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屢敗屢戰,資產代幣化的 8 年求索

Foresight News
2023-10-26 21:50:47
收藏
只要對加密市場不信任,資產代幣化的實驗就永遠不會成功。

原文標題:《Why Tokenization Is Failing

撰文:Steven Ehrlich,福布斯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2023 年 7 月 17 日,麥肯錫諮詢公司的兩位合夥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登台,向數十名政府監管機構和財務高管講述區塊鏈的魅力,堅稱其效用遠遠超出了醜聞纏身的加密貨幣市場。

比特幣、以太坊、Solana 和其他上萬種加密貨幣較 2021 年 11 月峰值下跌了 60%,市值損失了 2 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平台經常遭受黑客攻擊,最重要的加密公司也受到監管機構的打壓。即便如此,布道者們仍然堅稱,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仍然可行,並且有著光明的未來。

麥肯錫合夥人 Julian Sevillano 稱:「這是區塊鏈,而不是加密貨幣,它具有真正的實用性。」

布道者們介紹了基礎知識,定義了「智能合約」(滿足特定條件時自動執行的交易)等加密術語,並解釋了傳統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如何實現「代幣化」。區塊鏈代碼可以讓它們在幾秒鐘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需要幾小時或幾天時間才能在全球範圍內轉移。

但儘管他們大談「提高資本效率」、「節省運營成本」和「增強合規性和透明度」,但他們的演講還是有些空洞。如果不提及去年加密貨幣價格災難性暴跌,這個演講可能發表在 2015 年,當時 R3CEV 等第一個代幣化平台宣布了。但之後很少有企業採用它,許多項目仍然面臨著與此前相同的挑戰和爭論。代幣化可能是金融服務的未來,但它似乎還很遙遠。

為了證明這一點,只需看看隨後向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全球市場諮詢委員會提交的一份報告即可。紐約聯儲創新中心的 Per von Zelowitz 告訴大家,與富國銀行和花旗集團等銀行聯合在私人網絡上運行的批量存款試點項目仍然是「理論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科學實驗」。

在問答環節時中,另一位發言者、1.5 萬億美元規模資產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邓普顿的 Sandy Kaul 詢問美聯儲是否考慮過在開放系統上進行測試,以利用類似區塊鏈技術提供的各種優勢。

「比如什麼?」 Zelowitz 回答道。

自從 2008 年萬聖節之夜,隨著中本聰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廣為流傳,加密技術已經擁有了一系列循環講述的殺手級應用。它們包括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即時支付、保護身份和個人信息免遭監管機構和企業窺探的工具,以及對沖通貨膨脹的政府政策。

在這個旋轉木馬上還存在著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數字收據,例如房地產、藝術品、債券甚至知識產權。早期的代幣化工作主要集中在私人分類帳上,這是由實體或企業聯盟控制的區塊鏈,沒有公共驗證的基因。這種替代方案表面上提供了區塊鏈的效率和透明度,而且不存在犯罪分子將該平台用於非法用途的風險。

事情真正開始於 2015 年,當時一系列備受矚目的許可帳本帶著遠大的雄心橫空出世。它們往往得到大銀行的支持,利用區塊鏈技術來簡化從支付到後台結算的一切過程。IBM 公司也大力依賴區塊鏈,並推出了華麗的行銷計劃(此後該公司已轉向宣傳其人工智慧業務)。

與此同時,納斯達克啟動了一個項目,利用許可區塊鏈來促進私人發行的「代幣化」證券的銷售。桑坦德銀行風險投資部門 2015 年的一份報告稱,「到 2022 年,分佈式帳本技術可以使銀行在跨境支付、證券交易和監管合規方面的成本減少 150 至 200 億美元。」 這一年來了又去,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影響。

最引人注目的早期代幣化實踐發生在 2015 年 3 月,當時一家名為 Digital Asset Holdings (DAH) 的紐約初創公司聘請 Blythe Masters 擔任其首席執行官。2000 年代初期,28 歲的 Masters 是摩根大通的一名高管,他構想了信用違約掉期,這是債券投資者對沖借款人不還款風險的巧妙工具,這種工具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聲名狼藉。Masters 想要激發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採用,以徹底改變金融市場。他在 2015 年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你應該認真對待這項技術,就像你應該認真對待 20 世紀 90 年代初互聯網的發展一樣。」

Masters 和 DAH 在 2017 年取得了初步成功,當時該公司贏得了一份替換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過時的清算和結算系統的合同。但由於穩定性、可擴展性、治理和整體項目管理方面的延誤,這項交易陷入困境,直到 2022 年底才被取消。該交易所註銷了 1.65 億美元的投資,董事長 Damian Roche 表示,「我們利用當時可用的最新信息啟動了這個項目,決心為澳大利亞市場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平衡創新和先進技術的交易後解決方案。」然而,經過進一步審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所走的道路將無法滿足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和市場的高標準。」

對於過去十年中所有行業代幣化的喧囂,最令人難忘的項目是以 1800 萬美元出售科羅拉多州阿斯彭瑞吉酒店的股份,這在業內被視為一個笑話。WisdomTree Investments 的 Will Peck 表示,「沒有人真正希望以代幣化形式持有酒店的一層樓或一幅畫的千分之一。」

直到今天,代幣化的支持者仍在努力讓這個概念落地。項目涉及範圍廣泛,從歐洲發行數億美元的債券到 Robinhood 式的投資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讓沙發迷可以輕鬆購買美國國債的代幣化股票,而無需付出比更換電視頻道更多的努力。目前最好的說法是,它們在小劑量和受控環境下發揮作用,但還沒有破解產生廣泛需求的密碼。

