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RootData List 上榜機構 | SevenX 聯創 Eraser:投資 Web3 應用正當時
訪談:Arain,ChainCatcher
嘉賓:Eraser,Seven X創始合夥人
整理:Scof、Arain,ChainCatcher
在曼谷 Devcon 期間,Web3資產數據平台 RootData 聯合 ChainCatcher 舉辦的「DeInsight 2024」年度峰會上,正式發布了《RootData:2024 年 Web3 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與年度榜單》(點擊鏈接查看完整報告和榜單)。
該榜單是由 RootData 繼 2023 年首次發布後推出的第二期年度評選,今年的RootData List 2024 涵蓋了五項榜單,具體為:Top50項目(已完成TGE)、Top50項目(未進行TGE)、Crypto VC Top 50 投資機構、Top10 天使投資人、Top20 最佳 CEO。
ChainCatcher 將發布系列文章,對話RootData List 2024上榜機構,尋找穿越牛熊的建設者並跟蹤Web3最新趨勢。
SevenX 成功獲選 Crypto VC Top50,並在近日坐客 RootData Space,分享其成功之道。
Seven X 成立於2020年,當年 8 月推出第一期基金,規模 500 萬美元,退出回報率達到 700%,投中的黑馬項目包括資產發行平台 DAOMaker、Web3 應用程序 Mask Network。SevenX Ventures 目前擁有三個主基金、一個 FoF,資管規模數億美元。比較特別的一點,SevenX Ventures 践行精品投資,而非賽道型選手,因此提出了「三稿」理論+「CIVIC」模型+產業鏈佈局。
在這次訪談中,Seven X創始合夥人Eraser分享了自己從IT產業投資視角形成的Web3投資體系的過程,指出當前市場上存在基礎設施的提升和消費驅動的發展 兩個主要的投資主線,預言未來3-5年內全鏈上應用爆發。
"對Web3項目與現實世界的結合,我個人並不十分有信心。"Eraser同時也直言自己當前不看好的領域。
以下為Space主要內容:
計算機背景使我形成系統化的投資思考方式
Arain: 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 SevenX。
Eraser:我的經歷可以追溯到進入Crypto之前,我曾在非洲工作六年,參與"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在非洲期間,我親眼目睹了多次貨幣貶值和惡性通貨膨脹,尤其是在尼日利亞和安哥拉,這些經歷讓我對Crypto產生了信仰。經濟崩潰和民生困境讓我深刻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
2017年,我的合夥人比我早一步進入Crypto,並勸我多學習各個行業。隨後,我們共同加入了當時國內最早的一個基金。2020年,我和兩位合夥人共同創立了Seven X。
Arain : 你說你是計算機背景,但是你 的第一份工作 是在非洲做一帶一路的投資, 這是為什麼 ?
