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網絡 Louis:發現 Web3 商業價值
作者:Louis Liu , 章魚網絡OctopusNetwork
2022年8月26日,鏈捕手主辦的「Web3 大航海時代暢談會」邀請 Octopus Network 創始人 Louis 老師,以《發現 Web3 的商業價值》為主題做現場分享,圍繞行業一直期待的「下個 Web3 殺手級應用」進行深度探討。
以下為 Louis 演講全文:
關於 Web3 的商業價值,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認為沒有商業價值,全是炒作,或者只承認比特幣有價值,是超主權加密貨幣。進入 Web3 階段,從以太坊之後就沒有價值;另一派極端觀點認為, Web3 是互聯網的下一個主流階段,也就是說 Web3 遲早會成為互聯網的主角,將替代Web2平台經濟,成為主要的互聯網數字經濟協調者。
而事實通常都處在極端樂觀和極端悲觀之間, Web3 的情況也是如此。我的觀點是 Web3 已經有很大的商業價值,而且還在快速地發展之中。同時 Web3 的發展也面臨著非常嚴重、非常明顯的瓶頸。我們還看不到用 Web3 的方式來替代主流互聯網平台的途徑。例如我們衣食住行日常使用的像微信、淘寶、Facebook和 Google 這樣的平台,Web3 如何去取代它們是未知的。
談 Web3 得從 Crypto 開始,就是從比特幣開始。比特幣是密碼朋克運動的最廣為人知的成果,密碼朋克運動的目標是在電子時代保護個人隱私,通過廣泛可及的加密技術來做到這一點。
在密碼朋克運動中,電子現金可以被稱為是皇冠上的明珠。因為電子現金的目的是在互聯網時代去中介,要去掉銀行中介,讓人和人之間可以點對點的轉移價值。保護個人隱私並且免於個人遭受政府和大企業的審查和監控。
現金是自由主義的發明,只要兩個人面對面,用現金就可以完成交易,不需要第三方參與,而且兩人之間相互暴露的隱私是可控的,可以做到最小化。但是在電子時代,面對面交易大前提不存在了,我們轉移價值的話只能通過中介來進行。
比特幣提供了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或者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手段,或者說貨幣。
以太坊受比特幣的啟發,在 PoW 網絡上建立了狀態空間和圖靈完備的虛擬機。也恰恰是在以太坊誕生的前後,以太坊當時的 CTO Gavin Wood 博士提出了我們現在說的 Web3 概念,所以 Web3 是 Crypto 的延伸。
Web3 從 Crypto 獲得的啟發是:既然人和人在互聯網上可以不通過中介去轉移價值,為什麼不能去做其他類型的交易呢?比如像微信這種交互,或者是像 Ebay 或者淘寶這樣的交易,是不是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通過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來協調,而不用通過中心化平台來協調。由此 Gavin Wood 博士預見了 Web3 的未來。
從以太坊開始到以太坊上面各種應用層協議的產生,我們還從比特幣上學了一件東西,就是 Incentive(激勵)。所有的加密網絡不管是在應用層還是在基礎設施層,都是一種具備網絡效應的網絡:隨著參與者的增多,網絡的價值會對用戶越來越大。
在某個去中心化協議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沒有參與者,怎麼能夠讓大家進來呢?所以要找到一種方法去驗證並且量化協議參與者對網絡效應的貢獻,並且在協議內給予他們 Token 獎勵。而且 Token 要在網絡中被使用,從而創造出對 Token 的需求,或者說 Token 要能夠捕獲網絡經濟體的價值。
這有點像循環論證:你認可 Token 有價值所以你就會來,然後你來的結果是網絡價值的提升,使 Token 的價值提升。很像金融的預期自我實現的這麼一個過程。在比特幣這時代,因為大家不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有價值,所以沒有辦法用比特幣去做公募或者私募,所以網絡啟動非常慢。從比特幣網絡開始運行到第一筆交易(披薩餅)用了近兩年時間。直到那時候,才慢慢有人認為比特幣有經濟價值,有人開始是為了逐利,而不是為了好玩來挖比特幣。如此構成一個正向循環,就是挖的人越多,算力越大,比特幣網絡就越安全。
大家認可用比特幣保存資產或轉移資產是可靠。而且它市值越大,交易體系越來越完善,流動性也在不斷提升,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貨幣的效用也在不斷地提升。到以太坊有虛擬機之後,我們可以開發應用層的加密網絡。第一批真正起來的是 DeFi,其核心是 Liquidity Mining/流動性挖礦。
資產交易協議如果沒有 Liquidity 是沒有意義的。好比現在建一個中心化的交易所,是無法和幣安競爭的,因為幣安上有巨大的流動性。得有人進來交易,然後大家進來交易的同時也帶來流動性。所以早年有交易挖礦,就是一種啟動流動性的方式。
