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p.fun發幣傳聞惹爭議,是否會譜寫下一個OpenSea的故事

Meta Era
2025-02-14 15:02:11
收藏
社區期待的是一場雙贏的狂歡,而非僅項目方盆滿鉢滿!

累计收入超 5.2 億美元。

部署代幣總數約為 741 萬。

用戶數為 741 萬個。

這就是 Pump.fun 短短一年累計的數據,可以說,Pump.fun 在 Mmme 賽道上的龍頭地位和營收成績,像極了在 2021 年風頭無兩的 OpenSea,兩者在 Meme 和 NFT 賽道抓住了風口和機遇,迅速崛起成為了幾乎不可複製的成功典範。

Pump.fun 發幣模式:荷蘭拍引起眾怒

2 月 9 日,吳說爆料:Pump.fun 正在籌備發行代幣與進行公募,將採取荷蘭拍模式,正在與中心化交易所合作開發系統。

在早先時,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在 AMA 中也提到了使用荷蘭拍創新代幣 IEO 模式。荷蘭式拍賣亦稱"減價拍賣",拍賣價格從高開始,以固定的速度下降,參與者在自己認為合適的價位出價。

對於本次荷蘭拍進一步的細節解釋則來源於 KOL 何幣:因為項目巨大,要求很多,各大交易所目前公募的系統都不符合 Pump.fun 的需求,幾乎所有的國內一二三線交易所都在給 Pump.fun 開發荷蘭拍系統。且代幣目前已知是沒有空投,百分之五十的代幣荷蘭拍。

截至目前,並沒有相關交易所爆出更多合作細節以及定制消息。但是消息一出,在散戶層面引起了軒然大波。固然,Pump.fun 在盈利如此多的情況下進行發幣,給予散戶空投是個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問題就出在荷蘭拍模式,散戶不但無法從中獲得空投收益,還需要參與到競爭更加激烈的荷蘭拍模式中,散戶投資成本大概率不低,但是獲得收益的風險也在提升,在這個階段,Pump.fun 的荷蘭拍模式更像是一次是嗜血貪婪的售賣。

荷蘭拍模式曾經風靡於 NFT 爆發階段,眾多頂級熱門的項目都比較推崇 NFT 通過荷蘭拍模式進行 Mint,核心特點就是將售賣 NFT 的收益最大化,即便 Mint 階段前期不順利,逐步下降的售價也讓 NFT 不會胎死腹中。但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像是一場博弈,手持更多的成本,還要參加激烈的 Gas War 才能成功購買到 NFT,在投資者群體中形成嚴重的內卷反應。最終,風險讓參與者承擔,利潤讓售賣者吃掉。

Pump.fun 聯合創始人 Alon 回應:發幣為不實消息

隨著 Pump.fun 發幣消息不斷發酵,Pump.fun 聯合創始人 Alon 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看到關於可能推出 Pump.fun 代幣的傳言,這些都是不實消息。建議不要相信任何非 Pump.fun 官推發布的信息。在過去一年的發展中,Pump.fun 團隊主要專注於改進產品,但始終致力於給予用戶應有的回報,好事多磨。」

但也有網友認為:近期美國多地對 Pump.fun 提起訴訟,可能會對其最後是否發行代幣產生影響。或許 Pump.fun 會等待一段時間後,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發幣,或者也會因為"荷蘭拍模式"引人不滿倒逼 Pump.fun 修改代幣經濟模型,留出一部分比例進行空投。

OpenSea 是否發幣:上市 or 發幣?掙扎著猶豫過

在巔峰時期,雖然 OpenSea 沒有在 GAS 盈利,但是 2.5% 的高額手續費讓 OS 賺的盆滿钵滿。2022 年,很多人認為,在以 130 億美金融資後的 OpenSea 不太可能發幣,很有可能會以上市的方式進行融資套現。

在隨後收益規模銳減的情況下,OpenSea 則面臨不發幣就死的困境,給用戶和社區回報是 Web3 的傳統,當年 Uni 是被 Sushi 逼得不得不發幣搶回失去的用戶,而 OpenSea 同樣面臨不發幣會被 Blur 搶走大量用戶。最終在競品的角逐中失去了NFT交易市場第一的寶座。

終於在 2024 年在 11 月 4 日,對於 OpenSea 是否發幣這件事我們看到了一點苗頭,OpenSea 官推宣布將在 12 月推出一個「全新的 OpenSea」,並且開放了一個用於登記測試地址的站點,至今已經有超過 70 萬個地址在等候名單中。

但就在昨日(2 月 11 日),據 OpenSea Foundation 官方公告:今日 X 平台上的相關傳聞均不屬實,並提醒用戶僅信任官方帳號發布的鏈接,避免受騙。此前,市場曾有關於 OpenSea TGE 的傳聞,但官方已明確否認。

總結

Pump.fun 和 OpenSea 的崛起,更加依賴於市場環境、產品力、先發優勢等因素,但是其後續的發展則更加依賴於投資者手續費的貢獻,當散戶投資者希望獲得平台方回饋時,如果平台方的策略不符合散戶預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或許會更加印證"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道理。因為社區期待的是一場雙贏的狂歡,而非僅項目方盆滿钵滿!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