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盤、虛假宣傳、操縱市場?DWF 又攤上事了
作者:陀螺財經
在加密圈的共識中,機構並不總意味著光鮮亮麗與高瞻遠矚,實際上,他們可能就是割韭菜的頭號種子選手。
這一次,DWF 似乎又攤上事了,而事情的源頭,再度回到幣安。
5 月 9 日,華爾街日報發布了一篇針對幣安的深度報導,對 Binance 員工的採訪、文件、電子郵件和其他行業參與者展開了關聯調查。報導指出儘管明面上,幣安為應對 2022 年來自 SEC 的調查而擴充了市場監控團隊,並聘請了來自美國銀行和對沖基金 Citadel 的十餘名調查員,但在發現有關不正當交易後,幣安卻暗地裡將其忽視,甚至將有關調查小組解雇了。簡而言之,不解決問題,但把提出問題的人給解決了。
而文中的不正當交易,就直接指向做市商 DWF。調查小組發現,VIP 客戶,即幣安上每月交易額超過 1 億美元的客戶,正在參與抽水拋售和洗盤交易,而這是被 Binance 的條款和條件明令禁止的。從數據來看,DWF 在其中承擔了重要角色,2023 年進行了 3 億美元的洗盤交易,操縱了 YGG、CFX、MASK、ACH、FET 等超過 6 種代幣的價格。
在發現問題後,Binance 監察團隊在去年 9 月下旬提交了建議封禁 DWF Labs 的報告,但最終的結果是幣安認為市場操縱的證據不足,而就在提交報告一周之後,調查小組的負責人就被解聘。
報導發出後,迅速在市場上引起廣泛熱議。DWF 方面立馬作出回應,稱「最近媒體報導的許多指控都是毫無根據的,並且歪曲了事實。DWF Labs 秉承最高的誠信、透明度和道德標準,我們始終致力於為您和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 700 多家合作夥伴提供支持。」
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也對此表示,幣安針對做市商一直有嚴格的市場監督框架,不針對任何基金,直指做市商之間的競爭不涉及交易平台,為保證交易公平性,有關情況會如實匯報給監管部門。
幣安澄清,何一回應,來源:X 平台
且不論本次事件真假,但要是論及 DWF,在做市商的鄙視鏈裡,已然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
相比其他歷史悠久的做市商,DWF 在市場的時間並不算長。從官網來看,DWF Labs 是 Digital Wave Finance 的子公司,自稱是一家領先的多階段 Web3 投資公司和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創立於 2018 年,主要為所投資的公司提供代幣上線、做市、OTC 交易解決方案的支持。但從詳細信息來看,DWF Labs 域名註冊於 2022 年 5 月 30 日,而細究其真正來到台前的時間,則是 2023 年。
2023 年,DWF 以月均 5 次的高頻投資操作在熊市引發關注,隨後其創始人更是頻頻曬出超跑,讓行業的視角轉移到了這一規模並不突出的投資機構兼做市商身上。從數據來看,DWF 的版圖已初步建立。根據創始人披露,DWF Labs 已投資超過 740 個項目,投資項目的數量自 2023 年 11 月開始大幅增長。官網描述 DWF 已成為是全球最大的高頻加密貨幣交易實體之一,在 60 多家交易所進行現貨和衍生品市場交易。
從商業模式來看,儘管看似與其他投資做市商類似,但相比其他做市商僅關注做市而不參與項目投資,DWF 卻是將業務延伸到了投資業務。DWF Labs 的執行創始人 Andrei Grachev 很早就承認 DWF 也是一家投資公司,並表示,「我們通常在 SAFT 投資種子前和種子階段。如果代幣已經上市且可交易,我們還會根據解鎖時間表和鎖定期或分批進行投資。除了投資,我們還會帶來額外的支持,如提供公關、行銷、籌資等。」
這無疑引發了爭議。
做市商參與項目投資,從某種程度上就難以避免交易操縱,存在既做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嫌疑,而 DWF 習慣於將項目代幣轉移至交易所出售的行為,更是直接證實了這一點。
去年 4 月,Twitter 用戶 Nay 就曾提到,經過鏈上數據分析,DWF Labs 幾乎所有情況下進出代幣的數量都與時間和美元金額相匹配,這意味著這些不是貸款,因此不是標準的做市商交易。DWF Labs 交易模式是要麼每天一次左右地購買 5 萬至 10 萬美元的穩定幣,要麼購買每筆交易高達 500 萬美元的大額交易,然後把所有(或幾乎所有)資金都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
以上操作可直接影響盤面實現有效套現。而從商業模式看,DWF 最大盈利來源就是折扣拿幣低吸高拋或是投資與做市以整體服務的形式出售給項目方,這與 DWF 披露的三類關鍵業務一致------流動代幣投資、鎖定代幣投資和做市服務。對此,就有行業人士認為 DWF 的投資根本已離開了投資範疇,而是屬於場外交易。
