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NFT:3 個加密藝術家煉成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不可忽視的是,目前所謂的加密藝術市場,其金融性或遠強於藝術性。
《史記·貨殖列傳》是最早專門記述從事「貨殖」(商業)活動的傑出人物的史書著作,司馬遷闡釋的經世濟民的經濟思想和商業智慧,被譽為「歷史思想及於經濟,是書蓋為創舉」。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在這場大變局中,所有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企業家、創業者、打工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推出《澎湃財經人物週刊·貨殖列傳》,講述全球化時代大潮中的商界人物故事。
他們為時代立傳,我們為他們立傳。
在北京藝術氣息濃厚的 798 藝術區,藝術展稀鬆平常,但這一場似乎有點不一樣。
4 月下旬,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劇院正在舉辦一場加密藝術展,「加密」二字略顯先鋒。展廳內,人群三三兩兩積聚在一起,一位披著捲髮、身材纖細的女子是其中的一個社交中心。她叫宋婷,今年 25 歲,是當下中國加密藝術圈內的「紅人」。
加密藝術家宋婷
2020 年,區塊鏈領域的非同質化代幣 (NFT) 概念興起。NFT 被認為是唯一且不可替代的數字資產,其所有權在區塊鏈 (比如以太坊) 上流轉,目前主要應用於藝術品。藝術品上鏈做成 NFT,加密藝術因此興起,目前甚至可以用「過火」來形容。在佳士得倫敦,一副作品甚至被拍賣到了近 7000 萬美元的高價。
宋婷則是 2020 年中國 NFT 加密藝術拍賣記錄保持者。因此,在這場展覽上,不斷有人過來和她打招呼。
在圈外人看來,NFT 蕴育於區塊鏈技術,前銳而神秘。但是,剝去各種各樣的專業術語和話術,NFT 的本質是什麼?在動則高達數千萬美元的天價拍賣背後,NFT 到底有無真實價值?我們不妨走進 NFT 的一線從業者------加密藝術家,從中尋找答案。
加密藝術家是怎樣煉成的
在當前的加密藝術市場,加密藝術家身上的「故事」某種程度上確定了其在圈內的認可程度。
藝術家們大多來自兩種方向,一種從技術轉向藝術領域,一種則是出身於藝術領域但逐漸學會技術,更有甚者,結合了多個領域的背景。
宋婷,就是第三類跨領域的代表。
「加密圈講究故事,」加密藝術收藏者朱正說道,「她的故事是最多的。」朱正曾在去年底以 10 萬元拍下了宋婷的一副作品。
記者第一次見到宋婷的時候,她基本素顏,穿著藍色同色系的衛衣和運動褲,一副休閒打扮。
在說起工作、理想的時候,她的語速會不自覺加快,纖瘦的身體像被注入了「雞血」。
宋婷曾是沈陽市文科高考狀元,在清華大學的人文科學實驗班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寫過科幻小說。大二的時候,她通過一門用 java 編程完成作業的語言學導論開始接觸編程,並且 19 歲就開始推進分佈式存儲 docker 開源技術。2017 年,宋婷進入區塊鏈行業,通過為白皮書提供優化意見賺取了人生「第一筆數字稿酬」,0.2 個比特幣。
2018 年秋天,宋婷開始創作 AI 與區塊鏈藝術。
「我很小的時候就和我爸說,我首先是一個人,是宋婷,將來會是一個人的愛人、一個孩子的媽媽,會是一群人的 CEO,是你女兒這件事只能排到我人生的第五、第六位,你接受難也得接受。」宋婷向澎湃新聞記者展示了其「反叛」性格。
「我挺 angry 的。這世界很多東西讓我覺得不滿,我想改變它。」宋婷舉例道,比如文科生與理科生,男性與女性,設計思維和工程師思維種種關係絕對不是 0 跟 1,非黑即白,「誰跟你說女生就必須只能讀文科,誰又跟你說文科生不能寫代碼、做不了科技產品?」