在 DeFi Summer 從 Compound.finance 開始有 Liquidity Mining/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Mining 應該被稱為 Proof of Liquidity Providing,就是你提供了流動性,這個貢獻在鏈上是可以證明的,所以你可以得到 Token 分享網絡的未來的價值。反過來說,你提供的 Liquidity 讓其他用戶都受益,就完成了剛才說的循環。
Crypto 從比特幣到了以太坊,是 Web3 的萌芽。即便現在只有 DeFi ,我也認為 Web3 是有價值的。DeFi 是一套平行於現行金融體系的、更加開放的金融系統。當然它也有兩個主要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家越來越多感受到的對 DeFi 的監管。其實在過去幾年,世界主要國家的監管者對 DeFi 的監管態度已經非常明確。就是你用的什麼技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麼業務,你做什麼業務,就應該接受什麼級別的監管。也就是說 DEX 和 CEX 都一樣,都是 ATS ( 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監管標準是一致的,只不過落實監管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在未來的幾年,對 DeFi 的監管一定會越來越嚴。最終就是什麼類型的業務就要滿足對應的監管要求。對於早期野蠻生長的行業,要在接受監管的過程中一定有陣痛,對人、對團隊、對用戶都會有影響。
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可以在鏈上建立一套平行的金融系統。但是金融系統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生產分配資本,但是如果 DeFi 的資產或者是資本都是回流到它自身,就像 Vitalik 所說,我們總是在創造一些 Token,然而它們的功能是交易其他 Token 。所有的資產都是在系統裡面空轉,這就只能是泡沫。因為資本沒有進入生產型的經營體,創造出對人有用的東西。
這是 DeFi 的兩個問題。在基礎設施層面上,已經有了很多公鏈,有了圖靈完備虛擬機理論上可以在鏈上執行任意的應用。在應用層,有了一個平行的金融系統。更為重要的是,有巨大的、全球化的 Crypto Asset Market ,這個市場是由上萬個中心化的交易所、幾千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及無數的 bot 構成的全球化的體系。每天的交易額都達到數百億美金級別,這是非常可觀的。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利用已有的基礎,去推動 Web3 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呢?
我在 Slide 上列了幾個領域,實線的部分是我認為已經產生商業價值了,虛線的部分我認為還面臨阻礙,有待驗證。
第一個要談的是 Blockchain base Game。大家千萬不要小看 Game, Game 是巨大的市場。而且我認為不需要太長時間,也許需要 5 到 10 年的時間,遊戲產業就會被 Blockchain 徹底改變。Blockchain base Game 不必改變現有的遊戲玩法,只需要把遊戲內的資產,不管是可互換的金幣,還是不可互換的道具,變成鏈上的 Token, 把它們接入到剛才說的巨大的全球化的 Crypto Asset Market ,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流動性,獲得投資價值。
主流的網絡遊戲,都有平台性質。也就是玩家越多,遊戲會變得更加的好玩。遊戲資產通證化會被越來越多的遊戲廠商利用。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好處,例如可以在鏈上限制 NFT 或者 FT 的數量 。這樣的話,遊戲資產就具備了稀缺性保證。稀缺性保證是投資或者投機的前提。投資或者投機預期是遊戲快速地啟動玩家社區的新手段。
第二個要談談 Crypto Native Art,大體上就是指 PFP NFT。Crypto/Web3 已經形成了一個亞文化的圈子,就會有自己的藝術表達。只要 Web3 在擴展,這個亞文化圈子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第三個我提一下 Tokenization,就是把鏈下的資產變成 Token。帶來的好處還是把鏈下資產接入到全球化的、有巨大流動性的加密資產市場,獲得流動性溢價。尤其是一些原來不易交易的資產、例如公寓等等。Tokenization 已經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做得最好的就是法幣支持的穩定幣。USDC 其實就是做美元的 Tokenization,把美元變成了穩定幣之後,獲得了極佳的全球可及性。任何人只要有互聯網的鏈接,就可以持有和交易 USDC 。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已經有過千億美元的總市值,也引發監管最多關注的 Web3 領域。
