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巨蟹:以太坊命名人,加密OG的光榮與夢想

深潮TechFlow
2022-09-28 18:40:47
收藏
深潮 TechFlow 對話加密 OG ,水滴資本創始人巨蟹,試圖呈現他歷經多輪牛熊市大浪淘沙後的一些積澱和沉思。

作者:Claudia,深潮 TechFlow

"幣圈 OG"、"以太坊的命名者"、"BTS 大家長"、"水滴資本聯合創始人"……在巨蟹走過的路上,有很多亮眼的標籤。

這些標籤就像一枚枚騎士的勳章,你甚至不用靠近,就可以感知到這一路上他的光榮和夢想。從一開始創立比特營,支持 BTS,再到現在的水滴資本,毫不誇張地說,巨蟹見證了整個公鏈大發展歷史……

深潮 TechFlow 對話加密 OG ,水滴資本創始人巨蟹,試圖呈現他歷經多輪牛熊市大浪淘沙後的一些積澱和沉思。

讓少數人的狂歡,變成更多人的未來

深潮 TechFlow:請您自我介紹一下?作為一個幣圈老人,您當時是怎麼下定決心進入加密世界的?

巨蟹:其實我的經歷挺簡單的,97 年大學畢業就到上海來了。一開始是在航天局工作,後來又換了好幾個單位。在西門子待過,後來去了 Infosys,2013 年的時候我在做 SAP 顧問,業餘了解到了比特幣這件事,然後覺得挺好玩的,不由自主地去關注,也參與了很多社區的交流。因為當時其實 SAP 做久了也覺得挺無聊的,比特幣這邊活動參加得越來越多,有一天就覺得,不如乾脆辭職專門來做。

那時候其實整個中國社區的人都還非常的稀少。北京有一個車庫咖啡那邊聚集了一堆人,上海這邊也聚集了一些人。當時我就和一些朋友組織了一個比特創業營,包括達鴻飛、藍領(孫銘)、徐義吉、初夏虎(顧穎)、大頭(張銀海)、王冠(101飛船),我們經常搞一些活動,會邀請一些嘉賓來做一些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東西,從此開始走上這條路。後來我也不斷地去做一些投資,也創過業,經歷了很多事情,也在一直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image
2014年5月,在比特創業營邀請下 Vitalik 與中國社區第一次碰面,地點在上海楊浦創智天地,這是當時主辦方與 Vitalik 合影。從左至右:王冠,kaku,大頭,達鴻飛,Vitalik,巨蟹,徐義吉,初夏虎,藍領

深潮 TechFlow:當時 All in 的時候有沒有一個什麼事情、節點比較觸動?

巨蟹:對我來說,All in 應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說節點的話我記得最初應該是因為 BTS 。那時候社區基本上主要是比特幣和萊特幣,還有其他一些少量的幣,這些幣基本上都是比特幣的山寨幣,他們也挖礦,跟比特幣形式差不多,只不過會改變一些東西,比如說區塊鏈之間的間隔。

BTS 剛出來的時候,整體來講很驚豔,因為它上面可以發資產,還有一些設計用今天的 DeFi 眼光來看,都比較前沿。

我記得第一版白皮書的時候,談到抵押,穩定幣(那時候還不叫穩定幣)等等這些金融方面的設計,看懂還是需要點功夫的。剛出來白皮書的時候,翻譯出來的速度很慢。後來我實在等不下去了,就自己翻譯了一份,並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解讀,發表在巴比特上。好像讀者挺多,大家也開始認識我了。

再後來就是 ETH 問世。因為沈波老師跟 Vitalik 他們比較熟,也跟 BTS 團隊也比較熟,他們經常在北美那邊經常在一起聚會討論問題。

ETH 創立初,沈波就邀請我一起翻譯白皮書,後來我把 ETH 的中文命名成以太坊,很多幣圈人都是這樣認識我的。

從 The Merge 到新敘事

深潮 TechFlow:最近由於以太坊合併,導致大家開始懷舊回顧以太坊的發展歷史,剛也提到過,您是以太坊的中文命名者,想問您當時為什麼取名以太坊這個名字?

巨蟹:以太坊這個名字我曾經跟 Charles Hoskinson 做過一些討論。以太其實很好理解,"坊"這個字是有一些思考的,不過也沒那麼複雜。"坊"有工場,作坊之意,與 -eum 詞根相合,寓意 ethereum 是製造智能合約的工場。

深潮 TechFlow:從當年翻譯白皮書,再到現在這幾年,對以太坊的觀點和看法有什麼改變嗎?

