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caster:Vitalik 夸讚、a16z 打錢,大佬們的小心肝為何在社區反響平平?

ChainCatcher 精選
2023-10-10 19:17:48
收藏
雖然社交協議可能天生就帶著“火不了三天”體質,但Vitalik看好,a16z打錢的Farcaster,為何沒能在社區中引發大規模討論與採用?

作者:bayemon.eth, ChainCatcher

今年夏天,Friend.tech 一夜爆火,一雙藍色的兔耳朵迅速登陸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社區用戶爭相加入Friend.tech大家庭,"誰有Friend.tech邀請碼"也在各個社群裡反復出現。Layer2 新貴 Base 作保,頭部機構 Paradigm 參與種子輪投資,單就這兩樣,普遍意義上來講,Friend.tech 的"榮華富貴"就算是保住了。

然而從數據角度來看,先天條件極佳的Friend.tech 似乎也沒能逃脫Web3社交"三分鐘熱度"的魔咒,Paradigm投資消息官宣後單日交易量最高達53.98萬,而昨天僅剩下12.40萬次。但Friend.tech的一時火爆也讓很多人的目光重新投向被冷落已久的社交賽道。

同樣是大機構護航的社交應用遠不止 Friend.tech 一家,早在去年 7 月,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Farcaster 就拿到了由a16z領投的3000萬美元融資。此外,Vitalik也在近期與 Bankless 的對談中,多次表達自己對去中心化社交的興趣,並直言"Farcaster 實際上非常成功"。除此之外,Farcaster 創始人 Dan Romero 曾是 Coinbase 高管,某種程度上創始人團隊也有"Web3大廠背景"。

然而據Dune數據顯示,Farcaster 註冊量僅有24202個,單日互動也僅有13655次。僅僅五位數的註冊與互動數量,顯然無法同病毒式擴散的Friend.tech、甚至近期的 Tip Coin對比,Farcaster 在社區中甚至可以說是反響平平。雖然社交協議可能天生就帶著"火不了三天"體質,但Vitalik看好,a16z打錢的Farcaster,為何沒能在社區中引發大規模討論與採用?

身為 "協議" 帶來的技術壁壘

幣安在2022年12月發布的《Web3 Social: Road to Mass Adoption》報告中,將Web3 社交生態分為基礎設施、中間件、應用以及工具四個類別。雖然文章開頭用Friend.tech與Farcaster對比,但Farcaster Protocol 作為協議,本質上與應用類的Friend.tech不同

所謂的協議其實是一套邏輯確定的規則,用於數據查詢、組織和展示,成為區塊鏈底層設施和應用程序之間中介。通過這一套邏輯,應用層的用戶可以不考慮內部流程、數據結構、程序設計的差異進行通信。簡單來講,協議的存在,讓建造巴別塔的人們能夠使用"同一種語言"無障礙交流。 Farcaster創造的是一個讓開發人員在無需許可自行創建dAPP的中介層,同時允許用戶能在諸多dAPP中自由遷移數字身份與社交圖譜。由於Web3 中的大多數創新都是在現有生態系統中構建的,協議對於基礎設施和應用而言都顯得格外重要。這大概也是Vitalik格外看好 Farcaster、Lens 等協議的原因。

話說回來,既然協議在Web3社交生態像是"世界通用語言"一樣的存在,那為什麼Farcaster還得不到多數人的關注?拿同為"協議"的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類比,即便是對這種幾乎與人們如影隨形了40年之久的協議OG來講,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不了解甚至毫不關心網絡數據傳輸的原理,因為在普通用戶眼中,所謂的原理只需要開發者和網絡工程師關注即可。一套看似"無所不能"的協議,很容易讓人產生"boiling the ocean"的錯覺,令普通用戶甚至略懂一二的業餘玩家望而生畏。

