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淪為替罪羊?深度剖析加密行業痼疾背後的“頂層利益鏈”
作者:冰蛙
近期關於打掉工作室的輿論似乎又開始發酵,有人將山寨幣的抬不起頭歸因於工作室,認為行業要想扭轉這種現狀,首先應該打掉工作室。
要承認的是行業的確存在諸多問題和亂象,但是我認為這些問題並不都是工作室造成的,值得探討。
一、Ban 掉工作室,行業會不會更好?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回答一個前提邏輯:工作室是行業發展的產物,而不是相反。理清楚這個邏輯的重要性在於:要清楚的知道,對於任何一個逐利市場,很多看起來應該被禁止的東西,是市場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工作室也是如此。
於是,圍繞這個利益博弈,我們的分析就很簡單。
誰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誰是最終的規則制定者,如果你的刀不砍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衝著規則制定者,改革注定無法有成效。
工作室不是這個行業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工作室也不是這個行業的規則制定者,如果工作室要有這個能量,何至於被反撸到四處維權。
資金方是誰?籌碼規則誰定的?交易所上幣誰定的?空投規則誰定的?誰是流量推手?在這些根本的問題沒有得到回答之前,單純將錯誤歸結於工作室,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不過,從利益和權力角度,當利益鏈條斷裂、資本盛宴結束,工作室很容易就成為了被開槍的替罪羊。畢竟在這個行業鏈條中,工作室是一個相對特殊存在,它是流量的一環,但並不具有很大的話語權,還經常被反撸,同時,散戶難以共情,項目方和資本又愛又恨。因此,這個角度上,打工作室就很容易變成一個政治正確的選擇。
暫且不論是不是能夠禁止工作室,就算你禁止了,我們想討論的是: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行業的虛假繁榮是不是會徹底消散?行業是不是變得更好?
淺顯的道理是:虛假繁榮是行業扭曲發展的結果,但不是原因。最大問題是,很多人習慣把現象當作原罪,卻對深藏其下的結構性、制度性問題視而不見。
行業的混亂根本在於:公平,還特麼是公平,一個沒有公平性約束機制下的行業,你禁的掉工作室,禁不掉人性貪欲和逐利。
更退一步講,如果項目方/資本/交易所都決心不再和工作室合作,在技術上你依然可以把工作室排除在外,如果這樣被淘汰掉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在一個自由市場中,沒有公平性監管的市場中,你需要,工作室給。規則你定的,工作室配合你來玩。怎麼工作室就萬惡不赦了?你要打擊工作室沒問題,但怎麼你自己修改規則,惹怒了市場,割了韭菜,到頭來把工作室推出來,說這一切都是工作室的錯。
這種劇本的寫法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熟悉。在經典電影《華爾街之狼》、《大空頭》《教父》中都有看到,權力不對等的金字塔中:最顯眼的問題最容易被拿出來當靶子,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權力的核心全身而退。
當"替罪羊"被消滅,所有的一切依舊照舊,新的"替罪羊"會快速被推出來,只有賺的盆滿钵滿的權力頂層,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舉杯相慶。
二、散戶接盤,到底是不是工作室的鍋?行業流動性黑洞到底是誰?
當項目方和交易所吃滿漢全席的時候,為什麼要將盛宴的結束歸因於吃殘羹冷炙的工作室以及散戶們?
說實話,這個標題很讓做工作室的我羞愧,主要是我既沒能力幫散戶解套,而且自己被套被反撸了,也只能罵幾句,然後忍了。
從利益角度,沒有一個工作室從本意上願意砸盤,畢竟反撸、時間成本、損耗都是有風險的,如果項目方真的能一心一意持續建設項目,而且不盲目的抬高估值,都会做長遠打算,有誰願意開盤就賣呢?
