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 圈地運動 ”,誰都無法視而不見

康水躍
2023-03-10 11:30:08
收藏
按目前這種“圈地運動”的速度,可能都不需要 5 年時間,Web3全球用戶就能達到 10 億,最快 10 年就能覆蓋全球 60% 的人口。

撰文:康水躍,Fox Tech 與 Way Network 創始人,丹陽投資董事長

前言:春蠶不念秋絲、夏蟬不見冬雪。不管你有沒有看到,Web3 就在你眼前。

300 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開始,猿人製作出了最早的石頭器具,進而用這些石器獵殺動物並切肉燒食;2 萬年前,中石器時代開始,人類除了為捕獲獵物而製作的更為豐富多樣的石器之外,開始出現了用戶滿足精神需求的石製雕刻品、裝飾品;1.4 萬年前,以磨製石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學會了播種植物果實並圈養野生動物,於是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史稱「第一次農業革命」。1 萬年前,人類學會製作青銅鋤頭等青銅器,於是開始定居並進行鋤耕,史稱「第二次農業革命」;5000 年前,人類學會製作鐵犁並將所圈養的黃牛用作動力來進行犁耕,同時利用水利灌溉技術提高產量,史稱「第三次農業革命」。在漫長的歲月裡所發生的這三次「農業革命」,現在看來平常無奇。

時間線來到 9 個世紀之前,也就是 12 世紀。彼時彼刻,歐洲開始出現「圈地運動」,這看似野蠻實則解放生產力的「養吃人」運動一直持續持續到 19 世紀。隨著人類開始進入航海業務並探索陸地新空間,人類史上 MarketCap 最高的公司東印度公司誕生。航海業、紡織業、養羊業三個產業一條線,成為當時「圈地運動」的背景:貴族們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房屋拆掉,空出來的土地做了更為賺錢的養羊業務。隨著土地的集中,更大更集約的農場、牧場得以成型;大量顛沛流離的農民進入城市,這也為 1830 年~1840 年發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充沛廉價勞動力。

圖 1: 人類時代的更迭

實際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前夕,第一次金融革命就在歐洲爆發。雖然人們現在已經基本不怎麼談所謂的「金融革命」了,但它給後世帶來的影響卻可能大過工業革命本身。人類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平台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平台於 1602 年創立,第一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於 1694 年創立,倫敦證券交易平台 1773 年成立,1792 年紐約交易平台成立。自此股票、債券、外匯、大宗商品等金融產品一馬平川。第一次金融革命為後面 500 年裡發生的 3 次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燃料,讓技術研發及大規模工業生產有了本錢。金融孕育了技術並推動技術進一步改造經濟社會。現在人類社會再一次走到了技術與金融交融的 FinTech 高光時刻。

人類花了 300 萬年才從石器時代走到農業時代,花了 1.4 萬年才從農業時代走到工業時代,但人類僅僅花了 500 年就從工業時代走到數字時代。而這 500 年裡,股、債、匯、商雖然玩法不斷翻新,但卻都是新瓶子裝舊酒,直到 2009 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 Crypto 問世,股、債、匯、商四大類金融資產之後從此多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資產大類:可編程資產,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幣」。Blockchain 就像一頭從外太空降落地球的金角巨獸,而 Crypto 就像這頭巨獸頭上的那個金角,令傳統金融市場驚慌失措,後世可能將稱之為「第二次金融革命」。

1.4 萬年的農業時代所產生的經濟價值遠高於 300 萬年的石器時代所產生的價值,500 年的工業時代所產生的經濟價值遠高於 1.4 萬年的農業時代所產生的價值。截止目前 60 年的數字時代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已遠遠高於過去 300 年的工業時代所產生的價值。人類正處於技術大爆炸的極早期階段,而全球範圍內連續出現可編程工具正是這一技術大爆炸的核心特徵。人類核心生產工具從石器轉為鋤頭,再從鋤頭轉為可編程工具總共花了 300 萬年,耗時之長令人瞠目結舌。一切數字化進程的起點,都源於「計算機」的誕生。

圖 2: 數字時代的變遷

1964 年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出現標誌著人類進入了數字時代,大規模編程有了物理基礎。數字時代的第一特徵是工具可編程。人類利用這類可編程工具以遠超前人、古人、猿人的速度改造物理世界,並縱深改變了各個領域的產業結構。

數字時代的平台結構分為前端和後端。後端包括後端設備和網絡兩部分;前端包括前端設備和用戶交互兩部分。後端設備包括芯片、操作系統、伺服器、數據中心、通訊網絡。從單機、局域網時期的 Web0 開始,之後到 Web1、Web2 以及現在的 Web3,這是網絡的發展歷程。前端設備包括電腦、手機、手錶、眼鏡、頭顯、汽車、智能家具;用戶交互包括圖文、語音、視頻、具象空間、腦機接口。

