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管局《全球 Layer 1 - 金融网络的基础层》白皮书
整理:菠菜菠菜
前言: 或许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整个区块链行业正迎来一场由公共部门推动的史无前例的变革,这将会影响未来人类整个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格局。
2024 年 6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正式发布了白皮书《 Global Layer 1: Foundation Layer for Financial Networks 》,标志着新加坡将建立一条重要的「央行区块链」。与此同时,由国际清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打造的「货币桥区块链 mBridge 」也进入了 MVP 阶段,并公开邀请国际合作。
在此之前,国际清算银行( BIS )于 2024 年 4 月曾发表了一篇文章「金融互联网( Finternet )」之后,阐述了通证化 ( Tokenisation ) 和统一账本 ( Unified Ledger ) 的未来蓝图和愿景,表面了央行对于这一变革的态度。
笔者曾于 2023 年 10 月发表过一篇 3 万字的长篇研报《 RWA 资产通证化未来蓝图:底层逻辑全景式梳理与大规模应用实现路径三万字研报》,全面探讨了通证化的底层逻辑及其大规模应用的路径,认真读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那不是一篇研究加密市场 RWA 赛道项目的研报,而是从实际落地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该文章中个人观点认为,未来绝大多数现实世界资产将在有监管合规框架的许可链上进行通证化,不同监管辖区形成多链互操作格局。在这一格局中,链上的法定货币如 CBDC 和通证化银行存款( Tokenised Deposit )将成为主要的使用货币。
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白皮书中可以观察到,行业发展似乎正朝着笔者预测的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分享一些自己对于行业未来演进方向的看法:
1.虽然 RWA 的规模是万亿级别的,但是 RWA 赛道将逐渐演变成掌权者和传统金融机构的游戏,留给纯 Web3 的机会不会很多,最核心的是合规 + 资产,合规由掌权者制定,资产由资本家、金融机构持有,而技术并不是这个赛道的护城河,因此留给 RWA 赛道的创业者似乎只有「完全合规」和「完全不合规」的两条路可以走。
2.跨境支付、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在过去被认为是区块链最有潜力改进和应用的领域,将有很大机会在这波全球公私部门动员中得到真正的落地应用,这些领域同样也是千亿、万亿的市场规模,但是同样是一个依赖合规和资源的赛道。
3.在白皮书中, MAS 明确说明公链并不适合进行受监管的活动,也不适合受监管的金融机构,目前市场上缺乏适用于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所以许多人想象的那种未来会有万亿规模的资产上链,上的这个链未必就是公链了,并且据笔者了解到一些 RWA 投资者的担忧是来自于一些不可知的风险,比如安全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公链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存在追责制,你的钱被黑客偷了也无能为力,因此笔者斗胆预测公共许可链将在未来得到指数型的爆发,明确的法律监管和追责制将打消大多数投资人的顾虑。
4.在白皮书中, Global Layer 1 的 Native Token 为央行数字货币 CBDC ,并未提及稳定币,据笔者观察,对于中央银行来说, CBDC 和通证化银行存款是首要选择,而稳定币因存在其结构性的缺陷如无法实现货币的「单一性」,会有脱锚风险等因素不被优先考虑,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 CBDC 会替代稳定币?不一定,但是可能会呈现一种「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格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笔者未来有机会会专门聊聊这个话题。
5. a16 z 合伙人 Chris Dixon 曾在其书《 Read Write Own Building the Next Era of the Internet 》中表示,行业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文化:「计算机」和「赌场」,分别代表了行业不同的发展路径。「计算机文化」代表开发者、企业家和许多有远见的人,他们能够将加密置于互联网更广泛历史的背景下,并理解区块链在长期内的技术意义。另一方面,「赌场」文化更注重短期收益和从价格波动中获利。笔者个人观点认为,随着行业的发展,野蛮生长的红利逐渐消失,「赌场」文化会一直存在,但是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不会那么多了,而人们将会越来越关注「计算机」文化,真正去推动技术的发展,创造真正的价值。