Eraser :儘管我在南京大學讀了計算機,並在滑鐵盧大學攻讀研究生,但回國後我意識到編程並不是我的強項。最初,我加入了戰略諮詢行業,後來參與了"一帶一路"項目。
雖然我並不是技術專家,但我希望能從技術的角度思考項目、產業和投資策略。計算機背景讓我更注重邏輯和架構,這也反映在我們的投資風格中,體現出一種相對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這種結合幫助我在投資行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用IT產投的眼光看待Web3 發展:基礎設施的提升和消費驅動的發展
Arain: SevenX Ventures注重精品投資,這有別於早期投資普遍押賽道的風格,為此你們創造了一套理論體系。這套理論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Eraser: ICO時代結束時,湧現了大量VC投資基金。那時,大家並未重視研究,缺乏投資邏輯,很多人僅僅跟風投資。隨著市場回報受到整體Beta的影響,我們意識到這種方式難以持續,因此開始探索用一套方法論和邏輯框架來指導投資理念。這個框架不斷演進,包括我們的理論稿件和判斷模型。最近我認為市場上有兩個重要主題:基礎設施的提升和消費驅動的發展。基礎設施仍然是一個計算機行業的分支,我們可以借鑒過去20-30年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標準來推演整個行業的邏輯。
我認為,計算機行業的根本三大支柱是計算、存儲和網絡。從過去幾十年IT行業的發展來看,這三者的發展順序是明確的。首先,計算速度和範式的演變是基礎。最初的單核計算機,像以太坊,其處理能力有限;之後,多核多線程和並行計算逐漸成為主流,當前一些基礎設施項目正強調這一點。在計算的發展過程中,通用計算逐步演變為專用計算,逐漸形成了不同計算任務的分工。例如,中央處理器最初負責所有計算,後來圖形計算交給了GPU。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硬件架構上的變化,以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存儲方面也經歷了從小容量硬盤到大容量存儲的演變,催生了數據庫、數據倉庫和數據市場等新概念。
在過去十年,行業仍主要圍繞計算發展,未來則可能向存儲和數據相關協議演進。關於網絡,我認為在Web3行業可以粗略分為兩類:一是跨鏈和單鏈連接的協議;二是真正實現去中心化的物理網絡連接。這涉及到許多depin項目,通過硬件實現全球化連接。總的來說,技術的演進過程可以參考IT行業的歷史,但我們需要謹慎把握速度,避免走得過快或過慢。例如,2017年投資去中心化數據庫可能距離市場實際需求過遠。
過去30年IT行業的變化顯而易見,從SaaS的興起到Web 1.0、Web 2.0,以及從固定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變,都是由於應用場景的不斷增加,又促使基礎設施的升級和變革。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人們無法想象未來會如此依賴手機。今天,我們同樣難以預見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整個互聯網行業可能會基於區塊鏈或Web3。儘管我對"Web3"這個詞並不喜歡,但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關於應用場景的討論非常熱烈。Web3面臨的最大痛點是基礎設施過剩,尤其是在過去一年中,隨著多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崩潰,大家意識到應更加關注消費端。然而,至今為止,Web3領域仍未誕生出特別成功的項目,行業熱度似乎又重新集中於新資產或的發行上。
在消費者邏輯方面,我們進行了許多思考。然而,至今我們並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投資模型,確保應用投資一定成功。應用的成功往往具有隨機性,並不是單純依賴一個創意或新的用戶交互方式。我們早期參與了Web3社交投資,包括從Mask Network到Cyber Connect,以及最近投資的Blue Sky,這是前Twitter團隊孵化的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意識到,當前用戶關注的並不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或Web3服務來改善體驗或降低成本。回想互聯網剛出現時,它確實幫助人們節省了許多成本,比如信息溝通的方式,而這在當時是非常高昂的。
