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杜均:加密時代浪潮下的行業佈道者
MetaEra 香港專區上線階段,MetaEra 推出了一系列「高端對話」人物訪談,我們將持續對話行業精英和領袖,共同探索 Web3 的發展和未來。本期採訪的人物便是 ABCDE 聯創杜均。
人物介紹
杜均,杜均是 ABCDE Capital、火幣集團(現已被孫宇晨收購)的聯合創始人,也是新火科技執行董事兼CEO。他曾擔任由康盛創想推出的知名社區平台 Discuz!X 的產品負責人,並在投資、市場營銷、運營、創意等領域有傑出表現。杜均也是全球最早從事區塊鏈產業投資的專業投資人之一,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和行業資源。
精華觀點
●結交更多的朋友,和朋友一起做順應時代的事情。
●區塊鏈其實需要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我現在已經找到了相對較好的答案,那就是穩定幣。
●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的目標就是在交易所 listing,這個 listing 就是很多項目的終點,這其實是完全不符合傳統的商業邏輯。
●不是比特幣需要特朗普,而是特朗普需要比特幣。
●我在這十幾年裡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告訴別人什麼是比特幣,要去配置和購買比特幣。
●新火的願景就是讓每一個企業都能夠相對安全的使用數字資產,而不會天天擔心有盜幣的風險。
訪談全文
MetaEra:縱覽您的創業史的故事,有些文章的標題會打上"從草根到加密圈大佬"的標籤,可以看出你在身份上,完成了多種轉變,對於"創業"這個話題,你是如何準確抓住適合你的機會的呢?
杜均:關於我早期經歷,網上有很多版本,但我覺得核心的兩點就是順應時代做事情以及多交朋友。很多時候,我都是被推著走,而不是去絞盡腦汁想一個事情。我會去觀察行業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朋友在做什麼樣的事情。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個叫康盛創想的軟件公司,在 2009 年賣給了騰訊,我就在騰訊工作了三年。在 2010 年左右遇到了李林和一些朋友。後來在 2013 年我們創辦了火幣這家公司,其實創辦火幣在當時是一件很順其自然的事情。包括到了 2022 年創辦 ABCDE Capital,這些感覺都是順手去做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就是順應時代,順應圈子,再去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同時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幫助。
總結起來就是結交更多的朋友,和朋友一起做順應時代的事情。
MetaEra:在幣圈,您也是作為區塊鏈創業故事的早期傳奇人物。在最早期接觸數字貨幣的時候,您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興事物的呢?隔了 10 年左右,現如今你對它的理解是否有所轉變?
杜均:大約在 2012 年的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比特幣的故事是在某一個做異類投資的 QQ 群裡面,那個群聊大約 100 人左右,其實最終只有 5 到 10 人去買了比特幣。而且我是委託一個日本的朋友在 Mt.Gox 幫我買的比特幣。在 2013 年 3 月份,比特幣大漲,大概到了 200-300 美金的價格。在比特幣上漲的過程裡,我就在思考它為什麼會上漲。如果比特幣平平無奇,我就不會去研究它。但在價格變化中,我對比特幣產生了敬佩,並開始研究它。會去找一些比特幣的文章,後來又去讀比特幣的白皮書,讀完會覺得很幸福。
因為當時那個 QQ 群是做異類投資,包括投資域名、酒瓶、畫等,核心主打一個稀缺性。我們聽到關於比特幣的第一個版本就是比特幣永不超發,2100 萬個足以體現它的稀缺性,我覺得域名都不止 2100 萬個,而且當時才幾百人民幣一個,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東西很好。
首先研究了比特幣的稀缺性後,我又逐漸了解了它的技術路線,比如比特幣能不能實現雙花、拜占庭攻擊等,我覺得這些東西還蠻有意思的。到了 2013 年的 4 月份,有一天李林找我吃飯,我們倆在上地的一個餐館,他問我知不知道比特幣,我說我知道,建議他別買,因為比特幣的價格暴漲暴跌,李林當時在我心中是個創業者,所以不太建議他去買比特幣。
但是李林提了一嘴,他說我們要不要去做個交易平台,我們不去賺比特幣的利潤,而是去賺交易手續費。我聽完覺得挺有意思,就去研究了一下 Mt.Gox 和比特幣中國兩個交易平台,當時比特幣中國每天的交易手續費能達到百萬級人民幣。我們覺得交易平台從創業的角度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方向,所以我們很快就啟動了火幣的創業,隨即就是買域名、招員工、確定名字、畫 Logo 等事宜。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向市場去講比特幣。在當年其實比特幣並沒有很強的財富效應,並沒有像今天這麼瘋狂。作為 CMO,我需要去獲取用戶,然後教用戶去註冊火幣,去交易比特幣。我們當時最主要的宣傳手段便是在線下做宣講會,和別人分享比特幣的價值核心就是稀缺性和防篡改,效果都還不錯。所以在火幣創辦兩三個月,就實現了正向盈利。
