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L2 網絡的底層證明系統質量同樣重要,應隨著發展逐步進入第二階段
ChainCatcher 消息,針對社區成員 Daniel Wang 提出的 L2 網絡 Stage 2 階段的命名標籤 #BattleTested,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於 X 平台發文回應稱:"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第二階段並不是唯一影響安全性的因素,底層證明系統的質量也同樣重要。這是一套簡化的數學模型,展示了何時進入第二階段:每個安全理事會成員有 10% 的獨立"打破"機會;我們將活動失敗(拒絕簽名或密鑰不可訪問)和安全失敗(簽錯東西或密鑰被黑)視為同等可能;目標:在上述假設下最小化協議崩潰的可能性。階段 0 安全理事會是 4/7,階段 1 是 6/8;請注意,這些假設非常不完善。實際上,安理會成員有"共同模式故障":他們可能串通一氣,或者都被脅迫或以相同方式黑客攻擊,等等。這使得 0 階段和 1 階段都比模型中顯示的更不安全,因此比模型暗示的更早進入 2 階段是最佳選擇。此外,請注意,通過將證明系統本身變成多個獨立系統的多重簽名,可以大大降低證明系統崩潰的概率(這就是我在此前提案中提倡的)。我懷疑前幾年的所有第二階段部署都將是這樣。考慮到這些,這是圖表。X 軸是證明系統崩潰的概率。Y 軸是協議崩潰的概率。隨著證明系統質量的提高,最佳階段從階段 0 轉移到階段 1,然後從階段 1 轉移到階段 2。使用階段 0 質量的證明系統進行階段 2 是最差的。簡而言之,@l2beat 理想情況下應展示證明系統審計和成熟度指標(最好是證明系統實現而非整個匯總,以便我們可以重用)以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