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糖衣炮弹来袭”!币安、CZ穷途末路,V神江郎才尽?抱团DeSci叙事强行续命
DeSci叙事的“明星带货”项目——BIO Protocol,1月3日正式登录Binance,OK,MEXC等头部大所,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从各大交流群以及推文上感受到BIO的炸裂热度。$BIO在登上高位1.47美刀后出现回撤50%,目前稳定在0.7美刀区间左右,伴随而来的是对$BIO的不同角度声音,饱受争议。
CZ和V神大奶的“DeSci”是什么?为何两人同时高度关注并推崇?
DeSic(去中心化科学),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的方式,革新科学研究、知识共享和科研资助的传统模式。它希望将科学研究从传统的集中化机构(如政府、大学和大型科研基金会)中解放出来,为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更加透明、公平、开放的生态系统。
而笔者更通俗的理解:DeSci 是进入 RWA(真实世界资产)领域的一个崭新入口。从目前的各类 DeSci 项目来看,其核心是为早期实体科研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通过去中心化的机制,DeSci 直接连接科研团队与资助者,绕过传统中心化组织中冗长复杂的审批流程。这不仅解决了科研项目因资金不足而停滞的问题,还大幅提升了科学研究的资本效率。
更重要的是,DeSci 为科研融资引入了更加透明和高效的方式。资金的流入与使用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时追踪,资助者能够清楚了解资金的用途和项目进展。这种模式不仅让科研项目的资助变得更加高效,也极大增强了公众和投资者对科研生态的信任。
为什么会出现DeSic概念?是资本叙事还是市场发展的共识产物?
首先,我们需要问自己:为什么 DeSci(去中心化科学) 这个概念会在 Web3 语境下被提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 Web3 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的困境。
Web3的历程与瓶颈:从繁荣到迷茫
自 Web3 诞生以来,大众对加密资产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几个核心叙事上:
-
BTC:数字黄金的避险资产角色。
-
Ethereum:智能合约公链生态的基础设施。
-
稳定币:USDT、USDC 等成为链上支付和储值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 2012-2019 年 的早期阶段,加密市场经历了一轮野蛮生长,空气币、无实用性项目层出不穷。这种泡沫制造了幕后玩家的巨额财富,却并未推动加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的DeFi Summer,则是 Web3 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通过链上 Lending、LP、Mining、Stake 等机制,第一次让去中心化金融(DeFi)真正落地,显著提升了资本效率和资金的杠杆效益。然而,随后涌现的 NFT、元宇宙、AI 等叙事,尽管短期内激发了市场的兴趣,却未能形成类似 DeFi Summer 那样的长期牛市效应。
随着 全球 Web3 政策逐步明朗 和 RWA(Real World Asset) 赛道的兴起,市场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然而,RWA 对大多数散户投资者而言,仍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投资者难以理解其机制、应用场景和参与路径,导致这一赛道无法形成强烈的市场共鸣。
进而,笔者总结:目前的Web3已经进入流动性和叙事瓶颈期!从以前的触手参与,逐渐变成资本机构间的角逐味道越来越浓,曾经“触手可及”的参与感,正在被机构资本主导的高门槛赛道所取代。散户逐渐被排除在 Web3 未来的财富分配体系之外,这与 Web3 去中心化、开放性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 DeSci 叙事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这一困境:它将区块链技术、Web3 市场和实体产业三者结合起来,使得 Web3 不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金融投机市场,而是一个实体金融设施。DeSci 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早期参与“潜力龙头”的机会。通俗地说,DeSci 让 Web3 市场像 2000 年互联网千禧年交替期一样,你可以早期介入“下一个阿里巴巴、特斯拉或亚马逊”这样的潜力市值公司中。
但就目前DeSic的态势来看,笔者认为:DeSic概念从Web3的历史长河,和上帝视觉中来看属于市场需求的共识产物,但是从当下的节点来看,确实只是一个资本推手的叙事,并未看到真正本质的改变!要真的发展DeSic,最起码需要看到RWA、AI、DePIN、元宇宙这些互相交集的赛道看到具象化的形态落地:例如房产、车子、各类实体资产的RWA成功案例,并广泛使用。
