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孟岩 : NFT與通證經濟的未來
本文系鏈捕手原創文章,作者為Alyson。
作為通證經濟專家,孟岩對數字資產研究頗深,而他一直專注的領域與目前火爆的"NFT"金融關聯甚多,此次鏈捕手以他發起的NFT項目Solv為例,探討了自己對NFT、DeFi的思考、研究與判斷,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鏈捕手:在牛市,各個領域、賽道、項目的價值都更容易凸顯,你最近關注的領域有哪些?
孟岩:我其實先前就不是一個行業研究者,也不是投資者,而是比較專注在數字資產和通證經濟的研究上,因此平時並不是整天開著雷達到處搜尋目標。
最近半年多與團隊一起專注創業,選了數字票證這個新的方向切入,本身研究和探索的任務就很繁重,因此對不相干的賽道、領域就關注得更少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對整個行業形成一個總體認識,然後深入一個領域,不可能左顧右盼。在我關注的範圍之內,NFT金融應用是最大的焦點,與之相關的借貸、NFT交易以及相關衍生品是我這半年以來主要研究和思考的領域。
鏈捕手:關於NFT大家談到加密藝術、遊戲、體素3D領域比較多;DeFi賽道也有很多藍海。當初是基於什麼契機會想到做票據通證這方面的項目呢?
孟岩:選擇戰略方向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我們並非不看好遊戲、存儲等方向,對於波卡生態、Web 3.0等新領域也充滿興趣,但是團隊本身的禀賦,以及幾個創始人的經驗和知識積累,還是會使我們更加收斂於通證和數字資產的應用方向,而這顯然跟DeFi最接近。
當然,如你所說,即使是DeFi方向,也有很多"藍海"賽道,而我們選擇票據通證,是基於對"通證"這個問題的長期思考作出的慎重決策。
跟"幣圈"裡面很多牛人比,我屬於比較愚鈍的,速度不快,反應也不敏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迅速切換方向捕捉機會不是我的長處,反而是比較適合於找準一個方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
我在2017年就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通證"這個方向上,四年間一直沒有動搖過。當年12月我與元道老師就通證問題交換看法,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隨後就聚合了一個小群體,自稱"通證派",王瑋當時就在其中。
2018年到2019年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通證經濟的研究上,也就是思考如何設定通證激勵體系,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組織大規模網絡協作,本質上是個治理制度創設和資本預算的問題。這個方向是非常有前景的,但受限於基礎設施、監管環境和行業風氣,它真正的潛力可能要到五年甚至十年後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到了2019年年中,在數字資產研究院朱嘉明老師的引導下,我本人將研究重心轉向數字資產,也就是研究數字資產的意義、性質、創建、程序化管理和估值等問題。
從數字資產到DeFi並不是路線切換。DeFi完全是基於數字資產的,因此DeFi興起,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知識和理解上的隔閡,很快就動心要下場一戰。但遲至去年八月,都想不出什麼"好點子"。至於抄襲克隆、拾人牙慧,再加上一點中國特色的社群模式之類的打法,不是我們的長項,而且從過去幾年所見所聞,不要說做好,能夠不反受其害的人也不多。
所以我們還是相對比較耐心,反正在行業裡已經蟄伏數年,起伏不在於一時,心態倒是一直比較平和。
轉折點是去年八月王瑋推薦我精讀原暗網"絲綢之路"創始人Ross Ulbricht在獄中發表的一篇關於如何改進MakerDAO的文章。這篇文章本身主要是指出MakerDAO在通證激勵制度上有改進空間,對其主要結論我不置可否,但這篇文章改變了我研究DeFi項目的方式。
