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騰訊區塊鏈業務負責人離職創業,為何此時選擇 all in Web3

蘇子華
2023-05-07 11:17:57
收藏
他認為此時迎來了Web3創業“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刻,不想浪費機遇。

作者:蘇子華

編輯:喬芊

來源:36Kr

Web3行業正往何處去?

36氪獲悉,前騰訊區塊鏈業務負責人蔡弋戈,於今年年初從騰訊離開後,創立web3錢包Punk Code。

過去,在區塊鏈應用層面,騰訊是互聯網大廠中的佼佼者。騰訊區塊鏈業務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時,蔡弋戈是常常出現在重要活動場合的官方"代言人"。

蔡弋戈是位名副其實的騰訊"老兵"。從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便加入騰訊,曾擔任QQ會員業務、閱讀、動漫業務總監;2016年有過一段短暫的金融科技創業之後,於2017年加入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線,擔任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騰訊金融科技"隸屬於企業發展事業群(CDG),是微信支付、QQ錢包等金融產品背後的中後台,也獨立運營了類似微信支付香港錢包、跨境支付、理財通、通訊充值等業務。

從2017年起,他帶領團隊從0到1先後孵化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台"微企鏈"、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以及著名的應用於司法存證場景的"至信鏈","至信鏈"也曾是不少數字藏品平台的選擇。另外,他曾於2020年參與籌建騰訊香港虛擬銀行Fusion Bank,探索區塊鏈金融、數字資產等場景。

當下,web3的熱度已經有所下降,對此,蔡弋戈覺得,"技術發展遵循螺旋上升的規律,關鍵是要判斷這個事情長期來講還有沒有紅利,天花板夠不夠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扎根下去。"

相反,他認為此時迎來了web3創業"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刻,從騰訊離開後,沒有休息便立刻投入創業。"我不想浪費。"

PunkCode聯合創始人官志遠同樣是騰訊"老兵",曾是騰訊互娛電競市場傳播負責人、王者榮耀市場團隊創始成員,也是連續創業者,之前創立的暴雞電競APP,獲得了紅杉資本、啟明創投、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數千萬美金的融資。

一直以來,關於web3與區塊鏈,行業內都有"公鏈"與"聯盟鏈"的技術路線和理念之爭,兩派各持己見。從聯盟鏈的代表性人物,到轉換角色成為"公鏈"生態的創業者,我們和蔡弋戈聊對過去的復盤、對行業的理解、對未來的判斷。

一、從大廠高管到web3創業者,從聯盟鏈到公鏈

36氪:項目名為什麼叫PUNK CODE?

蔡弋戈:punk(朋克),我覺得代表了web3最原始的朋克精神,很符合這個圈子的調性,加密文化很早期也存在叫作cypherpunk(密碼朋克)的極客組織,就起了這個名字。

36氪:你最初加入騰訊時做的文娛相關的業務,2017年進入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線負責區塊鏈業務,兩者跨度還挺大的。

蔡弋戈:其實中間有段短暫的創業經歷,當時創業是做金融科技方向,因為這段金融的創業經歷讓我發掘了對金融科技的熱情,所以後來回到騰訊就順理成章進入到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線了,開始孵化區塊鏈業務。

36氪:至信鏈當時是怎麼孵化出來的?

蔡弋戈:我當時在團隊最關鍵的角色就是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場景化落地並釋放其商業價值。最早和聯易融(注:港交所上市企業,騰訊投資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做了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微企鏈";後來又和深圳稅務局做了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

做完這兩件事,一方面起到了團隊練兵的效果,一方面也樹立了團隊在行業內的口碑。這時,就在思考下一波區塊鏈商業化的機會在哪?如何結合好騰訊的禀賦資源來做破局?

所以結合騰訊內部的優勢場景和資源,又基於區塊鏈在存證、版權保護方面的需求洞察,就孵化了至信鏈。

36氪:2017年那時候火熱的區塊鏈概念,和現在的web3的概念,有什麼不一樣嗎?

蔡弋戈:大廠提區塊鏈更多是技術上的考量,思考的是區塊鏈技術怎麼和不同場景做結合,基本比較少涉及"數字資產"這個方向。

而今天講的web3,它最本質的兩個屬性都是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公有鏈網絡基礎上的,一個叫"確權"(數字資產),另一個叫"激勵"(基於代幣)。

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來達成信任共識,實現數字資產確權,我覺得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非常偉大的突破。

與之相匹配的是一種新的激勵機制的出現。比特幣10多年的安全運轉,靠的是對"礦工"節點有效的激勵機制,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特性。我認為web3是一種能對社會生產關係帶來創新與突破的基礎設施,它的影響剛剛開始,目前很早期,有點像互聯網在郵箱協議出現之前的階段。