其實我在這十幾年裡,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告訴別人什麼是比特幣,要去配置和購買比特幣。在和別人的溝通過程中,其實會面臨一些挫折和壓力。比如很多人會問:你們這個行業到底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價值?你們生活中哪些方面會用到區塊鏈?這是我最近兩三年特別痛苦和焦慮的一件事,因為我也要思考比特幣除了能夠在交易平台上交易外,除此以外還能做什麼事情呢?因為如果這個事情沒有一個好的答案或者解決方案的話,十年之後這個行業依然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在主流社會和主流媒體上對比特幣、區塊鏈依然抱有偏見和誤解。
在今天,我們很容易去和別人講什麼是互聯網,什麼是移動互聯網,什麼是 AI,但是在 OPEN AI 出現前,AI 也是被大家誤解過,大家覺得這個東西燒了那麼多的錢,到底能做什麼?其實早期互聯網也同樣如此,大家覺得這個東西除了發郵件,一無是處,再比如說移動互聯網可以讓我們更加方便的打車、點外賣等。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上述這些東西都很方便的解決了大眾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區塊鏈到今天為止,這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它其實需要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我現在已經找到了相對較好的答案,那就是穩定幣 ,以 Tether 公司發行的 USDT 為代表的穩定幣,我覺得已經解決了一些支付問題,當然我也相信穩定幣的使用數據將會超越像 VISA 等傳統金融支付公司的使用數據。
所以在這十年中,出現了穩定幣,除此以外,我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MetaEra:同時 ABCDE Capital 作為你目前工作的重心,能否詳細披露一下 ABCDE Capital 的發展現狀和投資版圖呢,當下級市場投資疲軟,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杜均: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的目標就是在交易所 listing, listing 後就是很多項目的終點,這其實是完全不符合傳統的商業邏輯。你的商業模式是去上市賣股票,而不是去給用戶提供價值,上了交易所就賣幣,我覺得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我們最近幾年比較焦慮的一個點就是如何找到真正有商業價值的項目,你會發現,雖然很多公司在區塊鏈行業做事情,但它其實是不用發行 Token 的。它發行 Token 的必要性是什麼,像比特幣在鏈上有激勵的作用,包括以太坊,沒有 Token 也運行不了,這就是發行 Token 的必要性,但今天很多的項目是沒有發行 Token 的必要性的,它的 Token 和它的應用根本掛不上鉤,它純粹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或者是創業團隊變現手段。
這就是 ABCDE 看到的一些點,就是如何去判斷這些項目,ABCDE 很快就會宣布完成新一期的募資,同時會繼續投資,我們會保持每年投資 15 個項目,目前累計投資了 30-40 個項目,單筆投資 100 萬美金起,基本上就是 100 萬美金 - 500 萬美金的狀態。
目前 ABCDE 主要還是關注在這幾個方向,就是 AI 和交易,此外還有走向大眾的應用型產品。並且我們覺得現在的交易產品依然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整體上我們會關注底層發展類的東西。
MetaEra:除了 Web3 以外,AI 的發展近兩年也如火如荼,不少項目都被打上了 Web3 和 AI 兩個元素的高光,但也處於"聲音大,動作小"的處境,那麼你認為,Web3 和 AI 如何更好的結合?
杜均:什麼是 AI,什麼是 Crypto,我覺得今天是有一些不一樣看法的,其次它們結合的必要性是什麼。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公司用了 Crypto 加了 AI 的功能,但是它們確實沒有必要結合,結合了也並不會變得更好。
目前我們關注到 AI 和 Crypto 結合帶來的新機會裡,比如 Meta 的 Llama 3.2 模型,Meta 的模型可以讓你在任何一個移動終端設備裡運行,所以在任何 Crypto 節點的設備裡,它也可以用這個模型去進行本地的推理,這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最近我們的團隊也在研究小型移動終端設備運行以太坊的節點,我們這個產品也可以很快開源給社區使用。
再比如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創立的空間智能初創公司 World Labs,宣布其完成了 2.3 億美元的巨額融資,AI 領域最稀缺的就是數據集,如果通過 Crypto 機制加速收集和整理空間數據或者 3D 數據建設的進程,我覺得還是蠻有機會的,我們對 AI 和 Crypto 所產生的產業形態還是比較樂觀的。
MetaEra:您作為新火科技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同時新火科技是香港上市企業,新火科技是如何迎接香港 Web3 這波新浪潮的呢?同時你如何看待 Web3 項目入駐香港的創業環境的呢?
