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将无法持续:去中心化如何重塑技术和治理

ChainCatcher 선정
2022-07-21 17:11:12
수집
区块链内的去中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本文的目的是帮助澄清为什么更广泛的加密社区中的人们围绕去中心化的概念进行组织。

原标题:《The Center Will Not Hold: How Decentralization is Reshaping Technology and Governance

作者: Bruno Lulinski & David Kerr,The Defiant

编译:润升&谷昱,链捕手

 

去中心化是一个历史上描述地方治理结构的概念,指的是规划和决策的责任不是由中央当局承担的,而是分布于其成员中。

虽然“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这两个术语直到19世纪才在欧洲发生重大政治动荡时被创造出来,但这些概念自社会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尽管去中心化在包容性、代表性和个人自由方面有明显的好处,但人类历史主要是对中心化权威的研究,因为它在决策效率方面提供了好处,并且能有效治理大型地理区域。 

然而,最近的技术进步允许更有效地利用去中心化原则,许多历史限制不再适用,因为现在可以利用去中心化的强大治理机制。  

 

机制和选择

 

特别是,区块链已成为开发新系统的机会,这些新系统能更有效地接受去中心化的好处,既是成员代表治理模式的机制,也是用户在去中心化经济中访问和开发应用程序功能的选择。

虽然该术语的历史定义仍然作为中心化的比较衡量标准,但“去中心化”一词本身已成为区块链技术某些特征的代名词,也是确定其技术、法律、经济和政治功能的分析点。虽然去中心化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在区块链中对该术语的使用通常具有可以追溯到原始比特币白皮书的某些特征。

虽然白皮书中没有明确表述去中心化一词,但在没有“受信任的第三方”进行交易或以其他方式与他人互动的情况下,构建“无中央权威”的组织和流程的能力已经确立了一个在行业内使用的独立概念。去中心化技术、监管行动、法律分析、经济潜力和政治理论的应用发展,为去中心化对于公共区块链和建立在这些区块链之上的应用程序的意义提供了额外的背景。  

本文的目的是帮助澄清为什么更广泛的加密社区中的人们围绕去中心化的概念进行组织。虽然统一的综合定义无疑会比当前的上下文定义更清晰,但现实情况是,区块链内的去中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目前,必须根据情况复盘其使用情况,以确定基础流程如何适应其当前的应用。

在这篇总结论文中,我们将解释去中心化的不同组成部分、去中心化系统的好处,列举不同项目如何处理去中心化过程的例子,并对去中心化的提出善意批评。本文将作为 TL;DR,总结在当前使用范围内去中心化的概念,同时为那些有兴趣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人提供相关的资源。

“区块链在政治上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人控制它们),在架构上也是去中心化的(没有基础设施中心故障点),但它们在逻辑上是中心化的(有一个共同商定的状态,系统的行为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去中心化的意义》,作者:Vitalik Buterin(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这篇文章不是试图对“去中心化”一词进行包罗万象的定义,也不是达成对项目去中心化的客观衡量标准。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写了一篇题为《去中心化的意义》的文章,强调了准确定义该术语的困难。

衡量去中心化的尝试包括:Miles Jennings关于去中心化的原则和模型的论文,Balaji Srinivasan关于中本系数的帖子;北京交通大学一篇使用各种指标来衡量去中心化的论文;以及Ketsal 衡量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开放标准的帖子。鉴于空间不断变化的性质,随着主题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发布本文档的更新版本。

“将去中心化作为最终目标通常意味着瞄准一个模糊且可能移动的目标。”——《衡量区块链网络中心化中心化的数据点》,作者:Josh Garcia和Jenny Lueng

 

第 1 层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标准

 

包括以太坊在内的许多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充当一个去信任的基础设施,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构建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虽然其他区块链正在努力实现渐进式去中心化,但以太坊的先发优势和作为第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智能合约平台——即原生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允许在区块链之上构建各种可组合的应用程序——使其成为第 1 层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自然的基准。 