從前端角度看 Web3 和 Web2 的區別主要是 Web3 用戶擁有更多的數據主權。Web3 為什麼能做出所有權而 Web2 難以做到?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是在數據產生的時候就具備了可驗證性。從後端角度看,Web2 的重要特徵是出現了雲,Web3 的重要特徵是出現了區塊鏈。雲代表中心化的能力輸出,區塊鏈代表去中心化的能力供給。

Web2 用戶數據通常存放在中央伺服器,雖然可能會有幾個備份,但這些伺服器全都是由一些服務商來管理的。雖然廠商也可以做權屬證明,但是數據所有權屬完全屬於這些中心化的實體正是由於區塊鏈的出現,它能讓這些資產、數據具備所有權。當上鏈的那一刻,區塊鏈就會生成可以驗證的時間序列,從而在共識層面確定所有權。

然而,新事物的發展從來難以一帆風順,因為總有人會利用新事物來做惡或者做違法的事情。可編程金融產品作為第二次金融革命的核心產品,在過去各國政府以及傳統部門的重重打壓之下降格為俗稱的「幣」、「虛擬貨幣」,「幣」成為諱莫如深的字眼。而區塊鏈作為 Web3 的核心後端,其發展之路也是磕磕絆絆。有的人被迫關停項目,有的人選擇漂洋過海,成為數字遊民。

面對前所未有的事物,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過去 500 年工業時代的新事物,比如蒸汽火車、汽車、飛機等新東西,剛出現的時候也帶來了一陣恐慌,當普通人開始用上這類事物的時候方才解除誤解。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也必然要經歷這個階段。畢竟連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托勒密這些善於思考的偉人都誤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更何況是凡夫俗子。

因為 Web3 不是純技術驅動,它的發展伴隨著第二次金融革命,因此 Web3 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不是單一的,而是會疊加加密貨幣 Crypto 這種可編程金融產品來發揮作用。可編程金融產品其實不是洪水猛獸,哪怕是「穩定幣」也不是洪水猛獸。可編程金融產品在過去 500 年工業時代從未出現過,但在金融數字化發展到某些特定階段就必然會出現。各國政府顯然還不適應這種新事物,目前還處於驚訝、困惑、學習、了解、琢磨、試探的階段。

可總有一些「弄潮兒」早早就洞悉了這場技術與金融變革並積極投身其中。典型案例是 Meta(Facebook) 出來創辦的 Aptos、Sui;高通出來創辦的 Solana;以紅杉資本、a16z 為代表的投資機構自 2021 年開始已在 Web3 領域投資 573 億美元; 全球頂級高校畢業的精英也加入這場「圈地運動」。根據 Rootdata 收錄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校友創立的 Web3 項目數據庫,我按照各個主要細分賽道做了以下統計:

圖 3: 盛產 Web3 項目的高校

基礎設施領域過半面積已經被美國占領;CeFi 領域的絕大部分面積是華人占領;DeFi 領域接近一半由華人群體在運營;NFT 領域中國、美國、東南亞都有許多玩家,但潮流仍然是美國引領;遊戲在亞洲特別盛行,玩家估計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二。

在已經獲得融資的所有項目裡頭,美國達到 386 家,占比 35.12%;中國有 109 家,占比 9.92%;新加坡有 105 家,占比 9.55%;印度有 68 家,占比 6.19%;英國有 62 家,占比 5.64%;韓國有 35 家,占比 3.19%;加拿大有 34 家,占比 3.09%;法國有 34 家,占比 3.09%;越南有 26 家,占比 2.37%。中國項目拿到投資的難度比美國項目高不少,中國 Web3 資本的話語權比美國 Web3 資本低不少。

關於 Web3 政策,中美兩國的姿態最為關鍵。目前的政策走向,美國是前鬆後緊,往後趨緊;中國是前緊後鬆,往後趨鬆。2023 年 2 月 20 日,香港證監會就加密貨幣交易發布了《諮詢文件》,標誌著港府在中央政府的默許下放開加密貨幣交易領域,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十年中國有可能重新奪回 Web3 主導權呢?

無論如何,Web3 全球用戶已有 2.5 億之多,其滲透範圍已經從金融領域開始向外延伸,逐漸進入到遊戲、社交、內容創作、通訊、出行、醫療、教育、購物、供應鏈、生產製造、財務、行銷、公司治理等領域。按目前這種「圈地運動」的速度,可能都不需要 5 年時間,Web3 全球用戶就能達到 10 億,最快 10 年就能覆蓋全球 60% 的人口。換句話說,只需要十多年的時間,Web3 就能吞噬世界。人類正處於石器時代以來最陡峭的產值爬坡階段,這個世界一代人就換一個樣,你做好準備了嗎?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