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RootData List 上榜机构 | SevenX 联创 Eraser:投资 Web3 应用正当时

コレクション
SevenX 获选RootData List 2024 Crypto VC Top50

采访:Arain,ChainCatcher

嘉宾:Eraser,Seven X创始合伙人

整理:Scof、Arain,ChainCatcher

 

在曼谷 Devcon 期间,Web3资产数据平台 RootData 联合 ChainCatcher 举办的「DeInsight 2024」年度峰会上,正式发布了《RootData:2024 年 Web3 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与年度榜单》(点击链接查看完整报告和榜单)。

该榜单是由 RootData 继 2023 年首次发布后推出的第二期年度评选,今年的RootData List 2024 涵盖了五项榜单,具体为:Top50项目(已完成TGE)、Top50项目(未进行TGE)、Crypto VC Top 50 投资机构、Top10 天使投资人、Top20 最佳 CEO。

ChainCatcher 将发布系列文章,对话RootData List 2024上榜机构,寻找穿越牛熊的建设者并跟踪Web3最新趋势。

SevenX 成功获选 Crypto VC Top50 ,并在近日坐客 RootData Space,分享其成功之道。

Seven X 成立于2020年,当年 8 月推出第一期基金,规模 500 万美元,退出回报率达到 700%,投中的黑马项目包括资产发行平台 DAOMaker、Web3 应用程序 Mask Network。SevenX Ventures 目前拥有三个主基金、一个 FoF,资管规模数亿美元。比较特别的一点,SevenX Ventures 践行精品投资,而非赛道型选手,因此提出了「三稿」理论+「CIVIC」模型+产业链布局。

在这次访谈中,Seven X创始合伙人Eraser分享了自己从IT产业投资视角形成的Web3投资体系的过程,指出当前市场上存在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消费驱动的发展两个主要的投资主线,预言未来3-5年内全链上应用爆发。

“对Web3项目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我个人并不十分有信心。”Eraser同时也直言自己当前不看好的领域。

以下为Space主要内容:

计算机背景使我形成系统化的投资思考方式

Arain: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SevenX。

Eraser:我的经历可以追溯到进入Crypto之前,我曾在非洲工作六年,参与“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在非洲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多次货币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尤其是在尼日利亚和安哥拉,这些经历让我对Crypto产生了信仰。经济崩溃和民生困境让我深刻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

2017年,我的合伙人比我早一步进入Crypto,并劝我多学习各个行业。随后,我们共同加入了当时国内最早的一个基金。2020年,我和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Seven X。

Arain 你说你是计算机背景,但是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非洲做一带一路的投资,这是为什么

Eraser 尽管我在南京大学读了计算机,并在滑铁卢大学攻读研究生,但回国后我意识到编程并不是我的强项。最初,我加入了战略咨询行业,后来参与了“一带一路”项目。

虽然我并不是技术专家,但我希望能从技术的角度思考项目、产业和投资策略。计算机背景让我更注重逻辑和架构,这也反映在我们的投资风格中,体现出一种相对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这种结合帮助我在投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用IT产投的眼光看待Web3发展: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消费驱动的发展

Arain:SevenX Ventures注重精品投资,这有别于早期投资普遍押赛道的风格,为此你们创造了一套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Eraser:ICO时代结束时,涌现了大量VC投资基金。那时,大家并未重视研究,缺乏投资逻辑,很多人仅仅跟风投资。随着市场回报受到整体Beta的影响,我们意识到这种方式难以持续,因此开始探索用一套方法论和逻辑框架来指导投资理念。这个框架不断演进,包括我们的理论稿件和判断模型。最近我认为市场上有两个重要主题: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消费驱动的发展。基础设施仍然是一个计算机行业的分支,我们可以借鉴过去20-30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标准来推演整个行业的逻辑。

我认为,计算机行业的根本三大支柱是计算、存储和网络。从过去几十年IT行业的发展来看,这三者的发展顺序是明确的。首先,计算速度和范式的演变是基础。最初的单核计算机,像以太坊,其处理能力有限;之后,多核多线程和并行计算逐渐成为主流,当前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正强调这一点。在计算的发展过程中,通用计算逐步演变为专用计算,逐渐形成了不同计算任务的分工。例如,中央处理器最初负责所有计算,后来图形计算交给了GPU。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硬件架构上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存储方面也经历了从小容量硬盘到大容量存储的演变,催生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市场等新概念。