以上三個部分發展勢頭不錯,但其實都沒有超出 Asset Trading 的範圍。本質上還是產生某種 Asset 然後接入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獲得流動性的好處。我想今天給大家重點講的是 CSC Service,這個詞是我自己造的,因為還沒有合適的詞。CSC就是 Computing、Storage 和 Communication,即「計算存儲通信服務」,稍後詳細講。
再下面這三個,Social Network, Creator Economy 和 DAO ,每個方向都有上千個項目在做。但是整體來看還沒有獲得實質性的突破,各自有一些基本障礙。
去中心化Social Network 最大的問題是還沒有廣泛使用的自主身份。還有就是 Blockchain 的數據庫結構,非常不適合做數據密集型的應用。後一個問題隨著 Ceramic/ OrbitDB 等新一代去中心化數據庫的發展有望得到解決。
Creator Economy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高效地圍繞某個 Creator 形成微型社區。所以Creator Economy 對 Social Network 有依賴關係。如果 Web3 的 Creator Economy 只能依賴 Web2 的 Social Network,就存在很大的限制。因為除了 Twitter 以外,其他的主流的 Web2 Social Network 對 Web3 並不友好。也就是說,無法在 Crypto Native 的環境裡面去形成社區,然後形成 Engagement 。這是 Creator Economy 面臨的最大限制。
雖然很多項目做 DAO ,但其實 DAO 是最難的。因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就是探索如何協作,用什麼方式能夠讓人和人之間協作共贏去創造出價值。DAO 要在完全開放的、匿名的環境下推動協作,是將人類協同問題放到了一个新的環境下。我覺得只有 Crypto Native DAO 這種解決 Crypto Protocol 治理問題的 DAO 比較現實。因為當 Protocol 大到一定程度,參與者已經有利益相關性,所以大家一定要坐下來去解決一些事情,不參與利益就會受損。至少先有認真參與 DAO 的動機,然後再去解決公平透明的機制等其他問題。對其他類型 DAO ,我的看法比較悲觀。
剛才說到 Crypto 的基本模式:加密協議定義去中心化的加密網絡,加密網絡去協調某種經濟活動,並且一定要具有網絡效應。所以網絡需要有人來參與,尤其在雙邊市場類型的網絡,通常有一方是比較難以獲得的。比如說做電子商務網絡,商家是難以獲得的。打車網絡,司機是難以獲得的一方。早期需要補貼商家/司機他們才會進來,當足夠的商家/司機進入網絡,自然能吸引買家/乘客加入到網絡中。Web2 用收入去補貼司機/商家,Web3 用Token也就是所有權來補貼。
因此 Web3 需要在鏈上驗證參與者貢獻,然後通過協議把 Token 獎勵給參與者,讓參與者共享長期的收益,通過這樣的方式啟動網絡。這個過程中的核心是如何在鏈上驗證參與者對網絡價值的貢獻。大家進入 Crypto 或者 Web3 就老是聽到 Proof of XXX,Proof of Work、Proof of Stake 等等,恰恰是因為這些驗證貢獻的方法就是 Web3 核心。換句話說,每產生一個新的證明的貢獻方法,就能夠把 Web3 推向一個新的領域。
同時,貢獻證明恰恰也是 Web3 的瓶頸所在,因為能夠在鏈上證明的貢獻種類還非常有限。最容易驗證的貢獻本身就在鏈上,其次是在線上的。在線上可以通過鏈下計算,再提交證明的方式去證明。證明的方法分為兩大類,有效證明和欺詐證明。有有效證明是證明我做了一件好事。欺詐證明是我沒法證明我做了一件好事,我只能聲稱我做了一件好事。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人證明我欺詐,系統就會給我相應的獎勵。
當前所有基於欺詐證明的網絡都陷入了中心化的困境。各網絡的挑戰者(也稱為漁夫)都是項目方運行的。因為這裡有個悖論,我稱之為天下無賊悖論。就是說在網絡中如果沒有任何人作惡,挑戰者賺不到錢,就無法生存。長此以往,挑戰者就會退出網絡。但所有挑戰者都退出網絡,作惡者就會出現,所以是個悖論。大家可以想像我們建立一個小鎮,要雇一批警察。這些警察我們不給他發工資,只能抓壞人賺獎金。
