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 Cronje 最新撰文:價值捕獲應回到應用程式,而不是被網絡拿走

深潮TechFlow
2024-10-15 10:14:04
收藏
更實際的解決方案,是將這些 Gas 費用分給應用程序。

原標題:《To appchain or not to appchain》

作者:Andre Cronje

編譯:深潮 TechFlow

事情始於一條推文

Andre Cronje:

  • 為什麼 L2 作為應用鏈對開發者來說不太合理:
  • 部署時幾乎沒有基礎設施支持,比如穩定幣、預言機和機構托管等。
  • 缺乏基金會或實驗室的支持。
  • 中心化,容易受到攻擊。
  • 導致流動性分散,需要依賴橋接。
  • 缺乏用戶和開發者社區。
  • 時間花在處理這些問題上,而不是專注於應用和用戶。
  • 削弱網絡效應。
  • 仍然存在較長的交易確認時間(有些提供商不會與您合作)
  • 獨自開發,沒有團隊支持。

這次經歷讓我接觸到了許多產品推薦,其中一個尤其引起了我的注意(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很酷的產品);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啟動了我自己的應用鏈。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讓我非常興奮,因為這裡有許多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新解決方案,而我一直熱衷於學習新技術,所以我開始深入研究。

擁有自己的技術棧的想法,包括本地穩定幣、預言機、證明系統、網絡效應、橋接和互操作性,聽起來真是太美好了。

這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也並非完全如此),所以我從兩個我認為最大的障礙開始:本地穩定幣發行和可信預言機。在最近推出 Sonic 時經歷了這個過程(並花費了超過 500 萬美元),讓我意識到如果能免費獲得這一切,真是讓我既感到謙卑又有些尷尬。

有不少推薦中,noble.xyz 是最讓我感興趣的,因為它聲稱可以為任何啟用 IBC 的鏈提供本地 USDC 和 CCTP。首先,這是一個很酷的產品,但它並不是本地的 USDC 或 CCTP,而是通過其區塊鏈發行資產的橋梁,然後通過 IBC(Cosmos 生態系統的互操作性版本,非常出色)轉移到其他集成鏈。這不是自動的,也不是免費,更不是本地或 CCTP。

話雖如此,我們也可以看看其他方案,比如 LayerZero 和 AcrossProtocol,這些都是很棒的協議。我們與 LayerZero 合作了很多,他們非常出色,我強烈推薦任何鏈都可以與他們合作,但這仍然不是本地發行。我知道這有些吹毛求疵,但在經歷了橋梁的各種問題後,就信任和規模而言,沒有什麼比本地發行更好的了。如果你想要本地發行,你就需要準備好資金。

在預言機方面,我收到了關於 skipprotocol、storkoracle 和 redstone_defi 的推薦,但遺憾的是,這些產品都不是即插即用的,需要進行集成,而且我不確定是否會有額外的費用。在這裡,我覺得有必要討論一下規模問題。我的假設是,任何想要成為 L1 或 L2 的人,都希望能進入前 50、20 或 10 名(無論是交易量、總鎖倉量還是市值)。然而,這並不總是適用,有些應用並不需要那麼大。我在 Keep3r 網絡上就經歷過這一點,大家都期望它成為另一個 Yearn,但它從未打算成為這樣。Yearn 類似於一個資產管理公司,而 Keep3r 是一個小眾的運維工具,這兩者不需要相同的評價標準。因此,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貶低這些產品的價值,正如我所說的,它們都很出色,但如果你假設要推出一個 L2 或 L1 應用鏈來與 Arbitrum、Optimism、Solana、Avax 等競爭,這些方案就顯得不夠全面。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開發工具和錢包,這些工具與任何新鏈都是兼容的,但用戶和開發者需要手動配置那些 RPC。雖然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但確實會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摩擦。

最後是區塊瀏覽器,不得不提 Blockscout,它是免費瀏覽器的標杆。沒有更多可說的,它們非常出色。不過,像 etherscan 這樣的付費產品往往會有優勢,因為它們有專門的付費團隊。

當然,這並沒有解決互操作性或網絡效應的問題。以 unichain 為例,如果 uniswap 是該鏈上唯一的應用(雖然不太可能,但假設一下),它的交易量會有多少呢?有多少交易量是與其他 AMM 的套利,有多少是清算貨幣市場中的頭寸,又有多少是其他不良的閃電貸活動?孤立來看,交易費用會減少,正是可組合性和互操作性提供了幫助。

我讀了一些關於集群和超級鏈的內容,我承認,要么是我沒有理解透徹(這很可能),要么是它在實踐中沒有實際意義。

現在說到最後一句話,實際上並不太合理。能夠在幾分鐘內啟動自己的 L1 或 L2,並配備瀏覽器、RPC、橋接等功能,確實讓人驚嘆。但這真的實用嗎?

以 Unichain 為例(抱歉,我一直在關注 Unichain,我確實認為它們可能是少數幾個例外之一,因為它們擁有巨大的網絡效應,但請跟我一起看這個例子),他們建立這條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捕獲價值。看看下面這條推文

僅在以太坊上的 Uniswap 就為驗證者產生了 24.39 億美元的 Gas 費用。這還不包括 MEV 提取(作為排序者,他們可以捕獲)。這 25 億美元本可以被 Uniswap 自己賺到,但卻流向了驗證者。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那麼,如果我們能夠更實際地解決這個問題,而無需運行自己的鏈、瀏覽器、RPC 提供商,也不用指導用戶和開發者在錢包和開發工具中配置 RPC,更不用集成預言機和本地穩定幣呢?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其實是想將價值捕獲回應用程序,而不是被網絡拿走。難道這沒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嗎?在我們的創作者經濟中,這個問題不是已經基本解決了嗎?答案是收入分成。YouTube、Twitch、X 等平台都給創作者分成收入。因此,一個更實際的解決方案不就是將這些 Gas 費用分給應用程序嗎?

我想問,還有什麼其他實際的理由呢?當然,低延遲問題,現代區塊鏈已經基本解決了(比如 Sonic、Avax 假設你需要 EVM,Solana SVM,Sui MoveVM)。我們的吞吐量也已經足夠高,我剛才提到的大多數鏈都比目前的 Layer 2 更高效。所以,如果問題不在於速度,也不在於吞吐量,那麼肯定是價值捕獲的問題了。誰能責怪他們呢?排序者費用是新的收入模式(基本上是將所有網絡費用都歸自己所有,而不是與去中心化的價值提取驗證者分享,開個玩笑,我其實很喜歡驗證者)。

所以,收入分成,不是嗎?這樣一來,所有的麻煩都解決了,所有的好處也都得到了。

應用鏈似乎又像是一個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工程方案。別誤會,我內心的技術愛好者非常喜歡它,但作為一個實際的開發者,我不禁要問:這到底為什麼呢?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