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幣安研究院 Telegram Bots 報告:移動端的另一種交易體驗

深潮TechFlow
2023-08-07 14:49:18
收藏
機器人交易模式是怎樣的,整個賽道未來發展如何,又有哪些可能存在的風險?

撰文: Jie Xuan Chua , Binance Research

整理:深潮 TechFlow

Telegram 上的各種 Bots 代幣,前陣子以驚人的漲幅引起大家注意。雖然目前價格有所回落,但處在早期起伏中的敘事仍值得關注。

幣安研究院發布了 Teleram Bots 的研究報告,指出 Telegram 機器人的累計交易量已超過 1.9 億美元,單日最高交易量達 1000 萬美元。

機器人交易模式是怎樣的,整個賽道未來發展如何,又有哪些可能存在的風險?

深潮對該報告進行了整理和解讀,以下是核心觀點。

關鍵要點:

  1. Telegram 機器人通過提供如交易、空投刷取等功能,以更加用戶友好的方式讓他們通過移動設備參與加密活動。
  2. Telegram 機器人的累計交易量已超過 1.9 億美元,單日最高交易量達 1000 萬美元。
  3. Telegram 機器人通過收取交易費用以及代幣買賣"稅費"獲利。總收入已超過 2870 萬美元。
  4. 現階段很難判斷真實需求量,目前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代幣價格上漲所驅動。但短期內這一領域仍將持續發展。

Telegram 機器人交易一般流程

  • 用戶在 Telegram 機器人的頻道內輸入命令,機器人會生成主菜單。
  • 用戶可以在菜單裡設置新錢包或者連接已有的錢包,用提供的地址給錢包充值。
  • 而後執行不同類型的交易,例如買賣代幣、空投刷取、複製交易等。

評價:

  • 相比現有的 DeFI 前端, Telegram 機器人提供了一個更友好、便捷的用戶體驗 ( 對更初階的用戶來說)。
  • Telegram 擁有 8 億月活躍用戶, 切那部分在電報上"耳濡目染"但沒有進圈的用戶其實是一個好選擇。

Telegram 機器人常見功能及對比

  1. 交易 ( Trading ):可以通過 Telegram 直接買賣代幣。
  2. 空投刷取 ( Sniping ):代幣上新時可以自動買入。
  3. 複製交易 ( Copy trading ):可以模擬其他交易者的交易。
  4. 撸空投 ( Airdrop farming ):可以自動執行一系列操作以提高獲取空投的機會。
  5. 其他功能 ( Others ):如分析或錢包跟蹤等。

典型機器人提供的功能對比,基本上是在上述功能中做取舍

評價:

像不像你有一堆 APP ,之前你要電商去 A ,理財去 B ,線下生活去 C ,現在一個微信囊括所有內容?

巨額流量入口加功能整合,雖然機器人功能還在早期階段,但在流量池裡做"一站式"的文章,是一個明顯有別於大多數 DeFi 應用的方法。

賽道全景分析

總潛力: Telegram 據報導擁有超過 8 億月活躍用戶,現在可以通過移動設備以另一種方式執行加密活動

市值和項目情況:

在撰寫本文時,機器人相關代幣的市值超過 1.5 億美元,許多代幣在短期內增長了數倍。

關鍵貢獻者是 UNIBOT 代幣,它佔據了 77% 以上的市場份額。以 Unibot 為代理,谷歌搜索上的興趣也持續增加。

評價:

按照普通用戶一般的心理和注意力轉移的過程,往往是價格先漲,而後再去搜索引擎搜索。因此可能價格越漲越多人搜,但實際上真正用機器人交易的用戶在其中並沒有佔到很大一部分比率。

更為精確地流失率分析,幣安的這份報告沒有給出,不過我們可以將其理解成一個正常的新敘事發展的過程,從少部分人關注 -- 價格拉升 -- 多數人搜索 -- 價格開始回撤。

用戶採用情況:

用戶指標在 7 月創下新高,每日用戶數超過 6000。

Maestro 保持領先,每日活躍用戶約為 2000-3000 人。 Unibot 正在趕上,近幾周該差距顯著縮小;每日活躍用戶在 7 月的兩周內從約 400 激增至峰值時的 1700 人。

機器上的每日交易量達到創紀錄的最高點,超過 1000 萬美元。累計交易量的整個生命周期也已經超過 1.9 億美元。注意,實際數量可能更高,因為並非所有數據都可立即獲得。

代幣影響:

token 的交易活動有能力影響社區參與,尤其是對於新的敘事。

上漲的代幣價格和交易量吸引眼球和討論,反之亦然。

雖然仍處於高位,但我們已經注意到,過去幾天這些機器人原生代幣的交易量放緩,與機器人用戶和機器人數量的整體下降同時發生。

評價:投機即第一生產力。但這個敘事是否結束了,是否還會再來一輪投機,並沒有確定答案。

機器人項目收入模式

交易額和稅費共同決定機器人項目的收入:

  1. 用戶通過機器人開啟交易行為;
  2. 協議賺取交易手續費;
  3. 用戶購買 / 賣出機器人相關代幣;
  4. 協議對 3 的行為徵收稅費

例如, Unibot 總共收集了 4.3K ETH ( 約 800 萬美元 ),其中約 86% 來自購買或銷售稅,而不是交易收入

Telegram 機器人從今年至 7 月,已經收集了超過 1 萬 5 千個 ETH ( 約合 2870 萬美元 ) 的收入

Maestro 目前在累計收入方面領先, Unibot 位列第二,但二者收入額差距 1 倍以上

此外,相對較高的每日活躍用戶數約 2000-3000 人,使 Maestro 能夠取得穩定的交易收入。

交易收入來自 Maestro 對通過應用程序的每個成功買入或賣出訂單收取的 1% 交易費。

賽道前景和風險

正在進行和潛在的發展方向:

  • 擴展到其他媒介:許多機器人已經從 Telegram 擴展到其他媒介,如 Discord 。這使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用戶,並提供另一個執行交易的場所。
  • 增加產品組合:雖然一些機器人可能會選擇專注於單一領域 (例如搶新),但我們猜測更多的機器人會試圖開發新功能來覆蓋更多領域,並使自己成為一站式商店。用戶只需要訪問一個機器人就可以執行各種不同的交易。
  • 跨鏈擴張:我們已經觀察到機器人進行跨鏈擴張,而不僅僅是以太坊區塊鏈。這使他們能夠為用戶在不同區塊鏈之間進行交易提供便利。
  • 打價格戰:大多數 Telegram 機器人的費用目前並不便宜。當該行業成熟,許多老牌玩家之間幾乎沒有產品差異化時,較低的費用可以用來吸引用戶。

可能的風險

  • 資產安全:機器人有不同的設置,但通常允許用戶創建專用錢包或連接現有錢包。在這兩種情況下,機器人都將訪問私鑰,這可能存在風險。
  • 智能合約風險:考慮到機器人的運作方式,與智能合約的互動是不可避免的。儘管審計不夠全面,但嚴格審計的項目會使開發人員能夠識別和解決關鍵問題。

用戶建議:

  • 較小規模交易;
  • 保持錢包資金最小;
  • 與機器人互動時創建新錢包而不是主錢包

結語

需要明確,一些機器人收入的很大比例可能來自交易的銷售或購買稅,而不是機器人交易收入。

在當前階段,要判斷 Telegram 機器人是否能持續吸引用戶的興趣還為時過早。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