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增长点”or“顶级 PUA”,积分激励模式的优劣势在哪里?

Foresight News
2024年7月12日 10:54
收藏
本文从多维度视角出发,探讨积分模式的优劣势,并试图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Pzai,Foresight News

 

在加密货币领域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基于去中心化共识所构建的经济模型为无数用户带来了加密圣杯的曙光。但随着行业的车轮滚滚,项目方也开始思考如何在加密潮汐中权衡协议长期发展与用户留存率之间的关系。而积分作为介于消息面与代币间相对「中庸」的激励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方所采用。并且很多观点认为,通过积分激励所带来的注意力集聚可以形成协议指标的有机增长点,并强势推动项目增长。

但近期,Blast 等项目的 TGE 分配引发了人们的愤怒狂潮,体现在对拉长激励周期的同时带来低回报的不满。有大户疾呼现在类似的空投已经演变为对所有参与者的「顶级 PUA」,故本文从多维度视角出发,探讨积分模式的优劣势,并试图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早期激励模式

在浪潮的最早期,以太坊 ICO 如火如荼之时,空投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粗暴的,只需要提交一个简单的 0x 地址,便可收获可观的代币进账。由于 ICO 时代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以概念炒作为主,对于链上交互的构建几近空白,故对于所有人来说,(持币)地址本身便可以成为激励指标。

而在 DeFi Summer 伊始,Balancer 和 Compound 都采用了流动性挖矿的方式进行激励。不难看出对于当时的 DeFi 项目而言,链上流动性的规模决定协议的发展,并且就当时的市场形势而言流动性的需求也比较紧迫,所以他们都采用了直接的代币激励。虽说对 TVL 的增长贡献颇丰,但也衍生出了「挖卖提」的弊病。

之后 Uniswap 的空投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真正将交互空投范式带入加密领域,并由此催生出专业的空投猎人群体。随后很多 DeFi 项目进行了跟进,同时伴随许多 L2 和公链的技术落地,有关生态的治理模式构建也提上了日程。由于很多协议的治理本质上是其代币经济的子集,故必然对参与者产生相关空投预期。由此开始,以代币和交互为核心的激励模式开始融合进加密经济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早期加密货币领域激励模式的特点:

  • 直接的代币激励:对于早期项目而言,还未饱和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增长空间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并使他们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通过代币激励让利于用户。
  • 交互门槛低:由于当时链上生态不算成熟,协议的产品模型比较简单,对于用户而言交互流程也很简便。
  • 即时回报(同步性):在 Uniswap 之前,很多项目采用挖矿的方式,对用户的存款实现即时的代币回馈,所做即所得。

积分激励的发源

在积分激励之前,随着生态的蓬勃发展,项目方面临用户留存和激励的两难问题。而 Galxe 等一众任务平台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具体而言,任务平台允许项目将激励过程平摊到用户交互的具体任务上,并采用 NFT 而非代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励(标记)。整体来看,这样的激励方式已经开始产生激励上的异步,即发放代币激励与用户实际的交互中间的周期被拉长。而积分激励其实与任务平台一样,是加密领域交互精细化的产物之一。

最早广泛性采用积分模式的项目是 Blur,Pacman 创新性的采用积分进行 NFT 交易的激励计算,且相关措施对 Blur 的协议增长显著,具体表现在流动性和交易量上。从图 1 的数据上分析 Blur 的规模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积分主要起到了如下三个作用:

  • 抬高信心:通过积分激励,让用户提前拥有一定的获得感,并提高后续对空投的信心程度,并影响币价的初始启动。
  • 延长周期:积分可以平摊用户对协议空投的预期,延长整体激励周期。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在 Blur 实施代币启动后,其仍然保持积分激励的存在,在减小抛压的同时为用户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激励环境,体现在交易量和 TVL 的持续性。
  • 实在性:相比于交互任务结束后的 NFT,积分能够给用户带来某种代币对应映射的感受,使用户感觉已经获得了代币而非只获得象征性的徽章,体现在前期挖矿的交易量和代币价格的相关性上。

图 1 Blur 相关数据(DefiLlama)

基于以上作用,可以衍生出积分激励的几大优势:

  • 提高留存率:过去在「挖卖提」的大背景下,用户通常对协议的忠诚度不高。而通过积分激励,项目方可以引导用户产生持续性的现金流和链上交互。
  • 规避代币成本:基于积分的激励可以减小项目方在代币做市和相应运营上的成本,有的时候还可降低合规风险。
  • 更高的灵活性:积分激励的有机调节赋予项目方更高的灵活性,并不受相关代币走势的影响,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产品构建上。

积分创造的信心

在以积分为主要激励模式的加密项目运营周期中,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重要节点分别是采用积分激励和 TGE(代币生成事件)。图 2 展现了用户在项目周期内的信心程度变化。

图 2 用户在项目全周期中的信心程度变化

在积分激励之前,我们可以看出整体的信心呈现线性增长的态势,因为在项目的早期阶段,用户通常对项目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并且早期阶段相对应的消息面也有较多利好。而在实施积分激励之后,相比于无积分激励而言用户因为积分本身所产生的获得感,导致信心有短暂增强。但随后积分激励的周期开始平摊用户对项目空投的预期,同时场外开始对项目的激励进行市场化定价,故信心整体回落到无积分激励的水平。在 TGE 后,经历过积分激励的用户信心程度会降低更多,因为积分激励的整体周期较长,导致用户无法在 TGE 后整体收益明晰的情况下继续承受周期产生的成本继而选择抛售,体现为更大的抛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积分所带来的信心程度主要体现在积分激励的初期,对用户而言本质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生态的机会。但对于用户留存而言,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项目方的作为。而积分激励本身为项目方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操纵空间。