很多人或许发现了笔者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少了,并且内容很少与市场相关,而是关注央行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笔者目前正在跟随着创业团队参与与央行合作的一系列试点项目,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创业相关的事情,因此在未来笔者将会持续更新类似的内容,这可能不会让你直接赚到钱,但是可以帮助到你们从另外一个视角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也相信这些内容会吸引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Respect !以下为白皮书正文:
1. 引言
全球第一层( GL1 )倡议探索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开发多功能共享账本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由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为金融行业开发。我们的愿景是让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利用这一共享账本基础设施跨司法辖区部署内在互操作的数字资产应用,这些应用由通用的资产标准、智能合约和数字身份技术进行管理。创建共享账本基础设施将释放在多个场所分散的流动性,并使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扩展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同时减少自建基础设施的成本。
GL1 的重点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共享账本基础设施,以开发、部署和使用适用于金融行业价值链的应用程序,如发行、分配、交易和结算、托管、资产服务和支付。这可以增强跨境支付以及资本市场工具的跨境分配和结算。建立一个利用 DLT 解决跨境支付等特定用例的金融机构联盟并不是一个新发展。 GL1 独特方法的变革潜力在于开发一种可用于不同用例的共享账本基础设施,并能够支持涉及多种金融资产和应用的可组合交易,同时符合监管要求。
通过利用更广泛的金融生态系统的能力,金融机构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丰富和更广泛的服务,并更快地推向市场。 GL1 的共享账本基础设施将使金融机构能够构建和部署复合应用程序,利用其他应用程序提供商的能力。这可以表现为程序化建模和执行外汇兑换和结算的机构级金融协议。这反过来可以改善通证化货币和资产的交互,实现数字及其他通证化资产的同步交付对付款( DvP )结算,以及外汇兑换的付款对付款( PvP )结算。进一步延伸,这可以支持交付对付款对付款( DvP vP),即结算链可以由一组同步的通证化货币和资产转移组成。
本文介绍了 GL1 倡议,并讨论了共享账本基础设施的角色,该基础设施将符合适用法规,并由通用技术标准、原则和实践管理,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可以在跨司法辖区内部署通证化资产。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于确保共享账本基础设施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和国际标准建立,并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2.背景与动机
支撑全球金融市场的传统基础设施是在几十年前开发的,结果导致了孤立的数据库、不同的通信协议以及维护专有系统和定制集成所产生的高昂成本。虽然全球金融市场仍然强大和有弹性,但行业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规模化。仅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进行逐步升级可能不足以跟上复杂性和变化速度的步伐。
因此,金融机构正在转向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等技术,因为它具有现代化市场基础设施并提供更自动化和成本效益模型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参与者分别启动了各自的数字资产计划。然而,他们为各自的计划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和供应商,这限制了互操作性。
系统之间互操作性的限制导致了市场碎片化,流动性因不兼容的基础设施而在不同场所之间被困。将流动性持有在不同场所可能会增加资金和机会成本。此外,不同基础设施的激增以及缺乏全球公认的数字资产和 DLT 相关的分类和标准,增加了采用成本,因为金融机构需要投资和支持不同类型的技术。