36氪:以太坊是完全"去中心化"的,這與大廠推行的相對"中心化"的聯盟鏈很不同。2019年,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去騰訊交流,你當時好像有被他打動過。

蔡弋戈:第一次見的時候,覺得Vitalik非常普通,典型的技術宅男氣質,很瘦,背個普通的布包,感覺是一個能量沒那麼強的人。但是當他給我們分享以太坊和他想要實現的一些目標的時候,我覺得他眼裡是有光的。

當時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在描述以太坊的路線規劃的時候,他說以太坊以後會是一台提供信任的世界機器,那一刻我就開始隨著他的思路去推演,覺得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有趣和激動人心的方向。

image

左為Vitalik,右為蔡弋戈

36氪:以太坊2015年就上線了,你在2019年見到他之前沒想過試試他倡導的那個方向嗎?

蔡弋戈:2017年接觸區塊鏈的時候,當時加密貨幣ICO那一波魚龍混雜,出了不少乱子,對於我之前所在的團隊來講,並不會去碰那個,我的初心是想着怎麼用區塊鏈技術去做場景化的有價值的應用。

2019年和Vitalik聊的時候,他提到一個點,區塊鏈之前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去中心化之上取得的,那麼去中心化的方式也許才是提升創業成功率的一種有效武器。後來我對這件事的認識越來越深。

36氪:那從2019年之後,你有試著在日常的業務當中去踐行這樣的思路嗎?

蔡弋戈:2019年之前我們做的供應鏈金融、電子發票、包括至信鏈其實都是圍繞金融場景和資產做的,包括至信鏈後來開始做數字藏品也是這個思路的延續,當時就覺得,圍繞金融場景、資產場景,才是區塊鏈更加擅長的。

後來2020年開始,我也有機會參與香港富融銀行的創辦和其區塊鏈新業務的探索。

我在富融銀行也是帶領著區塊鏈團隊圍繞資產場景做了一些創新的工作,只不過因為香港各方面要求還是非常嚴格的,新業務的推出需要較長時間。

36氪:web3從業者對聯盟鏈持不同看法,大家似乎更推崇公鏈,你覺得是為什麼?

蔡弋戈:我覺得需要回到事情本質看問題。

區塊鏈本質上是通過技術來提供信任,這種技術信任是"確權"跟"激勵"的基礎。

聯盟鏈通過技術+機構參與的方式,來提供信任,而公鏈通過絕對的去中心化技術來提供信任。我認為是不同的路線選擇,各有適配場景。

從業者們在做聯盟鏈場景的時候,常會遇到一個靈魂拷問:這個為什麼要用區塊鏈?不用行不行?

比如說,招商銀行即便不用區塊鏈,人們依舊會用他們的服務。本質上,是招商銀行的主體在提供信任的背書,而不是技術。但很多閃光的、令人興奮的去中心化應用都是完全依靠技術來提供信任,而不是機構。

所以基於聯盟鏈來實踐"確權"跟"激勵",遇到的挑戰就在於,如何選擇最契合的場景,來匹配這樣的路線(即技術+機構共同提供信任),這確實需要聯盟鏈從業者持續去思考與實踐。但另外,絕對去中心化的路線,如何避免一些行業亂象,也是非常值得公鏈從業者思考的。

二、"web3創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出現了"

36氪:你為什麼選擇在此時 all in Web 3 創業?

蔡弋戈:我跟我的聯合創始人官志遠,琢磨web3的創業機會,其實已經快一年了。這一年裡,我們一直保持定期的溝通,在等一個契機的出現。從去年底,香港web3的產業政策陸續出台,這逐漸讓我們覺得天時地利出現了。

另外,從行業發展周期看,像以太坊2.0, layer2的這種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抽象錢包協議ERC4337的推進,也將大幅降低新用戶的使用門檻,給更多應用場景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

最後,我們幾個合夥人也是大廠核心業務負責人與創業老炮的組合,這樣的班底非常難得,那麼天時地利人和都出現了,就應該堅定去做。

36氪:從一畢業就加入騰訊,到2023年離開,算是很專一的職業生涯了。

蔡弋戈:我一直很感恩騰訊,大學畢業之後,就進入騰訊了,它帶給我很多,讓一個家境平凡的普通人,能夠在深圳這樣一座城市立足,成家立業。

人生最寶貴的十多年時間都是跟著騰訊一起成長的,騰訊陪伴我度過了我人生的很關鍵的時間段。

只是當你想清楚該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時候,哪怕再不捨,也要做出選擇,趁自己還有想法和衝勁,去闖一闖,不然這個事情不做的話,以後可能會後悔。

