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藝術首次進駐台灣美術館,國際藝術家共創 AI 生成感官饗宴

ChainCatcher 精選
2023-04-20 12:24:58
收藏
NFT 藝術的發展歷程中,「AI 生成藝術」一直是個領域愛好者們關注的重點領域。4 月下旬,《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 2023 》藝術展即將在台北鳳甲美術館開幕。

作者: BTEditor

隨著 NFT 不斷在各種藝術領域蓬勃發展,利用程式設計或電腦演算法,透過亂數、邏輯規則創作的生成藝術作品逐漸受到更多關注,在 NFT 藝術領域佔據一席重要地位。

2023 年春季,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生成藝術展「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 2023」,即將在 4/22至 5/21 於台北鳳甲美術館正式登場,本文將一覽活動的三大亮點。

亮點一:生成藝術 NFT 展首次進駐台灣美術館

本次「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 2023 」是「台灣第一檔」正式進駐美術館的全鏈上生成藝術展。

匯集了台灣首位登上 Art Blocks 的王新仁、作品入選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黃新、旅居英國的知名 Art Blocks 藝術家林逸文、加拿大藝術家 Matt DesLauriers、汶萊藝術家 Yazid Azahari,以及14 位來自波蘭和瑞士等地、活躍於以太坊和 Tezos 鏈的創作者,一同探究生成藝術的無限可能。

~藝術家王新仁運用AI邀請觀眾共同創作|圖源akaSwap提供~
~三種不同的機器生成|圖源:VOL DAO 提供


~

除了生成藝術作品之外,本次展覽還展示了鳳甲美術館藏罕見的「苗繡」,以及全新編程的數位作品。

鳳甲美術收藏珍貴的苗繡作品|圖源:鳳甲美術館提供,林玟伶攝影。

亮點二:結合影像與裝置,打造即時生成作品的樂趣

本次展覽結合多元素材,為觀眾打造沉浸式藝術體驗,主要可分為三大主題展覽區

第一区:藝術家個展 展出作品為即時生成,可讓現場觀眾即時操作,包括現在當紅的AI 生成系統。

第二区:主題特展 在生成藝術中,「遞回性」(Recursiveness)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的概念,生成藝術家們藉此創造出各種複雜而獨特的圖案和創作。

第三区:裝置展 本展區除了呈現館藏繡品和數位編碼作品的對照之外,更有機器繪圖機在現場畫出生成藝術作品。 麥特‧德洛里耶作品《對開本》(Folio) 展覽舊照示意

亮點三:現場鑄造出席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覽還提供互動體驗,民眾可以在現場鑄造出席證明,透過自己手動調整參數來創造獨一無二的NFT 作品。此外本次展覽還會提供:

  • 實用的工具和資源,幫助民眾進一步了解生成藝術和NFT 的製作過程和相關技術。
  • 舉辦現場座談會(4/30、5/13、5/14、5/21),邀請藝術家就生成技術和NFT 進行多元討論。
  • 提供一個平台,讓生成藝術和NFT 的愛好者和從業者相互交流、學習和合作。

策展團隊介紹

本次展覽由台灣知名加密藝術團體「眾聲道」(Volume DAO)主辦。眾聲道成立於2021 年底,由藏家、藝術家、策展人、評論人和行動主義者組成,2022 年策畫「機器會夢見 NFT 嗎?」(獨立策展)、「夢的支撐,物的表面」( 2022 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參展),積極推動區塊鏈及人工智慧藝術,希望和創作者及藏家共創 Web3.0 時代的藝術生態系。

《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

日期:4/22(六)─ 5/21(日)10:30-17:30(週一休館)

詳情連結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