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未来: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Talking about blockchain
2024-10-31 21:45:11
Collection
我依旧长线看好以太坊。

这几天文章末尾的留言中,很多读者都谈到了对以太坊本轮表现的失望。

其实不仅这些读者,我自己也多次在文章中表达过我的失望。

但失望归失望,我们还是要理性分析这背后的原因:

它到底是以太坊本身的问题?还是整个生态的问题?

如果是以太坊本身的问题,那这些问题是否在其它的区块链项目中得到了解决?

先说我的结论:

我依旧持有以太坊的仓位,一点都没有变,更没有把以太坊换成其它的智能合约区块链代币;并且我依旧长线看好以太坊。

我记得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不止一次地谈到过我评价一层区块链项目的三个标准:

它运作上的去中心化程度如何?

它的社区如何?

它的团队如何?

今天,我的评价标准依旧不变。

按照这三个标准,我得出的答案就再简单不过了。

在所有支持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一层区块链中:

以太坊在运作方面的去中心化程度最好,并且Vitalik依旧在极尽所能地推进其进一步去中心化。

它的社区依旧最强大,最有凝聚力。

它的团队依旧矢志不渝地继承着中本聪的思想,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的前进,尽管这个难度越来越大,步调越来越蹒跚。

以太坊一点都不完美,而且问题多多(比如被抨击基金会不透明、越来越官僚......)。仔细研究一下,说不定能找到100个甚至1000个缺点。但我还是要说,环顾整个加密生态,我实在找不到第二个智能合约公链在这三方面超过了以太坊。

不少文章诟病的某些以太坊的“问题”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以太坊的问题,比如有人抨击以太坊团队不注重应用的建设。

应用的建设就不应该是以太坊关注的重点。以太坊团队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建设好一个最去中心化、最中性、最抗审查的基础设施,筑一个“好巢”,让任何一个凤凰(应用)飞到这个巢里都能安居乐业。

至于这个“巢”能引来什么凤凰(应用),那就交给全世界创造力无穷的黑客和极客们去吧。

再比如有文章诟病以太坊的价值捕获被第二层扩展拿走了。

这就更没有必要担心了。

第二层扩展依旧是以太坊生态,它的安全性最终还是要靠以太坊来保障,这就决定整个生态价值最终还是会回到以太坊。只不过价值会首先去到二层扩展,然后再外溢到以太坊。这只会让整个以太坊生态更强大,门槛更高。

有不少读者谈到以太坊的币价表现不如其它一些区块链,觉得那些区块链有可能长线潜力超过以太坊。

我一向不会用短期的价格表现来衡量一个项目的长期潜力。

如果回顾一下以太坊的成长历程,我们就能体会到它走到今天被称为“智能合约公链之王”的艰辛和磨难。

这其中经历了多少事故,多少冲突,多少攻击?

它一直都被聚光灯紧盯、它的任何一个问题都逃不过审查。

没有这种上刀山、下火海炼狱般的磨砺,它不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

这种炼狱般的磨砺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挑战,更是对项目团队、项目社区,尤其是精神领袖的挑战。

当我们思考一个项目是否有可能挑翻以太坊的地位时,我们不妨想一想:

当那个项目坐上“王座”时,它经不经得起以太坊经受的那些考验?它的团队、社区和精神领袖熬不熬得住以太坊曾经遭遇的煎熬?

“王座”不是那么容易坐上去的。

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以太坊的价格在这个周期比不过其它某些区块链代币?

我认真想了想,假如我们单纯看应用,好像除了MEME币在其它某些区块链表现很活跃之外,我想不到其它新的应用了。

可MEME币算是应用的创新吗?即便算,它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如果一个项目代币价格的上涨不是来自于一个能够长久持续的应用创新,那我会把这种价格上涨视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不会把它视为改变项目长期潜力的根本要素。

所以我会忽略这种短期的价格比较。

其实在本轮周期中,最让我惊艳的是比特币的创新,尤其是以铭文为首的一批协议的创新。但非常可惜的是比特币生态在协议创新之后,在应用创新方面后续几乎熄火了。

纵观整个加密生态,在本轮周期中,应用创新方面乏善可陈。

回到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几个问题:

它到底是以太坊本身的问题?还是整个生态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导致本轮周期以太坊价格萎靡的根本原因是应用创新方面的贫乏,但这个问题不仅是以太坊生态的问题,也是整个加密生态都面临的问题。

如果是以太坊本身的问题,那这些问题是否在其它的区块链项目中得到了解决?

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在其它区块链生态中同样也没有得到解决。

其实说到价格表现的比较,我思考得更多的是为什么在本轮熊市中以太坊相对比特币的价格在不断走低----------从上一个牛市的1个比特币换大概15个以太坊到现在1个比特币能换超过20个以太坊了。

我觉得这里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应用创新的缺乏。

美国政府在本轮周期中对机构投资者松绑之后,机构投资者开始虎视眈眈地盯上了这个生态。

可当他们发现整个生态应用贫乏、用户稀缺,几乎找不到他们能够理解的“应用价值”后,他们能投的还有多少?

总不能让贝莱德这样的机构去买MEME币吧?他们恐怕也不会对没有什么价值赋能的DeFi代币感兴趣。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能买的、风险可控、流动性好、共识度高的几乎就只剩下比特币了。

按这个逻辑,比特币价格相对其它代币的一骑红尘就容易理解得多。

但我认为这肯定不是常态,因为加密生态不能总依赖比特币。未来加密生态要能实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必须要有真正的应用创新,必须要有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些创新我依旧认为最有可能发生在以太坊生态。

 

ChainCatcher reminds readers to view blockchain rationally, enhance risk awareness, and be cautious of various virtual token issuances and speculations. All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solely market information or related party opinion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form of investment advice. If you find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nt, please click "Report", and we will handle it promptly.
ChainCatcher Building the Web3 world with innov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