5 月 20 日,中國嘉德 2021 年春季拍賣會上,宋婷的 NFT 作品《牡丹亭 Rêve 之標目蝶戀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成為嘉德首次拍賣的 NFT 藝術作品,該作品呈現形式為視頻,最終成交價達 66.7 萬元。宋婷的 NFT 藝術作品《牡丹亭 Rêve 之標目蝶戀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
宋婷的 NFT 藝術作品《牡丹亭 Rêve 之標目蝶戀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
Reva 則是理工科出身,曾經是一名工程師。
記者見到 Reva 的時候,是在上海的一個展覽上。作為圓桌嘉賓以及展覽上的藝術家,「85 後」的她扎著馬尾,帶著黑框眼鏡,穿著休閒的衛衣,顯得精神且年輕,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言簡意賅。
加密藝術家 Reva
出生於深圳的 Reva 從小對繪畫感興趣,但高考時她仍然走了常人的路子,報考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她在中國電影集團做了 4 年的研發工程師,做電影技術方向的軟件開發。
2016 年高新科技的投資熱潮中,Reva 也有過兩次創業經歷,先後在 VR (虛擬現實)和 AR (增強現實)領域內創業。2018 年 Reva 毅然辭職,最終找到「算法藝術」這一領域,即用算法、代碼生成圖像,用代碼控制圖像變化。
Reva 表示,NFT 出現讓她的算法藝術有了被看見的渠道。2020 年 8 月,Reva 在一場比賽中創作了人生第一幅加密藝術作品。
如今,Reva 創作了 30 幅左右的作品,在 Makersplace 做成 NFT 的作品共 18 幅,絕大部分已拍賣完畢。朱正將她和宋婷比作是「加密藝術圈雙子星」。
2021 年 3 月,Reva 創作的《The Droplet》拍出了自己作品的最高價格。這組向科幻小說《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致敬的作品一共 5 版,每一版拍賣價格達 4 個以太幣。
Reva 的 NFT 藝術作品《The Droplet》
在澎湃新聞記者採訪的 3 名加密藝術家中,陳麒機是唯一一位擁有純藝背景的。
大學之前,陳麒機都在河南鄭州生活,從小就學畫畫,包括國畫、寫意畫、素描等。
與想象中長髮飄飄的藝術家不同,1991 年出生的陳麒機更像是一個大男孩,韓式的劉海略有些長,需要往邊上斜分下才不至於遮擋眼睛。戴著黑色半框眼鏡,穿著黑色衛衣和黑色運動褲,按他的話說,是為了耐髒,防止顏料染到衣服上。
加密藝術家陳麒機
19 歲時,陳麒機只身前往美國求學。兩年的商科學習經歷讓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商科,於是陳麒機轉到馬里蘭藝術學院 ( Maryland Insitute College of Art) 學習建築設計和視覺藝術。
2018 年回國後,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教留學生藝術創作。2019 年年末 2020 年年初,喜歡逛國外論壇的陳麒機發現,藝術圈的博主口中會提到 NFT 這一概念。當他了解到作品可以通過 NFT 被認可並變現後,他行動了起來。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創作能帶來收入何樂而不為」。陳麒機回憶道,「最早上鏈是去年年中的時候,自己在網上看了很多視頻自學,後來開始在區塊鏈藝術這一塊做深耕。」
陳麒機的第一幅數字藝術作品是一副自畫像,他將自畫像的 RGB 三原色放入十六進制的代碼編輯器裡,將圖片轉化成代碼,此後把所有代表紅色顏色的代碼粘貼,做成了一個紅色的圖片。
陳麒機第一幅數字藝術作品
如今,陳麒機的標籤已經變為「加密藝術家」,目前的數字作品大概有 30 多幅,上鏈做成 NFT 的有 7 幅。最貴的一副 NFT 拍賣價達到 2 萬美元。
加密藝術是怎麼生成的
