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 Exchange 首席執行官翁曉奇:合規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香港和新加坡未來仍然是全球加密資產中心

DeThings
2024-09-20 15:15:54
收藏
“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都仍然會是全球加密資產的中心”

記者:吳天一

實習記者:Riley

出品:DeThings

9月18日至19日,TOKEN2049峰會在新加坡如期舉行。作為全球矚目的加密行業盛會,曾經承辦過該峰會的香港和新加坡再次被推上了天平的兩端。兩地在政策友好度、科技人才吸引力以及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劣,成為業內持續關注的焦點。香港與新加坡究竟誰能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討論聲此起彼伏。

9月19日,HashKey Exchange 首席執行官翁曉奇在TOKEN2049大會上接受了DeThings的專訪。作為總部位於香港的加密貨幣持牌交易所,翁曉奇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香港與新加坡兩地的監管差異使其在Web3產業發展中各具特色。香港更注重交易所的監管,新加坡則則更多關注貿易、支付和基金等領域,這種差異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關係。對於從業者,翁曉奇指出,"香港與新加坡在科技人才上的基礎不同。香港比新加坡具有更多的優勢,尤其在吸引大陸的人才方面。相比之下,新加坡的Web3人才大部分是從世界各地吸引過來的。

此外,翁曉奇還表示,"只要降息開始,未來一年內市場情緒將逐步轉向利好,"他表示,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調整,尤其是在美元降息的背景下,加密資產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周期,特別是比特幣憑藉其恆定的供應量和長期投資價值,已成為全球主要金融機構佈局的重點。

以下為採訪實錄,有刪改。

"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都仍然會是全球加密資產的中心"

DeThings:新加坡的Web3從業者怎麼看待新加坡的Web3監管?未來全球監管會朝什麼方向發展?翁曉奇:新加坡在全球範圍內較早支持加密產業。早在2017年,新加坡就明確了代幣發行在本地是合法的。由於政策清晰且具保護性,吸引了許多從業者前來新加坡開展業務。新加坡與日本在同一時期(前後不久)採取了類似行動,從而確立了其在全球Web3領域的重要地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新加坡在監管立場和政策上有所不同。日本採用的是嚴格、明確的監管框架,而新加坡則相對寬鬆。新加坡的這種寬鬆監管態度與其全球貿易樞紐的角色及其長期鼓勵外來投資的政策取向密切相關。因此,新加坡在允許合法代幣發行方面顯得更為開放。當時,許多項目方若計劃發行代幣,都会選擇在新加坡註冊公司或離岸公司,並依照新加坡法律進行代幣的發行。

在新加坡設立代幣基金會和治理結構的原因,最早正是因為這一寬鬆的監管環境。由於其他地區的監管框架不明確或對加密貨幣採取反對態度,許多從業者因此遷往新加坡,這讓新加坡在Web3領域迅速嶄露頭角,並成為全球Web3的重要中心。

然而,受FTX事件的影響,過去兩年新加坡的監管態度變得更為保守。實際上,全球範圍內的監管趨勢也在向更加合規化方向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是香港,以及阿聯酋的迪拜和阿布扎比。接下來,歐洲也可能會走向合規化,全球市場逐漸從無序走向規範化。美國的政策走向備受關注,尤其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可能會加速推動相關法律的制定。因此,全球各地的監管正在逐步進入一個合規的時代。

長期以來,行業內對合規進程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不過,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美國對幾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力度加大,並對早期不注重合規的交易所採取了嚴厲措施,甚至追究刑事責任。這讓行業內外都意識到,監管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實際上,自2018年國際反洗錢組織開始倡導全球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以來,目的是防止洗錢、恐怖組織和跨國犯罪對加密貨幣的濫用。

儘管這一倡議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但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並沒有真正重視這一問題,直到美國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全球監管態勢才開始轉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採取行動,從法國到非洲的尼日利亞,再到其他許多國家,大大小小的國家都開始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

許多國家不僅在法律層面加強監管,還開始從刑事責任角度追究相關違法行為。2023年是

整個行業的合規之年,全球範圍內的加密貨幣行業開始逐步向合規化靠攏。過去,行業曾經在灰色地帶運營,但如今,合規已成為無法回避的要求。以往許多行業的發展都經歷過灰色地帶,銀行業也是如此。比如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票號或錢莊就是從無正規法規下的民間秩序發展起來的。

以山西票號為例,當時做生意的人將全國各地賺取的錢匯回山西不便,於是在各地設立了票號,形成了一套民間金融體系。票號後來發展為大規模的連鎖企業,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升昌,其創始人雷履泰憑藉個人信用為票號擔保,這與今天加密貨幣交易所創始人的個人擔保模式類似。然而,任何企業都會面臨周期性挑戰,包括企業自身的周期、經濟周期和政治周期,最終票號也未能持續下去。隨後,國家意識到該行業的需求,開始發放牌照,進行規範管理,行業才得以健康發展。這段歷史與今天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路徑非常相似。

從2023年起,全球監管逐步收緊,合規化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如今,全球各大交易所即使在不合規市場也開始收縮業務,或者關閉存在風險的業務市場。例如,許多大交易所在土耳其、尼日利亞、法國等地的業務已經關閉,同時在持牌市場積極佈局。

DeThings:您能解釋一下什麼是"不合規"嗎?比如,一個平台方同時參與平台內的交易並從中獲利,這算不合規嗎?

