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飯熱炒的 DePIN:不成熟的傳統技術 + 不成熟的區塊鏈≠低成本神話

刺耳的Whistle
2023-07-18 12:27:55
收藏
本期邀請了通信技術專家 Steven,從通信工程的角度來解讀為什麼區塊鏈不適用於硬體基礎設施。

採訪:北辰

嘉賓:Steven

Web3 行業正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階段------市場隨著流動性的緊張走向低迷,與此同時也沒有新的技術範式出現,於是開始了冷飯熱炒,比如 DePIN(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絡)。

其實自 2017 年起就不斷湧現各種基於區塊鏈的硬件基礎設施,儘管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成功(只能說還沒有失敗,如 Filecoin、Arweave,未來還有希望),但現在卻熱情高漲,甚至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 DePIN 可以節省 75% 以上的成本。

「刺耳的 Whistle」上上周發布了《論從根兒上就不行的 Helium 為什麼不行,兼論 Web3 行研方法》,以 DePIN 的代表性項目 Helium 為例,從商業角度分析了為什麼它不行。

理由概括起來有兩點:1. Helium 的區塊鏈只是扮演發幣以及訂單結算的作用,完全不需要公鏈也可以;2. Helium 提供的物聯網服務與現實中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背道而馳(各廠商更傾向於建立自己的物聯網生態)。

本期邀請了通信技術專家 Steven,從通信工程的角度來解讀為什麼區塊鏈不適用於硬件基礎設施。

1.北辰:DePIN 現在非常火,認為可以帶動新的一波物理基建。這不僅是商業邏輯是否成立,在技術上也可行嗎?請你先從通信工程的角度來發表一句關於 DePIN 的暴論。

Steven:從技術層面上來說,DePIN 目前沒有可行性和可用性**,未來也許會有,但很遙遠。

2.北辰:你覺得為什麼現在區塊鏈行業又開始聊 DePIN 了,在我看來這不是 2018 年已經破產了的「鏈改」敘事麼?我個人的偏見是在傳統行業混不下去才會過來跟區塊鏈強行結合。

Steven:DePIN 跟鏈改還不是一個概念。DePIN 的思路其實在區塊鏈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提出來了(比如通訊行業就有人做去中心化的 Wi-Fi 網絡,比如說 CDN),只不過現在有了區塊鏈,融資比較容易,金融屬性強,就自然而然地跟區塊鏈結合了,也就是今天的 DePIN,只是目前的技術還支撐不了 DePIN 的發展。

3.北辰:由於 DePIN 敘事涉及的賽道非常多,我們先從你最熟悉的 DeWi(去中心化無線網絡)開始聊起。就以 Helium 為例,它的 LoRaWAN 和 5G 網絡實際上有沒有競爭力?

Steven:就通信技術而言,LoRa 能滿足的物聯網應用場景非常有限,而且 Helium 還結合了區塊鏈,讓它的成本變得非常高,根本就不適用於商用。而且 Helium 的 5G 僅僅只是作為電信運營商的補充,本質上是 5G 分包商,也沒有多大意義。

儘管 Helium 官方吹了很多應用場景,但其實 LoRa 能滿足的物聯網場景非常有限。

物聯網無線物理層根據覆蓋範圍可以分為長距離 (幾百米到十幾公里) 覆蓋和短距離 (幾百米內) 覆蓋兩大類。我們非常熟悉的 Wi-Fi、藍牙就是短距離覆蓋,Helium 採用的 LoRa 則是屬於 LPWAN 低功耗廣域網。這是一種所謂的超窄帶的物聯網協議,對網絡帶寬的要求非常低,代價就是數據傳輸量也非常小,這就決定了它只適用於輕節點、輕傳輸的應用場景,比如溫度計、水表之類的傳感器只需要幾分鐘上報一次數據,而且字節也只有幾十個。

