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 SVM 軍備競賽:透視 Solayer、SOON、Sonic SVM 的優等生之爭
撰文:JiaYi
如果以太坊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達到 1 萬 TPS 或更高,Crypto 世界會是什麼模樣?
作為 2025 年最被寄予厚望的 Solana 生態新一輪敘事「種子選手」,Solana 虛擬機(SVM)似乎正透過三位破局者------Sonic、SOON、Solayer,將這個假設逐步照進現實。
尤其是在 2025 年 Solana 新敘事亟需接棒的大背景下,SVM 生態的這三位頭部玩家,正以差異化的技術路徑,試圖解答「高並發、低延遲、跨鏈兼容」的行業終極命題,本文也將從底層架構、生態策略與市場卡位三大維度,拆解這場 SVM 軍備競賽的深層邏輯。
為什麼 SVM 在 2025 年很重要?
「我是以太坊殺手,打錢」,伴隨著 2018 年 - 2020 年新公鏈們輕鬆圈地、融資、炒作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近些年來已鮮少有人提及「以太坊殺手」敘事。
說白了,單純複製 EVM 架構+TPS 數字的遊戲已無法滿足 Web3 進化需求------據 Electric Capital 開發者報告顯示,2024 年新增開發者最快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EigenLayer、Aptos、Solana 位列前三,增長達到167%、96% 與83%。
而以開發者份額計,以太坊仍是每個大陸上的第一大生態系統,但排名第二的 Solana 則是新開發者的首選生態系統,這也是自 2016 年以來,第一个吸引了比以太坊更多新開發者的生態系統。
這種轉變折射出行業認知的深刻變革:區塊鏈戰爭已從「敘事之爭」轉向「執行環境革命」,尤其是 Solana Virtual Machine(SVM)在相繼完成架構升級與新開發者湧入後,本質不是要取代某個公鏈,而是有望重構整個智能合約執行層的技術範式。
那 SVM 究竟是什麼?它的全稱是 Solana Virtual Machine,是處理 Solana 網絡上的交易、智能合約和程序的執行環境,專為解決特定的 擴容和用戶體驗難題而設計。
眾所周知,傳統的 EVM(以太坊虛擬機)在兼容性上做得不錯,但在高頻應用場景下,如遊戲、DeFi、社交網絡等,性能往往跟不上,SVM 則以 Solana 的核心性能 為基底,提供了極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 Gas 費。
最關鍵的 SVM 支持並行處理交易,不像 EVM 那樣非要一個個排隊來處理(就像購物高峰期只有一個收銀員),好處就是多交易同時跑,高需求時期照樣快,手續費還低。
當 Solana 生態孕育 SVM,Sui、Aptos 構建MoveVM,Crypto 生態的技術演進呈現出清晰的戰略路線圖:下一代區塊鏈戰爭的核心戰場,正在從共識層轉向執行環境創新。
SVM 本身就是 Solana 影響力的再延伸------SVM 做得越好,Solana 的影響力就越大。
SVM 三傑的技術路徑與生態野望
SOON:SVM 的 Movement
客觀對比的話,SOON 的定位更像是「SVM 中的 Movement」,也即在建設上優先貼近社區,同時一個比較不太一樣的點,則在於通過共建者輪次和社區公平啟動模式完成融資。
所以如果說 Movement 把 Move 帶到了以太坊,那麼 SOON 就是更進一步,能把 SVM 帶到所有 L1 上面:且與想像中的「Solana L2」有著比較大的區別,它不依賴 Solana 主網,而是通過 SOON Stack 提供靈活的擴展能力,使 SVM 可以部署在其他主流 Layer1 上。
這種設計讓任何公鏈生態的 L2 都能享受到 SVM 的優勢,包括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 Gas 費用,因此 SOON 和其他 SVM 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執行環境,這就需要更高性能的 Rollup 和技術棧來輔助。
畢竟泛 EVM 生態的多鏈繁榮逼得開發者要重複造輪子(一個項目多鏈部署),結果導致產品質量下降、用戶心累,而 SOON 算是用統一環境集中資源,實際上大大優化了開發者的體驗。
再說費用問題,以太坊的「全球收費模式」真的不貼心------一場熱門 NFT 拍賣能把你普通交易的成本都推高,相比之下 SOON 的本地化費用市場就很妙:該花多少花多少,互不干擾。
同時 SOON 私募輪也吸引了一眾知名項目的聯創(Solana、Celestia 等),並將 51% 的代幣分配給了 NFT 購買人,也在第一時間對社區的意見作出反饋,這一點也和 Movement 的思路不謀而合------重視社區並且願意傾聽社區的聲音,最終共同推動項目成功,享受其帶來的積極效應。
從實際項目進度來看,SOON 開發進展也是 SVM 三傑中最快的,某種程度上講 SOON 不只是「卷王」,它的設計其實在解決 EVM 和 Solana 各自的「老毛病」。如果你是市場運營者,不妨從它的社區化和資源集中方式中學點套路------用戶體驗和效率雙贏不是夢~
Solayer:要 TVL 我有,要效率我也有
過去一年,Solayer 的敘事切換堪稱教科書級別:從「再質押協議」到「RWA 穩定幣」,再到「硬件加速SVM」,每一次都精准踩中市場熱點。
我之前一直說,團隊的認知和執行力最後加上運氣最後就是項目的天花板,創始人 Rachel(前Sushiswap 核心開發)與 Jason (MPCVault 創始人)兼具產品與技術嗅覺,收購 Fuzzland 強化鏈安全就可見一斑------敘事切換快、融資強、執行力拉滿。