为了实现无缝的跨境交易并充分发挥 DLT 的价值,需要围绕开放性和互操作性设计的合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供商还应了解与通证化金融资产的发行和转让相关的适用法律法规,以及在不同通证化结构下创建的产品的监管处理。
BIS 最近的工作论文阐明了「金融互联网」( Finternet )和「统一账本」( Unified Ledger )的愿景,进一步支持了通证化及其在跨境支付和证券结算等应用中的作用。如果管理得当,开放和互联的金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更好的金融流程整合来改善金融服务的获取和效率。
尽管资产通证化的实验和试点取得了良好进展,但缺乏适合金融机构用来执行数字资产交易的金融网络和技术基础设施,限制了金融机构在商业规模上部署通证化资产的能力。因此,通证化资产的市场参与和二级交易机会相对于传统市场仍然较低。
下面的段落将讨论金融机构今天常用的两种网络模型,以及第三种模型,它结合了模型 1 的开放性和模型 2 的保护措施。
模型 1:公共无许可区块链
目前,公共无许可区块链吸引了大量应用程序和用户,因为它们设计为对所有方开放且可访问。本质上,它们类似于互联网,公共网络能够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因为参与网络前不需要批准。因此,公共无许可区块链具有显著的潜在网络效应。通过建立在共享和开放的基础设施之上,开发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能力,而无需自己重建类似的基础设施。
公共无许可网络最初并不是为受监管的活动而设计的。它们本质上是自治和去中心化的。没有法律实体对这些网络负责,也没有关于性能和弹性的可执行服务级别协议( SLAs )(包括网络风险缓解),并且在交易处理方面缺乏确定性和保证。
由于缺乏明确的问责制、服务提供商的匿名性以及服务级别协议的缺失,这些网络在没有额外的保护措施和控制的情况下,无法适用于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此外,关于此类区块链使用的法律考量和一般指南也尚不明确。这些因素使得受监管的金融机构难以使用它们。
模型 2:私有许可区块链
一些金融机构已经确定,目前现有的公共无许可区块链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许多金融机构选择建立独立的私有许可网络及其生态系统。
这些私有许可网络包含技术特性,使其能够根据适用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来实施规则、程序和智能合约。它们还被设计为确保网络在面对恶意行为时的弹性。
然而,私有和许可网络的增多,如果它们彼此之间无法互操作,可能会在长期内导致批发资金市场流动性的更大碎片化。如果不加以解决,碎片化将减少金融市场的网络效应,并可能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摩擦,例如不可访问性、由于流动性池的分离而增加的流动性要求,以及跨网络的价格套利。
模型 3:公共许可区块链
公共许可网络允许任何符合参与条件的实体参与,但参与者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类型受到限制。由金融机构为金融服务行业运营的公共许可网络,可以实现开放和可访问网络的优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担忧。
这样的网络将建立在与公共互联网类似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原则之上,但内置用于作为价值交换网络的保护措施。例如,网络的管理规则可能仅限于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成为会员。交易可以通过隐私增强技术如零知识证明和同态加密来补充。尽管公共和许可网络的概念并不新鲜,但由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大规模提供的此类网络尚无先例。
GL1 倡议将探索和考虑各种网络模型,包括在相关监管要求背景下公共许可基础设施的概念。例如,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可以运营 GL1 的节点, GL1 平台的参与者将接受了解你的客户( KYC )检查。后续部分将描述 GL1 在实践中如何运营。
GL1 倡议旨在促进开发一个共享层基础设施,用于托管通证化金融资产和沿金融价值链的金融应用。
GL1 的基础设施将对资产类型无偏见;它将支持由网络用户(例如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和不同货币面额发行的通证化资产和通证化货币。这可以简化处理流程,支持自动即时跨境资金转账,并基于预定义条件促进同时进行的外汇( FX )掉期和证券结算。
该基础设施将由金融机构为金融服务行业开发,并将作为一个平台,提供以下功能:
- 跨应用程序同步
- 可组合性
- 隐私保护
- 与已在基础设施上通证化和 / 或发行的资产的内在应用程序兼容性
GL1 运营公司将作为技术供应商和跨市场及司法管辖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商。为了促进解决方案生态系统的发展, GL1 还将支持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在一个涵盖以下内容的通用数字基础设施上构建、运营和部署应用程序:
- 交易生命周期(初级发行、交易、结算、支付、抵押品管理、公司行为等)
- 不同资产类型的发行和交易(例如,现金、证券、另类资产)
3.1 关键目标
为了实现创建更高效的清算和结算解决方案的愿景,并通过编程和组合特性解锁新的商业模式, GL1 倡议将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a ) 支持多功能网络的创建。 b ) 使从支付、资本筹集到二级交易的各种应用得以部署。 c ) 提供一个基础设施,用于托管和执行涉及通证化资产的交易,通证化资产是价值或权利的数字表示,可电子转移和存储。通证化资产可以是跨资产类别的资产(如股票、固定收益、基金份额等)或货币(如商业银行货币、中央银行货币)。 d ) 鼓励制定和建立国际公认的通用原则、政策和标准,以确保在 GL1 上开发和为其开发的通证化资产和应用程序在国际上和跨网络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3.2 设计原则
为了实现 GL1 服务金融行业需求的目标, GL1 的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将根据以下一系列原则进行开发:
- 开放和基于标准:技术规范将公开并开放,成员能够轻松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使用行业标准和开源协议(用于支付消息和通证)。如果现有标准尚未开发或不充分,将作出适当努力以确保设计具有灵活性,并可提议或纳入未来标准。
- 符合适用法规并对监管机构开放: GL1 平台将遵守适用的法律和监管要求。特定司法管辖区的政策控制应在应用层开发,而不应内置于 GL1 平台。适用于成员或终端用户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可能取决于对商业应用、服务和成员或终端用户位置的分析。
- 良好治理:适当的治理、运营安排、会员协议和规则将清晰透明,以确保责任和问责的明确界限。
- 中立性:设计应防止任何单一实体或相关实体集团以及地理区域内的控制集中或聚集。关键运营决策,包括技术选择,将基于(其他因素外)技术优点提出,并由成员评估。
- 商业公平:金融机构应能够在 GL1 平台上公平竞争。 GL1 运营公司不会做出旨在不公平地使某一金融机构受益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决定。
- 在功能和经济上都可访问:符合会员资格标准的金融机构将有资格参与。会员资格标准、运营成本和费用将设计为促进网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财务自给: GL1 平台可以作为行业公用事业运营。收入,包括订阅费和交易费,将用于运营成本和再投资(如增强和技术研究与开发),以确保 GL1 的持续可持续性。
3.3 架构概述
GL1 的架构可以被描述为数字资产平台的四层概念模型中的基础层。这个四层模型最早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的「守护者项目( Project Guardian )——开放和互操作网络」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 ASAP : 数字资产平台的概念模型」工作论文中引入。
尽管仍在考虑中, GL1 与其他组件层的预期互动可以描述如下:
- 访问层 访问层指的是终端用户如何访问围绕 GL1 平台构建的各种数字服务。每个服务提供商将负责: a ) 提供符合 GL1 标准的钱包功能; b ) 对其各自的客户进行 KYC 检查; c ) 接入、授权和退出其直接客户; d ) 服务其自身客户。假设非指定金融机构可以访问 GL1 的服务,但他们首先需要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接入。
- 服务层 符合参与标准的受监管金融机构和可信第三方应能够在 GL1 平台上构建和部署应用服务,如银行间转账和抵押品管理。参与的金融机构需要遵循 GL1 定义的结算功能标准,包括:无支付交付( FoP )、支付对支付( PvP )、交付对支付( DvP )和交付对交付( DvD )。服务提供商还可以开发自己不包含在 GL1 默认软件库中的智能合约逻辑。
- 资产层 资产层将支持现金、证券和其他资产的本地发行,以及现有物理或模拟资产的通证化。支持的资产类型可以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股票、固定收益、商品、衍生品、另类资产、基金份额、信用证、汇票、资产参考通证和其他通证。 GL1 上的资产将以通证形式部署,并应设计为在多个 GL1 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技术上互操作。
- 平台层(全球第一层) GL1 将为平台层提供基础设施组件,该层包括区块链基础设施(包括账本和共识机制)、库和模板、数据标准以及平台范围的服务。用于记录保存的基础设施将与应用层分开,确保 GL1 平台上的资产兼容于多个应用程序,即使这些应用程序由不同机构提供。 GL1 平台将包含用于共识和同步机制的标准化协议,以实现资产转移和跨应用程序通信。平台还将确保隐私、权限管理和与其他应用及参与者的数据隔离。
