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創新:淺析最近比特幣生態實驗

IOBC Capital
2023-05-10 15:33:04
收藏
BRC-20和Ordinals NFT的情況與Bitcoin Layer2的發展情況,像是兩個世界——前者像“幣圈”,後者像“鏈圈”,氛圍差異還是挺大的。

作者:0xCousin,IOBC Capital

比特幣的可持續性敘事

行業內一直以來,是將比特幣視為"數字黃金",將以太坊視為"世界計算機"。人們對比特幣價格長期上漲的樂觀判斷,主要來源於"總量恆定"、"價值儲藏"、和"周期減產"。

在這個規則下,比特幣可預見的未來是:區塊獎勵減少到零,鏈上交易費用將成為比特幣區塊鏈的唯一安全預算。區塊獎勵(即Coinbase獎勵)每四年減半,最終將會減少到零,這是無法改變的未來既定事實。屆時,比特幣的鏈上交易費用將是礦工目前所能想到的唯一收入來源。

但是目前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敘事下,鏈上交易不會很頻繁。也就意味著未來比特幣給到礦工的安全預算沒有太多想像空間。相較而言,以太坊生態卻在轟轟烈烈地推進NFT、Layer2、DeFi等敘事。這顯然不符合比特幣生態的利益訴求。

所以行業裡很早就有圍繞比特幣生態應用的一些探索。比如Lighting Network、Liquid Network、Stacks等。但是比特幣本身的一些局限性,限制了其生態的擴展。

關鍵轉折:包含3個BIP的Taproot升級

Taproot是比特幣網絡的升級,2021年11月14日,經全網礦工批准,Taproot在比特幣網絡上激活。Taproot被譽為自隔離見證以來,最重要、最受期待的比特幣技術升級。Taproot的目標是改變比特幣腳本的運行方式,以提高隱私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

具體來看,Taproot升級包含3個BIP:

1、BIP340(Schnorr Signatures):Schnorr簽名促進了一種更快、更安全的方式驗證比特幣網絡上的交易。它能夠在複雜的比特幣交易中使用多個密鑰並生成一個唯一的簽名。這意味著交易中涉及的多方簽名可以聚合到一個Schnorr簽名中,即簽名聚合。

2、BIP341(Taproot):Taproot在SegWit升級的基礎上,使用Merkelized Alternative Script Tree(MAST)來擴展比特幣區塊鏈上的交易數據量。如果沒有Taproot升級,時間鎖釋放(Timelock Release)、多重簽名(Multi-signature)這些複雜的多重簽名交易需要多次輸入和簽名來驗證,這會給區塊鏈增加大量數據並拖累交易速度。

Taproot升級後,因為集成了MAST,單個MAST交易可以代表多個腳本,所以可以減少很多腳本和驗證量。而且MAST只需要將交易的執行條件提交到區塊鏈,而不是完整的細節,這大大減少了存儲在網絡上所需的數據量。Taproot不僅為比特幣區塊鏈提供了更大的可擴展性和更高的效率,也為比特幣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隱私。

3、BIP342(Tapscript):Tapscript是對比特幣腳本的編碼語言升級。它是Opcodes的集合,用於指定如何執行的交易指令。隨著區塊中更多的可用空間,它有望為新功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並有可能在未來幫助比特幣網絡支持和創建智能合約。

總而言之,Taproot升級幫助比特幣開啟了部署智能合約的道路,這個升級為Bitcoin NFT、Bitcoin layer2及Layer2生態內DeFi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Bitcoin NFT及BRC20

其實目前並沒有上了BIP的Bitcoin Non-fungible Token Standard,也沒有上了BIP的BRC-20 fungible Token Standard。(這裡其實和以太坊的ERC20、ERC721是有很大差別的,以太坊的Token Standard提案是在EIP(以太坊改進提案)中而且處於Final狀態的。)