加密藝術家的不同出身領域,往往也決定了其創作形式。
宋婷將她的加密藝術創作世界觀叫做逆賽博格。賽博格是機械化的未來,而逆賽博格指的是人性被梳理後、映射到了賽博格世界。
宋婷的第一幅 AI 和區塊鏈藝術作品靈感來源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研製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該機器是讓微小粒子以光速在環形跑道裡向彼此奔跑並碰撞,用在緊湊渺子線圈 (CMS,Compact Muon Solenoid) 碰撞那一刻模擬宇宙大爆炸開始,期盼希格斯粒子的誕生。而環形的緊湊渺子線圈讓當時學芭蕾的宋婷想起,跳芭蕾時需要穿著的 TUTU 裙。
在宋婷看來,如果復現宇宙大爆炸,就會像各地的神話故事一樣,會有女性的愛與美的特徵湧現。緊湊渺子裝置就是芭蕾的 TUTU 裙。畫作的主體部分由她手繪轉成數字版本,背景則由區塊鏈上的 AI 生成。宋婷的 NFT 藝術作品《大型強子對撞機和車厘子芭蕾 TUTU 裙》
宋婷的 NFT 藝術作品《大型強子對撞機和車厘子芭蕾 TUTU 裙》
宋婷最特殊的一幅 NFT 藝術作品《Cyber Wonder Woman》曾在 Rarible 平台上被出價 52 個以太坊,按當時價格算約合 24 萬元人民幣。
她通過獲得 119 位中國女性科技領袖的人像授權,用深度學習模型 GAN 算法(對抗生成神經網絡)生成一張人像,再與中國美術學院媒介所副所長俞同舟等人基於人和機器的協作共同二次創作完成。
「生成後的人像,簡直是區塊鏈圈 Angelababy。」宋婷的助理笑稱。所有參與分佈式協作的二次創作者每一個人都有 NFT,每一個提供人像授權的女性也有特別版的 NFT 禮物。
宋婷的 NFT 藝術作品《Cyber Wonder Woman》
當前,宋婷的加密藝術創作方法主要分三種,第一種基於某種開源語言設計並搭建應用,用其做創作工具,比如 NLP (自然語言模型)。第二種是自己設計與採集數據、用 GAN 算法協作生成圖像。第三種是基於區塊鏈上人工智能模型的創作。
她的合作方之一 AI 和區塊鏈實驗室 Cortex Labs 聯合創始人田甲表示,在藝術領域,可以拿區塊鏈上原生的 AI 去生成藝術作品的種子:鏈上生成哈希值,鏈下生成圖片。
Reva 的算法藝術則將她的技術背景與感興趣的內容創作充分結合。她告訴記者,她喜歡用特別理性的或者邏輯化的方式構建圖像,用數學函數或者算法,以無機的方式去構建有機感的東西。
「在這過程中有很強的碰撞的感覺」,Reva 說道,通常算法控制或者數學函數做出來的作品會有很強的機械感,但是當經過多次調教、修正,「生長出來的圖像會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奇怪組合,很魔幻」。
她第一次拍賣的兩幅 NFT 作品中所有元素如古代中式建築的窗棂和動態的煙霞都是由算法生成的,在 NFT 交易平台 Makersplace 掛出後,均賣出了 0.5 個以太幣(按照當時價格,約 200 美元)。更讓她受到鼓舞的是,她後來知道,買走這兩幅畫的藏家是圈內知名人物。
Reva 首次賣出的 NFT 藝術作品《Chasing the Moon》
與工程師偏邏輯角度的藝術創作不同,陳麒機的創作使用的數碼媒介更多是「Touch design 這類相對直觀的數字創作軟件」,他認為自己的內容更為感性,試圖作為人的角度去討論存在的本源問題。
「電腦的創作方式更多是我的反思、反向的過程,像是鏡子,」他說,「有些創作是故意做一些破壞,比如破壞一張圖片代碼裡關鍵的數據,用反向電腦的方式去做創作。」
陳麒機有一系列稱為《Matrix》的作品,就是在電腦上把自己眼睛的數字照片放大了幾百次,就像物理世界裡用顯微鏡方法一樣,放大到某種程度後,照片就會成為一種模糊的圖像,與原本的圖像完全偏離。
若按照 NFT 的製作形式,加密藝術的創作則可分為兩種,一種由傳統的物理形態通過拍照等形式做成數字版本,再上鏈做成 NFT,另一種直接在線上用電腦完成創作,此後再通過上鏈製作 NFT。
