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fly:NEAR 不是以太坊殺手,它打算協作並增強以太坊
本文發於鏈聞,作者為Haseeb Qureshi,Dragonfly Capital 管理合夥人,並由Perry Wang編譯。
今天我們很高興地宣布,Dragonfly Capital 對 NEAR 項目進行了一筆重大投資,並將加入 NEAR 驗證器諮詢委員會。我們現在運行著 NEAR 主網上的 第三大驗證節點,未來,我們將與 NEAR 驗證器諮詢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密切合作,支持 NEAR 的下一階段主網採用。
什麼是 NEAR?
很高興聽到這個問題。
NEAR 是下一代智能合約平台。它是最接近以太坊 2.0 願景的平台------一條分片、可擴容的區塊鏈,但其上線比以太坊 2.0 早了數年。
以太坊 1.0 無法滿足去中心化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當數字收藏品遊戲 CryscryKitties 在 2017 年堵塞以太坊網絡時,這一點首次變得顯而易見。自那以後,2020 年後期的牛市使以太坊的擁堵問題更加嚴重。Gas fee 已飆升至歷史新高,用戶與基於智能合約的應用進行互動時心力交瘁。
以太坊過去 3 年間 gas 的平均價格。 Credit: Etherscan
我們知道這只是個開始------ DeFi 應用尚未普及到主流受眾,但以太坊 1.0 已經不堪重負。儘管有這些掣肘,如今在以太坊上運行的多數 DeFi 應用(如 AMM 和貸款協議)表現都非常亮眼,但是,區塊鏈用戶和開發者對公鏈有更高的要求。
2018 年時這一問題就已深入人心。當時媒體給其它智能合約平台冠以「以太坊殺手」的名號。
這種說法太老套了。
NEAR 不是要殺死以太坊。以太坊在目前看將永遠是智能合約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 NEAR 更多傾向於與以太坊協作並對其進行增強,就像區塊鏈網絡版圖中的 另一座大型城市。
截至目前在智能合約版圖中,只有一座城市很重要:以太坊,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紐約市。有關智能合約的一切活動目前都在以太坊上發生。但現在它非常擁堵、鈣化,需要某種方式來擴容。
從廣義上講,有三種擴容智能合約的途徑。第一條途徑是通過「互操作性協議」,如波卡Polkadot 或 Cosmos,多條異質區塊鏈橋接在一起。這有點像在全國各地修建高速公路系統,連接起一些小城鎮。
第二條途徑是通過 Rollup 二層方案,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在以太坊上建設越來越高的摩天大樓------不能任意擴容,而是緩解擁堵壓力的一種短期好辦法。
第三條途徑是 NEAR 所採取的道路:構建一條全新的治理完善、並具備兼容性的 L1 公鏈,橋接回以太坊。打個比方,NEAR 正試圖建設第二座城市:智能合約版圖中的芝加哥市。
比喻很形象了。那我們再談談技術層面。
NEAR 簡介
有兩種方法可以極大提高區塊鏈交易吞吐量:垂直擴容和水平擴容。
水平 vs 垂直擴容。 Credit: PudgyLogic
垂直擴容是指:為了實現更高的吞吐量,我們將要求每個節點都非常強大。這意味著交易處理不能再由普通用戶完成,但這樣的一個網絡能處理更多的計算。Solana 和 DFINITY 採用這種方法,這意味著在這兩條區塊鏈中,普通用戶無法在商品化硬件上驗證區塊鏈。
這不一定是壞事!垂直擴容的區塊鏈對於某些需要高性能和全球訪問狀態一致的應用而言具有很高吸引力。但是,他們通過犧牲驗證器去中心化來實現這一目標。
水平擴容採取的是完全相反的路徑。水平擴容將系統劃分為多個分片。每個分片僅執行區塊鏈上總工作量的一個子集,每個驗證器只需驗證單個分片(和部分「協調器」分片)。由於每個分片的工作壓力較低,因此允許更多用戶參與驗證。這樣保持驗證去中心化,同時仍能擴容系統的總吞吐量。
這正是以太坊 2.0 的規劃遠景:一個任意分片的智能合約平台。 唯一的遺憾是以太坊 2.0 看上去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成真: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近期稱,以太坊 2.0 的智能合約需要太長時間才能完全實現,以太坊在數年的過渡時間內只能先完全採取 Rollup 方案。
NEAR 採用了與以太坊 2.0 完全相同的實現策略:水平分片區塊鏈,能夠支持每秒高出幾個數量級的訂單。但與以太坊 2.0 不同的是, NEAR 目前已經上線。
舉幾個數字讓您感受一下 NEAR 提供的擴容提升:NEAR 區塊鏈上的每個分片可以單獨處理的交易比以太坊 1.0 多出 10 倍。NEAR 區塊鏈最終將擁有 超過 100 個分片。這意味著,NEAR 最終每秒將能夠處理比以太坊 1.0 多 1000 倍的交易。
但目前可擴容性是一個相對容易的承諾。許多全新的智能合約平台都宣稱其強大的可擴容性,但用戶仍然聚集在以太坊上。真正的挑戰是創造超越以太坊的一流開發者體驗。而這正是 NEAR 的閃光點。
我有一些最好的朋友是開發者!