翁曉奇:從合規角度來看,比如香港的監管要求,平台方只能作為交易中介,不得參與交易活動。FTX事件中,平台挪用了用戶資產,平台資產與用戶資產未能有效分離,這就屬於不合規行為。事件發生後,持牌交易所如香港的監管機構(如證監會)會定期檢查,確保平台資產和客戶資產分離,並確保監管機制能有效阻止平台接觸用戶資金。這些關鍵教訓逐步被吸收到監管框架中,形成了更嚴格的制度和規則。

目前全球監管的大趨勢是非監管市場逐漸縮小,而持牌市場的份額逐步擴大。如果將美國的ETF也視為一種持牌交易所的形式,那麼可以預見,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全球持牌交易所的市場份額可能超過50%。

過去,各國的監管主要針對非法證券市場,而現在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也大多源於對非法證券的打擊。美國在整頓行業時,最先提出的核心問題是:"你發行的資產是不是證券?"如果是證券且未註冊,那麼它就是非法的。

展望未來,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都仍然會是全球加密資產的中心,並將不斷優化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儘管新加坡在FTX事件中受到了一些打擊,但其仍然意識到加密產業對國家的重要性。Web3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消費和貿易方面,新加坡的酒店價格和消費激增,都證明了該產業對新加坡的重要性。

DeThings:從您的觀察來看,您認為新加坡的監管是否仍然視加密行業為一個重要產業?新加坡與香港的監管態度如何比較?

翁曉奇:我們實際上在香港和新加坡都有深度佈局,也都持有相關的牌照。新加坡的政策最初更為激進和公開,而香港雖然態度積極,但起初並沒有明確表態,直到2022年香港才開始明確發布相關政策。而2022年恰逢新加坡受FTX事件影響,政策有所收縮,香港因此在監管上邁出了更多步伐,給人一種香港更加積極的印象。

然而,隨著2023年和2024年香港部分政策的落地,一些全球從業者開始覺得香港的監管過於嚴格。香港的優勢在於其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具有成熟的金融監管體系,並在吸引資本方面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但正因如此,其監管過程也顯得過於謹慎,與新加坡相比缺乏一定的靈活性。

不過,近期香港也意識到加密產業的重要性,開始加快開放步伐。例如,香港過去只允許散戶交易比特幣和以太坊,但最近增加了兩個新的幣種,並計劃開放更多幣種交易。此外,香港還推出了港元穩定幣的監管沙盒,並推動央行數字貨幣(CDBC)的相關監管。這些措施表明香港在Web3領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香港還迅速推出了首個以太坊ETF,與美國在這一領域展開競爭。這也標誌著香港在Web3和金融領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與新加坡相比,新加坡在經歷過一次挫折後,將會更加謹慎,但也在尋求開放與監管之間的平衡。未來五年,全球合規趨勢愈加明顯,靈活的監管環境將為各地區帶來優勢,香港和新加坡都具備靈活性,因此前景值得期待。

DeThings:目前香港與新加坡的業務是否各有側重?兩地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係?

翁曉奇:香港與新加坡在業務上的競爭非常明顯,許多從業者正在考慮是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轉移到香港。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短期內尤為突出。我認為香港目前的側重點是交易所監管,因為香港已經有成熟的交易所業務體系,如反交所等全球知名平台。而新加坡在證券交易方面沒有這麼龐大的產業,可能會更加注重貿易、支付、基金和OTC交易等領域。因此,兩地在業務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香港的監管第一階段主要針對交易所,包括現有的場內交易和OTC交易。香港的監管體系正在醞釀由證監會與海關共同承擔部分監管職責,這是與新加坡的一個重要差異。

DeThings:那麼作為一個從業者,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地點?如果香港目前主要關注交易所的監管,會不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參與者局限於某些特定背景的公司?例如,如果我寫了一個優秀的DeFi程序,但並沒有交易所背景,是否就無法進入這個市場?
翁曉奇:對於從業者來說,香港並不禁止非交易所類的Web3應用,反而鼓勵這些創新。只不過,由於交易所的監管更為嚴格,如果你從事的是這一領域,那麼會受到更多的限制。例如,DeFi在香港是受到鼓勵的創新應用。你需要考慮更多的是管理半徑、管理成本以及你的目標市場在哪裡。對於發展方便性而言,是在香港更適合,還是在新加坡更好?還要看你對科技人才的重視程度。

香港與新加坡在科技人才上的基礎不同。香港比新加坡具有更多的優勢,尤其在吸引大陸的人才方面。例如,深圳與香港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得兩地可以通過"前店後廠"模式協同發展,即研發主體在深圳,門店則設在香港。這種協同模式讓香港在大灣區的人才腹地方面有更好的基礎。相比之下,新加坡的Web3人才大部分是從世界各地吸引過來的,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如果你重視研發,香港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是Web3向傳統金融妥協,還是傳統金融不得不擁抱Web3?"