宋婷兩種形式的創作都有,她最近迷上了雲南的扎染藝術,一度跑到大理花了一周時間拜師熬夜學習,在家經常買白色 T 恤和旗袍做各種扎染圖案,再拍照或掃描後數字化上鏈做成 NFT。Reva 的算法藝術從始至終都是在電腦上完成創作,陳麒機則是從傳統物理創作完成到線上數字化創作的轉換。
不過,陳麒機仍然十分看重物理性質的創作,他通常是先數字化上鏈,再轉物理化。他認為,加密藝術會走向現實,數字化內容會轉化成物理化內容的作品。
「純粹數字化、平面化的藝術品,像是草稿,就像人一樣,有意識沒身體。」陳麒機說道,就像電腦,硬件是軟件的前提。他會嘗試不同的材質去製作物理形式的作品。以他向澎湃新聞記者展示的一版 Matrix 作品為例,物理版本是通過實驗選擇的材料,基於實驗各種紋理肌理,基於其對物理媒介的理解和了解去展示。
陳麒機的 NFT 藝術作品《Matrix》的其中一個物理版本
「就像是一個人的靈魂可以擁有不同的肉身。」陳麒機說道。
加密藝術以及 NFT 會走向哪裡
加密藝術家 Beeple 在拍賣了高達 5300 萬美元的 NFT 作品後,就將所有以太幣兌換成了美元,選擇了「逃離」。
對於 Beeple 的套現行為,Reva 表達了自己的失望與失落。
Reva 將自己稱為區塊鏈信仰者,而陳麒機則表示,他並不完全信仰去中心化。宋婷則認為,數字文明的唯一方式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集體協作。
NFT 乃至加密藝術有沒有前途,目前遠沒有定論。
對一些藝術家來說,NFT 的出現,確實拓寬了其作品被看見以及變現的渠道。
Reva 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道,「以往的藝術品變現需要通過畫廊、拍賣行等中間商,提成或高達百分之幾十,二次銷售藝術家根本無法獲利,但通過區塊鏈,藝術家能直接接觸到買家並賣出藝術品,二次銷售藝術家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表示,NFT 本質作用是為藝術作品的所屬權做一個記錄,它能夠讓版權規則更好的落地,雖然 NFT 無法防盜版,因為圖片可以複製,但會讓確權、授權、維權相對變得容易。
不可忽視的是,目前所謂的加密藝術市場,其金融性或遠強於藝術性。
陳麒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藝術品 NFT 的價值在於藝術市場的公眾認可,是影響力和認可度。而現在學術性機構參與不多,大部分是資本性的機構在參與。
「NFT 現在還沒有和主流藝術等社區融合,這也很難,只有門檻夠高、社區夠規範,才能夠讓主流藝術社區接納。」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揚表示,很多新生的事務都會有泡沫和缺陷,就像有很多人把什麼東西都轉成 NFT,讓加密社區良莠不齊,充斥差品,不利於 NFT 的發展。
「泡沫多的時候才能洗乾淨。」陳麒機認為,所有新事物出現都會有泡沫,現在是一個有泡沫的狀態,未來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沉寂,然後第二次起來,狀態可能就不太一樣。
胡捷也認為,泡沫肯定是有的,但它往往代表一種很有希望和前途的工具,意義深遠。
「NFT 是個長線的事情。」 陳麒機說道,「現在 NFT 被過度關注金融屬性,很容易把藝術概念帶變形帶扭曲。大家現在越來越混淆藝術和 NFT 商品之間的概念,在泡沫崩了之後,大家冷靜下來了,可能慢慢的才能搞明白。」
「我覺得 NFT 會是區塊鏈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技術是中性的,用好了造福,用錯了就是傷害;用到合適的地方是賦能,用錯地方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炒作甚至是行騙的道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志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