各类DeSic协议都是单纯的发币工具?值得关注吗?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目前,市场热度比较高的几个DeSic项目为:Bio Protocol、pump.science、Sci-Hub、Amino Chain等等,而其中BIO的项目较多,其中不乏有很多名人的支持,但从这些协议目前最核心的层面来看,也是发射工具以及DeFi的基础应用为主,暂未看到有进一步的创新行为,更多的是对背书、机构、名人等的资本效应下推动。
因此在投资DeSic项目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团队与背书的真实性
-
核查团队创始人及核心成员是否真实存在,其学术背景、科研成就是否经过验证(如发表论文、获奖经历等)。
-
项目是否在线下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支撑,并附有可信的文件备案、专利出处和申报记录。
-
背后支持的机构是否具备可信度,如合作的科研机构、大学或知名企业是否真实可靠。
2.项目的财务状况
-
了解项目的融资来源及资金流向,包括是否获得知名机构或风投支持。
-
核查创始团队的财务健康状况,确保其没有过度依赖募资的嫌疑。
-
分析科研开销成本及未来的收入预期,确保资金投入能带来实际成果,而不是成为“烧钱机器”。
3.科研领域的前景与可行性
-
项目所处的科研领域是否与当前的市场趋势和未来需求相符,是否具备长远的发展潜力。
-
项目的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即是否可通过现有技术手段实现,并能执行落地,而非仅停留在空想主义或理想化的层面。
-
确保科研方向的实际意义,避免投资那些毫无商业化前景或无法产生实质性社会价值的项目。
Desic的现状如何破局?
现状:发币工具的标签化
-
融资为主:大部分 DeSci 项目目前专注于通过代币化机制为科研项目筹集资金,实质上是“链上众筹”的去中心化变种。
-
应用场景缺失:除了募资,许多项目缺乏实际的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导致其生态功能被质疑。
-
市场投机浓厚:由于代币经济模型尚不成熟,部分项目更像是一场资本叙事的实验,吸引投机者追逐短期收益。
未来:衍生应用的潜力与方向
DeSci 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现有的发币功能,更在于它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以下是值得深思的衍生应用方向:
-
科研成果的NFT化与溯源
-
将科研成果(如论文、实验数据)以 NFT 的形式上链,确保其唯一性与可溯源性。
-
提供二次交易市场,激励科研工作者与资助者的利益共享。
-
去中心化科研资助平台
-
科学家可以直接通过 DeSci 平台发布项目提案,资助者通过智能合约实时支持。
-
智能合约确保资金用途透明,避免科研资金被挪用。
-
知识产权的链上管理与交易
-
通过区块链技术管理专利、技术授权和知识产权交易,构建全球化的知识产权流通网络。
-
科学社区的去中心化治理(DAO)
-
以 DAO 的形式组织科研团队和社区,共同决定科研方向与资金分配。
-
资助者和社区成员通过持有治理代币参与决策,提升科研透明度和效率。
-
科研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
利用 DeSci 平台促进跨学科数据共享,加速科研进展。
-
数据所有者通过代币激励机制获益,同时推动开放科学的全球化。
-
实体科研与 RWA 的结合
-
DeSci 可以成为 RWA(Real World Assets)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研项目的成果与实体经济深度绑定。
-
例如,研究突破的商业化收益可以通过代币分红的形式回馈早期资助者。
挑战:如何突破发币工具的局限?
尽管 DeSci 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但要实现这些应用仍需克服以下挑战:
-
生态建设不足:目前 DeSci 协议更多是单一功能,缺乏完整的生态闭环。
-
市场信任问题: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无风险,如何确保资金使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是核心问题。
-
资本推动过强:过度依赖资本叙事会削弱 DeSci 的长期价值,应避免变成“资本游戏”。
结语:从工具到生态的转变
目前的 DeSci 协议确实存在“发币工具化”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未来没有潜力。关键在于,如何从单纯的募资转向真正服务科研与产业的价值创造。
DeSci 的成功不仅需要技术与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社区治理和价值分配上找到平衡点。未来的 DeSci 应该是一个 科研与产业深度结合的桥梁,而非仅仅是一场短期的资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