗示,日本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恢復溫和鴿派的立場。
回到美國,雖然 8 月的宏觀事件較少,不過 VIX 指數可能會保持在高位,預計個股在季度財報結果前後的價格變動將更加劇烈。關注重點將會放在 Walmart 和 Home Depot 等企業,以評估消費者的購買實力,較高頻率的信用卡數據已經顯示 7 月的零售銷售走軟,交易員應特別注意消費板塊(例如 XRT ETF)相對於整體指數的表現,以獲得更多消費者情緒進一步下滑的信號。
對於衰退風險,不同的宏觀資產類別根據歷史趨勢正顯示出不同的"預測",其中美債和大宗商品最具"前瞻性",股票和信貸則對硬著陸毫不在意。
在加密貨幣方面,風險情緒仍面臨較大的挑戰,根據兩年的相關性數據,BTC 受到"日圓套利交易平倉"的損害最大,這再次顯示加密貨幣的走勢是如同槓桿 Nasdaq 指數一樣的前沿風險資產,我們預計價格將繼續隨著整體風險情緒的起伏而波動,而不是任何"多樣化"的論點。
在技術信號方面, 1 3D 和 Glassnode 的鏈上數據顯示,BTC 的成本已經跌破其短期和 200 日移動均線,在"真實市場均線"(所有鏈上獲取價格的總平均值)約 47 K 美元之上幾乎沒有支撐,這是均值回歸模型的參考點。
此外,鏈上 MVRV 比率(流通市值 vs 已實現市值)已經跌破其 1 年的平均值,這預示接下來下跌可能會持續,JPM 的傳統動量指標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總體來看,ETF 近期的流入令人失望,特別是 ETH,自 7 月 24 日產品推出以來已經淨流出 4 億美元。實際上,Bloomberg 的數據顯示,自 1 月以來 BTC 的價格走勢幾乎都在發生在美國 ETF 交易時段,而今年以來所有加密貨幣漲幅卻都發生在"非交易時段"(即亞洲時段),因為市場已經有效地提前在紐約開盤前進行了操作。
長期研究市場的人會意識到這與股市的情況相同,也就是所有的"樂趣"都發生在紐約開盤之前,如果只在"美國交易時段"交易,指數表現通常會持平。
那麼,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要在美國收盤時買入、開盤時賣出嗎?一如既往,我們在此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只能建議我們的亞洲讀者們在睡覺時間還是好好睡覺,不需要"熬夜"在美國時段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