我認為區塊鏈的核心不在於降低互聯網的成本,而在於引入信任和不可篡改性。 這些特性導致了更高的成本,比如冗餘存儲和共識機制。因此,區塊鏈的交易成本注定高於Web 2的標準。那么Web 3究竟給用戶帶來了什麼?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首先是跨境支付和結算,尤其是穩定幣的出現,大幅降低了跨國支付和貨幣兌換的複雜度和成本。其次是資產發行的門檻顯著降低。 在傳統環境下,只有上市公司或具備政府背書的機構才具備發行股票或債券的資格。而在區塊鏈上,個人和小團體可以輕鬆發行NFT、代幣,或通過內容平台發布自己的作品,如音樂、漫畫或文章。區塊鏈顯著降低了資產發行的門檻,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極低的成本發布和交易自己的資產。因此,區塊鏈真正降低的成本主要在供給端,而非消費端。它讓一些原本難以實現的資產或交易變得便捷,甚至可以無須許可地進行資產發行。
目前,我們看到的問題是消費端的需求未能顯著擴展,但資產卻在持續大量發行。無論是新代幣項目還是NFT,資產供給在迅速增加,成本也在降低,但需求增長緩慢,形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這導致資本錯配,供給方比需求方多,造成了行業的失望情緒和價格難以提升的問題。
- Web3可能降低成本的方面在於激勵機制。通過重塑激勵環境,讓人們根據對項目或生態的貢獻,獲得相應的資產或權益,而不再只是傳統的雇傭關係。
總結來說,我認為Web3真正降低成本的領域主要是跨境支付、資產發行和激勵體系,其餘則較難降低成本,甚至可能增加成本。因此,我傾向於支持那些確實在這些領域帶來成本優化的項目,而不會投資那些在鏈上反而增加成本的項目。
最近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新一代的加密消費者正在模糊消費和投資的界限。 在Web3中,我們看到類似"消費即投資"的反向趨勢------"投資即消費"。比如,人們在參與meme幣、遊戲代幣、博彩等活動時,雖然投入較少且多數虧損,卻仍樂此不疲。這些"投資"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娛樂消費,滿足的是心理需求而非經濟回報。因此,在當前的創業和投資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打破消費與投資的邊界,讓兩者更加融合。通過簡化投資的決策過程,讓它更像一種消費體驗,甚至是一種娛樂方式。這樣,投資就更有可能吸引大眾參與,實現更廣泛的普及。這些想法還在初步成型,但值得進一步探索。
Arain: 剛剛那套產業邏輯我可以聽出來,基本上是您對I T 行業重新的推演。那你提到現在還是以計算為核心的,那麼下一步我們有沒有看到呢?
Eraser:大約兩到三年前,我們便開始佈局存儲和數據領域的投資。例如,我們是Arweave生態系統最大的支持者之一,並且投資了Arweave生態中的多個項目。此外,我們還支持了去中心化數據庫和去中心化數據湖等早期項目,例如Space and Time。同時,我們也在數據協議層面進行了投資,包括RSS3和Debank等。隨著鏈上活動和交易量的增加,數據的存儲需求也不斷提升,不僅是交易數據,還有其他各類信息。例如,像Arweave這樣的永久存儲公鏈已經顯現出需求。而早期的數據協議項目,如Ocean Protocol,儘管當初試圖推動數據交易,但未見大的進展。我認為,儘管大家都強調數據是未來、是AI的"石油",但鏈上數據的應用和流通仍面臨很多挑戰。
我認為Web3的數據還不夠豐富,用戶的數據量和鏈上存儲的狀態都未達到理想標準。此外,這個行業本身還處於早期階段------如果計算能力還不完善,就去投資數據庫,可能為時過早。我們應保持耐心,以創業者和VC的視角,適當提前半年到一年觀察行業趨勢,而非急於追逐新技術。也有可能行業焦點轉移,比如數據需求變弱,而AI和金融的結合變得更重要,最終我們又回到計算領域。這種技術演進的變化也在情理之中。
日趨成熟的投資體系:重投後和重倉管理
Arain : 可否用你們的投資體系評價當前市場以及市場的幾個熱點 ?
Eraser:以下是我的個人看法。對Web3項目與現實世界的結合,我並不十分有信心。我認為在接下來的3到5年內,這個行業與傳統世界的關係仍將保持平行狀態,難以交融。這是因為如果這些項目過於激進,就會受到監管,導致中心化的控制,這與其創業初衷相悖。
在我們目前的投資中,唯一的Depin項目是IO.net。我們不將其視為典型的Depin項目,而是更像是一個雙邊市場項目,旨在解決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問題,而不是單純降低GPU成本。。
對於AI和Web3的結合,我持觀望態度。AI可能成為工具,但其核心理念與Web3解決信任的問題並不一致。因此,我們對AI加Web3項目的投資非常謹慎。至於DePin,我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連接大家,因此我們已放棄所有關於數據共享的DePin項目。我們認為,數據共享時代尚未到來,而建立一個不受中心化影響的互聯網連接服務才是關鍵。因此,我們尚未投資類似的DePin數據項目。
Arain : 從數據上,SevenX Ventures出手投資的項目有上百個,可以說是市場活躍的投資機構。談談貫徹這套精品投資的理論體系是否容易?在運行過程中,我們遭遇哪些挑戰和誘惑?