在此之前,我跟大部分DeFi玩家和投資者一樣,每天都囫圇吞棗地快速看一大堆新項目,這並非我所長,所以很吃力。而這篇文章提醒我,即使是MakerDAO這樣的成熟項目,其中也有很多仍待爭論和改進的問題。
如果要尋找創業方向,不如深入研究一兩個主流協議,把它相關的優缺點都參透。深度思考反而是我相對擅長的。
所以我就在Ulbricht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MakerDAO,大概通過一周左右的研究,我提出了六個改進點,除了Ulbricht指出的那一個問題,我還列出了其他幾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在抵押資產不具流動性"的問題。
我明確的定位了這個問題,並且提出用票據來代表抵押資產,使之重獲流動性的解決思路。然後我跟王瑋、周志強進行了很深入的討論。志強有非常強的行業研究能力,他快速分析了整個市場的情況,得出結論,即這個問題真實存在,而且已經給很多項目造成困擾,與此同時並沒有發現其他項目在票據通證這個賽道上發力。
王瑋則有多年傳統金融系統開發經驗,對問題思考得既深入又系統,這個問題他一看就了然於胸,進而帶領團隊又對Compound和Aave進行了代碼級別的深入研究,大致判斷了問題的可解性。因此,最後我們形成了一致看法,就是把探索方向聚焦在數字票證。
這個圈子都是聰明絕頂的人,速度特別快,這既是個優點,也是個不足,因為速度太快,一個新項目,看幾個小時就要決定行動策略,然後看下一個項目,這樣的節奏是不允許深度思考的,也因此牛市之中極少人能夠有"大主意"。
我當時評估了一下,覺得數字票證這件事情不必急急忙忙往前衝,還是要先把理論問題想清楚。所以整個九月都是在做理論研究,研究成果匯集成了一篇文章,去年十月初以《什麼是數字資產》為題發表。
文章很長,沒多少人耐心讀過,但對我們自己來說卻非常重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思考過程。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指出,當前整個數字資產缺少一個重要的類別,那就是數字票證。從那時候起,我們就決定將創新的方向定位為數字票證。
方向確定之後的具體技術方案設計實施完全歸功於王瑋和我們的技術團隊。客觀的說,他們搞出來的vNFT大大超出我和志強最初的預期。
所以可以很粗略的說,Solv這個方向是我提出,王瑋設計實現,志強驗證確認,然後反覆迭代改進出來的,整個過程當充滿分歧、爭論、糾結、迷茫,當然驚喜還是主旋律。這個經歷本身也使我體會到,創新也得是一個團隊協作的迭代過程。
鏈捕手:DeFi中的數字票證有哪些應用的場景?以Solv為例,它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孟岩:票據是歷史最悠久的商業和金融工具之一,其出現遠早於紙幣本身。在中國,戰國時代就出現所謂"合券",唐朝稱為"飛錢",明朝成為"會票",發展到今日,被稱為匯票。
當代,各種票據在商業中更是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稻盛和夫介紹自己經營實學的時候曾經提出一個一一對應原則,即在經營行為中要錢、物、票據一一對應。可見票據本身就是商業經營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一般金融機構所說的"票據"還是狹義的,僅僅包括銀行和企業發行的商業票據,本票、匯票、支票等。僅僅這一部分,2019年全國交易總金額就高達130萬億以上。
細細考察的話,我還可以列出幾十種票據,光匯票就有比如商業匯票(commercial draft),融通匯票(accomodation bill),托收匯票(collection bill),見票即付匯票(bill payable on demand),缺項匯票(inchoate bill)等等,種類繁多,應用靈活廣泛。
甚至這也不完整。在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裡,我們對於票證做了以下的廣義的界定:
票證便是一種特殊的標準化制式合同。