Coinbase 工程师 Yuga Cohler 甚至表示,以太坊即将过渡到权益证明共识机制,如果成功,将“证明去中心化作为一项社会组织原则的可行性”。

构建在第 1 层区块链之上的应用程序继承了基础层的一些去中心化属性,但仅仅构建在去中心化层之上并不意味着应用程序本身就一定是去中心化的。 

虽然应用程序默认继承了底层基础层的不可篡改性和抗审查性,但每个应用程序都会进行设计权衡,从而影响单个应用程序的去中心化程度。换句话说,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层提供了一个基础,让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应用程序可以协同工作,每个应用程序和相应的社区都权衡来实现其期望的去中心化状态。

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并非没有招致批评。对于以太坊的潜在中心化挑战,人们经常讨论流动性质押衍生品中心化和多数客户风险,这两种批评都围绕着网络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中心化故障点。

 

“越简单越好”

 

这两个问题的细节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已在其他地方进行了详细讨论。有关流动质押中心化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以太坊研究员Danny Ryan 的这篇关于流动质押衍生品风险的帖子和去中心化质押提供商 Lido 的研究。有关大多数客户风险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以太坊研究员 Dankrad Fiest 的这篇文章和 Ethereum.org关于客户多样性的部分。

以太坊区块链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充分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作为讨论去中心化的基础。比特币区块链当然也有资格被称为“充分去中心化”,但从设计上来讲,与以太坊更灵活的智能合约平台相比,比特币在其协议中嵌入的功能更少。 

比特币社区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越简单越好”的精神,比特币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种表现,因为与更复杂的协议相比,简单造成的脆弱性更小。这篇文章不会深入讨论该论点的细节,除了承认比特币将有资格“充分去中心化”,并且比特币一直在构建闪电网络,以支持构建在网络之上的更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 

以太坊拥有更强大的应用生态系统,可以从中讨论不同级别的应用去中心化,但比特币作为第一个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成就为整个行业铺平了道路。 

有关以太坊和整体区块链的更多基本背景,本文的合著者Bruno Lulinski撰写了《以太坊简单指南》,介绍了区块链、DeFi、NFT、以太坊社区的决策过程以及以太坊未来的扩展解决方案。

 

去中心化的不同组成部分

去中心化对于更广泛的加密生态系统的几个部分的价值主张至关重要,因此查看该术语相对于其应用领域的含义是有意义的。去中心化的要素既是离散的(即,项目是否分散在该特定领域?),又是相关的(即,一个组成部分的去中心化如何影响项目在另一个领域实现的去中心化?)。 

由于一个组成部分上下文中的去中心化,意味着不同于不同组成部分上下文中的去中心化(同时共享影响其他类别的基础活动),项目需要考虑每个组成部分能够按预期运行。

去中心化的组成部分分为三大类,涉及去中心化系统在三个轴心上的有效性:技术、经济和法律去中心化。 

正如 Miles Jennings 在深入讨论去中心化原则和模型的文章中所说,“这些去中心化web3系统的有效性将取决于其安全性、经济性和信息的平等性”——每个系统都对应于列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 技术去中心化——全球无需许可的基础设施层及其构建的应用程序需要可信的去中心化技术基础。底层区块链为各个应用程序的链上组成部分提供执行层,但应用程序本身仍然需要以无需许可客户端的形式进行自己的技术去中心化,以便与基础智能合约、用户拥有的数据(和数据可移植性),以及由广泛参与者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形式对智能合约进行去中心化治理。 

考虑技术去中心化时要问的问题:这些系统是如何设计的?如果需要,如何进行升级?哪些流程支持升级的执行(即Compound的 48 小时时间锁)?什么区块链支撑着应用程序,该区块链对应用程序施加了哪些权衡?用户能否轻松“退出”系统,即用户能否退出系统并使用(或构建)与核心协议交互的不同方法?