NEAR 從零開始構建的一路上都對開發人員保持了友好。由於基於 WASM 的運行時 runtime,開發者無需學習新的編程語言,即可在 NEAR 上手和運行。
您是網絡開發者?用 Script (Typescript 的近親) 即可。 或者您喜歡內核調試,在 Rust 上編寫智能合約即可。
NEAR 合約類似 ERC-20 的一小段代碼,利用 AssemblyScript 編寫。 Credit: NEAR
當然,如今區塊鏈中的多數開發者已經使用以太坊和 Solidity 工具。NEAR 將很快在其虛擬機中啟動 EVM 運行時,這將允許將 Solidity 協議部署到 NEAR 上,而不會發生重大更改。這也意味著以太坊工具(如 Ganache 或 Metamask)將很容易與 NEAR-EVM 部署兼容。
但是資產呢?我們都知道目前最流行的加密資產都活躍在以太坊上, 無論是 Tether、 USDC,還是 DeFi 類代幣。很快您將能夠通過它們的無需信任的橋接------Rainbow Bridge,將這些資產轉移到 NEAR。當前存在的幾乎所有跨鏈橋接都依賴於受信任的資產托管人,但 Rainbow Bridge 將呈現完全去中心化,受加密和激勵保護,而不是受信任保護。
NEAR 中還有許多其他出色的用戶體驗 UX 改進。例如,人類可讀的地址,而不是像 2e75ed2ffaae39e859b6 這樣的名字……,可以將您的資金轉移到 dcp.near 交給我們。這一切都直接在協議層實現。您甚至可以用同一個公鑰擁有多個名稱,或嵌套在另一個帳戶中作為子帳戶(如 haseeb.dcp.near)。
NEAR 錢包資產轉移體驗
NEAR 的設計還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搶先實施 EIP-1559,合約層開發者獎勵 以及 存儲質押。 但 NEAR 依然是一個非常稚嫩的網絡, 我們希望 NEAR 能與新一代加密應用共同進化成長。
但 L1 公鏈的成功,需要的絕不僅僅是技術。
偉大的區塊鏈平台最終建立在其社區之上。NEAR 的 DNA 來自於其創始人: Illia 和 Alex,兩位極具才能和腳踏實地的工程師,之前分別擁有 Google 和 MemSQL 工作經歷。
NEAR 通過重視用戶和開發者的 UX,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團隊和充滿活力的社區。
NEAR 開發者生態系統的增長。Credit: Electric Capital
除了介紹性的 開發者教程,還有許多項目通過 Open Web Collective 在 NEAR 網絡上進行構建。
到目前為止, NEAR 已經取得了不俗的牽動力。但它仍然是一個年輕的網絡,還有很多路線圖需要交付。接下來的幾年是否會鞏固其作為主導性智能合約平台的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希望對 NEAR 有更多了解,可以加入 Discord 或 Telegram 中的 NEAR 社區。
如果對參與該網絡頗感興趣,可以在 這裡 查看驗證器指南。或者您本人是開發者,可在 這裡 查看教程。
多謝 Ashwin Ramachandran 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