此外,同樣作為社交協議,Farcaster 同 Lens Protocol 最大的區別在於,Lens Protocol 將所有信息都存在 Polygon 網絡上,而 Farcaster 則採取鏈下解決方案,即只將賬戶、存儲以及密鑰等最重要的基本信息存在以太坊上,將需要頻繁操作的認證、註冊等相關信息保存在鏈外的 Farcaster Hubs上。這也就意味著 Hubs上需要保存所有節點數據的副本,並需要根據協議活動實時更新,因此,磁碟存儲會提高Hubs運營成本,對設備也有不算低的要求。雖然Farcaster團隊表示正在尋求處理存儲與帶寬問題、降低Hubs成本的解決方案,但在問題解決之前,Farcaster 由於參與成本偏高再次勸退了一小批"熱心市民"。

某種程度上講,Farcaster身為社交協議,受眾範圍遠遠小於Friend.tech等社交應用,從根本上引發不了過於狂熱的粉絲經濟效應。

To be crypto-native or not

暫時走出協議的圈子,單討論APP,基於Farcaster構建的社交應用Warpcast,有著與Twitter類似的前端頁面,功能方面也可以實現發貼、回覆、評論等,除此之外,還能進行錢包鏈接、鏈上活動追蹤、NFT展示等加密原生行為。雖然外觀類似功能雷同,但Warpcast跟Twitter也就停留在"長得像"這個階段,沒有任何聯繫和互動。反觀Friend.tech和Tip Coin,一開始就明明白白地打著依靠Twitter引流的小算盤------Friend.tech 早期邀請Twitter各大KOL入駐,Tip Coin更簡單粗暴,發推加tag就能換項目代幣。可以說,Friend.tech 和 Tip Coin由於"操作簡單"一時風靡,某種程度上是用戶依靠Web2社交網絡的直接變現,他們與Web3之間的紐帶只是代幣而已,並沒有其他加密原生的新概念與操作。

而Warpcast之類建立在Farcaster基礎上的dAPPs,一開始的受眾群體就是加密原生用戶,這也就意味著建立在Farcaster之上的社交圖譜需要用戶從零開始構建,而目前的Web3社交網絡顯然無法像Web2那樣面面俱到。此外,對加密技術不了解的用戶,還需要更多時間理解與第三方完全共享社交圖譜的構想,並需要接受數據的控制權將屬於開發人員,並且不會受到用戶本人監督的"去中心化"特性。

雖然Farcaster是更地道的Web3社交協議,但在Web3的概念真正被普遍認可,Web3社交真正做到"無孔不入"之前,在其基礎上重建社交圖譜所耗費的成本都是不可忽略的。 不過長遠來看,Farcaster 作為協議層玩法遠比Friend.tech、Tip Coin 之類"為了空投變I為E"的"強制性"社交應用有趣,在整個Web3社交生態更進一步的未來,人們會在長久地積累中看到Farcast為社交圖譜帶來的價值增量。

投入 Optimism 的懷抱,Farcaster 能否逆天改命?

今年8月,Farcaster 選擇把 Farcaster身份與存儲合約遷移到OP Mainnet,並啟動無權限註冊。一方面,無權限註冊取代之前的邀請模式,大概率會帶來Farcaster註冊與使用數量的增加,選擇將近5倍TPS的Layer2網絡,確實是對沖後續吞吐量隱患的有效手段。

此外,Farcaster聯合創始人 Dan Romero 直接指出,當前"最活躍的用戶和開發者"都在使用Optimism或其他OP Stack網絡(例如Base)。如果說多數社交應用是將用戶的社交網絡變現,那麼Farcaster等社交協議就是將社區開發者的能量變現,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Farcaster在茫茫Layer2海中選擇了OP。對於依靠開發者創造社交生態多樣性的協議而言,OP Stack發布之後迅速建立起來的超鏈王國確實誘惑太大,主動靠近動力來源的Farcaster似乎也在宣告,團隊已經在把協議大規模採用提上了日程。

目前 Farcaster 還處於測試版階段,用戶可以先提交候補名單等待,但近日Farcaster 已經陸續對一些符合條件的用戶(捐贈者、以太坊鏈上部分NFT持有者等)開放註冊。本週,Farcaster 將進一步實現無需許可的註冊,即將對更多用戶開放。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