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Orbiter Finance:可能會發行原生代幣,將於10月底開放 Maker 系統測試版

ChainCatcher 精選
2022-10-19 13:23:28
收藏
Orbiter將目前的以太坊比喻為一座大型城市,而它將為城市中的摩天大樓(Layer2)搭建快速高效的橋樑。

訪談:餅乾,ChainCatcher

受訪者:Russell,Orbiter Finance 合夥人

以太坊是 DeFi 的起源地以及中心樞紐,但隨著 DeFi 協議爆發式的增長,以太坊也越來越擁擠,未來的新興協議的發展很可能出現在以太坊第二層擴容網絡(Layer2)中。因此,用戶在不同的 L2 平台之間轉移資金的需求越來越高。在上線不到 1 年的時間裡,Orbiter Finance 通過主打 Rollup 網絡資產跨鏈,已經成為目前最主流的跨鏈橋之一。

目前,Orbiter Finance 支持超過 10 條 Rollup 網絡,幾乎可以滿足所有 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 網絡的跨鏈需求,並可以實現例如 Loopring 至 Immutable X 這種高自由度的跨鏈。同時,Orbiter瞄準Layer2數據賽道,在今年8月推出一款提供Layer2網絡與應用數據的產品,用戶可以在該平台查看項目的每日活躍地址數量、累計地址數量、鎖倉金額等,同時也可以根據數據趨勢發掘新興的優質項目。

根據該產品數據,Orbiter Finance目前在 Arbitrum 網絡的累計交易地址數量已經達到 7.9 萬個,近 30 日活躍地址數量近 1.3 萬個,在 Optimism 網絡的累計交易地址達到4萬個,近 30 日活躍地址數量約 6000 個,其中累計交易地址在兩個網絡所有 DApp 中均排名第 10 左右。

image

相比其它跨鏈橋,Orbiter Finance的主要差異化特點在於 Maker 機制,其相當於一個基於智能合約的中間人,其客戶端部署在多個網絡。用戶將加密資產轉移到 Maker,並告知其想要在某個目標網絡的收到這筆錢。Maker 在收到指令後會在目標網絡將加密資產轉移到用戶指定的地址。目前,Orbiter Finance 所有流動性都是團隊自身提供,不過未來將面向所有用戶開放提供流動性的功能,測試網預計會在 10 月底上線。

近期,ChainCatcher 跟 Orbiter Finance 合夥人 Russell 聊了聊跨鏈橋的相關話題,包括為什麼 Orbiter 選擇專注於 Layer2 跨鏈,並對 Orbiter Finance 的業務邏輯、未來的代幣計劃等方面展開討論。

1、ChainCatcher:請簡單介紹一下 Orbiter Finance 的發展歷史。

Orbiter Finance:Orbiter Finance 是 2021 年 4 月份啟動的項目。去年11 月29 號,我們上線了 alpha 版本的產品, alpha 版本的所有功能都是完善的。今年 7 月中旬,我們推出正式版的 Orbiter ,重新設計UI 和 UE,新增查看歷史記錄這些功能,現在Orbiter是支持最多L2環境的跨鏈橋。

2、ChainCatcher:相比多數跨鏈橋,Orbiter Finance 專注於 Layer2 網絡跨鏈的初衷是什麼?

Orbiter Finance: 首先我們非常認可 Layer2 的發展前景,Vitalik 曾在 Ethereum Research 論壇發過一篇帖子《在目標端使用智能合約跨鏈 Rollup DEX》,其中講述了他對 Rollup Bridge 的設計理念,Orbiter 將該理念落實,並加入了一些優化的功能。

Layer2 的跨鏈橋是基於以太坊網絡之內的基礎設施,很多方面都圍繞以太坊或 Rollup 來建設,包括安全機制、解決方案等。

3、ChainCatcher:請具體談談 Orbiter Finance 的整體運行邏輯,比如怎麼利用MDC、EBC、SPV 等智能合約實現安全和便宜的資產跨鏈?另外可以講解一下核心部件 Sender 和 Maker 的具體機制嗎?

Orbiter Finance:我先講一下用戶使用 Orbiter Finance 跨鏈的流程。舉一個例子,用戶(即 Sender)想從 zkSync 將 ETH 跨鏈到 Arbitrum ,當他在 Orbiter 網頁前端操作之後,ETH 會從 zkSync 的 Sender的EOA地址轉入同網絡的 Maker 的EOA地址中,當 Maker 收到 ETH 後,會在目標網絡(Arbitrum)將代幣發送到Sender的地址。

image

Orbiter Finance 的跨鏈機制

Orbiter 會給 Maker 提供一個客戶端,或者Maker自己部署一個客戶端,用於自動化實現該流程。比如識別用戶跨鏈的金額、幣種、網絡狀態等等。這属于"正確"的跨鏈流程,也就是說用戶在目標網絡收到應得的加密資產。