8 月份網上公布了新火科技收購日本持牌交易所 BitTrade,方便給大家分享下收購的原因以及收購後會有哪些進一步的計劃嗎?
杜均:首先,新火科技作為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立足於香港,合規是我們的招牌。從業務角度來講,我們一家拿到了 1、4、9 類牌照,可以提供合規的資管服務,旗下的新火資管已經發了大概十幾隻的基金,資管規模大概在9000萬美金左右,我們和華夏基金、嘉實、博時在以太坊 ETF 產品上有深度的合作,隨著 Crypto 基金越來越多,我們的產品會越來越領先,這也是公司未來兩三年一個重點發展方向。
第二,我們有自己的MPC自托管平台SINOHOPE,它通過採用 MPC-CMP技術支持用戶分布式管理私鑰分片與協同簽名,解決私鑰單點風險,有效增加透明性和易用性。
我們相信隨著監管的深入和行業的發展,加密交易所慢慢會被分拆成更加合規、更加細分的部分,今天的加密交易所慢慢會被分拆為交易平台、券商、托管、銀行、保險以及發行商,而不是像今天這樣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交易所,這不符合傳統監管要求,也不符合用戶關於透明和安全的要求。新火的願景就是讓每一個企業都能夠相對安全的使用數字資產,而不會天天擔心有盜幣的風險。
第三,新火科技前不久發布了擬收購日本持牌交易所 BitTrade的公告,BitTrade 是一家 2016 年在日本註冊成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主要從事加密貨幣交易業務。同時,BitTrade 還是持有 FSA(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牌照的加密貨幣交易業者,持有日本金融廳頒發的兩大加密貨幣交易業務合規牌照:「加密貨幣交易業 關東財務局長 第00007號」和「第一種金融商品交易業 關東財務局長(金商)第3295號」。此外,BitTrade 已加入獲日本金融廳正式認可的加密資產行業三大自律協會,該等協會具備制定及執行日本加密貨幣交易規則及標準的能力,並可促進日本證券型代幣系統引入及發展。
目前我們上市公司已經發了擬收購的公告,收購仍然在進行中,預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能夠完成整個的收購流程。我們計劃明年在日本和其他地區拓展我們的合規交易業務,新火科技計劃利用本次收購來完善公司的資產管理服務。
現在,我們有了交易所、托管以及資管三塊核心產品和服務,能夠為我們的業務完成協同性,同時能夠增強我們在亞太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MetaEra:您目前大多時間在新加坡,那麼如果橫向對比的話,您如何看待全球不同地區對 Web3 的監管態度和政策呢?你們會增加香港的佈局麼?
杜均:香港其實一直都是我們重點佈局的地方,放眼全球,有幾個地點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國方面,無論是從技術積累還是資金體量,那肯定都是全球頂尖的。像之前,我們只需要關注美西,在矽谷設個點就好了,但是今天我們發現很多客戶的交易、投資都在紐約,所以我們最近在招紐約的合夥人。所以我們的業務就在美國分在兩個地方,在矽谷我們關注很多新的技術和想法,在紐約我們會佈局交易和投資。
此外,新加坡、香港、迪拜這三個城市可以輻射華人加密圈以及亞洲加密圈,我們都有在重點佈局,同時我們在東京也有大約 50 人的團隊。我們在這幾個地方的業務側有些不一樣,在新加坡就偏商業和運營;在香港就偏中後台,像法務、財務以及資產管理等同事都在香港;在中東,我們也是剛過去,目前主要還是以商業銷售為主;在東京,它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擁有一個成建制的團隊。
MetaEra:我們再聊一個即興的話題,對於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加密圈普遍對數字貨幣行情和 Web3 發展抱有信心和高預期,對於經歷了兩三次牛熊的您來說,"這陣風"是否真的可以左右 Web3 行業的發展軌跡嗎?
杜均:從創業者角度,我會關注政策,因為畢竟要在一個物理空間裡創業,所以要知道政策對你會產生什麼變化和影響,你的創業方向要符合每個政府的不同關注點和在意的點。
所以要順應政策去做事情,要在邊界範圍內做事情。你要知道法律的底線在哪,你可以在邊界範圍內做些有挑戰的事情,千萬不要突破法律底線,我覺得沒有必要讓自己深陷窘境。
從持幣者角度來講,我覺得要反著來,其實不用把一個去中心化產品天天強調價值,一個去中心化、點對點的區塊鏈協議,如果將它的價值寄托在一個中心化的實體,我覺得這本身就是顛倒的,所以我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句話"不是比特幣需要特朗普,而是特朗普需要比特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