而且由於 LoRa 是免費使用的非授權頻段,不同國家分配的頻段不一樣,在歐美是 433,868,915MHz 的黃金頻段(這個頻段的波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速率也還可以,是最好的語音服務和中低速數據服務頻段),在國內是 470~510MHz。

北辰:那麼 Helium 的礦機是否也需要調整? Steven:必須相應調整頻段與發射功率,否則信號就會受到干擾。)

雖然 LoRa 是非授權的頻段,每個企業都能夠自己建立一個 LoRa 網絡(就像在家裡建立 Wi-Fi 那樣),但是每個頻段的網絡的容量都是有限制的,比如 5G 理論上能夠支持每平方公里連接 100 萬台設備,而 LoRa 我們之前測算下來實際運用做規劃的化大概只有幾百個到 2000 個。

Helium 讓網關(礦機)去做基於覆蓋的工作量證明,這意味著它並不關心不同地方實際的網絡需求,只要盡可能提供網絡覆蓋就能得到獎勵(哪怕是無人區)。正常的物聯網一定是基於實際需求來優化節點分布。

物聯網是需要運營維護的,一旦出現問題要在短時間內就能恢復。正常的物聯網是花了大量資源來專人維護的,而Helium 的礦工就很難做到專業的網絡維護,何況這些礦機還那麼分散。

4.北辰:Helium 結合了區塊鏈之後,他們宣稱降低了成本,怎麼在你看來反倒增加了成本?

Steven:關於 Helium 有成本優勢,我是絕對不同意的。

第一,Helium 建網的成本就很高。我之前拆過一個 Helium 礦機,當時還挺貴,接近一萬塊錢,我拧開螺絲看了一下,算上芯片的成本,其實相同模組在市面上一百多塊錢能搞定了,只不過他們用的是所謂的特製芯片(在芯片裡加個 ID 用來防偽)。

第二,分布式網絡的結構就決定了傳輸數據的成本會更高。Helium 的每台礦機首先要有互聯網接入設備,其次需要監控設備和能力。而傳統的物聯網雖然也需要互聯網接口和監控,但物聯網與互聯網是嚴格隔離的,安全性更高,而且也不需要很多設備和監控能力(例如阿里雲幾十萬個傳感器只需要幾個伺服器和平台服務就夠了),會平攤成本。

LoRa 網絡的運行原本不需要區塊鏈,Helium 是出於融資考慮,為了往區塊鏈上靠攏,強行增加了區塊鏈驗證,這又增加了成本。

其實拋開區塊鏈部分,你直接看Helium 的核心業務,就會發現它完全是一個中心化的項目,只不過把可以自動化完成的交易放在區塊鏈上進行,區塊鏈對於 Helium 來說完全是一個偽需求。

5.北辰:如果 Helium 的方式行不通,那麼物聯網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Steven:生產型企業(尤其是流式生產和大規模離散生產)的物聯網對信息傳輸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更傾向於自建網絡,而且還會做電子圍欄之類的隔離來保證所有數據只在私有網絡中傳輸,只有安全級別比較低的才會去用 AWS、阿里雲之類的物聯網雲廠商服務或者 NBIOT,那就更不可能去隨便採用Helium 這種第三方 LoRa 網絡,甚至連路燈控制這類簡單基礎設施都不敢用它。

5G 是物聯網的重要方向,它可以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滿足海量的傳感器或者控制器,而 LoRa 網絡則不適用於生產型企業和基礎設施,何況 Helium 還是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分布式架構。

6.北辰:此外還有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算力概念,存儲與算力確實有市場剛需,那麼它們和中心化的服務相比,是否真的有優勢?

