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鐘了解鏈上操作激勵平台 RabbitHole
來源:LeftOfCenter
如火如荼的 DeFi 流動性挖礦帶來了鏈上用戶和資金規模的大幅增長,甚至讓 DeFi 開始出圈,某種程度上證明了激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回報高風險的加密金融行業,哪怕鏈上操作再難,摩擦成本再高,gas 費再貴,只要激勵足夠到位,那些 DeFi 早期用戶就有強烈的動機參與這些業務。
當然,對於一個想要長期發展的生態系統來說,除了有足夠的意願投入相當部分的激勵給早期用戶以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激勵政策具有長期價值,即激勵須與生態中長期發展指標綁定,這也是判斷某個挖礦機制是否具有長期價值並最終落實到幣價上的關鍵和核心。
鏈上活躍度激勵平台 RabbitHole 想要做的與此相同,試圖通過遊戲化思維,將每個去中心化應用分解成多個不同的遊戲任務,引導用戶與區塊鏈協議、去中心化應用進行互動,增加對去中心化生態系統及其應用的理解,完成任務後用戶可獲得 XP 代幣和項目方提供的代幣獎勵。
不過,與複雜的流動性挖礦和收益耕種相比,RabbitHole 偏重於 DeFi 基本功能操作行為的獎勵,獎勵的代幣數額是固定的數目也小很多,這樣做的目標是為了擴展 DeFi 新用戶,最終實現 DeFi 大規模採用。
在 RabbitHole 創始人 Brian Flynn 看來,長期來看,找對有效的方法激勵用戶參與 DeFi 治理和基礎設施層的元素才能維持整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RabbitHole 是什麼?
事實上,RabbitHole 並不是一個新項目,早在今年 5 月,RabbitHole 就已正式發布 Beta 內測版,創始人是 Dapper Labs 前產品經理 Brian Flynn,Brian Flynn 本人是一名 UX 設計師,對 NFT 充滿興趣,同時還是一名狂熱的「建構師」,從小便對 LEGO 痴迷,一直鑽研如何通過代幣激勵機制建構創造出新的價值。
根據官方描述,RabbitHole 旨在通過遊戲化思維,將每個去中心化應用分解為遊戲任務,引導用戶與區塊鏈協議、去中心化應用進行互動,增加對去中心化應用主要功能的理解,完成任務後用戶可獲得 RabbitHole 系統代幣 XP 代幣和項目方提供的代幣獎勵。
RabbitHole 希望通過引入遊戲化思維引導用戶完成一系列鏈上操作任務,培育 DeFi 用戶的使用習慣,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給鏈上的中間件帶來價值。
RabbitHole 的前身是 Brian Flynn 在 Dapper Labs 任職期間負責的一款名為 Drip 的成就激勵系統,通過將複雜的鏈上操作轉化成一單個可量化成分數的任務挑戰,用戶每完成一項挑戰,就可以解鎖相應的分數,這些分數之後可換成在其他用例中使用的代幣。
而此次 RabbitHole 上線了全新功能 RabbitHole Earn ,該功能可自由集成不同的 DeFi 項目,首個集成的項目是 Matcha,完成 Matcha 平台上的操作行為即可解鎖相應的 XP 代幣獎勵,完成全部 3 個操作任務則可解鎖 ZRX 代幣(領完為止)。
也就是說,新版本除了給操作行為獎勵系統代幣 XP 之外,還新增了項目方的原生代幣獎勵。相比原先只有一種 XP 代幣獎勵,新增項目方原生代幣獎勵可更有效地提高用戶的參與動機。特別是對於那些原本就已有一定共識和市場價值的項目,其代幣本身就已經有了穩定的市場價值,意味著只要進行一系列簡單操作就可獲得有穩定價值的代幣。
同時,長遠來看,隨著 RabbitHole 集成更多項目,將為開放金融生態帶來長期持續性的價值,即通過遊戲化機制培育鏈上操作習慣,有效將持幣用戶轉化成為真正的 DeFi 用戶,價值創造最終會體現在代幣價格上,這意味著 XP 代幣也將會越來越有價值。
可以說,這樣的機制和出發點,無論是對想要參與的項目方還是 RabbitHole 本身來說,都是一件雙贏的事。
更多集成和未來發展
RabbitHole 首個和 Matcha 集成的活動已經落下帷幕,RabbitHole 還計劃整合更多 DeFi 項目。
RabbitHole 正在積極拓展與其他 DeFi 社區的集成,目前討論中的有 GnosisDAO 和 mStable。