36氪:最近web3的熱度降低了不少,討論Web 3的也少了。

蔡弋戈:所謂的web3熱度褪去這個事情,已經發生過幾次了。熊市的時候,大家都比較安靜或者消極的情緒,等牛市的時候,比特幣暴漲了,人們忽然覺得好像又有什麼不得了的事情發生了。

還是那句話,多數人比較容易對一個顛覆性技術的短期影響過於高估,而對長期影響反而低估,缺乏耐心。

AI也不是新技術,也熱冷了幾個輪回,今年ChatGPT橫空出世,它又變成了人人必談的話題。

所以,技術發展必然遵循一個螺旋上升的規律,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關鍵的點,是基於最深刻的洞察,去做長期的事情,去贏得屬於你的紅利。核心是要判斷這個事情長期來講還有沒有紅利,天花板夠不夠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早期階段就扎根下去,機會才更大。我覺得這是創業者唯一要去關注與思考清楚的,而不是一味跟風。

36氪:你今年年初從騰訊出來後,立刻投入創業了。怎麼不先休息一段時間?

蔡弋戈:我覺得創業是要有時間窗的。現在就是非常好的web3創業的時間窗,我不想浪費。現在是web3行業的熊市周期,是最好的去做項目、打磨產品的階段。

我們年後就開始組建團隊,4月也去參加了香港的web3大會,每一步都剛好。我們趁機帶著想法去香港和行業交流,如果沒有前面這些準備,是沒辦法做這種交流的。

36氪:這個時間窗能有多久?

蔡弋戈:不太好預測。但從跟這個行業中穿越過幾次牛熊周期的從業者交流來看,大家普遍預測,這個周期估計還得有個一年多到兩年的時間。

36氪:香港web3大會吸引了一萬多名從業者,你也和不少人深入交流,有什麼啟發嗎?

蔡弋戈:我逛展時發現ZA Bank(眾安銀行)也在現場弄了個展位,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說明銀行已經開始介入web3的領域了。包括香港特首也為web3站台,能感受到他們為此下了很大決心。很期待6月份港府會拿出什麼樣的加密貨幣政策和法規。

和新加坡相比,香港有更好的地理優勢。一些創業團隊,可以從香港為落腳點,往海外輻射,這個過程會更順些。

36氪:香港6月份將會推出的加密貨幣相關的政策,對於你們來說有什麼影響嗎,感覺離普通用戶還有段距離。

蔡弋戈:其實不遠,它可能會降低散戶買賣加密貨幣的門檻。我們更期待香港提供合規的產業環境政策,對於創業者來說,香港更關鍵的還提供了一種信心。

三、抓住web3的流量入口

36氪:Web 3目前依舊是一個比較小的圈子,門檻很高,你覺得這行業之後要怎麼普及?

蔡弋戈:所謂顛覆性技術有一種認定,如果沒有辦法覆蓋、影響更多人群,那談不上顛覆。

web3還處在早期階段,現在行業裡的很多現象很可笑。如果web3一直局限在小群體裡做交易、炒幣、投機相關的東西,便談不上顛覆。

我相信它未來會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希望能找到影響更多人的場景和應用。

36氪:互聯網行業做產品的方法論已經很成熟了,為什麼web3產品的用戶體驗還是很糟糕?

蔡弋戈:這個行業的發展,還沒到拼用戶體驗的階段。

它基礎設施太初級了,使用門檻很高。這導致它能做的東西有限。也導致了行業現狀是以金融場景為主。做金融是為了賺錢,這種場景用戶可以忍受高昂的手續費、糟糕的產品體驗。

就好像,你炒股的時候,你會因為券商的股票軟件難用而拋棄它嗎?不會,你只會關注它的手續費。如果另一個券商給你更低手續費,你也就過去了。至於它的軟件很難用,你都會忍。但它想破圈就很難。

不過,區塊鏈技術在進步,會慢慢達到一個臨界點。

36氪:你選擇了錢包這個賽道創業,web3領域的錢包應用,和微信支付、支付寶有什麼差別?

蔡弋戈:web3裡的錢包是一個用戶入口,是用戶高頻使用的產品,幫忙用戶管理托管數字資產。而微信支付、支付寶它是基於銀行體系做的一種支付整合。

36氪:我們平時使用的App,底部都會有"我的"那個界面,web3的錢包更像是把"我的"單獨做成了一個獨立App?

