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 交易熱潮:絕望中的" Fuck It "態度與青年人的經濟反擊

Jason Choi
2024-05-09 15:00:10
收藏
歷史上由貪婪驅動的現象,現在越來越多地是由絕望驅動的。

作者:Jason Choi

編譯:深潮 TechFlow

我讀了一些關於 meme 的 VC 們的博客。其中有一些有趣的觀點,並對所有博客作者表示真誠的尊重。

但我個人認為,這些文章的存在正是人們交易 meme 的原因。不, meme 目前還不是文化的特洛伊木馬,我認為它們甚至不是一個特別有效的市場進入策略。

我理解為了讓合作夥伴感到舒適而將 meme 描述成這種形式的需要------我也曾有過合作夥伴。但讓我們面對現實,你我交易 meme 只為一件事:「 Fuck it (去你的,作者指市場參與者對於機會缺乏的一種吐槽和無奈)」。

讓我解釋一下。這只不過是你在全世界發達國家看到的一個更大趨勢延續:承諾給老一輩人的未來已不再為年輕人所擁有。我父母那一代人的夢想是擁有一份穩定的好工作、買一棟房子、養育兩個孩子。在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最常見的夢想是成為億萬富翁科技創始人。

為什麼?

一方面是因為每個人都看過《社交網絡》,完全錯過了電影的重點,把扎克伯格奉為偶像。(對《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也一樣,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但也可能是因為自 1985 年以來,房價中位數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上漲了 80%,家庭的房價與收入比是我們祖輩的 2 倍多。

也可能是因為如今 50% 的人在 30 歲時的收入低於他們的父母,而在 1940 年,這一比例高達 90% 以上。

也可能是因為這個世界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富裕,但不知何故,年輕人繼承的財產卻不到以前的一半。

也可能是因為僅僅努力工作並成為一名優秀員工,已不再能為你提供與父輩相同的機會。

因此,如果沒有辦法提升社會階層,而未來也只是勉強維生,何不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成為下一個輟學的億萬富翁創業者?

接著,加密貨幣像是在特倫伯龍( Trenbolone )上的延伸。如今,近三分之二的年輕成年人認為股市是積累財富的好方法。但 90% 的年輕人都因為不斷上漲的生活費用而身無分文,無法以每年 7% 的平均回報率來進行投資。

因此,由於加密貨幣的巨大波動性,你會聽說人們一夜暴富的故事,它的出現就像一場懸而未決的遊戲 -- 如果你夠早夠聰明,也許有點膽大妄為,你就有機會過上好日子。

在外界看來,這比賭場要體面得多,對我們這些聰明的男孩和女孩來說,也更能激發他們的智慧。

你可能會說,「嗯,實際上…自 1600 年代的荷蘭鬱金香球莖商人以來,人類就被'快速賺錢'的投機遊戲所吸引!你應該讀讀《 Devil Takes the Hindmost 》」

但我要表達的觀點是,歷史上由貪婪驅動的現象,現在越來越多地是由絕望驅動的。想要感受一下這種氛圍嗎?和香港、韓國、美國等地 20 多歲的人聊聊吧。

為了過上舒適的生活,年輕人必須在風險曲線上做出越來越遠的生活決策。

而他們知道,這很大程度上是上一代人做出的金融決策造成的。

現在,這一代人還想通過監管把加密遊戲從他們身邊奪走。

他們以保護你為由取消了 ICO ,所以當這些幣最終上市時,你得以種子價格的 500 倍購買。

他們稱其為「老鼠藥」,同時從購買加密貨幣的客戶那裡收取豐厚的費用。

哦,這些客戶?對,同一個陰謀集團 -- 向風險投資基金注入數十億資金,試圖將越來越多的遊戲私有化。

這就是人們交易 meme 的原因。

是的,這是貪婪,是「購買沒有大量供應過剩的代幣」,是為長大時腦子被智能手機腐蝕的 ADHD 一代設計的賭博遊戲。

但這也是一種「 fuck it 」 - 別的都不管用的態度。

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 fuck it 」------對他們認為已經失敗的這一代人的反擊。

但更重要的是,這句 「 fuck it 」是青年人對他們認為辜負了他們的一代人發出的。就是這一代人,現在試圖通過難以理解的法規和日益私有化的機會,奪走似乎能給他們帶來出路的東西。

也許我錯了。

也許 meme 真的是創業公司下一個偉大的市場進入策略。

關聯標籤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