票證的突出特點是其篇幅短小,往往可以印在一頁紙、甚至一張小紙片上。這並不意味著票證的合同條款一定簡短,而更主要的是因為票證的標準化程度更高,凝結了更廣泛的共識,從而很多有關票證使用方面的條款,不必印刷在票證之上,而是置於票證之外,約定俗成,或有明文規範。
例如,對於發票、支票、本票、匯票、期票、當票等票據,以及身份證、戶口、學歷證明等證件,國家都有專門法律條文予以規範,無需印刷在票證上,使得票證本身可以非常簡潔。
按照這一寬口徑,我們甚至可以把一些傳統上不稱為票據的金融工具,比如遠期合約、期貨、互換、期權、債券、ABS等,以及一些非典型的金融權益證明,比如房契、地契、門票、所有權證明、資格證書等等,統統表達為票證。這樣一來,票證就直接包括了大多數權益和債權證明以及金融衍生品。
Solv開發的vNFT是一個通用的數字票證描述協議,有能力描述絕大多數票證。我們可以這麼類比一下,ERC20可以描述數字貨幣、積分等均質通證,ERC721可以描述獨一無二的單體對象,ERC1155擅長於描述標準化的工業品,而vNFT則專攻數字票據通證,或簡稱數字票證。我們定義數字票證是一種特殊的通證,一種具有高級數據結構的通證。
Solv的數字票證應該具備五個特點,第一是可編程性,這是所有通證都有的共性,但正是這一點使之與傳統票據區分開。特別是請注意,區塊鏈天然是一個時間序列,在區塊鏈上的可編程性,意味著數字票證自帶統一時間軸。
第二是異質性,也就是同一合約發出的每張票據都可以是不同的,具有彼此獨立的狀態,可以單獨變化,這一點與ERC20不同。第三是包含數量信息,可拆分,可部分流轉,這一點是ERC721做不到的。
第四是可組合性,這個組合既包括將若干同質的數字票證"合併",也包括把若干異質的數字票證"打包",兩種組合分別可以支撐不同的應用場景。第五是可升級性,一張數字票證已有的信息是不可以篡改的,但是可以附加新的信息和數據。
數字票證被引入區塊鏈,可能不是"能解決哪些問題"、"能用於那些場景"的問題,而是一下子擴展了一個巨大的數字資產類別。你只要看到票證的類別和特點,稍加聯想,就會立刻認識到,其應用空間是無限的。我這裡順便舉四個例子。
第一,我們可以創建一張數字票證,將一定數量的底層資產鎖藏於其中,並對其編程,使之具有定時自動解鎖釋放的能力。由此就可以創建一種新的資產,它能夠在未來以某種設定好的方式給持有者帶來"正向資產流"。
這樣一種數字票證,可以模擬定期存單、債券、遠期和期貨合約和投資者份額。Solv的第一個應用IC Market,就是用這樣的數字票證來表示投資者份額,促進項目鎖倉份額流動。如果給這樣的票證加上一個條件,必須支付一定價格才能解鎖釋放底層資產,那麼這就是一個看漲期權。
第二,我們可以將若干資產組合成一個"資產包"數字票證,然後對其進行均質化拆分,得到一個代表資產組合份額的票據。
跟傳統金融裡的基金份額和ETF指數不同,這個份額票據當中是真的含有那些底層資產的,因此你是可以自主提出這些底層資產的,當然也可以自己重新組合。我們還可以對這樣的資產包進行分層拆分,搞出ABS裡"優先"、"劣後"的結構來。
第三,我們可以將分期付款合同、資產標的以及債務餘額組合到一個數字票證中,設定程序化的清算和利率機制,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按揭分期合約數字票證,從而可以支持類似住房抵押貸款的業務。
第四,我們可以創建一個代表部分所有權的數字票證,從而支持數字資產"團購"。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我們並不打算都自己做。Solv的核心是做數字票證的工廠、交易流轉基礎設施以及跨市場的聚合流動性池。Solv也不特定於具體平台,從公鏈到行業及聯盟鏈,我們都願意支持。
具體的數字票證和應用,我們會盡量開放給生態合作夥伴去完成。比如如果有區塊鏈合作夥伴有能力用Solv做應收賬款票據和倉單,並推動行業級別的供應鏈金融,我們會免費開放vNFT標準和解決方案支持他們,甚至在Solv發展的早期還會給予生態激勵和補貼。
鏈捕手:NFT為現實世界的資產上鏈開了一個"口子",在過往的區塊鏈實踐中,NFT+STO作為未來鏈上資產價值循環的創新模式,是當前市場環境下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徑,未來似乎是非常值得期待。它在經濟和合規性上具有哪些優點?在這其中最大的阻礙會是什麼?Solv在實體資產NFT化的具體實施和操作是怎樣的?
