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火鳳陳悅天:167 家優質遊戲公司僅 3% 轉型 Web3
作者:萬物島ThreeDAO
7 月 30 日正值上海 ChinaJoy 之際,萬物島邀請火鳳資本陳悅天與 S1 66 位創業者進行關於 Crypto 遊戲的交流與探討,陳悅天作為在遊戲行業擁有 10 年投資經驗的資深投資人,橫跨 Web1、2、3 時代,並投中了 StepN、Mask 等項目,對中國遊戲行業的 Web3 轉型發展有何洞察?對 Web2.5 和全鏈之爭又有如何看法?以下為部分問答精華文字實錄:
萬物島:你為何專注在遊戲領域做投資?
我是08年復旦大學軟件工程畢業,恰好趕上金融危機,當時很多同學會選擇去投行或者諮詢之類的外企,那時中國互聯網公司還不夠強,所以我畢業時也拿到了百度的offer,但沒有選擇去,而是以管培生的身份去了摩根士丹利信息技術部,我是當時這批里唯二的本科生,其他的都是清北復交中科大的碩士和博士,大家都很優秀。我是做研發相關崗位的,感覺在寫代碼上卷不過他們,但還是想繼續做金融業務,於是10年開始我就自己考CFA,並開始投遞簡歷,11年去了日本的CyberAgent做投資,一年半後又去了創新工場。13年也是中國移動遊戲爆發的真正意義上元年,因為上半年發生了大量的移動遊戲投資和並購,遊戲公司這一批人在13年還是吃到蠻大的紅利。我在13年的 ChinaJoy 旁邊的咖啡館不斷的見遊戲製作人,當時在13年1月份崩壞上線的時候我就認識米哈遊,我一路看他們就從崩壞學園到原神,從五個人變成幾千人的公司,我對米哈遊整個過程比較完整的旁觀了。我在13年開始主要投ACG和二次元賽道,從第一個案子開始我在創新工廠投了二十多家公司,後來又出來與朋友做了辰海基金,也投資了很多遊戲到泛娛樂的公司。後來在17年時因為我太太開始接觸區塊鏈的緣故,她是專門給基金出資的LP,收到了很多矽谷Crypto Fund的pitch,包括Polychain、Paradigm等,她就覺得很有意思。然後在當年8月份的上海區塊鏈大會上認識了很多朋友,也圍觀了名場面何一和趙長鵬在給張首晟教授做pitch,那時候他們說要做一個幣幣交易所,我們就在旁邊聽著感覺很新奇。後來開始做一些區塊鏈裡的個人投資。如果大家熟悉過去十年的移動互聯網天使投資這個群體,會發現逐步這個群體不存在了,因為十年的周期賺到錢的人離開了這個圈子,沒賺到錢的自然就消失了,我算是不多的個人天使。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我還在個人出資支持創業企業,也就會有一些好項目找過來,包括後面投資了Mask Network、RSS3、傑倫熊、StepN等項目。
21年開始做火鳳資本,因為是我100%的機構,所以我只做我喜歡的事情,當時在確定基金方向的時候確定了Crypto Game,確實交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Crypto的大家不是那麼了解整個遊戲行業的運轉邏輯,所以在這裡可能我是有比較優勢的。22年中國的遊戲創業公司過得特別慘,版號停發了一年多,整體對遊戲的投資在21年底就停止了,所以我當時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通過Crypto方式開拓中國非常優秀的遊戲產能的機會,今年上半年已經投了十多個項目。
萬物島:華人Web2遊戲團隊有機會轉型Web3嗎?