在过去十年,行业仍主要围绕计算发展,未来则可能向存储和数据相关协议演进。关于网络,我认为在Web3行业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一是跨链和单链连接的协议;二是真正实现去中心化的物理网络连接。这涉及到许多depin项目,通过硬件实现全球化连接。总的来说,技术的演进过程可以参考IT行业的历史,但我们需要谨慎把握速度,避免走得过快或过慢。例如,2017年投资去中心化数据库可能距离市场实际需求过远。

过去30年IT行业的变化显而易见,从SaaS的兴起到Web 1.0、Web 2.0,以及从固定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都是由于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又促使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变革。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人们无法想象未来会如此依赖手机。今天,我们同样难以预见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后,整个互联网行业可能会基于区块链或Web3。尽管我对“Web3”这个词并不喜欢,但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关于应用场景的讨论非常热烈。Web3面临的最大痛点是基础设施过剩,尤其是在过去一年中,随着多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崩溃,大家意识到应更加关注消费端。然而,至今为止,Web3领域仍未诞生出特别成功的项目,行业热度似乎又重新集中于新资产或的发行上。

在消费者逻辑方面,我们进行了许多思考。然而,至今我们并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投资模型,确保应用投资一定成功。应用的成功往往具有随机性,并不是单纯依赖一个创意或新的用户交互方式。我们早期参与了Web3社交投资,包括从Mask Network到Cyber Connect,以及最近投资的Blue Sky,这是前Twitter团队孵化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当前用户关注的并不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或Web3服务来改善体验或降低成本。回想互联网刚出现时,它确实帮助人们节省了许多成本,比如信息沟通的方式,而这在当时是非常高昂的。

我认为区块链的核心不在于降低互联网的成本,而在于引入信任和不可篡改性。这些特性导致了更高的成本,比如冗余存储和共识机制。因此,区块链的交易成本注定高于Web 2的标准。那么Web 3究竟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跨境支付和结算,尤其是稳定币的出现,大幅降低了跨国支付和货币兑换的复杂度和成本。其次是资产发行的门槛显著降低。在传统环境下,只有上市公司或具备政府背书的机构才具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资格。而在区块链上,个人和小团体可以轻松发行NFT、代币,或通过内容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如音乐、漫画或文章。区块链显著降低了资产发行的门槛,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发布和交易自己的资产。因此,区块链真正降低的成本主要在供给端,而非消费端。它让一些原本难以实现的资产或交易变得便捷,甚至可以无须许可地进行资产发行。

目前,我们看到的问题是消费端的需求未能显著扩展,但资产却在持续大量发行。无论是新代币项目还是NFT,资产供给在迅速增加,成本也在降低,但需求增长缓慢,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导致资本错配,供给方比需求方多,造成了行业的失望情绪和价格难以提升的问题。

  • Web3可能降低成本的方面在于激励机制。通过重塑激励环境,让人们根据对项目或生态的贡献,获得相应的资产或权益,而不再只是传统的雇佣关系。

总结来说,我认为Web3真正降低成本的领域主要是跨境支付、资产发行和激励体系,其余则较难降低成本,甚至可能增加成本。因此,我倾向于支持那些确实在这些领域带来成本优化的项目,而不会投资那些在链上反而增加成本的项目。

最近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新一代的加密消费者正在模糊消费和投资的界限。在Web3中,我们看到类似“消费即投资”的反向趋势——“投资即消费”。比如,人们在参与meme币、游戏代币、博彩等活动时,虽然投入较少且多数亏损,却仍乐此不疲。这些“投资”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娱乐消费,满足的是心理需求而非经济回报。因此,在当前的创业和投资中,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打破消费与投资的边界,让两者更加融合。通过简化投资的决策过程,让它更像一种消费体验,甚至是一种娱乐方式。这样,投资就更有可能吸引大众参与,实现更广泛的普及。这些想法还在初步成型,但值得进一步探索。

Arain: 刚刚那套产业逻辑我可以听出来,基本上是您对IT行业重新的一个推演。那你提到现在还是以计算为核心的,那么下一步我们有没有看到呢?