孟岩:關於NFT+STO,主要的思路就是把現實世界的實物資產經由合規流程導入區塊鏈,對應為NFT。NFT興起之後,實體資產上鏈有了新的思路,這當然是件好事。但我還是要提醒你,區塊鏈這麼多年,實體資產上鏈為什麼一直做不起來?其中是有原因的。
比如說老生常談的硬鏈接問題,如何將確保鏈下資產與鏈上通證形成不可被打破和偽造的對應關係?一旦出現纰漏,誰來負責和兜底?法律和金融基礎設施是否能夠對上鏈資產予以認定?區塊鏈上的共識與法律認定之間存在矛盾時,以誰為準?NFT並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實體資產上鏈還是困難重重。
所以我們看到,NFT大熱之中,首先受到追捧的還是一些以純數字形式存在的藝術品。比如Beeple的畫,Musk的NFT之歌等等。那個著名的燒畫上鏈的事件,實際上本質是放棄實體形式,徹底轉化為數字形式。與很多人的解讀相反,這個行為藝術並不是指出了一條實體資產上鏈的路徑,而是以一種決絕的方式反證了實體資產上鏈有多難。
實體資產上鏈需要廟堂與江湖的合力推動,需要物聯網與區塊鏈的融合,更需要時間來凝聚人心與共識,Solv無意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解決。不過,在個別領域,Solv確實可以有所作為。
比如證券型通證,無論其鏈外支持資產是股權還是債權還是單體資產權益,只要經過合規程序發行,以法律手段形成"硬鏈接",均可以在Solv之內作為底層資產發行數字票證。當然,未來相關法律及監管機制逐漸完善,我們更樂見人們跳過不必要的中間過程,直接基於實體資產創造vNFT數字票證。我相信企業用戶會很快意識到vNFT在這個場景中的優勢。
我本人正在積極參與國內第一個STO項目廈門匯管車股權通證相關模型的設計,如何在STO當中融入數字票證也是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鏈捕手:Solv通證的經濟模型有哪些創新點,它怎樣捕獲價值?和NFT賽道其他代幣的經濟模型在設計上有何差異?
孟岩:關於Solv的通證經濟模型,現在還處於保密狀態。我這裡只能原則性的談一下思路。
一個DeFi項目必須有所創新,但其通證經濟模型並不是必須要創新。恰恰相反,在能夠滿足治理和激勵目標的前提下,通證經濟模型應當儘量採用經過驗證的成熟方案。
原因是這樣的,通證經濟的本質是設定某種程序化的投資機制,激勵整個生態為項目作出關鍵貢獻,從而實現市值和通證單價的增長。要知道,傳統的公司金融天天研究的中心問題,一個是financing,決定怎麼融資,一個是capital budgeting,決定怎麼投資,一個是risk management,如何管理風險。這三者都是通證經濟的中心議題,並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而其中市值資產負債表等工具,也都可以在通證經濟中應用。
但是通證經濟有幾個新的命題,是傳統公司金融沒有考慮到的:
第一,通證經濟當中主要的投資行為是直接激勵用戶進行生態貢獻;
第二,通證經濟使用項目通證,而不是貨幣進行投資;
第三,由於通證經濟使用通證進行投資,因此傳統公司金融中淨現值(NPV)、內部收益率(IRR)、資本成本(CoC)等工具都不再適用,或者需要進行重大改進之後才能使用;
第四,通證經濟中的投資不但要提升總市值,而且要提升單個通證的價格。這兩者在傳統股市上幾乎是一回事,但通證經濟往往通過發行新通證來進行投資和激勵,因此兩個目標之間存在矛盾,需要非常小心謹慎;
第五,通證經濟中的投資和激勵有相當一部分是程序化、自动化的,且程序是公開、透明的。