巨蟹:在翻譯了白皮書之後,初夏虎代表我們比特創業營把 Vitalik 請到了中國來,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走了一圈,反響不太熱烈,他講的東西大家也都聽不太懂。我在參加了 ICO 之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過多關注,因為 ETH 剛剛出來那會,錢包非常難用,整個用戶體驗相當差,再去真正地關注它已經是 EVM 出來的時候。

再後來的一件大事就是萬向參與了其中,萬向參與這件事情本身就相當於是中國社區參與區塊鏈的一個神來之筆。

那個時候 Ethereum 團隊在資金上遇到比較大的困難,肖總通過沈波了解到這件事情,也對智能合約非常看好,就投了 50 萬美元。

再後來,肖總跟沈波跟 Vitalik 一起成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開始每年做峰會,就慢慢成了中國區塊鏈產業興起的一個里程碑。

Vitalik 是一個非常聰明且有理想主義氣質的人,他幾乎對行業相關的每個概念都有很深入的思考,並且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寫作和演講,我這裡有本他贈送的《理想》,收錄了他撰寫的許多很重要但也相當複雜的文章,可以看到他經常向不同領域的專家請教,力求去理解每一個重要的概念並儘量以普通讀者能懂的。

他在 ETH 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吸引到了一些關鍵的團隊成員,比如具有強大軟件工程能力的 Gavin Wood,提出了 EVM 的概念並最終實現,讓智能合約最終由概念變成現實,最終掀起了巨大的創新浪潮,引領了區塊鏈的發展方向,整個過程是一個很神奇的創業故事。

深潮 TechFlow:那目前,您更支持 PoW 還是 PoS?因為 The Merge 發生之後,現在以太坊已經轉到了 POS,您怎麼看待這兩個機制?

巨蟹:最近對於 PoW 和 PoS 有許多爭論,PoW 的支持者中,影響比較大的是 Nervos 的創始人 jan 和前以太坊愛好者的總編阿劍,我認可他們關於 PoS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觀點,但我依然支持 ETH 轉為 PoS。

這樣的削弱對於一個初創項目可能是致命的,這也是 ETH 主網上線的時候選擇 PoW 的原因,但是在經歷了 8 年的發展,市值巨大而且代幣已經足夠分散之後,這一點削弱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不應該過分誇大這一點削弱,而帶來的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降低是實實在在的,應該去支持這個方向的演進。

深潮 TechFlow:確實,那其實你也是見證整個公鏈大發展歷史了。你是怎麼看待最新 Layer1 的敘事?比如說最近由 Move 語言驅動的 Aptos 和 Sui 這兩條公鏈,你怎麼看待呢?

巨蟹:Diem 死了,留下了 Move。如果我們回顧一下 IT 行業的歷史,可以看到編程語言一直是不斷進化和迭代的,從 FORTRAN 到 C 到 Python 到 JAVA,區塊鏈/智能合約所使用的語言也會有這樣的一個進化和迭代的過程,最初使用的語言可能還沒來得及變得足夠強大,易用或者安全,這些需求會有後來出現的語言來滿足。

公鏈也是如此,BTC 之後江湖一直有新公鏈的故事,到目前為止 ETH 應該是最成功的,也有 COSMOS 這種前景看好但目前還不夠成功的,還有 ICP 這樣的總體來講還屬於未來的項目,我只能說,Aptos 和 Sui 是有機會引領一波潮流的。

一個項目的興衰,在於理念,也在於合適的時機

深潮 TechFlow:很多人都會稱呼您是"比特股大家長"。現如今回過頭來看,BTS 的理念有超前的部分,無論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還是合成資產、穩定幣、社區自治…… 包括後來的 EOS 主打的高性能公鏈也成為了上輪牛市的核心敘事,但是最後 BTS 和 EOS 都相對"沒落"了,您認為其中的原因以及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巨蟹:BTS 跟 EOS 有一些共同之處,因為畢竟創始人都是 BM(因為他在社區的賬戶號叫 bytemaster,所以簡稱 BM)。

BTS 的問題在於,它的底層基礎不太完美,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方面的基礎不夠牢固。DPoS 的共識機制在安全性方面確實存在不足。

BM 是一個很出色的技術架構師,但他對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這方面的理念沒有那麼堅持。他常常會為了用戶體驗、TPS 等一些因素,降低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的一些要求,這是 BTS 和 EOS 在一開始就埋下的隱患。

BTS 在應用層面的一些東西是很超前的,比如當時就已經有了鏈上的訂單薄交易,有了抵押借貸,穩定幣,但是在 BM 因為增發事件離開 BTS 之後,BTS 失去了底層持續進化的能力,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些功能上的小修小補,在 EVM 以及後來的跨鏈,AMM 出現之後,BTS 就慢慢地沒落了。

後來我常常想,如果能穿越到過去,BTS 應該怎麼做?EOS 的出現可以說給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了一次實驗的機會。EOS 出現的時候非常耀眼,ICO 明星,支持智能合約,速度快且 TPS 驚人,但 EOS 最終也沒落了。

我覺得 BTS 和 EOS 的沒落能找出一些共同的原因。這兩個項目的最大共同點:

一是項方把對用戶體驗的追求置於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考量之上;
二是在認真地對待社區以及自己的投資者方面是有欠缺的。