Ordinals:引爆Bitcoin NFT的敘事

Ordinal協議是比特幣開發者Casey Rodarmor於2023年1月2日推出的。

Ordinals不是第一個嘗試在Bitcoin上創建NFT的協議。在此之前,已經有Omni協議使用比特幣交易中的OP_RETURN指令來存儲Metadata和記錄交易數據,而Ordinals則是採用在Taproot scripts(腳本)中添加Inscription Content的方式,將NFT引入Bitcoin。

在Ordinalwallet.com或者Unisat.io上都可以Inscribe各種類型的NFT,不過現在Bitcoin Network Fee太高了,Inscribe一些域名和BRC20還好目前需要大約10u的樣子,Inscribe Files(圖片、視頻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image

如上圖,在Ordinalswallet.com,我把一個178kb的圖片Inscribe Ordinals to Bitcoin,要花費大約264U,當然主要是Bitcoin Network Fee超過了90萬sats,sats In Inscription的費用其實只有546 sats(大約0.15U)。

由於Inscription Content是存儲在Taproot Script-path spend scripts,所以稱之為entirely on-chain。其中,Taproot scripts對Inscription的內容限制很少,並且還可以額外獲得見證折扣(Witness discount),使得Inscription內容存儲相對經濟。

Bitcoin NFT與Ethereum NFT相比有個顯著的優點:Bitcoin NFT是完完全全永久存儲在比特幣鏈上的,而Ethereum NFT只是將其元數據存儲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真實的內容其實多數是存儲在第三方存儲鏈中。

比如,Gh0stlyGh0st #2510這個NFT,可以通過Etherscan查詢到,實際上它是存儲在IPFS上的。
image
而Pixel Pepes #1480這個NFT,它的location指向的是一個Bitcoin Transaction HashID。通過Mempool.space或者其它Bitcoin Explorer可以查詢到,它是區塊高度782671中的一個HashID。

Ordinals協議是一個為Sat(聰)編號的系統,賦予每個聰序列號,並在交易中追蹤它們。Ordinals對於Bitcoin的意義非常重大。最簡單地理解,在Ordinals協議出現之前,人們只會關注到"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有了Ordinals協議後,人們的關注點會逐漸變成"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億聰"。而且用戶可以通過Ordinals附加額外的數據(圖像、視頻、文本等)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從而使得每個聰都獨一無二。

即使用戶沒有為Ordinals添加額外的數據,Ordinals根據聰在區塊鏈中的位置,也提出了以下幾種不同的稀有度劃分:common(除區塊第一個聰外的任何聰)、uncommon(每個區塊的第一個聰)、rare(每個難度調整期的第一個聰)、epic(每次減半後的第一個聰)、legendary(每個周期的第一個聰)、Mythic(創世區塊的第一個聰)。

所以,即使沒有為Ordinals添加額外的數據,聰的編號本身就已經賦予每一類聰不一樣的地位。

image

比如,創世區塊的第一個聰Mythic的序數表示如下圖:

image

除了聰(Sat)的Ordinals(編號)不同外,還可以在Sat上銘刻(inscription)內容(比如:文本、圖像、視頻等)來創建更多元化的Bitcoin NFT。Inscription是通過將要銘刻的聰發送到交易中來完成的,這筆交易會在鏈上顯示Inscription的內容,這些內容進一步使得這個聰變成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數字人工製品(NFT),可以被追蹤、轉移、存儲、購買、出售、丟失和重新發現。

現在市場上的很多Ordinals NFT其實是在模仿Ethereum NFT的發展路徑,比如:Ordinal Punks、Bitcoin Punks等,初期的野蠻發展導致比特幣鏈上出現了很多目前看來有點"看不懂"的NFT。

image

上圖是Yuga Labs推出的Bitcoin NFT------Twelvefold。

Yuga Labs、Magic Eden等行業內頭部機構的入場,使得Bitcoin NFT的敘事開始為人所知。Ordinals NFT的交易量開始出現增長。

BRC-20:發生在比特幣上的一場新型社會融資實驗
不過真正引爆市場的,還得是BRC-20。兜兜轉轉,Crypto最吸引人的還是"發幣"。關鍵BRC-20的發幣方式非常簡單粗暴,非常符合Crypto特色------公平發行,沒有Token預留,沒有VC持倉,發起人(deploy者)也沒有特權和區別,人人平等,只能通過Mint獲得。