我們篩選團隊的邏輯是吃產能,所以我們肯定是先握住最優秀的產能並且能拉進來,我們認為最好的中國遊戲產能根本就沒進來Crypto,最好的團隊沒進來,於是我們就是要想辦法找到最好的團隊,所以今年上半年重點是找20、21年拿過網易字節騰訊米哈遊B站莉莉絲鷹角投資的遊戲公司,我們看了所有的工商變更找到了167家,把這些公司一家家的找到聯繫方式,所有人找當面去聊兩個小時,把公司的狀態搞明白。跑了120家後,我們的第一個感受是大部分公司已經死掉了,剩下來的有不到五家在23年的春節前後很幸運的拿到3000萬人民幣左右的錢,所以他們就續了一波血,然後其中有的人能熬到版號和遊戲上線。
然後剩下來3、40家還活著的團隊,他們在幹嘛?他們在等版號,資金又很緊大概手裡就小幾百萬,根本支撐不了幾個月,因為現在遊戲行業的人才很貴平均2.5萬單人單月,50個人的團隊每個月的人力成本是125萬,如果你還有外包美術的話要乘以2。我接觸下來那一批就是要等著版號的團隊還是比較不信邪,就是覺得自己能拿到。我會拿數字跟他們說話,全中國有40萬家遊戲產業相關公司,每年成立8萬家,每年死掉3萬家,假設一個遊戲產品的研發背後有20家產業鏈相關公司,這40萬家你就除以20,中國的在研的遊戲產品每年有2萬個,而現在每個月只發80個版號,一年是1000個,2萬個產品有95%的遊戲團隊是注定拿不到版號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非常的很有信心,我一定是那個拿到幸運兒,我會跟他們說你們要想辦法想把你們的產品趕快做完上線。如果你需要資本方面的助力,第一,你做股權相關的融資是肯定是不好融的,本來投資人就少,股權投遊戲更少,因為股權投遊戲退不出去錢,沒回報分紅,這個在資本效率上面是完全不make sense的,我們調研的過程中,其實是20、21年的一批遊戲公司很多拿到四千五千萬人民幣投資,甚至拿到過億人民幣投資的公司都撐不下去,遊戲開發周期太長,而且人很貴,在13年拿著600萬半年就能做出來刀塔傳奇這件事情在現在不存在了。我們會勸這些遊戲公司尋找新的方向,我說如果你們要資金就想辦法轉型Web3,因為Web3資金相對足夠充裕,但是你們不可能做一個Web2遊戲去融Web3的錢,還是要想辦法把商業模式改了融入NFT和Token模型,第二是你得自己好好研究,我教你沒用的,如果有人能夠通過Token和NFT做出來新的遊戲商業模型,這其實是一個世界級的創新,就跟2012年日本Cygames的巴哈姆特之怒裡面發明了核心的手遊商業邏輯:抽卡,這個模式的創新帶出來了一大批後面的大掌門莉莉絲米哈遊等。
你核心商業模式是要突破的,有Crypto這樣的工具在這,但是沒有人知道你應該拿它做個什麼樣的產品出來,你想不想做那個創造世界級創新的人?也碰到很多遊戲公司就願意嘗試,但其實虛情假意,還是覺得只要有錢能支撐我把產品開發出來就行,讓我們給他錢就好了,所以我們會觀察團隊一段時間,他必須要在那段時間裡面有進步,有新的idea和比較堅定的擁抱,我們才從裡面優中選優。
那167家裡面現在也只有大約6家轉型了Web3,主要門檻還是認知,根本不認為這件事情是成立的,或者說對Web3存在污名化的誤解,讓大家感覺說算了我們還是別幹了;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其實是給的壓力還不夠大,還是沒有逼到他山窮水盡想辦法為自己找生路的狀態,夢想不夠堅定,願力不夠大,壓力也不夠大,然後又接受了很多外面的人道聽途說的想法,沒有真正接觸、進入和轉型Web3。
現在能看到接受Crypto的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獨立遊戲,這次ChinaJoy獨立遊戲的展台相比往年也變得非常大,因為很多人可能都被遊戲公司裁員,但是還是想做遊戲,想表達自己,於是拉了幾個小兄弟繼續幹,但是就像剛才說的壓力迫使他們來到Web3來繼續生存,剩下來有一批是確實覺得Crypto很有機會決定進入的。
我們的經驗是"不要勸",你跟他講有Web3這件事,然後看他的自己反應,勸是沒用的,生拉硬拽他進來他自己不信,最後你的錢一定還是打水漂了。
萬 物島:怎麼看Web2.5 gameFi和on chain game全鏈遊戲的關係?
剛才我們講火鳳之前的所有投的項目叫Web2.5,主要是用Token和NFT改變它的商業模式,然後最近出現的新路徑是全鏈:整個鏈的計算性能還是在提升,但是提升的計算性能其實沒有產品可以吃掉,它其實是有很多的冗餘的算力和資金的。新的公鏈生態需要應用,所以需要全鏈的敘事,明顯也有一部分人在推全鏈,但在我的理解肯定不是把現在的這種畫面表現的特別好的、操作性特別好的遊戲搬上來。
現在的公鏈性能大概相當於90年代的386機器左右甚至更低,在這個角度的話,移植遊戲/模擬器遊戲這些老遊戲其實是可以往上搬的。我遇到對畫面表現不要求的獨立遊戲或者模擬器遊戲團隊時,會說你們可以考慮把它發在鏈上。TPS是注定不斷提高的,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市場,已經超過美國了,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叫騰訊,遠超暴雪任天堂,任天堂都趕不上網易。然後騰訊下面的是google微軟索尼,然後是網易,就全世界排名前五兩家是中國的公司,現在馬上就誕生第三家叫米哈遊,所以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遊戲產能,大家在各個方向探索,其中有一部分產能是可以進web3的。
我覺得投資人和創業者其實都需要有一個能力,就是對於未來的想像,Web2.5和Web3全鏈都需要標杆性產品,目標引更多的Web2的遊戲玩家進來,不然的話就是持續在裡面轉圈互割,這是沒有意義的,要帶更多用戶、更多資產,一起把Web3的世界搞完整,更多應用生態體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不管是你通過Web2.5還是Web3全鏈的方式,你還是要帶新人進來才是對行業最大的貢獻。
萬物島:投資人如何判斷一個賽道的Timing?