BTS 時期,BM 在增發事件之後就離開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沒有嚴肅地對待去中心化治理這件事,他可能更多地想的是做出一個酷炫的項目,覺得怎麼處理自己和社區的關係不重要,這對於公鏈項目的當家人來說是很致命的。

EOS 項方做了什麼呢?他們融了一大筆錢之後就換成 BTC,並沒有怎麼花在項目發展上。

我們為什麼需要公鏈,公鏈提供了一個不需要信任誰就可以安全運行的體系,也讓每個人都可以被足夠公平地對待,這樣就可以聚攏五湖四海的人,無論是底層安全性有缺失,還是發展過程中讓用戶感到了較大的不公平,對公鏈來說都很致命,都会严重限制其發展性。

所以我覺得 BTS 和 EOS 的症結都在文化/價值觀層面。

走過的每一步路都算數

深潮 TechFlow:您有很多的身份標籤,目前最主要的身份是水滴資本聯合創始人,請給我們介紹一下水滴資本吧,比如你們都投了哪些項目?

巨蟹:水滴資本是我們幣圈的幾個朋友一起成立的機構,到現在有七八年了。近年來我們在區塊鏈基礎設施,波卡生態、DeFi、NFT \& Metaverse 領域投資較多,我們的 link3 頁面------ https://link3.to/waterdrip 比較詳細地列出了相關信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深潮 TechFlow:感覺這個行業的 VC 還挺同質化的,那麼水滴的特點是什麼呢,你們投資的方法論和標準是什麼?

巨蟹:我覺得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幾個合夥人都是區塊鏈行業的早期參與者,熟悉行業的整個發展歷史。我們參與了大量初創項目,經歷了幾輪牛熊,對行業裡項目的成長路徑會比較有判斷力。我們現在有自己的投資框架,比較專注早期項目,看重團隊對於區塊鏈、Web3 等概念的認知水平以及團隊的執行能力。

我們希望能夠盡早接觸和優秀的團隊,在互相認可的基礎上給予團隊不僅資金上,還有各方面資源上的全方位支持。

深潮 TechFlow:那就像剛剛說的,經歷了這麼多輪牛熊後您有什麼感受?

巨蟹:這輪牛熊周期跟美元的加息周期有很大的相關性,優秀的項目都是有生命力穿越牛熊的。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牛市賺錢積累資金,熊市學習研究撿便宜貨。但是在實踐中發現,這種道理誰都懂,但是很難作為一種有力的指導。因為市場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比如這次,美聯儲的加息是比較明牌的,但是誰也想不到的是 LUNA 和三箭的出事把一串機構都給拖下了水。

我最近在讀塔勒布的一系列作品,包括《黑天鵝》、《非對稱風險》和《反脆弱》等等,他的核心理念是市場是無法預測的,市場的參與者要做的不是去預測市場,而是以反脆弱的原則去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力求熊市損失可控,而牛市的收益會有足夠的放大。

我認為這種理念是比較現實和深刻的,而我們作為機構,就是要奉行長期主義。

深潮 TechFlow:未來,水滴資本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準備怎麼向前走?

巨蟹:我們目前關注最多的就是 Web3 的基礎設施和應用,未來也是重點投這方面。首先,Web3 在經歷了這兩年的市場檢驗之後,已經被廣泛地認可成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同時,Web3 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到一定程度了。後面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在應用方面應該會有爆發。我們認為這個方向跟我們的投資重點方向是一脈相承的。

深潮 TechFlow:在您看來,您個人最滿意的一筆投資是什麼,當時為什麼做出投資選擇?

巨蟹:個人來說,最滿意的想不起來,但有幾個印象比較深刻,包括 BTS、ETH 以及路印等。

當時整個市場上的項目比較少,投 BTS 就是覺得這個項目很有趣就投了,非常簡單;

ETH 就是因為我翻譯了白皮書,比較了解,後來他們又 ICO 了;

路印的創始人王東當時是我們社區的朋友,後來做路印,我們對他的能力和方向都比較認可,就投了這個項目。

我們投路印的時候還沒有 Layer2 的概念,他們經歷了各種變遷,最終選擇了 Layer2 的方向,這已經是我們投資路印好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深潮 TechFlow:在之前的採訪中,看到您有講,彪悍的人生不只需要花不完的錢,還需要理想的實現,那麼您現在的理想是什麼?

巨蟹:我現在還沒有花不完的錢,我還挺缺錢,還需要努力賺錢。但也不能說,現在的理想就是專心賺錢,還是希望在財務比較健康的前提下,努力地去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超脫於金錢價值方面的一些事情。比如說,是不是可以去創建一些之前沒有的新東西,是不是可以對社區經常發表比較有價值的觀點。要努力地去創造一些超脫於金錢之外的價值。

現在因為整個行業發展太快了。即使對於一個入圈比較早的人來說,認知也未必能完全地跟得上現在這個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去認識。不斷地迭代自己,去爭取能夠輸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banner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