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去中心化治理 : Maker與Yearn的不足

TheDefiant
2021-01-27 23:16:48
收藏
即使代幣加權投票可以增加改變重要事物的能力,但會使專案穩定性降低,因此去中心化程度也將變低。

本文發布於The Defiant ,作者為Blake West ,並由編譯Echo。

代幣持有人越多,社區投票頻率越高,項目的去中心化程度就越高嗎?

近日,《The Defiant》刊登了一篇由Blake West撰寫的稿件,名為《We Need to Re-Think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對前述觀點提出了反思與質疑,認為穩定性也是衡量項目去中心化的重要指標,頻繁地代幣加權投票會降低項目去中心化程度,例如Maker、Yearn經常如此,項目的治理責任過高。 一、發行代幣不能使項目更加去中心化

2020年9月17日,Uniswap向所有使用過該協議的人空投1.5億枚代幣,在當時價值約4.5億美元。許多人認為這是朝著去中心化發展的開始。那天,該領域中我最喜歡的出版物《The Defiant》寫道:「UNI現在擁有超過5萬個以太坊地址,這使它立即成為DeFi中最去中心化的代幣之一。」Twitter上的另一位評論員說,「Uniswap將1200美元的所有權股份分給曾使用過該協議的任何人,這就是去中心化。」但我不同意。

以太坊等強大的區塊鏈已經建立在高度去中心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數十年的密碼研究、多年的實施工作以及深入的社區基礎之上。建立在它們之上的應用程序和協議會自動繼承去中心化性質,那麼增加財閥式代幣治理機制真的會有助於去中心化嗎?我很懷疑。協議是產品,而產品需要通過某種治理進行升級,因此我想在這裡進行探討其中的緊張關係。

二、去中心化≠民主

有一段時間,「將社區治理視為去中心化」的概念一直使我困擾,這個想法似乎是,擁有該代幣和投票權的人越多,其去中心化程度相應越高。但是如果照這個指標看,與Uniswap相比,Google的去中心化要深入得多,因為它是一家公開上市的公司,從技術上講,它擁有數百萬個股東,每個股東都擁有投票權。

當然,大多數股東實際上並未投票,因為大多數上市公司都使用委派投票人制。默認情況下,選民投票將進入選民代理諮詢公司並代理選民投票,例如ISS。有趣的是,這種類型的委派系統也正是Uniswap在努力推動的。

但是,如果Uniswap和大多數其他協議正在緩慢地重建美國公司治理體系,那麼也許是時候退一步,考慮一下我們該如何看待去中心化協議,哪些項目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又有哪些項目在過度營銷?

具體而言,我將鏈上治理視為覆蓋去中心化設計漏洞上的「強力膠」。

三、去中心化是公開的、有價值的和穩定的

誠然,對於一個協議或應用程序來說,理想化的去中心化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從一個規則不變的系統中(即「公共的、有價值的、穩定的」)反復獲得價值。

第一,我之所以說「獲得價值」,是因為我想排除一些東西,比如一個被破壞的智能合約。當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而且它不會改變,但是它沒有價值,所以在討論「去中心化系統」時包含它不是有趣的。

第二,我說「反復」,因為我們也應該排除明顯不可持續的東西,比如一次性空投,或者一些免費的智能合約。

第三,「規則不變」這一部分可能是去中心化最有趣、最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有無數的產品和服務,任何人都可以反復獲得價值(如谷歌、推特、你當地的比薩餅店等),但這些服務沒有去中心化的關鍵原因是,任何規則都可以隨時更改,用戶通常不能選擇退出這些更改而不失去對原始產品的訪問。

事實上,我想說的是,這種數字系統穩定性的想法是密碼技術所提供的獨特突破。幾千年來,我們一直能夠利用公園進行鍛煉、體育活動或市場活動,並確保公園不會在明天豎起圍牆或向你收費。但我們的數字空間沒有這樣的等價物,我們只能在網上建立私有財產,隨著這些利益的錯位,我們永遠無法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但區塊鏈最終為我們提供了創造公共、有價值和穩定的數字空間的能力。如果我們願意的話,我們也可以建立不僅僅是空間------我們可以建立數字圖書館、競技場和整個去中心化行業。

四、判斷去中心化程度的框架

上述去中心化的宗旨並非絕對的,沒有什麼可以是100%公開、100%穩定或永遠有價值的,並且協議最多只能像它們基於的區塊鏈一樣去中心化,加密建設者的工作是儘可能地趨近這一目標,這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甚至BTC和ETH本身也在不斷改變。