在 GL1 下,作为验证者并确保记录交易完整性的实体需要遵循金融部门的技术风险管理控制,包括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网络安全保护程序。作为其努力的回报,验证者可以通过交易费预先支付或基于订阅费的递延经常性支付获得报酬。
为了确保与堆栈中其他层的兼容性, GL1 平台将遵循一套定义的数据和操作标准(资产、通证、钱包等),并包括可作为可选「入门套件」利用的核心功能、通用库和业务逻辑(访问、智能合约、工作流程)。
4. GL1 的潜在用途
GL1 将被设计为支持多种用例,并且对资产类型无偏见。它将在共享账本基础设施上支持所有受监管的金融资产、通证化的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参与的中央银行还可以发行作为共同结算资产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 )。
对于 GL1 ,任何符合最低适用标准并通过尽职调查流程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和使用 GL1 服务,无需中央管理机构的批准。然而,只有经过许可的各方才能在 GL1 平台上构建和部署商业应用程序,必须遵守 GL1 的数据和安全标准。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允许活动将与其风险概况及其减轻相关风险的能力成比例。
初步确定的用例包括跨境支付以及资本市场工具在数字资产网络上的跨境分配和结算。表 3 提供了 GL1 潜在用途的示例。
本文中包含的示例仅作为说明,不应被视为适用于 GL1 平台所有使用情况的正式意见。
GL1 的价值主张
通过将数字资产应用和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参与者引入共享账本基础设施,金融行业有望实现数字资产的优势,并有可能显著加速传统市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表 4 描述了 GL1 的一些潜在价值主张。
5. 运营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 GL1 平台建立多个金融应用和网络。这里定义的金融网络是指由一组金融机构组成的联盟,这些机构同意使用一套共同的商业安排和治理规则进行交易,这些规则规定了每个交易方的责任和义务。
金融网络可以围绕特定的用例进行组织。例如,一个金融网络可能由专注于跨境支付的应用程序组成。同时,其他金融网络可能专注于现金和证券结算等用例。
金融网络还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通证化资产。一些金融网络可能专注于使用批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 ),而另一些则探索在共享账本上使用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金融网络还可以跨多个用例和司法管辖区,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的守护者项目批发网络将包括支持外汇交换、固定收益、资产和财富管理通证化产品的应用。
尽管每个金融网络都是或将独立治理并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扩展单个金融网络覆盖范围的潜力可能是他们选择共同基础设施的重要动机。通过使用相同的共享账本基础设施,可以在不同金融网络之间转移通证化资产,并通过构建源自多个金融网络的应用程序来组成新的应用。
在某些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在基于共享账本基础设施的网络上进行交易,而是可以通过将基于不同账本技术的金融网络互联来解决。关于互联网络的优点和缺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的《守护者项目——互联网络( Interlinking Networks )技术白皮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扩展网络的进一步考量,可以参考《守护者项目的开放和互操作网络》论文。
作为一个受监管的金融服务平台, GL1 平台上的一些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仅允许指定的服务提供商进行。相关运营商预期将定义规则手册并规定允许的活动类型。例如,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发起交易,但只有指定的金融机构可以部署智能合约。在各个网络和应用层级可能会定义额外的控制措施,特定功能的访问权限可能仅限于通过必要筛选或认证过程的选定方。
结算安排 GL1 平台可以支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FMI )运营商提供支付、证券和其他金融交易的清算和结算功能。 GL1 运营公司在建立 GL1 平台时,可以作为 FMI 运营商的技术基础设施提供商。 FMI 仍然可以在价值链中发挥关键作用,但传统上由特定类型的 FMI 或关键服务提供商( CSP )执行的功能可能会重新组织。
例如,在现有安排下,交易执行、清算和结算功能由不同的系统执行,这些系统由不同的方运营。当通过一个独立系统进行支付时,证券的所有权会被转移,并且中央证券存管机构( CSD )的记录会被更新。