从确定区块链本身去中心化的角度来看——有多少客户,以及用于矿工/验证者的客户之间的分布是什么?个人参与者如何验证给定区块链的真实性,个人参与该验证过程的难度有多大?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考虑区块链的技术去中心化。

归根结底,技术去中心化是实现经济和法律去中心化的必要基础。

  • 经济去中心化——公共区块链为重新想象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与该应用程序的用户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互动创造了机会。在“传统”的前区块链世界中,公司被激励将其用户视为价值提取的来源,主要以用户生成的内容或最终用户的相应数据的形式,在公司和有意愿的广告商之间进行幕后交易。 

区块链允许不依赖中央领导的系统,允许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应用程序贡献者和应用程序用户之间平衡激励。这些经济上去中心化的结构基本是新一代的开源软件社区,但具有可嵌入的透明经济。在经济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中,贡献者可以参与应用程序的价值创造,同时获得其贡献的报酬。

考虑经济去中心化时要问的问题:应用程序的底层代币是如何设计和分发的?空投是如何设计的,早期项目开发者做了哪些考虑来防止大部分项目代币的所有权集中?早期投资者和项目贡献者如何获得补偿,各方的代币锁定机制是什么样的?DAO 资金如何分配,即资金如何分配给旨在推进项目使命的倡议和/或工作组?

  • 法律去中心化——除了技术机制和去中心化的经济利益之外,还有监管和合法性问题,包括税收、责任、所有权、知识产权、报告和隐私。尽管美国证券法是确定去中心化系统如何利用数字资产的重要分析领域, 但它并不是受公共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影响的唯一法律领域。尽管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去中心化——最明显的是以一般伙伴关系的形式——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参与和责任所确立的默认规则,如何能够公平地适用于与产生现有法律的活动极为不同的分权制度。

除了与现有规则和法律的表面相似性之外,通过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活动代表了公平、所有权和控制权等概念的重大变化。这些差异强调了与产生现行法律法规的活动不同的关系和责任,并在如何处理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组织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这些活动能够产生应税事件并以引发诉讼的方式行事,因此在考虑法律去中心化时,税收和责任将很快成为与证券法同等突出的问题。  

早期项目需要某种形式的中央领导和规划,以确定项目目的并提供关键的激活能量。这些团队可能会在即将去中心化的项目中保留一些影响力,但所保留的影响力水平可能会对从监管机构和其他政府机构的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否被视为去中心化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程度

 

证券监管主要源于防止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初衷。虽然法律去中心化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早期项目贡献者在去中心化过程中保留的影响水平,以及参与者之间信息的透明度,将是确定项目是否合法去中心化的关键。  

许多人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撰写了关于去中心化主题的高质量概述:

  • Scott Kupor 撰写了有关加密货币的关键监管问题的文章,并描述了确定代币是否为证券的考虑因素;
  • David Kerr 和 Miles Jennings 为去中心化组织起草了一个法律框架;
  • Stephen Wink 和 Shaun Musuka 将追求充分的去中心化描述为避免证券监管的明确途径

在考虑法律去中心化时要问的问题——早期项目团队有多少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哪里?他们的影响力是源于在所谓的去中心化组织中保留的巨大投票权,还是源于他们在社区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早期投资者有多大的影响力?社区成员是否可以被其他社区成员追究?该项目是否依赖于中央机构的努力?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是否拥有基于组织结构设计的不对称信息?在下面的证券法部分了解关于法律去中心化的更多信息。

 

去中心化系统的好处

 

如上所述,“去中心化”一词本身就是“中心化”一词的反映。查看去中心化系统可能具有的属性,例如抗审查性和分布式决策,可以更容易地将这一概念形象化。 

 

抗审查性

审查抵制指的是任何单一的管理机构都不能单方面作出限制其他参与者的网络行为的决定。从历史上看,人类之间的协调一直依赖于某种程度的信任。

两个人之间的货物交易需要相信双方会真正将货物交付给对方,而在冲突国家之间达成某种休战或条约需要相信对方会继续遵守商定的条约。 

部署在去中心化公共区块链上的不可变代码为抵抗审查、保护隐私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这些抗审查系统还不是完全不可强制的,但它们是我们在加密之外依赖的机构和平台(世界政府、社交媒体平台等)的必要陪衬。如果基础设施层(区块链本身)没有去中心化,强大的政府很容易将其关闭——只需找到负责网络的一方并胁迫他们。