BRC-20只是推特用戶@domodata在2023年3月8日創建的"比特幣實驗性代幣標準"。它利用JSON data的Ordinal inscriptions(序號銘文)來創建(Deploy)Token合約,鑄造(Mint)Token和傳遞(Transfer Token)。

基於BRC-20發行Token,主要包括Deploy、Mint、Transfer三個函數:
1、使用Deploy函數創建一個BRC20
Deploy內容如下:
image

創建者可以自由設置Tick為4個字母的標識符,不區分大小;同時設置總量、最小mint限量參數即可。

當然,也可以直接使用Unisat.io的inscribe產品功能。Unisat已經把基於BRC20標準發行Token進行了產品化。如下圖:

image

Deploy的過程創建者只需要支付一點費用。

2、使用Mint函數鑄造一定數量的BRC20

Mint內容如下:

image

在Unisat.io的Inscribe也可以使用Mint功能,如下圖
image

當然,在Mint之前,最好先查詢一下The Full List of BRC20,從中選擇那些尚未100%Mint完,但快要Mint完的BRC20 Token。

3、使用Transfer函數轉移一定數量的BRC20
Transfer內容如下:

image

Transfer函數其實是一個常見的Token傳遞功能,就是BRC20 Token的鏈上轉賬。Transfer的有效性也得遵從"數量不超過可用餘額"的規則。

image
在Marketplace上認購、出售BRC20 Token,本質上調用的都是Transfer函數。

ORDI:第一個BRC20 Token

ORDI是第一個BRC20 Token,總量2100w個,每次Mint限量1000個。

image

ORDI於2023年3月8日12點部署後,不到18小時2100萬個ORDI Token被100% Mint完。

截至目前,ORDI已經有超過7600個Holders,目前市場價格超過25U,最初Mint這些ORDI BRC20 Token的人,如果從Mint之後一直持有到現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已經獲得了超過1萬倍的收益率。正是這種"暴富效應",迅速引爆市場對BRC20、Bitcoin NFT的投資熱情。

BRC-20和Ordinals NFT的漲幅就像暴風雨一樣席捲這個熊市,讓沉寂已久的市場莫名其妙地陷入了ICO時期的Fomo。從人人都可以基於以太坊ERC-20發幣,到人人都可以基於BRC-20發幣,而且只需要付出Mint Token的比特幣網絡費用成本就可以公平地得到Token。

Bitcoin Layer2的發展現狀

相對於Bitcoin NFT和BRC20的火爆,Bitcoin Layer2的發展是緩慢而持久的,有點不溫不火。

Lighting Network:State Channel形式的快速支付方案

Lighting Network是以State Channel的形式幫助比特幣網絡實現快速支付的鏈下擴容方案。旨在解決比特幣緩慢的交易時間和吞吐量,由Joseph Poon和Thaddeus Dryja於2016年首次提出。

閃電網絡發展至今,有接近1.8萬個Nodes,運行著大約7.8萬個Chnnels,閃電網絡Channels中的BTC數量有5400多個。相較於WBTC,其實閃電網絡的發展速度不算快。

閃電網絡這類State Channel的鏈下擴容方案,最顯著的缺點是可能遭遇Closed-Channel Fraud和Forced Expiration Malicious Attacks。針對前類風險,閃電網絡採取了Watchtower(瞭望塔)的第三方監控方案,而針對後類攻擊,因為發生在閃電網絡Channels上的交易仍需要在比特幣網絡上進行驗證和結算,當同一時間內有很多Channels同時關閉,這極有可能導致比特幣網絡擁堵。