蔡弋戈:互聯網產品裡面的數據都是歸屬平台的,每一個App裡面都有一個"我的",但它其實不是我的,是"平台的"。所以,很難把"平台的"單獨做成一個產品。然而,在web3裡,這個事情就很自然,因為web3場景裡,數據、數字資產都是用戶自己的,是用戶可以帶走的,你可以帶著你的數字資產進入不同的場景。

這意味著,你可以將你的數據、數字資產連接到一個平台,在那個平台上做交互,交互完再把數據帶走。

這體現了web3的精髓,你可以真正擁有你的數據、數字資產。

36氪:為什麼選擇了錢包這個賽道?

蔡弋戈:我們其實想的是抓下一波web3流量的入口。我們不是說只是為了做個錢包,而是想要去抓住web3將會出現的新流量。流量會在哪裡出現?我們目前覺得用戶進入web3都會先從註冊一個錢包開始,所以我們決定先從錢包切入,這是我們的思考邏輯。

也許我們做著做著發現流量入口可能不單是錢包,也可能是交易平台、遊戲分發,那我們也會做。

因此,我們更底層的邏輯並不是為了做錢包而做錢包,而是去發現破圈的機會以及抓住破圈的流量所在。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判斷。

36氪:目前錢包賽道競爭也很激烈,你們在定位上會有什麼不同?

蔡弋戈:目前的錢包門檻使用都偏高,幾乎只能吸引到做交易的用戶。

我們判斷,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web3會出現一些破圈的更好玩的應用,比如金融屬性更弱、可玩性更好的加密遊戲。

這樣的話,會有新的圈外的用戶進來,他們第一個要接觸的就是錢包。

那麼,我們會服務好這樣有潛力破圈的項目方,做一個體驗好的錢包入口。做一款面向娛樂的消費級的可玩性很強的錢包。

這也是我們團隊的禀賦所在,我合夥人是做遊戲平台的,我在做區塊鏈之前,在騰訊做的是QQ會員,會員是每個月10塊錢,我離開會員團隊的時候,一年最高收入有60多個億。它的底層其實是一套針對會員等級體系和權益的完善系統。

我們團隊在遊戲化的平台設計與用戶運營上有很深的經驗knowhow,它會幫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36氪:你們團隊在擴張的過程中,有什麼選人的標準嗎?

蔡弋戈:首先,你對這個事情要願意去相信,相信web3的底層邏輯,相信它會影響未來。因為這是很新的行業,需要有耐心。其次才是個人經驗、技能。

36氪:為什麼把信仰這件事放在了首位?

蔡弋戈:這個行業牛熊周期很強,如果不相信的話很難穿越周期。在熊市的時候,當大家都不想說話的時候,你還相信嗎?這個時候是最考驗人的。我覺得這個行業發展下去也沒那麼容易,有挑戰,所以真正能夠陪我們一起走得長久的人,一定是願意去相信這個事的人。

36氪: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總是強調crypto native(加密原生),似乎這樣出身的人更有優越感,你覺得這很重要嗎?

蔡弋戈:還是要回歸"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的本質。Crypto Native是什麼?我總結就兩條,還是之前說的,第一確權,第二激勵,沒有別的。

比如說,發行token的本質是什麼?本質就是一種激勵手段。激勵這個命題不要小看,哪怕今天在頂級的商學院裡談公司的激勵,組織的激勵,那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web3在社區激勵上是很有創新的。

一個項目是不是Crypto Native,還是得回歸到本質上來。

36氪:你怎麼看發行token這件事?不少web3公司發行token融資之後,在技術、產品開發上,就沒什麼動靜了。

蔡弋戈:我覺得還是要case by case來看,純粹為了變現而發行token,就會讓團隊缺乏長期的成長動力。如果是主要用來做社區激勵,那還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就像一把刀你是拿來砍人還是拿來做菜,一個道理。

反過來說,"發行token"這個武器太過於先進了,它會考驗人性。項目方原本可能是想做些技術創新的事情,但這事太容易退出、獲得回報了。暴富後,你還願意去好好做事嗎?這是考驗人性的事情,而人性往往經不住考驗。

發行token是你的手段,它不是目的。比如Meta mask這個錢包暫時並沒有發行token,但不妨礙它市場佔有率最高。

36氪:把錢包這件事做成,你覺得大概需要融多少錢?

蔡弋戈:現在不好說,你的定位會決定你的打法,你的打法會決定你怎麼用錢。

目前行業裡的很多錢包應用主要瞄向的是資產交易領域,服務的是交易用戶,基本都是在搶存量的蛋糕,會砸很多錢去做補貼來吸引用戶。這樣其實很耗資源,耗費現金,不太適合創業團隊。

我們定位是做場景化的錢包,做娛樂、消費場景的錢包。那麼我們對相應場景的需求洞察就很重要。

其次,我們和crypto game的連接就很重要,無論是B端還是C端,或者和NFT社區的連接等等,我們更願意把錢花在這種生態的互動上面。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