但在這個過程中,Maker是存在作惡可能的,他可能會將用戶的資產扣留,不在目標網絡給用戶發送資產。所以,Orbiter Finance 採用了一套去中心化機制防止Maker作惡,來保障跨鏈安全性,這體現在 3 種智能合約:MDC 是 Maker 存款合約,存放 Maker 的保證金,為 Sender 處理仲裁。EBC 是事件綁定合約,用於制定保證金規則和一些收費標準。SPV 是簡單支付驗證合約,用於證明用戶在 Orbiter 支持的網絡上存在跨鏈交易筆數。

此外,為了防止 Maker 作惡,Orbiter Finance 採用超額保證金的方案。Maker 需要提供兩部分資金,一部分是用於流動性的資金,另一部分是超額保證金。如果Maker不誠實導致Sender沒有如期在目標網絡收到token,Sender的所有損失會從超額保證金裡支出。並且Sender還會得到一筆賠償,這筆賠償也是來自於Maker的超額保證金。

image

Orbiter Finance 的仲裁機制

這一切是通過Orbiter的仲裁機制來實現的。當Sender認為交易存在爭議,他可以在Orbiter 平台申請仲裁。進入仲裁流程之後,將全部由智能合約來執行接下來的流程,這也是Orbiter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跨鏈橋的原因。

4、ChainCatcher:這麼看來 Maker 的機制確實具有創新性,社區中很多小夥伴都在期待體驗 Maker的功能,因為注入流動性後可以賺取收益。那么可以透露一下 Maker預計開放的時間嗎?

Orbiter Finance:團隊近期正在完善智能合約,我們預計 Maker 系統會在10月底上線測試網,然後會提交代碼審計,再上線正式版。這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5、ChainCatcher:請談談目前 Orbiter Finance 協議的運營數據。團隊對這些成績是否滿意?你們觀察業務表現的核心數據是什麼?

Orbiter Finance:在 DeFi 世界中人們習慣於用鎖倉量(TVL)來評價協議是否優質。但我們認為 TVL 這個指標對跨鏈橋來說可能不太適用。我們團隊內部更注重將交易筆數 tx 作為指標,同時跨鏈的交易量也比較重要。

對於跨鏈橋,流動性提供者鎖定資產是為了賺取收益,如果能使用少量資產來賺取較多的收益,肯定更符合流動性提供者的預期。比如用戶將兩筆同樣的資金存入不同的跨鏈橋協議,能產生更多收益的協議更具有資金效率。如果用戶將大資金鎖定在跨鏈橋,卻無法獲得目標收益率,那麼這些資金對於跨鏈橋也毫無價值,甚至還會引來黑客攻擊,所以 TVL 對於跨鏈橋來說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指標。

相比之下,交易筆數 tx 能夠反應跨鏈橋的活躍用戶情況,活躍用戶會頻繁使用協議,並為流動性提供者創造收益。

6、ChainCatcher:從技術、運營的層面來看,Orbiter Finance 正在面臨哪些挑戰?

Orbiter Finance:首先來說是安全性,每個跨鏈橋協議都在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安全的跨鏈體驗,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的挑戰。另一方面是,由於以太坊合併、Rollup 技術發展等等以太坊生態的進化,Orbiter在技術和解決方案上也要跟上跟上時代的步伐,時刻保持先進性。尤其是 Rollup 的發展方面,該技術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比如StarkNet,該網絡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區塊鏈,有很多特殊性,它技術每天都在更新迭代。因此,Orbiter Finance 也需要隨時調整解決方案與之匹配。另外,如果以太坊採用了賬戶抽象,我們也需要再次評估解決方案,確保跨鏈的安全性。

運營方面,雖然目前市場上專注於 Layer2 的跨鏈橋協議不算多,但很多傳統的L1跨鏈橋協議也開始涉足這方面。目前 Layer2 的跨鏈需求本身就不是很多,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一方面在 Layer2 存量市場擴大更多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是幫助 Layer2 生態引入更多的用戶,想一想如何能幫助L1的用戶更方便快捷的進入L2,這也是我們最近正在做的事情。

7、ChainCatcher:絕大部分的跨鏈橋都有自己的代幣,Orbiter Finance 會發行代幣嗎?團隊傾向於哪種代幣經濟學方案?

Orbiter Finance:跨鏈橋的原生代幣確實可以提供一些使用場景和附加功能,未來我們可能會發行代幣,但目前還沒有討論具體方案,短期內不會推出原生代幣。

對於代幣經濟學的話,由於我們團隊屬於比較保守的類型,更傾向於參考那些成熟的 DeFi 協議或者其他跨鏈橋的的代幣方案,其實我們更希望將精力放在打磨產品這方面。

8、ChainCatcher:團隊是出於哪些考慮推出Orbiter L2 Data?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可以利用這個功能來做點什麼?