關於Timing的問題,我因為是從一線的分析師、到投資經理、到投資總監、再打打工合夥人、Equity Partner、Founding Partner一路幹上來的,我知道一個投資經理/分析師應該具體幹些什麼,所以我就把非常規整的、成體系的內容教給我的下屬,我要讓我的團隊能夠複製我,這樣我才能幹其他更多的活。
我們當時的要求是每個投資經理每年最起碼拿到200個項目,這些項目不通過第三方渠道推薦,不是通過FA而是你自己主動挖掘的。你如果需要通過FA來獲取項目,FA比你發現的更早,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做早期的。然後接下來陌拜、打電話聊下來,或者我們是鼓勵團隊去公司現場拜訪見面聊,把公司的所有的產品、團隊、市場、融資等全都搞清楚,形成一個A4紙的memo,這個memo是每週的周會大家來講的,投資人給反饋,所以這個體系是非常的系統的,投資經理會在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技能會得到越來越好的磨練。
這個過程就是判斷一個賽道的Timing最好的方式,比如為什麼是我們當年投蔚領天使輪?這麼快的就下注是因為我們功課都做在前頭。我們2019年7月份當時看雲遊戲,我就覺得這個賽道特別好,全中國找案子,當時1個月全中國20幾家雲遊戲公司都跑了一遍,但是好像都不夠好。我們還在推演雲遊戲出來會影響哪些產業鏈裡的公司,上游會我們認為會影響雲廠商,所以我們當時拜訪了阿里雲、百度雲、金山雲等,是阿里雲的朋友推薦我們說有一家公司叫蔚領很有意思,我們上午見的團隊,下午就把錢打過去了,因為功課都做在前頭。你見足夠多的項目才對什麼是好的賽道,什麼是這個賽道裡好的公司,什麼是這個賽道最好的Timing有感覺,我幹投資到今天12年,兩三千家公司肯定是面對面見過的。剛才大概講了一下Web2.5和全鏈,全鏈可能要靠我們自己找,因為全鏈生態還比較少,按照剛才的策略我會去找模擬器團隊、獨立遊戲團隊,對於畫面表現算力沒什麼要求的項目,Web2.5還是歡迎大家推薦我們項目。
萬物島:你覺得現在是資本寒冬的低谷嗎?
第一是我覺得是低谷,但是我覺得很快要開天了,大概就差不多一年周期。你熬熊市是要熬下去這一年的,我們基金的募資thesis就明確的寫了我會覺得24年開始就要牛市了。因為我覺得比特幣減半周期很有意思,第一市場上拋壓確實少了,所以它價格會漲;第二是比特幣的減半周期跟美國的大選周期是一樣的,所以會有很多經濟刺激政策,從這個角度我覺得24年的牛市是可以期待的;更不用說現在加息加那麼高,比特幣還在3萬,要是開始降息了那很恐怖的。
我現在給周邊團隊不管是做投資還是做項目的朋友都說熬住,因為你能熬住你就會熬到黎明出來,現在是最難熬的時候,現在錢少所有的生產資料都便宜,越多人熬不住,就會有更多逃散的便宜的低價的生產資料,不管是人才還是流量,你能熬過冬天,你肯定後面就會吃到紅利。
還有我覺得是要多跑動,我去年去新加坡的感受就是新加坡有很多事情我們這邊不知道,我們這裡新加坡也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所以今年下半年我會去東京、美國、迪拜這些地方。在跑動的過程中你會意識到商人的價值是什麼?就是帶各種各樣的新的信息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產生比較優勢。大家不要覺得網絡很難建立,因為外國人聽任何關於中國人的消息都是新消息,他們會覺得怎麼自己的媒體宣傳相差這麼多,我是不是也願意過來看一下。所以還是多跟外面的朋友交流,大家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如果你在大陸轉來轉去,你會覺得我們沒機會,但我覺得國外其實是有很多機會。
萬物島:創業者的哪些特質和行為會讓你加分?