Eraser:大约两到三年前,我们便开始布局存储和数据领域的投资。例如,我们是Arweave生态系统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并且投资了Arweave生态中的多个项目。此外,我们还支持了去中心化数据库和去中心化数据湖等早期项目,例如Space and Time。同时,我们也在数据协议层面进行了投资,包括RSS3和Debank等。随着链上活动和交易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需求也不断提升,不仅是交易数据,还有其他各类信息。例如,像Arweave这样的永久存储公链已经显现出需求。而早期的数据协议项目,如Ocean Protocol,尽管当初试图推动数据交易,但未见大的进展。我认为,尽管大家都强调数据是未来、是AI的“石油”,但链上数据的应用和流通仍面临很多挑战。

我认为Web3的数据还不够丰富,用户的数据量和链上存储的状态都未达到理想标准。此外,这个行业本身还处于早期阶段——如果计算能力还不完善,就去投资数据库,可能为时过早。我们应保持耐心,以创业者和VC的视角,适当提前半年到一年观察行业趋势,而非急于追逐新技术。也有可能行业焦点转移,比如数据需求变弱,而AI和金融的结合变得更重要,最终我们又回到计算领域。这种技术演进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

日趋成熟的投资体系:重投后和重仓管理

Arain 可否用你们的投资体系评价当前市场以及市场的几个热点

Eraser: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对Web3项目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我并不十分有信心。我认为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这个行业与传统世界的关系仍将保持平行状态,难以交融。这是因为如果这些项目过于激进,就会受到监管,导致中心化的控制,这与其创业初衷相悖。

在我们目前的投资中,唯一的Depin项目是IO.net。我们不将其视为典型的Depin项目,而是更像是一个双边市场项目,旨在解决供给与需求的匹配问题,而不是单纯降低GPU成本。。

对于AI和Web3的结合,我持观望态度。AI可能成为工具,但其核心理念与Web3解决信任的问题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对AI加Web3项目的投资非常谨慎。至于DePin,我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连接大家,因此我们已放弃所有关于数据共享的DePin项目。我们认为,数据共享时代尚未到来,而建立一个不受中心化影响的互联网连接服务才是关键。因此,我们尚未投资类似的DePin数据项目。

Arain 从数据上,SevenX Ventures出手投资的项目有上百个,可以说是市场活跃的投资机构。谈谈贯彻这套精品投资的理论体系是否容易?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遭遇哪些挑战和诱惑?

Eraser 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作为行业内活跃的VC,我们很难完全忽视行业的噪音和普遍遵循的方案,但我们坚持在同一细分领域内不投资竞争对手,或者很少投竞争对手。

例如,我们是YGG的首批投资人,在其之后没有投资其他热门的竞争项目。只有在Merrit Circle改进并转型,不再是同个赛道后,我们才进行了投资。因此,我们唯一坚守的原则是不会投资直接竞争的项目,确保我们的用户群体与竞争对手的不重叠。不过,在相似赛道或用户有交集的项目中,我们可能会考虑投资。

Arain:今年我们已投的项目和出手频次和往年比较有变化,可以谈谈变化背后的原因?

Eraser: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在于我们决策的速度放慢了,但每笔投资的金额增大了。之前我们通常投资在100万到80万美元之间,而现在的投资金额往往达到150万,甚至200万以上。这是因为我们获得的投资机会增多,因此决策周期变长,总体项目数量也有所减少,但每个项目的持股比例却更高。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我们意识到我们之前犯了错误。首先,随着基金规模扩大,我们采用的是以投后服务为基础的模式。如果投资的项目过多,实际上就没办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管理。其次,我们对自己想投资和不想投资的项目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意尝试。以往,行业缺乏清晰的愿景和理论框架,导致大家采取试验性投资方式,但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清晰的框架,因此项目数量虽然减少,但每个项目的投资金额会增大。

从行业角度看,未来市场容纳的项目总量也会逐渐减少。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能发币或资产,导致注意力被稀释。未来市场将会分层,顶层将是十几个竞争项目,中层则是一些短命项目,底层则是只有几天热度的低质项目。

Arain 您刚才说是因为这个基金自然的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到了这个阶段就到做这个阶段相应的事情。顺便分享一下未来基金产品的规划和布局

Eraser  我们的布局首先强调欧美的基础设施和亚洲的应用。欧美创业团队注重价值观和理念,例如去中心化和社区化,同时对技术要求严格,但这也导致了周期长和对增长的忽视。相比之下,亚洲创业者在增长和用户运营方面更为熟练。中国的Web2应用在用户体验上优于许多欧美产品,这使我们坚信这个策略。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更社区化的项目,而不是单纯依赖传统的VC投资方式。过去一年多,关于VC币的看法有所转变,许多人开始质疑VC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希望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式,比如借助社区力量或共创的模式,而不是仅仅依赖传统的投资模式。这种传统VC商业模式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

