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con 回顾|Buidl with OS,一场关乎 Web3 开发者的 Talkshow

OKLink
2024-11-21 10:55:19
Collection
带着“Can you build at the speed of___?”的 疑问,在曼谷的 Workshop 共同开启了 Buidl with OS 之旅。

作者:0xAmber,欧科云链

 

“Can you build at the speed of___?” 11月15日,时值 Devcon 活动期间,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曼谷的 Workshop 共同开启了 #Buidl with OS 之旅。

图片

在开场演讲中,Chief Innovative Officer Jason 带来了 “Build onchain, any chain"的主题演讲,他着重介绍了 OS 平台的多链特性,其生态覆盖之广泛,能够为开发人员提供 100 多种不同区块链网络(包括 Ethereum、Bitcoin、Solana 等)的支持,帮助他们抓住新兴机遇并更快地进入市场。

图片

围绕产品细节,OS BD 负责人 Shen 现场介绍道:目前 OS 提供 4 种类型的强大 API,包含 Marketplace、Explorer API 等。以 OKLink 浏览器 API 为例,Explorer 和 EaaS 提供丰富的开发者工具、50+ 主流区块链(其中包括 EVM、UTXO 链和 Solana 的链上数据)、200+ 网络的代币数据。开发者们得以通过浏览器等 API 访问实时链上数据、汇总统计数据和无缝合约验证。轻松集成 EVM RPC 模块,实现顺利迁移高度兼容

图片

而 EaaS 服务,更能够助力开发团队充分发挥区块链探索的潜力。无论是新的 L1 还是已建立的链、rollup 还是应用链,我们的零成本服务都可根据您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

图片

在论坛环节中,OKLink 产品总监 Simon 从数据基础设施的视角出发,发起以“什么是区块链数据的新金矿”为主题的讨论,来自 Blocknative、Rootdata、Consensys SMG、Amberdata 和 Blockaid 的嘉宾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别分享见解。 

图片

Simon@OKLink: Web2 用户引入 Web3 最紧迫的问题或挑战是什么?安全问题、信任问题,从众多新项目中发现宝石的难度?还是现有工具经验的技术复杂性?区块链数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哪些计划/项目试图解决(或已经解决)这些问题?

Raz@Blockaid:在我看来,用户体验安全性是需要首要关注的问题。举例来说,你是否能够让你的外婆马上上手你在做的产品?所以要保证你的用户能够完全理解你在做什么,能够带给他们什么好处。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行业里很多项目与应用都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如果当一个 Web2 用户在登录 Web3应用的时候,能够完全看懂登录界面,而不需要额外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并且你界面上的提示能够使其相信并放下防备这是安全的,那么这个边界感自然会消失,引入 Web2 用户将不再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Matt@Blocknative:我的答案可能和大家不一样。我认为,用户需要有一个好的理由来到链上。我想问你们每个人,你们还记得上次在手机上解决你的支付问题,为什么你会做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两周前我第一次来到泰国,我需要使用交通软件 Grab,所以我下载了。而在清迈的时候,我不能使用信用卡,所以我又下载了另一款支付软件,在这样的场景中,有很明显的信号提示我,嘿你真的需要现金,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下,就不会奇怪为什么用户要做出明确的选择。

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登陆互联网的情境,只有一个互联网。而来到链上世界,你却有多种网络的选择,复杂程度明显提升,比如用户体验、费率、延迟这些都是你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的经历中最具信服力的场景是:Telegram 机器人,它并不是免费的,但是用起来很便捷,设置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几次点击就可以获得结果,这样用户就会用起来满意。所以我的观点是这种用户体验,也就是我们要极尽所能地去免去其中的复杂性,做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事情可能是娱乐的,可能是富有生趣的,也可能是实用的,但它一定是用得到的。

图片

Simon@OKLink:对于有意进入 Web3 的机构或企业来说,有哪些挑战会阻碍他们采用 Web3 技术?区块链数据如何帮助他们加速采用 Web3 技术?欢迎举例。

Hunter@Rootdata:我想以我所从事的项目 Rootdata 来举例,可能和其他嘉宾有所不同,我们是聚焦于链下数据的 Web3 资产数据平台,已成为百万级 Web3 用户投资决策所必需的数据平台,也致力于成为 Web3 爱好者与投资者的生产力级别工具。通过呈现更精细化的数据,包括实体地址、融资轮次等等,帮助项目方和资深人士更好地作出决策。整个行业的快速变化驱动我们利用数据手段,持续向前。

Simon@OKLink:变化似乎是 Web3 的常态,每周都会有新的链涌现,对于 Web3 构建者来说,在处理不断发展的链基础设施(目前似乎是多链共存)的同时迭代正确的用例极具挑战性。有哪些创新的数据工具可以将基础设施与用户体验分开,并使 Web3 构建者能够快速测试想法并孵化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Tongtong@Amberdata我已经从事数据相关的工作有 7 年的时间,也经历了几个周期,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并不关注数据本身。而现在不同,在我参加的几场活动中,让我觉得很激动的是与会者在讨论他们关注哪些数据指标,在社区里让这些数据“狂人”和“魔法师”分享见解,这体现了我们每个人都在试图去理解数据并将它们联系起来。因此市场上所提供的以 API 为代表的数据工具就能够解决开发者的问题,因为强大的 API 让获取数据不再是难题,而且是一站式以聚合的方式处理。

Max@Consensys SMG:在我们经历构建新链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随着集成的增多,链本身的价值逐渐变得越来越低,就容易造成生态中开发者的流失,而这其中的维护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开发者们自然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包,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链上应该有足够多的高效易用的工具包,方便开发者快速上手与便捷集成,这样能够持续保持新链的竞争优势。

图片

同时,OKLink 在现场与多位开发者直接对话。其中开发者社区意见领袖、科创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崔棉大师(@MasterCui)从资深开发者与技术讲师的角度分享了经验:“链上数据和分析的平台能够帮助开发者去 build smart,一方面它能够承载一部分后端的工作,它提供的数据就省去自己去开发一个后端去获取数据所耗费的成本。另一种可能性在于,链上数据平台的本身就能够再包装成为一个新的应用。比如能说我把现成的数据的结果,应用到我开发的其他应用当中。”

图片

另外,他表示在开发过程中的沟通与效率非常重要,成熟的链上工具能够替开发团队大大节省去找寻相应的开源代码的时间,做好统计与收集的工具,因此开发者应该充分运用一切能够获取到的 API 等数据工具,并使用 AI 等手段,持续优化开发协作,提升效率,在 Web3 领域持续保持创新力与竞争力。

图片

谈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开发者 Panda(@CodeMorePanda)表示:“因为现在整个公链的生态非常多样化,也存在异构的情况,比如 Solana 和 EVM 的生态完全不一样,我们如果自己去一个一个的对接,反而会比较浪费时间,这时候其实可以选择一些数据聚合的 API,比如我们在用的 OKLink API,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我们的开发时间,更专注自己的时间,节省精力去发挥创意。”

图片

Build Onchain, Any Chain我们与开发者们在氛围轻松的 Workshop 中畅所欲言,度过了一整个愉快的下午。链上生态构建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数据工具日益完善,AI 手段更加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创意与灵感将会持续涌现,也将驱动着 Web3 以更智能和敏捷的姿态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ChainCatcher reminds readers to view blockchain rationally, enhance risk awareness, and be cautious of various virtual token issuances and speculations. All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solely market information or related party opinion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form of investment advice. If you find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nt, please click "Report", and we will handle it promptly.
ChainCatcher Building the Web3 world with innov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