因為這些原因,學術界對於通證經濟的研究,據我所見,只是剛剛開始。可以說還沒形成什麼能夠稱得上理論的東西。而通證經濟對於項目的成敗又至關重要,因此要求儘可能一次做對。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能夠指導通證經濟的設計和實踐,也就是說通證經濟的設計完全是經驗主義的。
行業裡的通證經濟模型魚龍混雜,特別是在牛市,各種濫竽充數的偽成功模型混淆視聽,必須認真分辨。真正優秀的通證經濟,有效、可控、可持續,主要不是精心設計出來的,而往往是從大量實踐中歸納出來的,各種嘗試多了,總有那麼幾個天時地利人和都對了,跑出優秀的成績,且能穿越牛熊。這樣的好模型,可遇而不可求,掌握一個就要儘量復用優化,少發自作之聰明。
我在實踐中經常看到一些人在通證經濟模型設計上各種信馬由韁、畫蛇添足,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此道之艱難,設計出來的東西千瘡百孔,還往往不自知。我的Solv經濟模型設計雖然還不能公布,但是等公布以後,你一定會發現它似曾相識。
鏈捕手:Solv是一個平台,可以支持多個應用入駐,但目前NFT的發行平台很多,你們的壁壘和競爭力是什麼呢?
孟岩:Solv基於我們創造的vNFT標準所建立的多應用平台,這是與目前其他NFT平台的核心差別。我們底層採用自己的數字票證協議,上層自己一些創新的應用產品。
未來我相信會出現與vNFT競爭的數字票證協議,也一定會有許多團隊會基於vNFT打造與Solv競爭的應用。但我想說,基於DeFi的邏輯和文化,我們其實是樂見這種競爭出現的。區塊鏈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也有十多年,我們只見到有項目死於戰略錯誤或者心術不正,沒見過一個項目死於競爭。
鏈捕手:你認為DeFi目前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NFT和DeFi結合是最大的想像空間在哪裡?以及你是從那個視角看待NFT的?
孟岩:我是在研究數字資產的,所以也想從數字資產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DeFi發展到今天,創建和融通了哪些數字資產?未來還能夠創建和融通多少數字資產?我想用這樣一幅圖來表達我們對於未來的看法。
我認為未來4-5年,整個DeFi上的數字資產,按照交易量會呈現幂率分布。其中頭部又細又高的最左端那一部分是數字貨幣和ERC20通證,它們對應現實世界的股票和貨幣市場,交易量最大,但集中度會很高,可能有五十到一百種資產交易量極大,但其餘就無法相提並論。
而今天快速暴發的ERC721 NFT,藝術品、收藏品之類,是這個曲線最右端又細又長的"長尾",它對應現實世界裡的個人手工製品,種類和數量極多,萬事萬物都可以NFT,每個人都可以創建無數的NFT,但是絕大多數交易量為零。
因此雖然現在NFT很火,但是由於其交易摩擦高,注定這一類資產在整個交易市場中占的比例會非常之小。
在這個圖上中間那一段又肥又厚的"驅趕",是屬於工業品、大宗商品、遊戲類資產和數字票證的,它們類型豐富,總量巨大,同時標準化程度高,交易摩擦低,交易量巨大,對應現實世界的標準工業化產制品和票證,從而構成了整個數字資產市場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其中遊戲類資產適合於用ERC1155來表示,而Solv的vNFT數字票證則專注於數字金融票證。
如果我的這個判斷是對的,那麼DeFi僅從資產類型和交易量來看,完成度可能不到5%,發展空間極其巨大。而短期之內最具想像空間的,正如圖上所提,一是遊戲資產,二是金融NFT,完全是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