使用 GL1 ,这种协调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在新的安排下,现金和证券交易都将在同一个共享账本基础设施上托管和执行。这意味着现金和证券可以同时交换,无论是现金还是证券的交易部分都将成功,或者两者都将失败。此安排将尽量减少在对手方违约时系统的影响。
结算最终性 GL1 设计的一个关键要求是平台能够支持结算最终性,即能够清楚地定义结算何时变为不可撤销和无条件的。在分布式网络中,这并不简单,因为有多个验证节点会同时验证交易并更新记录。为了确保账本操作阶段与转账被视为具有结算最终性之间的一致性,选择用于实现账本状态共识的适当算法将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决策。
在 GL1 的情况下,假定需要一个确定性共识算法来支持结算最终性。例如,可以由 FMI 运营商定义,一旦由指定金融机构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验证节点对账本状态达成共识,结算即被视为最终和不可撤销。为了完整性,利用 GL1 平台的 FMI 运营商应了解适用于结算最终性的相关监管制度。
组织和监管监督 按照设计, GL1 运营公司可能在参与的金融机构运营的市场和司法管辖区内运营。根据 GL1 运营公司与参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具体安排,并需进行商业和法律分析, GL1 的基础设施及其运营公司在其运营的某些司法管辖区内可能被视为 FMI 和 / 或关键服务提供商。
运营公司和参与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包括信用、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访问 GL1 平台的丧失或延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轻系统性停机的影响。还需要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
根据组织形式和结算安排,利用 GL1 平台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受到不同适用的许可和监管要求的约束。需要进一步的商业、法律和治理分析,以确定 GL1 运营公司在与参与司法管辖区内的 FMI 运营商进行结算安排时的责任和问责。
在这方面, GL1 运营公司将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包括监督当局)合作,确保在 GL1 基础设施方面维护法治。
未来工作 自 2023 年 11 月成立以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和参与的金融机构一直在就 GL1 共享账本基础设施进行讨论和生成见解和想法。在讨论的主题中,参与的金融机构考虑了以下内容:
在 GL1 平台上部署的潜在业务用例,如国内和跨境支付、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初级发行、抵押品管理和证券结算。
GL1 的治理模型对齐,需要以运营公司的形式运行 GL1 的独立法人实体,以及专注于治理原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的非营利组织。
提供服务的政策、风险和法律考量的初步评估。
在考虑潜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的适用性进行初步评估和推荐,以开发 GL1 。
在下一个阶段, GL1 将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来促进其发展。 GL1 将探索建立一个非营利组织,以制定运行 GL1 的共同原则、政策和标准。这将补充未来可能建立的独立运营公司,这些公司将构建和部署 GL1 基础设施。
治理和运营模型的发展可能包括对成员类型和分布、目标运营模型、预期运营成本、拟议的费用结构、估计收入和实体达到收支平衡点的成本中立性等因素的考虑。它还可能扩展对实现 GL1 的潜在解决方案选项和技术设计考量的初步评估。
预计将使用现有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并进一步进行潜在的增强,以支持 GL1 的特定需求。
总结 GL1 预计将是一项为期多年的倡议,旨在建立能够塑造未来金融网络的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当这一愿景实现时,它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产生命周期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要实现这一潜力,需要前所未有的跨司法管辖区的多边合作,包括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参与,这是自互联网问世以来所未见的。
将全球银行、公共部门当局和国际组织的网络联合起来的力量显而易见:该倡议欢迎国际社会的贡献,以推动 GL1 作为基础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支持金融行业的转型。