受益於2021年11月14日發布的Taproot升級,現在比特幣網絡能夠更有效地處理這個問題。Taproot升級簡化了交易處理,Taproot升級將多個簽名和交易批處理在一起,使驗證比特幣網絡上的交易變得更加容易和快速,可以幫助比特幣網絡的擴容。

在Taproot實施之前,比特幣網絡上的交易驗證很慢,因為每個數字簽名都需要根據公鑰驗證,這增加了需要多個輸入和簽名的複雜多重簽名交易所需的時間。而Taproot支持簽名聚合,這意味著可以將多個簽名一起批處理並進行驗證。

Rootstock(RSK):Side Chain形式的Layer2方案

Rootstock(RSK)是比特幣的Scaling Solution。RSK是一個側鏈,與比特幣通過雙向橋(two way bridge)連接。

Rootstock有一個RSK虛擬機(RVM)。這是一個基於EVM的RVM,允許在Rootstock上執行以太坊智能合約。這意味著RSK開發人員可以使用Solidity進行編碼,用戶可以將RSK mainnet添加到Metamask,所以也可以使用Metamask錢包去交互RSK生態的DApps。

RSK平台沒有自己的原生Gas token,使用的是smartBTC(RBTC)。RBTC是通過在比特幣的Vault中鎖定的BTC以1:1的比例發行,以此保證RSK網絡的RBTC的價值。

RSK的生態內已經出現了不少應用。比如:DeFi方面有Sovryn、RSK Swap、Tropykus等協議,穩定幣方面有Dollar on Chain、BRX、RSK DAI等。

Stacks:生態發展最好的Bitcoin layer2

Stacks是一個基於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和智能合約的開源網絡,也算比特幣的Layer2。它在不修改比特幣本身的情況下為比特幣帶來智能合約功能,使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能夠無需信任地將比特幣作為資產使用,並在比特幣區塊鏈上進行交易結算。

比特幣是基礎結算層,Stacks擴展智能合約和可編程性,然後在其之上再通過Hiro的Subnet添加可擴展性和效率層。
Stacks有一個單獨的賬本來存儲比特幣Layer1之外的數據,開發人員可以基於Stacks構建任何應用程序。

Stacks採用了一種叫Clarity的編程語言和Clarity VM,具備讀取比特幣網絡狀態的能力。由於Stacks的PoX機制,每個Stacks Block都連接到一個Bitcoin Block,並且可以使用get-burn-block-info函數查詢比特幣區塊頭哈希。

值得關注的是,Stacks下一階段將推出Nakamoto版本,這個版本的Stacks將通過Subnets實現更高性能和多樣性。

屆時的Stacks的基本架構將如下圖:
image

單個Subnet可以支持不同的編程語言和執行環境的智能合約。Subnet 1支持Clarity和Clarity VM,帶來安全性的好處;Sunnet 2則支持Solidity和EVM,帶來易於集成和開發的好處……總之,Stacks下一個階段可能還有更值得期待的變化。

目前,Stacks生態已經有一些生態應用。比如:

1、Hiro Wallet:這是一款基於Stacks開發的移動錢包,支持比特幣和Stacks Token的存儲和管理,還支持dApps的訪問和交互,可以為用戶提供完整的Stacks生態體驗

2、Alex:專注於以比特幣為結算層、Stacks為智能合約層的加密資產交易、借貸協議

3、Ballot.gg:The Ballot是一款針對DAO、NFT、DeFi和Web3項目的去中心化投票應用程序,主要用於幫助Stacks社區中的項目利用Token來管理其協議的決策
……
Stacks是目前的Bitcoin Layer2中生態發展最像以太坊layer2的。生態內擁有繁榮的DApps,涵蓋DeFi、DAO、BTC Naming Service以及完整的NFT生態。

結語

BRC-20和Ordinals NFT的情況與Bitcoin Layer2的發展情況,像是兩個世界------前者像"幣圈",後者像"鏈圈",氛圍差異還是挺大的。

Crypto的世界,要放下對新事物的傲慢和偏見,保持學習。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