因此,如果我們有一個框架既可以衡量項目間的權力下放,又可以衡量向正確的方向靠攏,那將是很有幫助的。儘管我提出的框架並非客觀的,且理性的人可能會就某個特定項目的落腳點存在分歧,但我相信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潛在的變化並提供方向準確的判斷,以最簡單的形式,我們可以將去中心化看作:

去中心化= P * V * S

其中,P指它在0-1範圍內的公開程度,V指它在0-1範圍內為用戶價值的可重複性程度,S是它在0-1範圍內的穩定性(即重要規則對用戶不利的可能性),其得到的數值越高,項目就越「去中心化」。

公開是很容易的,而價值則依賴運氣。因此,我想重點討論「S」以及我們如何衡量穩定性,因為這是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大多數項目無法觸達的部分。

五、作為去中心化責任的治理

顧名思義,任何形式的治理都有能力改變至少一部分遊戲規則。因此,它直接損害了穩定性的思想。但確定的是,總是存在某種形式的治理,即使它是隱式的,例如BTC和ETH的「硬分叉式治理」。硬分叉可能是最糟糕的治理類型,因為它實際上不能強制更改規則,它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新遊戲,並邀請用戶繼續加入。

因此,任何形式的治理做出的所有決定都是去中心化責任。在ERC20智能合約沒有所有者的情況下,這種責任可以是基本為零,但有時候也可以是相當大的責任,例如當Andre Cronje仍然對Yearn智能合約有單方面控制權時。為了確定項目的「治理責任」,首先要針對其做出的每個決定提出兩個關鍵問題:

第一,這個決定對協議的持續性成功有多重要?

第二,這些決定必須多久做出一次?

可以將它們想像為介於0和1之間的兩個變量,這兩個數字的乘積就是該決策者所承擔的責任大小。例如,將BTC總供應量確定為2100萬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在一開始確定後,之後再也沒有做過其他決定,所以更改頻率為零,總責任為零。

但想像一下,如果每週對BTC的總供應量進行一次基於代幣的加權投票,你願意長期持有BTC嗎?我猜可能不會,因為從直覺上看,你可以感覺到,即使代幣加權投票可以增加改變重要事物的能力,但會使項目穩定性降低,因此去中心化程度也將變低。

我們可以將協議的全部治理責任視為每個決策治理所承擔的各個責任的總和:

image

項目的治理責任越高,「 S」值越低,相應的去中心化程度越低,我們可以直觀地將治理責任看作使用戶遠離去中心化,如下所示:

image

六、應用於Maker與Uniswap

這也是我認為像Maker這樣的協議去中心化程度很低的原因。我認為他們的治理責任相當高,且治理必須根據市場情況不斷調整DAI儲蓄率、穩定費用和風險參數,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且頻繁的決定。並且,由於協議的設計,它不可能永遠停止。不存在「正確」或「穩定」的儲蓄率,這將導致未來任何不必要的變化。這是他們的去中心化敘事中的巨大責任。

相比之下,Uniswap則會向LPs支付一筆費用,這是一個由市場驅動的重要參數,但它從未改變,而且可接受值範圍小得多(例如,從不為0,很可能從不大於3%)。

此外,你可以想像實現自動化運作的方法,例如總是選擇中間值比例費用,或者可以想像社區分叉並設置新的數字,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繼續使用該協議,需要多長時間進行集體人工決策或工作?用戶是否能看到它是自動化的,能夠在根本沒有任何治理的情況下運作?」前者越多越糟,後者越少越糟。

七、減輕治理責任

如果必須依據治理作出決定,則可以根據治理的類型和機制減輕一些(但絕不是全部)責任。這就是民主、財閥統治、議會、futarchy、time-locks和所有其它鏈上治理機制發揮作用的地方。在比較治理方案時,要問的關鍵問題是:

第一,這種治理形式能降低決策的頻率嗎?(即增加穩定性)

第二,這是否有助於確保決策的「淨推薦分數」較高?例如,受益占比減去受損占比的百分數很高。

民主往往有助於兩者。改變往往是緩慢又艱難的,並且需要多數用戶的支持,但這有助於穩定。但是,由於尚無可行的用戶ID系統,有關加密貨幣的項目目前無法真正實現真正的民主。並且,他們追求財閥統治(基於代幣數量的加權投票)。這明顯比民主更糟糕,因為少數派控制著協議,集權直接損害了上述兩個原則,少數權力擁有者能夠更快地推動變革,且變革與其他人發生衝突的幾率更高。