DeThings:在目前及未來的監管狀態下,如何確保市場的整體流動性?

翁曉奇:這就與我們今天討論的美元降息問題有關。過去兩年,全球的主要貨幣政策趨勢是美元加息。加息的效果是將全球資金吸引到美國,因此全球包括Crypto的ETF在內的金融資產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市場流動性受到抑制。唯一例外的是黃金,但黃金的上漲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戰爭、地緣政治等。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權國家開始拋售美債和美元,對美元的信任逐漸減少,未來一旦降息,尤其是利率降到2%以下時,全球新興市場的股市和其他金融資產表現將可能迎來一輪新的牛市,Crypto市場也不例外。比特幣的長期價值將愈加顯現,因為比特幣的總量是恆定的,2100萬枚不會再增加,且由於私鑰丟失等原因,比特幣的實際流通量還在不斷減少。

今年美國的各種基金正在加大比特幣的佈局,這些佈局已經在1萬、2萬、3萬、4萬美元的區間內進行了大量購買。因此,當美元開始降息、通貨膨脹回升時,他們的平均購買價格比其他後進場的金融機構低,這將給他們帶來競爭優勢。

DeThings:如果美聯儲降息25或50個基點,對比特幣價格會有什麼影響?

翁曉奇:短期內,市場對降息的反應會有所不同。如果降息50甚至75個基點,市場的反應會更為積極。如果是25個基點,市場可能會持中性態度。但只要降息開始,未來一年內市場情緒將逐步轉向利好,推動ETF增加流動性。

DeThings:回到歷史問題,隨著比特幣與美元降息強相關,是否意味著比特幣失去了最初的去中心化和無政府主義色彩?

翁曉奇:並非如此。實際上,這是一個經典問題。去年,美國批准比特幣ETF的討論中,行業內曾有一場激烈的爭論:是Web3向傳統金融妥協,還是傳統金融不得不擁抱Web3?目前來看,更多是後者,即傳統金融機構不得不接受Web3。傳統金融機構將手中的美元換成比特幣,正是因為他們預期比特幣的長期價值高於美元。這並不是Web3向傳統金融低頭,反而是Web3的勝利,標誌著比特幣替代部分美元價值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Web3的潛力將會逐漸釋放。

DeThings:除了降息,行業內還關注哪些方面?

翁曉奇:降息體現了Web3的金融屬性,顯示出其與傳統金融業的聯動關係。因此,金融屬性是一個關鍵關注點。此外,業界更期待看到Web3應用場景的落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認為Web3的產品只是虛無的代幣,用於割韭菜,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有效場景開始湧現。

例如,GameFi和跨境支付已經有了實際落地的應用,DeFi也在與傳統金融業結合。我們現在就在等待誰會打響變革的第一槍。

DeThings:NFT曾經風靡一時,但後來市場冷卻,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翁曉奇:NFT的火爆在某種程度上是傳統收藏界進入加密領域的一個誤區,許多傳統收藏者進入幣圈割韭菜,導致市場短期內泡沫化。然而,真正具有長期價值的是原生於Crypto世界的應用。未來,隨著更多具有實際價值的應用落地,Web3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DeThings:所以,行業內的討論更多聚焦於如何讓區塊鏈與其他行業有效結合嗎?

翁曉奇:是的。未來值得期待的是讓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讓普通用戶的手機上都能有區塊鏈相關的應用。這將是行業發展的拐點,類似於當年互聯網的爆發。互聯網在2000年至2003年經歷了泡沫期,許多人拿著PPT就上市了,但隨著泡沫破裂,互聯網產業的真正價值逐漸顯現。我認為,Web3現在正處於類似的早期階段。

DeThings:如果與web2相類比,現在的Web3的發展現在大概走到一個什麼階段?

翁曉奇:Web3目前的發展階段大致相當於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偏開始的階段。當時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很多國家正在討論是否要禁止互聯網,而今天的Web3也面臨類似的挑戰。雖然目前還沒有太多應用落地,但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監管的明確,Web3的潛力將會逐漸釋放。

以太坊經過幾次升級後,其鏈上性能已接近每秒處理上萬筆交易,並且全球有幾十萬個節點參與,這就像互聯網初期的寬帶普及一樣。我們正處於技術設施逐漸完善的階段,應用爆發的前景已經顯現。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