Eraser :這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作為行業內活躍的VC,我們很難完全忽視行業的噪音和普遍遵循的方案,但我們堅持在同一細分領域內不投資競爭對手,或者很少投競爭對手。
例如,我們是YGG的首批投資人,在其之後沒有投資其他熱門的競爭項目。只有在Merrit Circle改進並轉型,不再是同個賽道後,我們才進行了投資。因此,我們唯一堅守的原則是不會投資直接競爭的項目,確保我們的用戶群體與競爭對手的不重疊。不過,在相似賽道或用戶有交集的項目中,我們可能會考慮投資。
Arain: 今年我們已投的項目和出手頻次和往年比較有變化,可以談談變化背後的原因?
Eraser:我認為最大的變化在於我們決策的速度放慢了,但每筆投資的金額增大了。之前我們通常投資在100萬到80萬美元之間,而現在的投資金額往往達到150萬,甚至200萬以上。這是因為我們獲得的投資機會增多,因此決策周期變長,總體項目數量也有所減少,但每個項目的持股比例卻更高。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我們意識到我們之前犯了錯誤。首先,隨著基金規模擴大,我們採用的是以投後服務為基礎的模式。如果投資的項目過多,實際上就沒辦法投入足夠的精力去管理。其次,我們對自己想投資和不想投資的項目有了更明確的認識,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隨意嘗試。以往,行業缺乏清晰的願景和理論框架,導致大家採取試驗性投資方式,但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一些清晰的框架,因此項目數量雖然減少,但每個項目的投資金額會增大。
從行業角度看,未來市場容納的項目總量也會逐漸減少。現在幾乎每個人都能發幣或資產,導致注意力被稀釋。未來市場將會分層,頂層將是十幾個競爭項目,中層則是一些短命項目,底層則是只有幾天熱度的低質項目。
Arain : 您剛才說是因為這個基金自然的這樣一個成長的過程,到了這個階段就到做這個階段相應的事情。順便分享一下未來基金產品的規劃和佈局 ?
Eraser :我們的佈局首先強調歐美的基礎設施和亞洲的應用。歐美創業團隊注重價值觀和理念,例如去中心化和社區化,同時對技術要求嚴格,但這也導致了周期長和對增長的忽視。相比之下,亞洲創業者在增長和用戶運營方面更為熟練。中國的Web2應用在用戶體驗上優於許多歐美產品,這使我們堅信這個策略。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探索更社區化的項目,而不是單純依賴傳統的VC投資方式。過去一年多,關於VC幣的看法有所轉變,許多人開始質疑VC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希望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式,比如借助社區力量或共創的模式,而不是僅僅依賴傳統的投資模式。這種傳統VC商業模式顯然已經走到了盡頭。
投資節奏應用" 鐘擺理論 "
Arain : 投資節奏上你們是怎麼把控的?有沒有相應的評價體系?