以機構市場為例。2022 年 11 月,高盛推出了一個代幣化平台,該平台與桑坦德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合作處理了歐洲投資銀行發行的 1 億美元歐洲債券。董事總經理 Matthew McDermott 表示,該平台「在許多方面都是開創性的」。結算周期為 60 秒,而不是 EIB 傳統的 5 天,減少了文書錯誤的風險,並使資產更具流動性。

該系統甚至可以處理債券的利息支付。「我們實際上代表了鏈上的衍生品現金流,並證明你可以與法國銀行和盧森堡銀行的支付渠道進行互操作,這兩家銀行都為該項目鑄造了批量的數字貨幣,」McDermott 說。但迄今為止只完成了兩筆小額交易。

McDermott 告訴《福布斯》,該銀行正在尋求將歐洲投資銀行的發行與其他公司一起打包,以創建一個流動性二級市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樣的舉措將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以及將行業參與者聚集在一套技術周圍,而這一直是一個主要的障礙,因為它需要競爭對手共同合作。

「從貝萊德到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每個人都在說代幣化是未來,」代幣化公司 Securrency 的時任首席執行官 Nadine Chakar 表示,她曾負責紐約梅隆銀行的數字資產部門。她的公司最近被美國存託信託和清算公司 (DTCC) 以 50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收購價格僅為該公司 2021 年 3 月最後一輪風險融資時估值的 50%。 「問題在於互操作性和流動性,」Chakar 在 7 月表示,「銀行與 XYZ 公司合作進行發行,然後發布新聞稿。接下來發生什麼?什麼都沒發生。它們成為寵物岩石,因為它們哪兒也去不了。」

Securrency 被收購之前,它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它與 WisdomTree 合作,在以太坊等公共區塊鏈上推出了一系列代幣化基金和一款名為 WisdomTree Prime 的應用程序,為股票指數跟蹤基金和國債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投資方法,且具有廣泛的可訪問性。這些基金的最低投資額為 25 美元,費用率為 0.05%。雖然這仍然比通過 Robinhood 等平台提供的零費用交易更昂貴(Robinhood 受益於有爭議的按訂單流付費模型),但 WisdomTree 認為客戶正在尋找 Robinhood 的替代方案。截至目前,這些基金仍在運營,但這 9 個基金的總資產規模僅為 1200 萬美元,而 WisdomTree 的 Chakar 和 Peck 都沒有回應有關其未來的問題。

富蘭克林邓普顿通過名為 Benji 的零售投資應用程序提供類似的服務,該應用程序除了數字資產外,還提供由美國政府證券支持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富蘭克林邓普顿的這個產品管理著 2.95 億美元的資產。

私人信貸和股權等替代資產可能是代幣化的最大希望。CFTC 專員 Caroline Pham 表示,私人信貸預計將在未來 10 年內成為一個 10 萬億美元的市場。

一些初步測試已證明代幣化在加快發行速度和降低投資門檻方面取得了成功,例如 KKR 與一家名為 Securitize 的代幣化公司合作,在 Avalanche 區塊鏈上發行了其 40 億美元醫療保健戰略增長基金 II (HCSG II) 的一部分,但公司不會透露具體投資規模。

Avalanche 似乎正在努力進軍代幣化領域,與資產管理公司 T. Rowe Price、WisdomTree、Wellington Management 和 Cumberland DRW 聯合推出了一個測試網,讓傳統金融公司在沙盒進行交易清算和結算的公共區塊鏈。

但在那些認為沒有必要走代幣化路線的行業老牌企業取得重大進展之前,這項計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iCapital 創建了一系列最低金額為 25,000 美元的共同基金,為替代投資提供資金,但認為在此過程中沒有必要使用區塊鏈。「業務已經達到規模,但我們還沒有對任何東西進行代幣化,」首席執行官 Lawrence Calcano 說,「認為公司需要代幣化才能成長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但它們並不相互排斥。」

迄今為止,穩定幣是唯一在代幣化方面取得一定成功的應用。全球穩定幣市場在短短幾年內已膨脹至 1270 億美元,但代幣的主要用途(通常有 100% 的抵押品支持,旨在維持 1 美元的價值)一直是促進全球各地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投機交易。世界上許多國家不接受傳統貨幣付款。此外,該市場由 Tether 主導,這是一家長期在監管審查之外運營的影子公司。Tether 擁有 840 億美元的穩定幣資產,從未接受過審計,並且拒絕透露其用於存儲資金的銀行名稱。

儘管如此,代幣化試點和新聞仍在繼續。就在過去幾周,支付消息服務 Swift 發布了與法國巴黎銀行、DTCC、紐約梅隆銀行和勞埃德銀行集團的實驗結果,以確定他們的後端系統是否可以與支持代幣化資產的公共和私有區塊鏈連接;花旗宣布了一項計劃,開始對銀行的客戶存款進行代幣化,以便客戶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即時發送資金。最初的試點是與該銀行的客戶航運巨頭馬士基聯合進行的。

倫敦證券交易所還希望推出一項代幣化交易業務,該業務可能首先關注不透明的私募股權。就像打破紀錄一樣,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資本市場主管 Murray Roos 呼應了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多年前的評論,稱該技術已經達到了「拐點」,「我們的想法是利用數字技術來打造一個更順暢、更便宜、更透明的流程,並對其進行監管。」

「在接下來的 18 到 24 個月裡,我們必須做出一些改變,」Securrency 首席執行官 Chakar 說道。

這不可謂不瘋狂,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事情並期待不同的結果。從技術角度來看,現實世界中數萬億資產的區塊鏈代幣化的未來指日可待,但只要對加密市場的信任不存在,這種情況就永遠不會發生。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