正如中国的比特币禁令所表明的那样,去中心化使这变得困难,因为审查足够去中心化的系统需要在大多数政府范围之外进行协调;就在中国比特币采矿禁令发布几个月后,中国出现了几家地下矿场,以填补禁令留下的空白。 

面对专制政府,个人也使用NFT来保存信息——然而,这些 NFT 仍然要求个人匿名,以避免政府的直接胁迫。甚至像加拿大这样的民主政府最近也表示愿意通过强制金融机构对某些公民进行财务审查来行使审查权。 

 

权力与影响力

当跨境汇款公司最初限制向乌克兰汇款(后来放宽了这些向乌克兰的转账上限)时,乌克兰等其他国家有效地利用公共区块链的抗审查质量来资助其国防投入。

苹果、Facebook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已经扩展到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让他们(无论是否愿意)就其平台上的互动(以及指导他们经常有争议的决定的过程)进行公开辩论。政府经常使用 Twitter 与其选民直接沟通,并提供了去中心化好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2018 年,Twitter 取消了对独立开发人员用来在 Twitter 上构建应用程序的各种 API 的访问。 

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将对诸如Twitter的决定权具有抗审查性。事实上,透明的、无可挑剔的参与规则本身就是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自然继承的一种抗审查性,因为默认情况下,部署到公共区块链的代码是开源的。 

即使Twitter 前首席执行官 Jack Dorsey已承诺采用开放协议和长期中立(正如他后来感叹的那样),但在足够长的时间范围内,推特的抗审查承诺总是会落空——这是博弈论的自然结论。开源代码和允许用户拥有私人数据的概念,从根本上反对建立在封闭协议上的公司的商业模式,后者依赖最终用户的数据为其股东创造财务回报。 

 

抵御攻击和去相关性

Vitalik Buterin认为,去中心化系统比中心化系统更容易抵御攻击,并且意外失败的可能性更小。

至关重要的是,去中心化系统的攻击成本通常更高,因为没有敏感的中心故障点可供攻击者瞄准——攻击者不能只是渗透到以太坊基金会并按下一个大的红色“HALT”按钮(因为没有大的红色按钮),并且攻击者无法压制 Buterin 并迫使他关闭区块链(因为 Buterin 没有那种集中式权力,尽管他是最初的创始人和规则制定者)。

在应用程序层面,信任假设、密钥管理和安全实践会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对攻击的抵御能力水平不同。第 1 层区块链对攻击的弹性仍将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可信的、无需许可的基础设施。

去中心化网络也倾向于导致重复系统,从而带来更强大的安全性。以太坊开发者社区的首席协调员之一 Tim Beiko 最近在 Farcaster 上将重复系统的这种好处称为“不相关的故障模式”。总体思路是,多种解决方案(即不同的客户端实现、针对特定问题的不同方法或只是不同的思想流派)可以降低整个堆栈发生灾难性故障的可能性。

(由于难以量化去中心化,Beiko 在技术上使用“去相关”和“不相关故障模式”作为术语“去中心化”的替代品。我们使用“不相关故障模式”作为充分去中心化的基准。因此,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系统必然具有不相关的故障模式,但无论哪种方式,情绪都是一样的。) 

相关风险导致灾难性失败的一个例子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在该危机中,由抵押债务义务、信用违约掉期和泡沫借贷行为增加所造成的风险被评级机构不当承保。随着房主违约,这种高度错综复杂的风险网络导致相关的失败,导致贷方违约,导致交易对手违约,从而造成严重破坏。 

承保系统性相关风险很困难,而且在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中,可能会导致灾难。通过区块链的开放边界去相关系统性风险可以帮助减轻这些风险并减少攻击媒介的表面积。 

“如果你在 2007 年问过一个普通人:‘如果事实证明投资者错误地估计了由次级抵押贷款构建的合成抵押债务的超高级风险,这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那个人会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无法想象那组词会如何影响我。’ 但确实如此。”——Money Stuff,2022年5月12日,Matt Levine.