积分的操纵空间

当今的积分激励模式根本上成为了项目方进行预期管理的一个工具,并且因为积分激励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用户会拥有对应的沉没成本,基于这些沉没成本会给项目带来一些被动的留存,所以项目方只要拉长激励周期,并保持周期内的基本激励便可以维持项目基本指标的表现。而在基本激励之上,项目方的分配空间也逐渐增大。

在发放上,积分的操纵空间主要体现在不上链和规则清晰度,相比于代币激励,积分激励通常不会上链,进而对于项目方而言操纵空间更大。而在规则清晰度上,项目方掌握对协议内各部分的激励分配权,并且从 Blast 的激励就可以看出,激励的长周期代表着规则的强灵活性可以在周期内最大程度上中和大部分用户的情绪反应,减少信心损耗。但 Blast 第二阶段的分配事实上对上线前大户的存款积分进行了稀释,并将这一部分利益转移给链上交互者。对于大户而言,这样的平摊导致空投可能不能覆盖前期所产生的资金成本,并增加后期链上的交互成本,但如果提取存款,他们便面临沉没成本的问题。且在空投最终分配时,大户被动性的线性释放已经证明了项目方在发放上选择转移大户的利益到散户手中。

在市场定价上,诸如 Whales Market 等场外积分交易平台也为项目方提供了一个可供衡量的数据源。具体而言,他们为市场上的积分 OTC 交易进行了可观的市场化定价,而项目方可以通过做市商对积分所带来的预期定价进行合适的调整,并且 TGE 前的低流动性环境减少了做市的难度。当然,这样的交易也加剧了潜在项目预期的透支。

综上所述,从积分的操纵空间可以衍生出积分激励的劣势:

  • 操纵空间大:不管是在发放上还是在市场定价上,项目方都可以进行足够的操作。
  • 透支预期:积分激励的长周期和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带来对用户空投预期的消耗。
  • 平摊收益:由于积分的释放周期长,早期参与者和后期参与者所产生的价值被平摊,相对应会损害参与者的利益。

如何扬长避短

在分析过积分激励的优劣势后,我们可以探究如何基于积分模式扬长避短,更好的构建加密领域的激励模式。

分配设计

在积分激励的长周期中,积分分配对协议的发展至关重要。与任务平台上的交互不同,大部分项目没有对交互指标与积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明晰,形成了某种黑匣子,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知情权。但完全明牌的规则也会为工作室的针对性打法提供方便,导致抬高链上的反女巫成本。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分散激励流程以控制规则对用户的可见性,例如将积分通过生态内协议进行有机分配,在平摊分配成本的同时可以对用户的链上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激励细化,且分散的分配权给予特定项目方更大的动态调节空间,也方便用户基于强可组合性进行一鱼多吃。

权衡各方利益

现在很多协议需要面临 TVL 和链上交互数据的权衡,在积分机制上体现为如何分配相对应的权重,对于 Blur 等以交易为主导或 DeFi 以 TVL 为主导的项目而言,二者本质上可以形成互相促进的飞轮效应,所以积分在其中的作用是激励单一指标。但当这套逻辑转移到 Layer 2 上时,参与者便开始分裂,并且项目方的诉求也从单一指标转向多元化增长,继而对积分分配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Blast 的黄金积分尝试解决这样的分裂,但最后由于分配比例问题,整体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在其他项目中,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机制设计,故未来协议的积分机制设计可以考虑对交互和存款激励进行相对应的细化。

需求空间换激励空间

现今,很多项目使用积分激励的初衷只是想在保持激励活动的同时对 TGE 进行延迟,相比于传统的积分激励用例而言缺少了积分本身的用途,而这一部分需求的空白也是导致积分在用户眼中只作为另一种代币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对于这一部分需求可以进行有效的开发,例如对于跨链桥或链上衍生品而言,使用积分进行相关费用的冲抵既可以使用户即时获得积分所产生的效用,吸引用户持续使用协议的同时,还可以释放积分分配的空间,减小通胀压力的同时控制预期。但在这一部分上需要对用户的实际交互和手续费之间进行有效的精确衡量。

另外无论是对于传统领域还是加密领域,需求永远是需要大于激励的,而需求空间很大一部分由协议本身产生。正如很多 MEME 相关项目没有积分激励,因为他们天然占据需求端的优势,并且用户使用这些项目时更多从协议外获取价值。所以对于项目方而言,需要考虑自己的产品模型构建是否拥有对应的 PMF,让用户参与其中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缥缈的代币才是正道。

共识化激励

对于用户而言,共识化的激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规则清晰的环境,并允许他们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共识构建中来。例如在社区中,项目方可以构建一些去中心化的环境,让用户参与自由竞争并按照结果进行类似 PoW 的有机分配。这样的竞争一方面可以在共识中消解空投分配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留存率。但共识本身的变化相对缓慢,灵活性较低,可能不太适合快速增长的生态。

链上积分

把积分放到链上与直接发行代币的做法不同,相比于代币去除了流通性,同时又增加了链上的不可篡改和可组合性。Linea LXP 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所有地址和积分都可以进行链上追溯的时候,操作空间就肉眼可见的减小了,且智能合约提供了基于链上的可组合性,大幅提高了积分在生态内的指标性,使生态内协议可以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激励调节。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banner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