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侃耶發幣疑雲:態度反轉、X 帳號疑售,又是一場精心“收割”?
作者:Fairy,ChainCatcher
編輯:TB,ChainCatcher
近期,從公開抵制 Meme 幣欺詐詐騙,到被曝籌備 YZY 代幣,再到 X 帳號疑似被售出,Kanye West的行為充滿了矛盾和疑點。他是名人效應下的棋子,還是精心策劃的操盤手?加密市場的狂熱投機風潮,是否正在被推向新的"收割"模式?
本文將全面梳理Kanye發幣風波,揭開這一場關於流量、資本與加密世界的迷局。
Kanye West(現名 Ye,又稱侃爺)是一個跨越音樂、商業與時尚邊界的傳奇人物,曾獲得 24座格萊美獎,兩度入選《時代周刊》百大人物,他的音樂改變了整個嘻哈產業。
巔峰時期,Kanye West 曾以66億美元淨資產成為美國的黑人首富。今年 1 月,Eton Venture Services 評估 Ye 的音樂版權及其對 YEEZY 商標的獨家所有權後,確認他的淨資產仍高達 27.7 億美元。
從拒絕 欺詐 到親自下場?
2 月 8 日,Kanye West 在 X 平台發文爆料,有人曾向他提出一項"合作":以 200 萬美元的報酬讓他推廣一個 Meme 幣,並借此欺詐其粉絲社區。Kanye 斷然拒絕,並曬出了聊天記錄。
隨後,Kanye 進一步表態:"我不會發行代幣,我只做產品,只做自己熱愛且了解的事。我太富有了,沒必要做其他事情。代幣利用炒作欺騙粉絲,就像被炒作的球鞋文化一樣。"
這一事件迅速曝光,加密社區對"盜用名人X帳號發幣"詐騙案件的討論熱度急劇上升,Kanye也一度被視為清醒的行業榜樣。
然而事情開始反轉,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上週五,CoinDesk 報導稱 Kanye 其實已在籌備自己的加密代幣------YZY。知情人士透露,該代幣分配方案中,Kanye 將獲得 70% 份額,流動性供應占 10%,投資者占 20%。YZY 代幣將作為 Yeezy 品牌的官方貨幣,並可用於網站支付。
前後矛盾的態度引起加密社區一片哗然,引發了廣泛質疑和批評。
迷惑操作不斷
在YZY代幣風波發酵之際,Kanye West 在 X 平台發文:"當前市場上所有 Ye 相關 Meme 都是假的,下週將推出自己的 Meme 幣。"
接下來Kanye 多次發布有關加密貨幣的帖子,其中一條推文暗示將推出一種名為"Swasticoin"的代幣。他在推文中寫道:"我將首先向猶太人和我的親朋好友開放我的 Swasticoin 的 CA(合約地址)。"
與此同時,Kanye 開始頻繁轉發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Z)的推文,並一度關注了 CZ 帳號。當社區猜測他將在 BNB Chain 上發幣時,他卻取關 CZ轉而關注 Polychain Capital 創始人 Olaf Carlson-Wee。
然而,截至目前,Kanye 此前發布的推文大部分已被刪除,他的 X 主頁上僅剩下7條推文和一條轉發 CZ 內容的推文。
疑點重重, X 帳號被接管?
多位加密 KOL 質疑 Kanye West 的 X 帳號可能已被出售,背後或涉及曾運營加密詐騙項目的 BarkMeta 團隊。
X 用戶@doitbigchicago發文披露,有人計劃推出 Ye 相關代幣,並計劃在 Solana 鏈上發布。該項目背後涉及 BarkMeta等曾運營詐騙項目的團隊,他們疑似接管了 Ye 的帳號,並利用其影響力推廣代幣。Kanye 可能已將 X 帳號的發布權以 2000 萬美元出售,扣除 15% 管理費後,獲得 1700 萬美元。
加密 KOL @lokithebird 也提供了多項疑點作為佐證:
- Kanye 反常地關注一個"doginal"帳號
- 在推文表情的使用習慣上,與BarkMeta高度相似
- Kanye 帳號的明暗設置變化
今日凌晨,Kanye 發文否認向 BarkMeta 轉讓或托管其帳號,並稱 Bark 只是"之前隨機關注的人"。他強調,若未來推出加密貨幣項目,將以正式且明確的方式宣布。
儘管 Kanye 公開澄清,但圍繞其帳號控制權的爭議仍在持續。
人設崩塌,反復"收割"?
這並不是侃爺第一次"割"幣圈用戶,在 2021年Kanye 和他身邊的合作者,發行過幾款周邊 NFT:
- Kanye West 單曲《Can U Be/Forever Mitus》以 NFT 形式出售
- Kanye West的防彈衣實物及NFT以5萬美元售出
然而,到了 2022 年 2 月,侃爺在社交媒體上突然表態:"別再讓我做 NFT 了。" 並聲稱自己專注於現實世界的創作,如美食和服飾。
但僅過了三個月,他便通過旗下公司為其潮流品牌 Yeezus 申請了元宇宙和 NFT 相關商標,甚至刪除了此前對 NFT 的負面言論。
或許,侃爺就是這樣一個反復無常、見** 利即上的 "商人"。**
Kanye 的發幣事件越來越像一場精心策劃的"陽謀"------所有人都知道這可能是一場利用流量和影響力的資本遊戲,但依然有人願意參與其中。有人說眾明爭之地勿往,有人說有流量有波動性就有賺錢的空間。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名人發幣似乎已經演變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像是一場"快銷"遊戲:短期內賺取的利潤往往來自於新鮮的追隨者和他們對名人的無條件信任。然而,這種模式缺乏長期價值支撐,更像是對粉絲經濟的榨取。
我們無法預見未來會有多少名人加入這場發幣浪潮,也無法準確判斷這些項目的成敗。對於投資者而言,謹慎對待名人幣,避免盲目追隨炒作,或許是避免損失的最佳策略。
至於侃爺發幣事件的後續發展,我們等待這週正式發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