真正優質的低估項目,市場自然會給予正向的回饋。即便你項目看起來優質,但是德不配位的估值之下,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接盤。
對於一個投資市場而言,工作室博取短期利益,或除了項目方之外的任何參與者追求短期利益都沒有任何問題,用所謂長期價值裹挾屬實有一些"價值潔癖"。
作為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都沒有任何道德立場去要求別人護盤,除了項目方自身。尤其是項目方、資本方通過各種手段自己也在出貨的時候,更沒權力要求別人做的更好,最令人無奈的是,有太多打著所謂"價值"的名義割韭菜。
如果把工作室售出籌碼就視為行業流動性黑洞,就掩蓋了真正的問題。
有人說工作室FUD影響了項目發展,我想說一個有著優質基本面的項目,根本不怕市場的FUD,他的用戶基礎從來都不是來自於工作室,工作室FUD威脅論著實高看了工作室的能量,或者說這只是為垃圾項目找的遮羞布,市場才是真正的烈火煉真金,真正能動搖優質項目的從來不是腳本小兵的鍵盤,而是項目方自己盔甲裡的木馬程序。
要承認亂象的存在,但堅決反對並警惕用部分真實編織整體性的謊言,如同警察也可能與黑幫合謀一樣,如果將複雜的系統性亂象都歸結於工作室和市場的二元對立,那所謂的工作室威脅論很可能正在成為真正的市場操縱者的掩護。畢竟,反正這一切都可以怪罪給工作室。
三、工作室是不是一無是處,對行業毫無貢獻?行業混亂究竟是誰的鍋?
這個行業現階段的投機屬性更大,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但在討論行業的發展時,至少應該避免做道德判斷。
事實上,如果不是大量空投工作室在項目冷啟動投入金錢、流量、吸引用戶加入社區,體驗項目並持續輸出撸毛經驗,沒有工作室的批量刷,普通散戶gas可能都收不回來。
沒有一個工作室是拒絕長期主義的,但在行業缺乏約束的狀態下,人性的追逐利益無可厚非也無可指摘,你不能歸因於工作室破壞了規則,工作室並沒有這個能力。更重要的是,業內力量最強大的規則制定者都隨意破壞規矩的時,為什麼要求工作室有更高的道德自律。
總不能,你可以老鼠倉,而我不允許薅羊毛吧。更進一步,僅從規則破壞上而言,客觀評價,到底是項目方老鼠倉對公平性的損害更大,還是工作室對公平性傷害更大?侵蝕市場信譽的到底是誰?
這無異於你要求拉斯維加斯的賭客不允許算牌,而默許真正的莊家修改輪盤概率。
真正的公平到底應該是規則公平,還是力量均衡的公平?世界上的公平並不存在於大家出身、學歷、背景的公平,而是在同樣的環境和規則中,各盡手段,獲取最大利益,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指摘的。在一個追逐利益的市場,人們從來不仇恨你的力量比我強,人們仇恨的是,玩的是同一個東西,你執行的規則不一樣。
制定規則者不公平、不透明才是這個市場最大的原罪。如果項目方自身願意長期建設、資本不推波助瀾的誇大估值,交易所能夠真正踐行唯價值主義,工作室不僅不是弊,而是利,至少在行業還沒有走向更大舞台的時候,它提供了最初的一點微薄流量,至少你要承認有那麼一些工作室對項目更好的優化、更佳的體驗持續輸出自己的反饋。
對於工作室而言,我們並不輕易的去定性什麼是詐騙項目,在財富效應大於一切的市場中,能讓大家賺到錢的項目就是好項目。
如果市場真的發展到自然的出清了工作室的業態,也不用去反對它,畢竟它意味著,作為撸毛的我們再也不用在熊市期間還咬著牙給項目提供僅有的流動性,畢竟它意味著市場走向了真正的成熟,再也不用相互指責到底誰讓這個市場走向了衰落。
最後從變革的角度去看,如果這一切不指向行業最大的既定利益者,也許可以禁止工作室,但無法禁止人性的貪欲,又或許只是另一種收割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