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警察是不會來的,因為犯罪率太低了。但是以前美國西部就是這麼幹,那時候罪犯很多,所以有職業的賞金獵人。所以要實現真正去中心化的欺詐證明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設計機制。例如是不是可以用鏈上隨機的方式不定期地自動產生作惡行為,維持挑戰者的生存,並鼓勵挑戰者之間競爭。
下面我們不再區分有效證明和欺詐證明,反正就是在鏈上可以驗證貢獻。剛才宋老師談到,可以用 ZK 的方式在鏈下做非常複雜的計算,只要是計算能解決的問題,通過 ZK 最終都可以到鏈上去驗證,所以 ZK 的發展會給 Web3 打開一些新的大門,非常值得期待。
CSC Services 提供的是一些同質化的服務。這些服務是線上的,但不是鏈上的。因為是同質化的線上服務,Web3創業者找到了相應的方法證明參與者的貢獻,從而能夠用去中心化加密協議的方式來啟動網絡。下面我們介紹幾個典型的CSC Services項目。
Livepeer 這是做視頻轉碼的。用戶上傳視頻,告訴網絡需要轉成什麼格式什麼碼率。網絡就會自動協調,然後把任務分配給節點。這些節點完成轉碼並上傳結果。結果的驗證是通過 Truebit Protocol 去做,這需要把轉碼結果切成小段,然後隨機地選出幾個段,交給 Truebit 去判斷是否符合轉碼的要求。如果不符合,節點會被 Slash。Livepeer 網絡用戶支付 ETH,節點質押的 LPT Token 越多,就有更高的機率獲得任務,從而能夠賺取更多勞務費。
Render Network 去年挺火的,Multicoin 投了。這項目是做渲染,目前是批處理模式。用戶通過 Web Portal 提交渲染任務, Portal 計算出價格,用戶是 RNDR Token 支付,網絡把渲染任務分配給節點。RNDR Token 的作用是 Medium-of-Exchange,就是當成貨幣來用,價值捕獲不是很有效。項目團隊不是特別 Crypto Native,目前其實並沒有鏈上驗證的機制。
Storage 領域,Filecoin 是最大的。Filecoin 的服務是 Contract-based。就是用戶向網絡提出存儲需要,多大的尺寸,多少個副本,存多長時間。網絡會計算出價格,用戶支付後網絡找到節點來執行合同。節點要通過複製證明和時空證明來證明自己忠實地在履行合同。複製證明是個複雜的計算,以存儲數據和節點公鑰為輸入,設計上故意把計算弄得很複雜。
計算完成之後,節點提交給網絡的結果哈希,可以被驗證確實存了數據。之後在合同期內,網絡定期給節點發挑戰,如果節點沒有存密封後的數據,就沒有辦法及時響應挑戰的,因為密封需要長時間的計算。如果節點能正確應對挑戰,意味著密封過的數據還是保存在存儲上的,這就是所謂的時空證明。
Arweave 是永久存儲,它的證明方式更簡單。是挖礦的機制,每次挖下一個塊的時候,網絡會隨機選取區塊歷史上的一個塊。礦工只有存了這個塊,才能及時地計算出結果,獲得挖礦獎勵。如果存儲的區塊不全,就會等比例地損失挖礦機會。這就是 Proof of Accessibility 訪問證明。
Helium 是去中心化的無線接入網。目前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是 LoRaWAN 網絡。任何人可以購買熱點設備,連上自己家裡的 WiFi ,為周邊區域提供無線網絡覆蓋。LoRaWAN是低速率大覆蓋的網絡,架設良好的熱點可以覆蓋周圍十幾公里的範圍。每個設備都有 GPS,會上報自己的位置,同時也會和周圍的熱點設備相互證明。每個熱點都在向網絡上報周圍有誰,最後相互證明為對應位置提供了覆蓋,所以稱為覆蓋證明 PoC,Proof of Coverage。
最後兩個網絡 The Graph 和 Pocket Network 都是 Web3 的關鍵基礎設施,實現去中心化可以讓Web3降低對中心化服務商的依賴。
區塊鏈的數據結構非常不適合做查詢。如果做區塊鏈瀏覽器或者複雜的前端,通常需要用 indexer 把鏈上的數據變成二維表。The Graph 就是去中心化的 Indexer網絡。任何人都可以運行節點加入進去,來做 Indexer 。證明方式就是 Proof of Index索引證明。就是索引一個 Subgraph(鏈上數據視圖),需要把區塊跟這個視圖相關的交易排列成 Merkle Tree,把 Root 提交到鏈上。挑戰者可以挑戰某個 Indexer 提供證明是錯的,Indexer 就會被 Slash。
Pocket Network 去中心化的 RPC 服務。Web3 領域有大量的客戶端依賴 RPC 服務,而且通常都不是自己部署節點,而是用公共服務。Pocket Network 就試圖把 RPC 服務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網絡,去給某個鏈提供 RPC 中繼。PoR中繼證明相對比較容易實現,客戶端對請求簽名,節點對響應簽名,然後用 Merkle Tree 壓縮提交到鏈上。
綜上所述,各種 Proof Of Contribution 是 Web3 擴展新領域、實現商業價值的核心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