12 月 2 日,Brian Flynn 在 mStable 论坛上发表了集成该社区的讨论提案,希望通過遊戲化機制吸引更多新用戶進行相關操作,藉此科普 mStable 關鍵功能和治理機制,同時增加 mAssets 的市值和 MTA 的使用。
RabbitHole 可使用 mStable 子圖來創建挑戰任務,讓用戶了解 mStable 的不同功能,包括鑄造、兌換、存儲和收益,以及協議的關鍵部分如何工作。每完成一個合約功能互動的任務,用戶可獲得小額的 MTA 代幣或 mAssets。
RabbitHole 建議首次試運行鑄造 mUSD 的操作行為,然後將其貢獻至 SAVE 中。
同樣,Brian Flynn 也 在 GnosisDAO 社區提交了討論,在該討論中,Brian Flynn 陳述了激勵活動的建議稱,由於 Gnosis 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因此可基於 3 個核心產品(Gnosis 協議、條件代幣和 SAFE)設計操作行為,轉化新用戶。
活動機制也很簡單,舉例來說,可為完成特定任務的前 x 名用戶分發特定數量的 GNO 代幣,具體數量由社區投票決定。比如社區可向 RabbitHole 活動獎勵分配目前供應總量 0.5%的代幣,每個用戶可通過參與該活動獲得 1/1000 份額的代幣。
Brian Flynn 還提出集成 Gnosis 的條件代幣市場提高獲客率,比如,基於完成該操作行為的用戶數量來觸發某個交易市場。這將激勵社區更大動機向其他人推薦 Gnosis 產品,並進一步分散代幣的分發。
為了防止薅羊毛,RabbitHole 集成了社交化身份網絡 BrightID,這將限制女巫攻擊 (Sybil Attack) ,也就是說,防止一人多次註冊帳號來領取獎勵,一個身份只能參與一次操作行為。
RabbitHole 在 Gnosis 提出的建議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得到了社區成員的認可,也包括** Gnosis CTO Stefan George 的認可,他回覆,「通過解鎖任務挑戰引入新用戶的遊戲化機制非常酷,願意支持較小規模的嘗試。**」
不過,作為一家項目方的創始人之一, Stefan George 顯然也有更加實際的考量,詢問了非常實際的問題,「對於一個項目來說,參與這些激勵活動的獲客成本 是多少?以及用戶的代幣留存率是多少?」也就是說,他關心的重點是,如果獲得獎勵代幣後,用戶會不會馬上抛掉?
Brian Flynn 回覆稱,為了激勵用戶參與操作,獲客成本通常等於或略高於 gas 費成本。而集成流支付工具 Superfluid 和 Sablier 後,會讓代幣在一定時間段內定期分發給參與用戶,從而避免得到代幣後立即抛售。
在今年 9 月與 Aave 進行的測試活動中,RabbitHole 引導用戶在 Aave 上進行借貸操作,不過,獎勵的代幣不是 Aave,而是 Aave 系統中的封裝代幣 aUSDC,由於持有該 aUSDC 可獲得一定利息,因此大部分人在獲得該代幣後並沒有抛售,而是繼續持有,這有效防止了抛售,也意味著代幣留存率很高。這次激勵活動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 Aave 獲得了數百個新用戶。
融資
或許正是因為在上一次合作中 RabbitHole 給 Aave 帶來切實可見的用戶增長數據,才得以讓這個產品獲得了 Aave CEO 的信賴,他也成為 RabbitHole 最新融資中的個人投資人。
事實上,伴隨著此次全新改版和新功能發布到來的還有新一輪融資。
12 月 4 日,RabbitHole 宣布完成一輪未透露具體數額的融資,此輪融資由 Collab Currency 牽頭,參投方除了 Slow Ventures、Castle Island Ventures 和 freeCo 一系列風險基金外,更有多名大有來頭的個人投資者參與,比如 Synthetix 創始人 Kain Warwick 及 Synthetix COO Jordan Momtazi、 Aave CEO Stani Kulechov、Messari 前產品負責人王啟奧(Qiao Wang)、知名區塊鏈博主 Tony Sheng 、ConsenSy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Joseph Lubin 、 Volt Capital 普通合夥人兼 Imran Khan 、PoolTogether CEO Leighton Cusack 和 Accomplice 合夥人 Ash E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