顯然,目前的鏈上治理形式並不能成為答案。如前所述,它們充其量只是用膠帶將去中心化設計中的漏洞覆蓋起來,我們始終應該以更好的設計為首要目標來解決問題,然後再將治理作為最後的選擇。

如下圖,你可以這樣考慮緩解措施:

image

就鏈上治理的各種不同形式對去中心化的影響進行比較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但我希望上述問題能夠引發富有成效的對話。

八、應用於當前項目

image

綜上所述,這是我如何以去中心化的視角看待當前一些項目的圖表。請注意,這是粗略的。重點不是要爭論Uniswap是否比Compound去中心化程度更深,而是通過具體的方式應用上述框架來開始對話並建立直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關於去中心化應用和協議的,而非區塊鏈。

我將YFI和Maker置於「去中心化程度較低」的原因,因為他們頻繁做出許多重要的決定。但是以YFI為例,所有的策略都必須由治理層投票決定,資金機制、費用、開發人員薪水以及易於變化的各種重要事物都是如此。更糟糕是,YFI是由財閥階層統治的,分布高度傾斜、參與度低。

例如,去年YFI關於「正式運營資金」的提案,共有118位參與者(選民投票率約0.5%),其中三分之二的「贊成」票僅來自8個地址。在我看來,這並不能減輕他們的治理責任。我認為YFI本質上是在經營一家公司,如果SEC向其施壓,則我認為它可能會被視為證券(即「未充分去中心化」)。

之所以將Compound和Uniswap放到「去中心化程度較高」的一側,是因為儘管它們也擁有高度傾斜的財閥統治,但至少它們擁有這樣的系統:如果治理根本不存在,它們在未來幾年都將繼續提供價值。但YFI的生命線始終處於最新狀態,以確保產生最高收益。Maker的處境也很相似,如果他們停止更新市場價格,系統可能會迅速瓦解,這表明他們缺乏去中心化的穩定性。

九、去中心化效率低下

我希望能有一個簡單的步驟來使項目更加去中心化,或者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來減少所有關鍵的管理決策。但我認為並非如此。

以Maker為例,Maker並不希望擁有這些重要的治理決策,如果他們可以將其自動化或消除它們,我相信他們會那麼做,或許他們可以使DAI儲蓄率自動化,或提出一種Staking機制,使市場動態地達到正確利率。這將更加去中心化,但這不僅僅是切換開關,這些都是巨大的變化,沒有人知道是否會起作用。與Yearn或其他聚合器相同,沒有可以點擊的「去中心化」按鈕。

再以The Graph為例,它是區塊鏈的「查詢層」,用戶可以快速訪問有關任何協議的轉換數據。在最初存在的三年,它們始終是中心化產品,近期剛剛發布了去中心化協議。他們在平台上有許多「索引器」,人們需要信任這些「索引器」才能從他們那裡獲取查詢數據。最簡單的方法是對一組受信任的索引器進行治理投票。

但這並非去中心化的,你必須更深入地研究才能到達那裡。

因此,這個項目有一個質押機制,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索引器,並將其GRT代幣放到「子圖」(查詢集)上,如果他們的行為不當,可以扣除其代幣作為懲罰。這個方式更加去中心化的,但也是低效的。每個索引器現在都需要購買GRT,並選擇一個要抵押的金額,你必須建立一個大幅懲罰機制,並有一些方法來判斷什麼是真正的不當行為。所有這些都增加了成本、複雜性和時間。

但從長遠來看,這些都不重要。加密貨幣的持久力將來自我們作為社區構建的公共的、有價值和穩定的系統。沒有為此而努力的項目並不能建設未來,它們只是在建立公司。

事實是,去中心化是艱巨且昂貴的。去中心化往往以短期效率為代價,這種聯繫是絕對的。所以,如果你有一個減少治理決策的設計,但你的第一衝動就是因其昂貴或緩慢而無法工作。

巨大的gas成本和荒謬的用電成本是以太坊和比特幣為其去中心化付出的代價,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必須為其領域支付類似的成本。但與之相對的,他們將獲得長期穩定性和可信的中立性,並且隨之而來的是一個願意在未來幾十年裡使用並在其基礎上發展的全球社區。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