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官方首個面向 Web3.0 的行業報告出爐:全球已現多強格局,建議創新監管體系
在近日召开的《2024上海Web3.0創新生態建設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來自政府機構、高校院所、相關行業的與會代表一致認為,Web3.0的發展對信息技術行業至關重要。該《報告》由上海市科委指導,解放日報社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聯合發布,是上海首個面向Web3.0的行業報告。
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 RWA風口呼之欲出
為了全面了解Web3.0,《報告》撰寫組對Web3.0上下游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調研。調研單位包括底層技術開發企業樹圖Conflux和Artela,安全審計企業Certik和ZAN,數據分析企業Trusta Labs,基礎設施供應商波場TRON和幣安Binance,Web3.0應用用戶中遠海運等。
通過深入全面的調研,《報告》指出,全球Web3.0已經初步形成以多元算力網絡、分佈式數據存儲網絡高速通信網絡為底座,以區塊鏈基礎設施為核心的生態體系。目前區塊鏈核心技術創新活躍,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企業實力不斷展現。以太坊、Solana、Polygon等形成了豐富、高性能、安全的公鏈生態,全球以以太坊為主、多鏈共存的一超多強格局逐漸形成。
就Web3.0的下一步發展,《報告》和與會專家都提到了"RWA"這一風口。
RWA是"Real World Asset"的縮寫,即"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貨幣、債券、貿易金融、能源等資產都可以成為RWA的錨定物。《報告》指出,未來5---10年,隨著各國政府、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探索,傳統金融和資金與RWA將會加速相向而行,在全球形成多個資金及資產代幣化交易網絡,促進全球金融支付交易的互聯互通。
眼下,隨著政策、技術、市場的不斷成熟,Web3.0的金融資產和技術開始受到多國政府和主流金融機構的接納。在此背景下,以法幣穩定幣(Fiat-based Stablecoin)、代幣化存款(Tokenised Deposits)、央行數字貨幣(CBDC)為代表的資金代幣化,和以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RWA)為代表的資產代幣化,得到快速發展並成長。
比如,IMF已在開發央行數字貨幣(CBDC)平台,以實現國家之間的交易。今年3月,貝萊德公司推出了其首個在以太坊網絡上發行的代幣化基金,即貝萊德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BUIDL)。
在各種探索中,香港的實踐同樣可圈可點。在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參與下,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阿聯酋中央銀行共同研發"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平台"項目,助力相關央行加速使用CBDC改進跨境支付效率並解決傳統國際跨境支付的諸多瓶頸。
5月7日,香港金管局公布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wCBDC)項目Ensemble的架構工作小組名單,以支持wCBDC、代幣化貨幣和代幣化資產之間的互通性。初始成員包括金管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CBDC專家小組和7家企業機構,分別是中國銀行(香港)、恒生銀行、匯豐、渣打香港、HashKey Group、螞蟻數科和微軟香港。此舉也被視作香港邁向RWA市場的關鍵一步。
波場(TRON)接受《報告》前期調研時指出,穩定幣和RWA的大眾化是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必定要經歷的發展過程,隨著比特幣現貨ETF的通過,穩定幣和RWA會迎來快速發展期,並帶動整個Web3行業的發展。
"RWA在未來會是一個趨勢,它不僅有鏈上鏈下的交互,也是需要監管的合規,在監管層面打通的前提下,RWA的推進速度和效率是比較高的。"安全機構CertiK聯合創始人顧榮輝在發布會上表示。
主流資金入局 , "等風來"離不開頂層設計
伴隨著RWA同步發展的是ETF吸引主流資金湧入Web3.0市場。2024年1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史上首次批准比特幣現貨ETF,授權11只ETF首批開始上市交易。
同樣,香港證監會於4月批准了華夏基金(香港)、嘉實國際、博時國際的比特幣ETF、以太幣ETF產品。就在6月20日,比特幣ETF首次登陸澳大利亞主要證券交易所。《報告》認為,現貨ETF上市交易是Web3.0行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將大大提升市場的流動性,並進一步刺激生態的創新和發展。
《報告》認為,隨著加密貨幣ETF的上市,香港發展成為Web3.0樞紐的目標越來越清晰。但也可以看到,香港市場從一開始就對主流資金進入Web3.0市場秉持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包括立法通過《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引入公信力的監管機構做交易所的"雙牌照"監管等。目前,僅HashKey Exchange、OSL Digital Securities獲得香港虛擬資產牌照。
參考香港市場的做法,《報告》和與會人士認為,它們體現了加強頂層設計是Web3.0當下發展的要務之一。
SFT Labs主理人孟岩指出,Web3.0正處在大發展的前期,"具備一個條件,等待兩個觸發點"。"一個條件"主要指技術發展,即高性能區塊鏈、隱私計算、ZK零知識證明、安全審計等技術取得長足的進步;"兩個觸發點"中的一個是外部的金融環境,主要是宏觀貨幣政策,另一個是監管政策。他還補充說:"Web3.0目前處於蛰伏、等待寬鬆宏觀環境的階段。此外,由於全世界沒有很好地建立起統一的監管體系,這個市場始終存在著很多的投機、欺詐風險,對於Web3.0的健康發展構成了長期的挑戰。"
專家建議研究"Token經濟學"
"我在墨爾本與各位交流,談談海外WEB3.0的發展情況。"SFT Labs主理人、ERC-3525 通證標準聯合作者孟岩通過視頻連線,發表了觀點。在他看來,WEB3.0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夕,就像2005年前的互聯網,雖然被很多人看好,但尚未進入發展快車道。目前,這個領域的技術儲備已較為豐富,高性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現實世界資產……為未來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在外部條件方面,還需要宏觀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的助力。"建議國內政府部門加快研究制定Token(通證)監管政策,為'Token經濟'和數字資產提供安全保障。"
談到"Token經濟",來自矽谷的Amino Capital管理合夥人徐霄羽說,隨著WEB3.0 時代的日益臨近,"Token經濟學"正在興起,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可對這門經濟學進行深入研究,為繁榮下一代互聯網、創新監管體系建設提供學術支撐。
上海科學院區塊鏈研究所副所長李超也說:"如何平衡監管和Web3.0創新應用,是Web3.0能否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點。"
正因如此,專業機構和業內人士看好中國以及上海在Web3.0發展中的機遇。
在《報告》前期調研中,樹圖公司對中國大陸地區出台明確的Web3.0支持政策抱有期待,"有明確政策導向資金才會支持Web3.0初創企業,企業合規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發展Web3.0,上海如何為?
《報告》則認為,上海在Web3.0的發展上開展體系化、制度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有益探索,在《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上海區塊鏈關鍵技術攻關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支持政策和規劃引領下,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Web3.0相關產業不斷進步,推動了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助力了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基於此,《報告》認為Web3.0時代,上海可在以下六方面有所作為:一是充分發揮上海數字經濟的優勢,為Web3.0生態體系的構建提供堅實基礎。二是出台圍繞Web3.0領域的專項支持政策,開展Web3.0頂層設計與體系建設。三是加大對Web3.0發展的金融支持。四是積極推動Web3.0領域標準體系建設。五是打造Web3.0產業生態創新高地。六是創新Web3.0監管體系建設。
總之,上海可以利用其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結合產業結構特點,以產業數字化為引領,將傳統生產力提升為新質生產力,以良好的數字經濟基礎推動Web3.0產業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