我自己今年上半年最大的思考就是偉大的事情需要十年才能成就,這是我完全觀察米哈遊的狀態得出來的,因為13年的時候在交大創業中心只有五個人時認識了他們團隊,從一家小公司變成大公司的過程我覺得裡面最重要的是堅持。2013年是很大的手遊投資浪潮,但米哈遊那時候可能最難的,全中國的很多資方都接觸過但是沒有人選擇給錢,這種困境才能夠考驗團隊的初心。
比如說Mask Network的Suji,跟我19年認識,他也很堅持,那個時候元宇宙資本為什麼要給他續錢?因為Suji已經賣了房子了,那時候太難了。你因為相信這件事自己的房子都賣了,旁邊的人覺得說算了我們反正也是做投資的,又不是說所有的錢都給你,你把自己所有身家性命都加上去了,我們就陪你一點。所以初心是很重要的。
以前大家可能聽過很多的故事,不管是神話傳說也好,還是真實發生的事件,每人的一生會面臨大量的選擇,而故事裡面正派和反派的核心差異就在於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候,你有沒有放棄你自己的初心?你到底有沒有選擇Do the right way還是Do the easy way?我覺得能堅持初心下來,中間不放棄,然後一直還願意拼是很難得的。
米哈遊終極目標是打造有十億人生活的虛擬世界,我覺得不是他們吹牛,他們真的是這麼想的,他們就想把這東西幹出來,也不覺得現在快要超越網易的成為中國第二大遊戲公司就已經算是完成當年的目標,他們覺得要做一個更厲害的事情,他們的目標從他們的年少時代就已經樹立了,在過程當中經歷風吹雨打到現在還是能夠堅持下來。那如果我見到了這樣的團隊我肯定是願意支持的,你的人生都壓上去了,我陪你一點錢又怎樣?
萬物島:你遇見的優秀創始人是如何凝聚團隊的?
我見到的大部分團隊還是認識的人,他們曾經合作過,不是同學就是同事。因為你們如果不是這種關係,你很難真的把自己公司的業務給你完全不熟悉的人。
所以我覺得第一是同事同學確實更適合;然後第二是你們大家有共同的遠期願景,然後經歷過磨難;還一塊經歷過成功,分過錢。只不過有人分完錢之後選擇躺了或者有別的想法,那个時候你公司其實就要做一些重整,有一些朋友可能要離開,有的時候老闆可能狠不下心,這麼多年老兄弟。但每個人的人生不只是事業這一件事情,他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遭受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在那個狀態,他該離開就很需要離開。
第三點就是相互之間就還是要比較坦誠,不要套路,要信任,我以前一直認為是能力排在信任前,現在的感受是真的要做十年以上的企業是信任排在能力面前的。
萬物島:創投人如何在快速 變化的市場選 擇方向?如何制定目標和節奏?
我自己看到大部分的創業失敗,有兩個大類型:
第一個是不落地,有很好的願景,但具體的東西做不出來;
第二個叫沒目標,只知道埋頭做事但是不知道要完成什麼。
我建議跟投資人交流還是要比較謹慎,投資人對創始人其實還是有印象的,是有人設的。你在投資人的人設要利好你,包括我們創投基金在出資人LP那邊其實也是有人設的。我覺得不要跟風口,大部分人他之所以不落地或者沒目標,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夠堅持,來回搖擺,市場上風吹草動就反復橫跳,最後可能一事無成。
一個投資人可能會在行業裡待8到10年,可能會一直出現在你的創業時間線裡,所以如果你來回變方向,投資人也都是清楚你幹過什麼事的,他會覺得你前幾次都半途而廢,為什麼這次我有理由相信你能做成功?投資人跟創業者的結構很不一樣,創業者只能幹自己的事情,投資人是要追風口的,要做佈局的,因為他拿著錢要給整個行業撒錢,而且投資是講究分散的,跟創業是完全兩個邏輯,很有可能半年之前講這件事情合理,他半年之後就覺得這不行,然後馬上就撤。大家不要相信創投媒體講的東西,因為變化太快了,這是投資人的工作性質決定的,他必須要看的足夠廣,不是看深的。
萬物島:謝謝悅天分享gaming創投領域的insights,我們九月開營萬物創造營第二季focus在web3遊戲,歡迎你S2再回來與項目持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