 

透明的激励措施和分布式决策

虽然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能会成功地请求董事会将股东提案纳入年度委托书,但董事会对必须纳入讨论的提案有一定的宽容,许多大型科技公司(Facebook、Snap 和Google)拥有双重股权结构,赋予内部人员绝对多数的投票权,否认利益相关者有任何重大成果。

虽然去中心化系统不仅仅分布式决策的工具,但它确实实现了治理透明度,从而有可能提高关键决策过程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对分布式决策系统有善意的批评,包括早期项目团队所需的必然集中注意力、公地悲剧以及选民的冷漠,这些都可以体现在这些类型的横向分布式决策过程中。

这些分布式决策系统的治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将在未来的DAO研究集体文章中讨论)。然而,去中心化系统的支持者认为,透明记录的行动是去中心化组织的主要好处之一。

 

对去中心化的批评

 

尽管偶尔会被误解,但建立在公共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经济并不能替代所有中心化实体。相反,它是结构的扩展,允许去中心化的和中心化组织以过去在技术上不可行或不实际的方式进行交互。尽管如此,在公共区块链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对去中心化的善意批评,下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只有完全水平的结构才能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

对一些人来说,去中心化的想法意味着完全没有等级结构,完全没有结构,没有指导或领导。一些去中心化的批评者认为,少数参与者在去中心化系统中施加的任何影响都证明了该系统是中心化的,或者任何结构上的尝试都可以保持中心化。 

这种说法被用来说以太坊不是去中心化的。但正如本文所描述的,去中心化有多种形式,必须通过特定的参考框架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去中心化系统。 

Gitcoin的Kevin Owocki在Twitter帖子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去中心化可以指“通过无需许可的代币进行去中心治理”,而不是“混乱的松散个人网络”。

在《反捕获》一书中,Spengrah 写道:“将去中心化与无需许可混为一谈是 DAO 领域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Spengrah 讨论了反捕获的概念,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网络如何设计抵抗不良行为者治理捕获的系统的框架。对于不能简化为完全非人类程序功能的项目,抗捕获治理是一个更合理的决策目标。 

 

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追索权

对去中心化的一个担忧是,去中心化实体不会为消费者提供追索权。批评是许多(或大多数?)消费者不会关心资产的自我保管,许多人会乐于声称“去中心化”是 web3 的一种美德……直到他们的无聊猿被盗。如果用户因恶意行为者或胖手指的错误而失去资产,将如何找回资产?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中,这个过程如何进行?

1933 年 3 月,随着美国从 1920 年代后期的大萧条中复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就银行业危机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出现发表了讲话,该公司为银行存款人提供高达 25万美元的资产保险。他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我想和美国人民谈谈银行业——相对而言,了解银行机制的人相对较少,但更具体地说,与绝大多数使用银行进行存款和提取支票的人谈一谈。”

 

用户需求

当时(直到今天),许多人还不了解银行系统的内部运作。在不久的将来,许多人仍然不会理解或关心底层区块链的机制,但将会有解决方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拥有无聊猿或参与DAO),而消费者无需了解系统的具体机制。通过迭代的过程,社会学习和改进。加密货币也是如此。

保险将变得更加稳健,用户或协议本身(或两者兼而有之)将为这些类型的损害提供程序保险。钱包的用户体验将得到改善(有关出色的钱包用户体验,请参阅Argent或Rainbow),从而减少自托管的繁重,同时仍保留自托管的好处。 