Eraser :這個問題很好,因為我們自己在投資過程中也有過類似的失誤。以我們的基金為例,第二期基金時,我們過於追逐所謂的創新點,特別是在NFT和元宇宙領域,認為只要有新意就值得投入。結果,很多項目都顯得過於超前。比如,2021年我們投資了動態NFT,可能是全球首家此類項目,但NFT市場本身尚未成熟,動態NFT更難以獲得關注,最終未能成功。類似的,當時行業還在討論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卻投資了一些希望改變現狀的應用,比如去中心化音樂流媒體平台。然而,由於基礎設施和市場條件不足,這個項目也未能成功。
在投資Web3項目時,我們也曾面臨時機和周期的問題。比如,AA錢包和Paymaster等技術不成熟時,我們嘗試投資去中心化音樂流媒體項目,但因基礎設施不足而失敗。對此,我們提出了"鐘擺理論":區塊鏈行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始終在搖擺,就像一個擺鐘在朝向去中心化的列車上來回擺動。
回顧歷史,ICO時代強調完全去中心化,但導致了項目頻繁跑路,缺乏監管。隨後中心化交易所崛起並決定資產發行的規則。隨著中心化交易所暴露出種種弊端,2020年DeFi Summer又將人們帶回了鏈上。然而,DeFi的過度衍生帶來了問題,像食物幣、農場幣等項目過多且失去監管,最終又引發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回歸。最近,人們對中心化VC投資的幣興趣減弱,反而追求meme等鏈上資產,再次偏向去中心化。鐘擺的另一端還涉及對使用價值和虛無的追求。有時代幣的應用場景備受推崇,有時純粹的meme幣大行其道。以太坊也經歷了從單鏈主導到多鏈競爭的轉變。我認為,這個行業會在不斷的周期和擺動中前進。
Arain:鐘擺 理論可以為我們提供下一步的方向,我們現在處 於 幾 種 交織的狀態上 ,投資未來則應該反著 來,對不對?
Eraser:Web3的去中心化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反映了對權威的不信任。過去,無論是幣安上幣、Vitalik 的發言,還是a16z等機構的投資,都被視為權威。然而,大家逐漸發現這些權威並不總能帶來好結果,於是開始不再盲從。但長期的去權威化會導致混亂,最終又會產生新的權威,形成一個循環。
預計未來3-5年內全鏈上應用爆發
Arain : SevenX大部分已投項目屬於Infra,應用 類 我們有出手但不多。對於Infra和應用,我們現在的投資節奏是怎樣的?關於應用的未來,我們是如何判斷時間節點並行動?
Eraser:在我們之前的討論中,提到我們大約在一年多前就開始關注並投資一些應用。其實更早在我們二期時,也投資了一些不太成功的應用。我承認那時我們過於早期,因為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許多L2都還沒有上線,L1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那時的重點應是解決計算和基礎設施的瓶頸,而非推動應用發展。
隨著時間推移,接下來一年到兩年內,預計會出現大規模的鏈上應用。近期已經有許多項目湧現,但這些應用往往並不完全建立在鏈上,而是部分依賴鏈上或web3的功能,用戶體驗仍主要基於web2的模式。例如,我們投資的Blue Sky項目,儘管切入Web3的社交和內容創作,但用戶體驗仍然是原生web2的,只是利用了web3的一些資產或哲學理念,以更去中心化的方式運作。
我相信,3到5年後,最早一批全鏈上應用將開始嶄露頭角。我們已投資了一些全鏈上遊戲,我個人對此非常熱衷,支持其發展。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全鏈上遊戲的用戶數量確實不及那些Web2.5遊戲。
Arain :剛才你提到你們 在投消費型應用的時候 , 不會去支持那些宣稱要降低消費者成本,但實際上最終它是增加了消費者成本的項目 ,我們如何評判一個項目是" 偽降低消費者 "的成本項目?
Eraser :我們在投資音樂流媒體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們只考慮了創作者的需求,而忽視了消費者的體驗。作為消費者,Web2平台已讓聽歌變得便捷且便宜,如網易雲、Spotify,只需付月費便可暢聽。相比之下,Web3模式要求用戶為每首歌付費,還要支付鏈上Gas費,並安裝錢包,這對用戶而言負擔太大。
我們的初衷是通過去中心化推薦和按次付費來幫助長尾創作者,但在消費者角度,這種模式既不方便又不划算。音樂行業的黏性也不足,用戶可以隨意切換平台,在哪裡聽同一首歌差別不大。因此,僅靠改變供給端無法解決問題。除非找到方法讓Web3在消費者端真正提升體驗,否則音樂行業的Web3化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