我最早聽說 Solayer 是一年多以前,那時 EigenLayer 大火,而 Solayer 橫空出世,專注於 Solana 上的質押方向,對標成為「Solana 版的 EigenLayer」。
也正因如此,Solayer 起步於 SOL 的 Staking 生態,尤其是基於 Solana 的質押數據和基礎設施打下了堅實的初期基礎,然而,最近的最新動態顯示,Solayer 不再僅局限於質押,而是開始涉足 SVM 技術賽道。
那一個以質押起家的項目,進入 SVM 技術領域後,其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其實有一個關鍵節點不容忽視,就是 Solayer 收購技術公司 FuzzLand 並一起創建了 Solayer InfiniSVM,也正是以此為契機和抓手,Solayer 才開啟了全新的敘事謀篇佈局,且劍指第一個實現硬件加速拓展方案的公鏈,最終真正實現高速公鏈:
Solayer 的2025 年路線圖提出「Infiniband RDMA技術」,目標百萬 TPS+100 Gbps,其硬件加速宣稱其通過將區塊鏈的關鍵操作卸載到專門的硬件組件上,而硬件組件負責從交易排序、調度到存儲等各種操作,這樣可以實現 1 毫秒的交易確認,倘若技術方案可以落地,確實有望實現成大倍數碾壓 Monad 的存在。
簡單理解的話,在 Solayer Chain 中,每一筆交易都遵循著一套工作流程,交易首先會進入由數十萬至數百萬節點組成的可擴展入口集群,這些節點會基於對未來狀態的概率預測對交易進行清洗和預執行。
隨後,所有執行快照會被發送至一個由英特爾 Tofino 交換機和額外 FPGA 構建的排序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交易在預執行階段就已經被確定為有效,因此無需在排序器上再次執行。
聽不懂?沒關係,現在有個簡單的例子方便你理解:
- 想像你在一個機場排隊過安檢,每個人的行李都會被機器掃描(對應交易的清洗和預執行階段)。大部分行李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可以直接放行;
- 但如果機器發現某個行李有疑似問題(衝突交易),會被送到一個更高級的檢查站進行詳細檢查(排序器和重新執行),這個檢查站配備了頂級的檢測設備和專業人員(英特爾 Tofino 交換機和 FPGA),確保行李的檢查既高效又公平;
- 在這個機場裡,簡單的行李檢查每秒可以處理 160 億件(簡單交易的 TPS);即使遇到問題的行李也能每秒處理 89 萬件(衝突交易的 TPS);
- 換句話說,機場(solayer的SVM)可以在一秒鐘內同時處理數十億乘客的常規行李檢查,以及數百萬個問題行李的複雜檢查,既保證了效率,又照顧到特殊情況;
與上文提到的 SOON 一樣,Solayer 同樣也獲得了 Solana 和大機構的認可,兩輪融資既有 Solana 聯合創始人 toly 投資,也吸引了包括 Binance Labs(現 YZi Labs)和 Polychain 在內的頂級機構支持。
Sonic SVM:鏈遊基建的「破圈引擎」
Sonic SVM 則是 SVM 賽道裡面最早 TGE 的項目,目前已經上線了除了幣安以外大多數主流交易所的現貨。
與上文提到的 SVM 項目不同,Sonic SVM 的聚焦點放到了遊戲身上------創新設計主要針對遊戲場景中的高並發和瞬時交易需求。
其中 Sonic SVM 整個技術搭建在 HyperGrid 框架上,HyperGrid 也是 Solana 的首個並發擴展框架,設計初衷是實現高度定制化和可擴展性,同時保持與 Solana 的原生可組合性。
因為 HyperGrid 支持開發者在 EVM 環境中編寫應用,但最終在 Solana 上執行,結算層依舊是 Solana,所以能更加方便開發者用現有熟悉的編程語言來寫項目,減少了上手了解新公鏈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Sonic SVM 是 HyperGrid 框架裡的首個 Grid 實例------是不是很像 Virtuals 和 Luna 的關係?
此外,Sonic 的 Guardian Nodes 系統專注於鏈上用戶行為的驗證,通過這一機制有效防止機器人攻擊和惡意行為,為遊戲玩家提供更安全的交互環境,節點的運行還為網絡性能的穩定提供了保障。
Sonic 的另一個關鍵亮點在於其 TikTok Mini App------SonicX,借助 TikTok 的龐大用戶基數,SonicX 通過簡單的登錄方式,為用戶生成一個與 TikTok 賬號綁定的錢包,從而實現了無縫的賬戶抽象。
這種設計極大降低了 Web3 的入門門檻,使得普通用戶無需了解私鑰和鏈上操作,就能參與鏈遊的各類活動(八卦一下,TikTok 目前面臨歐美地區的政策風險,流量前景始終蒙著一層陰影,所以這種拉新渠道是否可以長久 Work 下去是個挑戰)。
總的來看,SVM 賽道的三大項目各有特色:
- Sonic SVM:通過 TikTok 導流和鏈上無縫交互模式,把重心放在了鏈遊體驗上;
- Solayer:把目標專注於更高性能的效率提升,將原本的再質押和流動性優化結合起來拓展生態圈;
- SOON:主打一個從社區出發,學習 Movement 的思路將 SVM 擴展到整個區塊鏈世界;
結語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每一次成功的發幣背後,往往都透露出一條重要線索:市場需要的基礎設施正在被重新定義!
從 DeFi 到鏈遊,再到社交應用,用戶對「快速、低成本、高體驗」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 EVM 的瓶頸逐漸顯現,正是因為這些限制,SVM 的創新才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