投资节奏应用“钟摆理论

Arain 投资节奏上你们是怎么把控的?有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Eraser  这个问题很好,因为我们自己在投资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失误。以我们的基金为例,第二期基金时,我们过于追逐所谓的创新点,特别是在NFT和元宇宙领域,认为只要有新意就值得投入。结果,很多项目都显得过于超前。比如,2021年我们投资了动态NFT,可能是全球首家此类项目,但NFT市场本身尚未成熟,动态NFT更难以获得关注,最终未能成功。类似的,当时行业还在讨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却投资了一些希望改变现状的应用,比如去中心化音乐流媒体平台。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不足,这个项目也未能成功。

在投资Web3项目时,我们也曾面临时机和周期的问题。比如,AA钱包和Paymaster等技术不成熟时,我们尝试投资去中心化音乐流媒体项目,但因基础设施不足而失败。对此,我们提出了“钟摆理论”:区块链行业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始终在摇摆,就像一个摆钟在朝向去中心化的列车上来回摆动。

回顾历史,ICO时代强调完全去中心化,但导致了项目频繁跑路,缺乏监管。随后中心化交易所崛起并决定资产发行的规则。随着中心化交易所暴露出种种弊端,2020年DeFi Summer又将人们带回了链上。然而,DeFi的过度衍生带来了问题,像食物币、农场币等项目过多且失去监管,最终又引发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回归。最近,人们对中心化VC投资的币兴趣减弱,反而追求meme等链上资产,再次偏向去中心化。钟摆的另一端还涉及对使用价值和虚无的追求。有时代币的应用场景备受推崇,有时纯粹的meme币大行其道。以太坊也经历了从单链主导到多链竞争的转变。我认为,这个行业会在不断的周期和摆动中前进。

Arain:钟摆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下一步的方向,我们现在处交织的状态上,投资未来则应该反着来,对不对?

Eraser:Web3的去中心化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反映了对权威的不信任。过去,无论是币安上币、Vitalik 的发言,还是a16z等机构的投资,都被视为权威。然而,大家逐渐发现这些权威并不总能带来好结果,于是开始不再盲从。但长期的去权威化会导致混乱,最终又会产生新的权威,形成一个循环。

预计未来3-5年内全链上应用爆发

Arain SevenX大部分已投项目属于Infra,应用我们有出手但不多。对于Infra和应用,我们现在的投资节奏是怎样的?关于应用的未来,我们是如何判断时间节点并行动?

Eraser: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提到我们大约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关注并投资一些应用。其实更早在我们二期时,也投资了一些不太成功的应用。我承认那时我们过于早期,因为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许多L2都还没有上线,L1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那时的重点应是解决计算和基础设施的瓶颈,而非推动应用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接下来一年到两年内,预计会出现大规模的链上应用。近期已经有许多项目涌现,但这些应用往往并不完全建立在链上,而是部分依赖链上或web3的功能,用户体验仍主要基于web2的模式。例如,我们投资的Blue Sky项目,尽管切入Web3的社交和内容创作,但用户体验仍然是原生web2的,只是利用了web3的一些资产或哲学理念,以更去中心化的方式运作。

我相信,3到5年后,最早一批全链上应用将开始崭露头角。我们已投资了一些全链上游戏,我个人对此非常热衷,支持其发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全链上游戏的用户数量确实不及那些Web2.5游戏。

Arain :刚才你提到你们在投消费型应用的时候不会去支持那些宣称要降低消费者成本,但实际上最终它是增加了消费者成本的项目,我们如何评判一个项目是“伪降低消费者”的成本项目?

Eraser 我们在投资音乐流媒体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只考虑了创作者的需求,而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作为消费者,Web2平台已让听歌变得便捷且便宜,如网易云、Spotify,只需付月费便可畅听。相比之下,Web3模式要求用户为每首歌付费,还要支付链上Gas费,并安装钱包,这对用户而言负担太大。

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去中心化推荐和按次付费来帮助长尾创作者,但在消费者角度,这种模式既不方便又不划算。音乐行业的粘性也不足,用户可以随意切换平台,在哪里听同一首歌差别不大。因此,仅靠改变供给端无法解决问题。除非找到方法让Web3在消费者端真正提升体验,否则音乐行业的Web3化很难成功。

ChainCatcherは、広大な読者の皆様に対し、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を理性的に見るよう呼びかけ、リスク意識を向上させ、各種仮想トークンの発行や投機に注意することを提唱します。当サイト内の全てのコンテンツは市場情報や関係者の見解であり、何らかの投資助言として扱われ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万が一不適切な内容が含まれていた場合は「通報」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私たちは迅速に対処いたします。
チェーンキャッチャー イノベーターとともにWeb3の世界を構築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