Orbiter Finance:我們認為用戶是需要針對L2數據的產品。他們需要一個地方去發掘新的Dapp和協議,來支撐自己的一些角色,而現在市場上針對L2的數據產品並不是很多,是有一些空間。

其次,衡量L2上的協議是否優秀,有一些新的數據維度可能更有效果,它更像傳統的互聯網產品,像DAU,我們在DeFi世界談論的並不多,但是我們認為在L2上它很重要。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新的維度帶給用戶,這將是雙贏。

9、ChainCatcher:DeFi 被稱為金融樂高,可組合性是 DeFi 最基本的特性。隨著 Layer2 的發展,越來越多的 DeFi 採用了 Layer2 方案,DeFi 的可組合性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協議之間如果採用了不同的 Layer2 方案之後如何實現互操作?

Orbiter Finance:DeFi的可組合性在L2上將會變得更有效,也更有趣。TPS是這個樂高的基礎,而以太坊2.0和L2能保證這一點。而多Rollup並行確實會讓協議之間的互操作性變得困難,Orbiter很有興趣去解決這個問題。其實,cross-rollup橋本身也是解決互操作性的一種嘗試,這是Orbiter已經在做的。

10、ChainCatcher:Orbiter Finance 在 Gitcoin Grants 活動中曾得到近萬名支持者的捐贈,同時 Orbiter 的 Discord 社區非常火熱,成員都在進行有意義的討論和提議,你們在運營方面有什麼秘訣嗎?

Orbiter Finance:哈哈哈,說實話,我們沒有特別的技巧。Orbiter 是一個技術驅動型的團隊,大部分成員都是工程師。運營方面其實是我們的短板。我們當前階段是以產品為核心,收集並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尤其對於加密用戶來說,Layer2 跨鏈橋是剛需,我們將產品做好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用戶。我們的社群和推特是我們最主要的宣傳平台。總之,我們的信念就是做好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以及跟隨生態的發展和趨勢。

11、ChainCatcher:可否談一下 Vitalik 贈與 Orbiter 團隊 ETH 的故事?

Orbiter Finance:去年12月的時候,Vitalik在Gitcoin上發布了一個設計cross L2橋的bounty,我們參加了這個bounty,並從中獲勝,Vitalik給了我們16個ETH作為獎勵。我們也通過這個bounty和Vitalik有了直接的交流,他也問了很多關於Orbiter的事情,很感謝他能認可Orbiter,這對Orbiter是個很大的鼓勵。

12、ChainCatcher:加密市場進入熊市,很多公司開始裁員與縮減開支。Orbiter Finance 打算如何應對熊市?熊市是否會影響用戶的跨鏈需求度繼而影響業務發展?

Orbiter Finance:熊市對所有加密協議來說確實有影響,比如跨鏈橋的業務量下降。但對 Orbiter 團隊來說,並沒有太多影響,所有產品計劃都按部就班地往前推進。

此外,Orbiter 的營收也足以覆蓋團隊的所有開支,不會涉及到裁員。我們會繼續按照產品路線圖開發。可能會因 Layer2 和以太坊的變化做出調整,但調整的原因絕對不會是熊市,而是選擇更好的技術方案或者滿足用戶的需求。

13、ChainCatcher:僅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被黑客攻擊的跨鏈橋損失超10億美元,跨鏈橋似乎成為黑客的提款機,為什麼跨鏈橋如此脆弱?你們在安全方面有哪些特別的考量?

Orbiter Finance:跨鏈橋被攻擊的大部分原因在於黑客注意到跨鏈橋合約裡鎖定了大量用戶資產,然後黑客通過製造假簽名,或者虛假贖回憑證等手段進行攻擊。但 Orbiter 協議中不涉及鎖定資產,也不會進行鑄幣、映射等操作,跨鏈過程實際上相當於在同個網絡的兩個地址之間轉賬。另一方面,由於 Orbiter Finance 專注於 Layer2,也受益於 Rollup 的安全性。

14、ChainCatcher: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跨鏈協議不僅限於提供資產跨鏈服務,也開始嘗試跨鏈消息傳遞功能。Orbiter Finance 對於跨鏈的擴展功能有什麼看法與計劃?

Orbiter Finance:消息傳遞確實是跨鏈橋將要擴展的方向,Orbiter 也會考慮,但主要取決於市場需求和以太坊的發展情況。我們還在進行內部探討,比如 Layer2 的多個網絡之間的消息傳遞功能。

15、ChainCatcher:根據 L2beat 的數據顯示,今年 Layer2 的鎖倉量上漲超過 4 倍, Layer2 的項目迎來爆發,你們認為未來 Layer2 在多大程度奪取以太坊市場?

Orbiter Finance:這是肯定的,在以太坊合併之後,其定位和生態結構會發生改變。我傾向於將目前的以太坊比喻為一座大型城市,其中的居民都在 Layer1 中生活。隨著居民越來越多,大家都感覺到資源緊缺,體驗不佳。居民可以將一些基礎類的操作放到 Layer2 執行,Layer1 只保留一些重要架構數據(比如數據儲存、驗證等)。Layer1 變得像是地基一樣支撐整個超大城市,而民生方面的事務都放到 Layer2 上。在我看來,這是未來必然發生的。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