社会恢复钱包的世界中,担心丢失24 个单词的秘密恢复短语将变得无关紧要,解决方案将不断涌现,以满足希望享受去中心化系统好处,同时仍然确保在困难情况下以合理形式寻求潜在援助。最重要的是,中心化组织将与去中心化组织协调以提供这些解决方案,在保留去中心化系统的优势的同时,也创造符合其个人用户群需求的用户体验。 

 

中心化实体证明中心化

存在于加密世界中的中心化实体——比如中心化交易所Celsius——通常被用来证明加密世界没有真正去中心化。这种说法恰如其分地针对那些声称以去中心化为卖点的项目,以吸引用户参与一个明显中心化(根据任何定义)的项目,包括最近加密领域的许多灾难(例如 Luna 和 Celsius)。这些都应该受到批评。 

但正如本文中详细描述的那样,去中心化系统不仅仅是完全水平分布的系统,相反,在判断项目的去中心化水平时,需要考虑几个单独的组成部分。至关重要的是,关于“系统内的中心化实体证明系统的中心化”的批评,往往忽略了数据可移植性的概念。Polygon 首席信息安全官 Mudit Gupta 将数据可移植性称为“去中心化的能力”。

集中式系统可以存在并通过使其更容易与未经许可的区块链交互来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但归根结底,区块链使用户能够使用自己的数据退出。如果中心化的NFT市场OpenSea决定审查在其平台上出售的 NFT 的子集(通过不在 OpenSea 用户界面上显示它们),或者如果 OpenSea 决定开始向用户收取更高的费用,用户只需停止使用 OpenSea 并转移到另一个 NFT 市场。 

OpenSea 实际上并不持有用户 NFT——OpenSea 只是一个展示和交易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一个拥有大量流动性的场所,这使市场更高效,价格发现更好,但仍然是一个场所)。 

(顺便说明一下,OpenSea最近推出了 Seaport,这是一个支持其市场的去中心化协议。) 

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会为用户提供数据可移植性的灵活性,因为他们没有这样做的动力,但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必须将数据可移植性嵌入其运营中。虽然中心化的加密公司可以提高效率(例如组织流动性、提供客户支持和标准化用户界面),但用户退出系统的能力可以检查任何中心化实体对系统以及最终对其用户的权力。

 

无效的治理和潜在的财阀统治

对去中心化将导致无效治理的批评可能是目前对生态系统最真实的批评。截至 2022 年初,去中心化组织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参与度很低,正如大多数去中心化组织所趋向的那样,纯粹的代币投票存在各种嵌入式问题,可能会产生比先前更多的财阀体制。

DAO Research Collective 的治理论文将涉及其中许多问题,Coinbase / Paradigm 的 Fred Ehrsam 在 2017 年写了一篇关于基于区块链的治理系统的有先见之明的文章,强调了链上治理的一些好处和问题,以及未来方法。归根结底,去中心化治理是否能与传统的中心化治理系统一样有效(或更有效)还有待观察。

“只有通过建立提供各种机制来检查权力集中的技术系统,同时建立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寻找这些机制的失败模式,我们才能希望在以前的去中心化尝试失败的情况下取得成功。”《通过激进的权力下放实现解放》, Vitalik Buterin 和 Glen Weyl

 

(Bruno Lulinski 是《以太坊简单的指南》的作者,该指南旨在了解以太坊生态系统不同组成部分。David Kerr 是DAO Research Collective的研究主管,也是Cowrie LLC的首席顾问。)

체인캐처(ChainCatcher)는 독자들에게 블록체인을 이성적으로 바라보고, 리스크 인식을 실제로 향상시키며, 다양한 가상 토큰 발행 및 조작에 경계해야 함을 상기시킵니다. 사이트 내 모든 콘텐츠는 시장 정보나 관련 당사자의 의견일 뿐이며 어떠한 형태의 투자 조언도 제공하지 않습니다. 만약 사이트 내에서 민감한 정보를 발견하면 “신고하기”를 클릭하여 신속하게 처리할 것입니다.
banner
체인캐처 혁신가들과 함께하는 Web3 세상 구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