此言並非空穴來風。以 DWF 為人熟知的案例舉例,去年 8 月 6 日,作為投資方的 DWF 陸續放出 YGG、DODO、C98 的有關資金決策的利好,使得幣種價格迅速上漲,YGG 更是一路飆升 50%。在當日晚,DWF 就將 364.9 萬枚 YGG(時價 0.61 美元)轉入幣安,獲得超百萬美元的盈利。在 DWF 出貨完成後,三個幣種大幅度下跌,YGG 跌幅達到 70%。從整體操作來看,這就是一次典型的莊家拉盤操縱市場。
三幣都有類似的走勢,來源:公開資料
這種操作,卻頻繁出現在 DWF 投資與做市的幣種中。在去年 The Block 揭露 DWF 的稿件中,就曾描述 DWF Labs 員工在業務推銷時以此前合作的代幣漲幅圖作為示範,DWF Labs 的創始人之一 Andrei Grachev 甚至會詢問客戶希望代幣的上漲幅度與價格。在部分項目的投資中,DWF 的投資邏輯也不同於一般投資機構,並非專注於技術或團隊專長,而聚焦於依靠信息面可上漲的項目,例如去年 DWF 曾向 EOS Network 投資 6000 萬美元,該項目當時已乏力多年。
除拉盤交易外,DWF 似乎也存在虛假宣傳投資額的行為,Nay 指出,DWF 對外公布超過 1.5 億投資額時,卻只查詢到了 6500 萬美元的鏈上金額數據信息,懷疑是 DWF 借項目方之名以折扣價格出售並採用預先匯款的方式賺取了 delta 對沖。
也正是由於種種騷操作,DWF 幾乎遭到了所有同行的抵制。
在去年 Token2049 的會議現場,DWF Labs、GSR、Wintermute 和 OKX 四家做市商同台討論,在做市商 GSR 分享的活動照片中,直接將 DWF Labs 聯創 Andrei Grachev 照片截去。GSR 還在公開平台宣稱「DWF Labs 絕對沒有資格加入圓桌討論,與 DWF Labs 共處一室是 GSR、Wintermute 和 OKX 的侮辱」。 對此言論,Wintermute CEO Evgeny Gaevoy 以點讚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同行互掐現場,來源:公開資料
針對此事件,DWF 的創始人表現相當不屑,甚至在 X 平台上嘲笑了對方一把。「從沒想過你會這麼害怕我們。是的,我們在技術、交易、業務拓展等方面都比你強。你居然開始跟競爭者合作,還像個孩子一樣抱怨,詆毀我們。」
實際上,若是深究 DWF 的創始團隊,不難發現已有前科。
創始人 Andrei Grachev 2017 年進入加密領域前曾是物流行業的創始人,後於 19 年成為火幣俄羅斯的負責人。在擔任負責人的同時,其還疑似參與了價值 4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龐氏騙局 OneCoin,並在當時做出了 OneCoin 上幣的承諾。在此之前,Grachev 還領導了一個名為 Export.online 的項目,根據 LinkedIn 資料顯示,Andrei Grachev 是該組織的首席執行官,Vladimir Perov 是首席技術官。投資者曾提到 Grachev 在該項目中挪用客戶資產達到 15.7 萬美元。
後續,Grachev 從火幣離開與 Vladimir Demin 共同創立了 DWF 的前身 VRM.trade,聲稱交易量可高達 10-200 億美元,信息也仍舊無法考證。市場也有小道消息稱,出於對 Grachev 能力和操守的不信任,火幣才讓其離開。
對外界的種種質疑,DWF 也有過多次澄清,表示自身從不砸盤,不存在操縱行為,會在解鎖期適當銷售。也有 DWF 的合作夥伴稱與 DWF 合作很愉快,期間並不存在代幣價格拉升方面的議題。但出於實際表現,市場對 DWF 仍難掩懷疑。
整體而言,若對比傳統世界,做市又投資顯然是個偽命題,毫無疑問會觸犯到證券法。但在加密領域,該種行為除了引起質疑外,卻並不會掀起驚濤駭浪。歸根結底,幣圈以漲服人,莊家行為隨處可見,用戶的訴求有時甚至是有個強有力的莊家可長期控盤。而即便是存在拉盤,從項目方的角度,可清理掉部分多餘代幣並獲得上漲資金,顯然也是既得利益方。這種三方都參與,並且各懷鬼胎的局,也就這樣在加密這個特殊的領域自然而然地保留了下來。
在此背景下,也不外乎美 SEC 主席在採訪中提到的,由於缺乏證券法的保護,加密市場是欺詐重災區,投資者並未獲得重要信息披露。但另一方面,若是監管覆蓋細化,普通投資者究竟是獲得更多保護,還是失去了更多機會,該問題也難以回答。總而言之,審慎小心,做好調查,面對可能的莊家保持謹慎,才是投資者應該具備的品質。
回到該事件,目前,幣安與 DWF 並未受到信息影響,均正常展開運營。而根據 Rootdata 數據,截至 5 月 10 日,DWF Labs 在近一年參投達到 33 次,僅 4 月一月就已出手 6 次,投資項目有 LazyBear、Klaytn、Scallop、Shiba Inu、Tevaera 以及 Nu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