Steven:分布式系統所做的存儲和計算是否有優勢,完全取決於它們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分布式系統必然是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上升,但如果業務本身需要多節點連接(例如對冗餘度、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或者需要規避一些法律上的限制之類),就適合分布式的系統。

所以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算力是有需求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個需求有多大?以及能否替代中心化系統的任務,這個要打上問號。

我們以 Filecoin 為例。這是一個很好的項目,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尤其是存儲證明、時空證明,說實話開發出來是很不容易的,但是Filecoin 最基本的經濟模型就不合理,並引發了一系列的不合理。

首先,在 Filecoin 的經濟模型中,FIL 作為功能型代幣,它的價格漲跌會嚴重波及實際的存儲需求,理論上生態參與者的激勵不應該受到代幣市場的影響。

這套經濟模型的沉沒成本讓挖 FIL 的人根本不敢用硬碟來挖,因為如果出問題(斷電、斷網之類)非但不能賺錢,反倒要虧掉抵押的 FIL,這就與 Filecoin 最初的理念「利用冗餘存儲空間」相悖了。而且 Filecoin 的礦機為了驗證存儲的有效性(複製證明)還要加上顯卡,你就會發現它實際的存儲成本要比雲存儲還要貴,就更不必說硬碟了。

高成本又進一步導致了可用性不足,不會有企業願意把核心數據存在 Filecoin 的網絡裡,這不是區塊鏈激勵就能解決的問題。

7.北辰:那麼在你看來,成熟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網絡架構」需要解決哪些技術上的問題?還是說根本不可能解決?

Steven:DePIN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網絡架構,而區塊鏈採用的是三式記帳法,要在多節點裡形成共識,這就決定了它的成本和效率不如傳統的數字化系統。

DePIN 如果要往理想的方向發展,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分布式網絡對節點的維護能力的要求其實要比中心化系統更高,需要礦工有極強的專業維護能力,現在的硬件設備和軟件成熟度還遠遠不夠。

第二,軟硬件之間的去耦合。中心化的大廠主導的應用是把軟件和硬件捆綁起來(比如 Mac 系統),只有軟硬件之間有足夠的去耦合度,能做到軟件定義一切時,DePIN 的做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部署的理想才能實現。

第三,實體世界數據的可信映射。數據世界和實體世界之間必須建立起一個可靠的連接,對於區塊鏈來講,就是預言機要非常成熟。

北辰:這也是 RWA 概念得以實現的基礎。 Steven:應該說是區塊鏈是否有前途的基礎。中心化系統由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契約來維繫,區塊鏈是用代碼和概率博弈來實現,如果源頭的數據就不可靠,一切遠景將從何談起)

而且 DePIN 除了技術瓶頸需要克服以外,還要解決社區效率,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以 5G 為例,最新的技術標準 Release 18 僅正文就有 3500 萬字(中文版),然後不同廠家又根據它衍生出了更多的產品標準。從研發到運營,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分工協作。

以現在的各個 DePIN 社區的效率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等著中心化組織把這些事情全都做完以後餵給你,那麼這時候的去中心化又有多大意義?只能說在區塊鏈世界的啟動門檻更低,很多事情在傳統世界裡沒法兒啟動,所以來區塊鏈世界試試,這是一件好事情。

8.北辰:你說的這一點確實啟發了我,DePIN 做的是鏈下的其他領域的事情,所以社區只能引進外部的中心化世界的技術,只有 DeFi 這種 crypto 原生的領域才有可能在社區湧現新技術。

Steven:首先 DeFi 與金融相關,天然契合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其次 DeFi 是用代碼去實現工程,而 DePIN 要跟複雜的物理設備交互,難易程度不在一個量級。

9.北辰:最後,你怎麼看待 DePIN 敘事的周期?或者說,你覺得它多久才會被市場驗證不可行了?

Steven: 在技術層面上,無論是區塊鏈技術,還是 DePIN 所涉及的傳統技術,目前都還不夠成熟,用現在的這些技術去做承載著如此宏大願景的項目,說實話幾乎沒有希望,也就 Filecoin 這種真的有技術實力的團隊,繼續做五到十年以後才能看到希望。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