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胜诉:传播孙宇晨“被 FBI 调查”等不实消息或将承担法律责任
2025年的第一天,区块链知名人士孙宇晨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他在2025年第1天就迎来了胜诉。社交平台展示的信息显示,孙宇晨获诉某知名门户侵害名誉权一审胜诉。该案涉及的内容正是几年前令全国媒体陷入流量狂欢的孙宇晨“被FBI调查”传言。而在去年,孙宇晨已获得诉重庆商界传媒集团发布孙宇晨“被FBI调查”相关报道侵害名誉权诉讼的胜诉,重庆商界传媒集团已按照判决书对孙宇晨进行了公开致歉。
这两起诉讼中所涉及到的不实信息,均来自于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 2022年发表的一篇报道。在原文报道里,作者已经在文中专门给出说明,他无法从SEC、IRS、FBI、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得到前述机构是否开展对孙宇晨调查的确认。消息自源头就无法确定真实性。
但在国内的媒体和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直接将该文作者都无法证实的内容当成事实,甚至一些媒体还基于无法证实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与演绎。最终,流量狂欢后,他们都付出了相应的法律代价。
孙宇晨是热点人物也是营销高手,他与热点话题互相成就,不仅让人看到了互联网营销的巨大魔力,同时也让其成为了话题不绝的流量来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与自媒体传播与其相关的不实信息没有任何法律风险,前述两个案件判决显示,直接发布或传播孙宇晨“被FBI调查”等吸睛的传言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名誉权是最近二十多年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个人权利,相关的纠纷案诉讼时有争议,涉事的当事人往往因为相应的法律细则不够清晰,而胜诉不多。但随着近年来诉讼案例越来越多,获得胜诉的也多了起来。
孙宇晨的名誉纠纷案胜诉在法理是早就注定的结果,类似的故事早在20多年前就发生过。中国足球界的知名人物“范大将军”范志毅,在2002年也曾在相似的诉讼案中胜出。与孙宇晨的两次胜诉的情节如出一辙,同样都是媒体转载了另外一家并没有核实相应报道内容而牵扯出的名誉权纠纷,并都以传播不实消息的一方败诉而收尾。
2002年6月14日,《东方体育日报》转发了《体坛周报》的报道称,“中哥之战传闻范志毅涉嫌赌球”,尽管后来《东方体育日报》也以《真相终于大白范志毅没有涉嫌赌球》澄清了真相,但在后来的诉讼中败诉,并进行公开赔礼道歉和赔偿了5万元精神损失费。
许多媒体之所以趋之若鹜地对孙宇晨“被FBI调查”进行二次转发,主要还是基于“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以为国外媒体报道的内容就完全没问题,同时FBI在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概念,两相结合,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由此陷入了流量的狂欢。
如今互联网有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介,其便捷性容易使人以为转发这类消息时属于个人的自由,跟侵权更不会扯上任何联系。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法制日报》上十分明确地指出,从传播法角度看,如果内容侵权,那么转发行为和直接发布行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直接侵权,作为转发者,其对内容的真实性当然有审核义务。
这也意味着,不仅是有报道新闻权力的媒体,包括活跃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个人,也不能为了获取流量,博得关注,而无所顾忌地传播涉及其他人的不实信息。
近两年有个提法叫做“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看到很多人利用互联网流量改变了命运,赚取到了财富,甚至实现了阶级跃迁,每个人都在这个织网当中,兴许哪一天不自觉就成了话题中心的人,成为了公众聚光灯下的人物。孙宇晨的两次胜诉提醒我们两点:发布或传播不实信息是可能付出法律代价的,但同时如果自己成为了被侵害的那个人,也可以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